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第一篇】
本班现有学生30人。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回家后可以和家长一起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图书,但读书的方法还需要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2个单元的“识字”和6个单元的“课文”组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本册教材继续坚持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地位,识字教学的安排兼收了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等各家之长,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一些字,从而缓解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所选课文26篇,题材广泛,富有现代意识,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分为六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材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的“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学生从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每单元后面的综合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上课不插嘴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5、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6、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7、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6个常用偏旁。
8、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11、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12、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3、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14、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15、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16、能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上好课。
2、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根据当前教改形势,结合班级实际,努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推陈出新,屏弃以往不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做法,把轻松愉快的气氛带入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会用。4、加强读写训练,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5、注重学生书写的指导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坐,写姿势,并且培养学生能专注做事的好习惯,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书法艺术美的熏陶。
6、关注班级中学习落后的同学,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平等的鼓励和帮助。
五、教学进度安排。
20xx年2月10日。
工作安排(共117课时)。
第1周。
常规教育,培养习惯、识字1。
第2周。
识字2、3、4、练习1。
第3周。
练习1。
1、晨光。
2、春笋。
3、叶子的眼睛。
第4周。
4、世界多美呀、练习2、复习。
第5周。
月考复习2课时、月考、
5、三个小伙伴、
第6周。
6、特别好吃的饺子、
7、古诗两首、练习3。
第7周。
8、乌鸦喝水。
9、咏华山。
10、司马光。
第8周。
11、月亮和云彩、练习4、识字5。
第9周。
期中复习8课时。
第10周。
期中复习2课时、期中考试、识字6。
第11周。
识字7、识字8、练习5。
第12周。
12、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13、水滴的旅行、14、会睡觉的植物。
第13周。
14、会睡觉的植物、15、南极的主人、练习6。
第14周。
月考复习6课时、月考、16、中国红。
第15周。
17、团团和圆圆、18、陈毅探母。
第16周。
1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练习7。
第17周。
20、骑牛比赛、21、小松鼠找花生果、22、蚂蚁和蝈蝈。
第18周。
22、蚂蚁和蝈蝈、23、小松树和大松树、24、悯农。
第19周。
练习8、期末复习6课时。
第20周。
期末复习2课时;期末考试。
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第二篇】
摘要:一年级是学生的入门阶段,孩子们爱说话、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新的课程,还得复习旧内容,因此一年级教学并非那么简单。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语;直观;习惯;游戏;竞争。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他们开发更合理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导语激趣。
课堂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成功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追求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所谓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用有趣味的导语吸引学生。
如:计算5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开展“考老师”活动,让学生出题,老师回答,然后老师准确无误地回答,此时学生会有很多疑惑,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成为有效的求知活动。
二、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形象生动的东西会更有兴趣,所以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掌握数学知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如:教学结果为5的加法,教师可在黑板的左边粘贴4只小鸭子,同时提问:“我在黑板上贴的是什么啊?一共有多少?”待学生回答完毕,写上“4”,然后在右边粘贴上一只,提问:“总共有多少只小鸭子?怎么计算呢?”学生回答以后在黑板上写上“+”,指着图提问:“4+1得多少?”学生回答以后写上“5”。通过图画来诱导学生,激发了其兴趣,也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听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步。学生是否能专心听讲,决定着他们接受知识的多少。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对听讲十分认真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没有听讲的学生予以眼神暗示。一年级的学生还很单纯,都喜欢受到表扬,所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效果更好。
一年级学生具有特殊的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的思维。教学中要使用更加多样和直观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分神,把精力投入学习中,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听讲习惯。
四、游戏激趣。
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美妙,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热情,可以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
游戏活动可以增加教学的愉悦性、表演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从中激发潜能、获得快乐。所以,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准备,有机地结合教学与游戏活动,使数学教学充满乐趣。比如,教学识数的时候,组织学生击掌合数、找朋友、说对口令等,让他们自主地参与活动与学习。
五、竞争激趣。
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争强好胜,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因此,可以采用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给学生抢答,答对一题就奖一朵小红花,然后根据小红花的数量评出班级小明星。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按照得分的多少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和学生。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竞争,使他们在感受学习快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初阶段,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让学生真正融入学习中,徜徉在数学的海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与奥秘。
参考文献:
[1]耿俊海.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2(4).
[2]庄月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3]刘伟.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2(40).
。
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第三篇】
时光飞驰,转眼间我担任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一个学期了,我也在迅速地成长着。这一个学期的工作给了我很多磨练的机会。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一、自身素质的提高。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学校、组内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虚心请教。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同组老师学习。自己遇到不够明白的地方虚心向组内老师请教。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资源,为自己上课作好准备。同时,我经常上网寻找有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实录、教学经验论文等,与年级老师共享,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具体教学工作。
(一)打好汉语拼音知识的基础。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抓好写字训练。
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所以在课堂上常常提醒学生“注意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
我自己是很喜欢读书的人,朗读也是我的强项,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收获。而书读出感情了,也就说明把握了文章。这也可以有利于建立我们的班级风格。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读书的指导。
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有感情地读书也是我的乐趣,与孩子们一同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使我的课堂丰富而生动。
(四)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我们都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在开学初,班级给学生推荐了《365夜儿歌》,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拼音,自己读儿歌,在读儿歌的同时又更好的掌握了拼音,一举两得。
我们班上还有图书角,并鼓励学生能为班上捐出自己的图书。通过学生们的努力,我班的图书角的图书有一定的藏书量。并鼓励学生每天回家也多读读课外书,以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拓展学生视野。
(五)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班级38个孩子,38个孩子都不一样,接受能力也有不同,面对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性,我努力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特别是班上一个小男孩,开始时还很不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我和副班主任找来他的爸爸妈妈,通过个方面的努力,他的学习进步是各位科任老师有目共睹的。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虽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因为年龄问题,在教学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多加以引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2、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这还需要我不断地努力,掌握更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多向其他老师学习。
3、教师机智有待提高,面对课堂上学生的不同问题,要求我们更要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注意预设和生成。
4、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语言条理性、完整性,也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
作为一名才代一年级课的教师,我也知道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会利用各种机会,不断的充实自己。
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第四篇】
新学期新气象新计划,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教材在更换,以前我所执教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人教版的,而这个学期是我从未接触过的s版,而且又是从来未教过的一年级课本。因此,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比以往任何一份计划都显得更有份量,更具挑战性,无论是对教材的了解,还是教学方式方法,我都得全新钻研、摸索、探讨。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我爱上学”、“看图说话学拼音”、“识字”、“课文”、“语文百花园”这几部分。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2、认识常用汉字313个,做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会写116个认识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背诵指定的课文。
4、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5、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有礼貌。
6、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注意问题。
1、汉字拼音教学要处理好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识字教学要坚持多读少写的原则。
3、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四、学情分析。
本班孩子虽说经过一年的学前班教育,但我们这里的农村学前班教育毕竟还是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教育,所以他们虽然已是一年级学生了,可是对于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几乎还是空白一片,自制能力、学习管理能力几乎为零。但他们对于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活泼可爱,好表现自己,也很喜欢打小报告,比如:谁没坐好,谁在玩小东西,谁写错啦等等。因此需要老师耐心、细心地帮助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能较快进入正式、正规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1、采用直观教学法,重视教学拼读音节的方法,充分利用情景图和语境歌,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乐意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汉语拼音的拼读和书写。
2、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编排匠心独具,符合学生心理,教学时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字,理解词语,还能认识事物,受到美的熏陶。
3、把识字和认识事物、诵读、写字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读好书、写好字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适当表演。
5、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展开想象,积累语言,正确表达。
6、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比赛,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第五篇】
为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自20xx年起,上海全面推行“零起点”,要求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无书面回家作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放学之后不用学习,没有一点回家作业。无书面回家作业其实是针对以往简单乏味的抄写、习题训练等类型作业而言的。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习目标,优化作业设计。
虽然小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充满好奇与向往,但是好动的天性让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完成那一张张枯燥的纸笔练习。因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就显得举足轻重。
一、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反应是非常真实的。他们喜欢,就会认真去做;他们不喜欢,那么走神、磨蹭、拖拉是常有的事情。一年级拼音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个抽象的字母,他们很容易把它们和英文字母混淆。一课结束后,如何能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去巩固所学知识呢?一份充满“童趣”的作业,学生一定不会拒绝。
1.编顺口溜。
2.讲故事。
部编版教材在插图设计上非常用心,每一课的拼音都配上了精美的插画。作业布置时就可以从这些图画入手。在《aieiui》这一课,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学生看着情境图,发挥你的想象,给爸爸妈妈讲个故事。还可以这样提醒他们: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看看aieiui分别藏在了哪里?这样,每一句话里都会涉及到本课学的拼音。比如奶奶带着红色围巾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奶”“围”“给”里分别藏着“ai”“ei”“ui”。学生带着兴趣给爸爸妈妈讲故事,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刚学的拼音。这样既能达到完成作业的目的,又能收获快乐,一举两得。
3.做游戏。
儿童时代,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曾经做过的游戏。能够在游戏中完成作业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那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只要巧妙设计,拼音卡片也能成为有趣的玩具。学完声母后,布置做声母卡片的作业,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声母的认识。之后教学生课后玩拼音牌的游戏,比如按正确顺序排放拼音牌,在固定的时间找出固定的几个字母,听音找字母等。
二、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识字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大量的生字集中涌现,让学生一下子全都记住,真的很不现实。而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汉字,所以学生学习、识记生字并不用局限于课堂,作业的布置也不该拘于书本。
在《日月明》这一课,主要学习会意字。为了让学生积累会意字,主动学习新字,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自己及家长甚至同学姓名中的会意字。
三、
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学习除了拼音、识字,还不可忽略语言表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内资源,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四季》这一课,笔者会先让小朋友在父母的帮助下,查一查每个季节都有哪些景物、哪些动物。想一想,这些事物能不能代表每个季节。课后,让学生模仿《四季》的写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四季的小诗。然后把这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读给同伴听,还可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
在学习《青蛙写诗》这一课前,让学生去了解一些动物的叫声,青蛙是呱呱叫,小猫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等,这样为课上说话练习作准备。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青蛙写诗的样子,用上逗号、句号、省略号,以及学生知道的符号来写写诗。这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除了写诗,我们还可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部编版教材专门有“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可见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简单地布置回家阅读作业,学生也许读也许不读,老师无法检测,学生也无甚热情。本学期,笔者的每周阅读作业是发读书视频。书目不限,只要自己喜欢,但必须认真读。然后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录下来,可以是站着朗读,可以是坐着朗读,可以是诵读,可以是表演读,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其实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自己喜欢的书,就是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不同。能够用表演的方式读,说明他已经理解了,能够端坐朗读,说明他对阅读的认真态度。
四、整合学科,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教学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更侧重于教学生学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该体现教学生学会的作用。让作业的功能最大化,除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整合学科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毕竟学科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
部编版《语文》第一册《秋天》这一课,主要对秋天的树叶、天空、大雁进行描写。而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也对秋天进行了描述,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于是设计了这样几份作业:。
1.找找语文和科学课本中对秋天的介绍,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和家人说说:在秋天,你喜欢做什么?
3.采访身边的人:秋天到了,他们喜欢干什么?
4.做树叶画。
其中,一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二、三题主要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除了与自然科学结合,语文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把美术学科《美丽的鱼》和《江南》这一课结合,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画一画:把鱼儿游到东、西、南、北的情景画出来。
2.小小售货员:想想如何把你的作品推销给家人。包括这幅画的介绍、这幅画的价钱、这幅画的作用等等。
有了这样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有趣多了。这种实践性强、易操作的作业就是利用学科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整合了各学科资源,让学生处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语用能力。另外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积累语料的过程,这对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耘.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0(03).[2]曹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xx(01).[3]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04).[4]卢梅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17(08).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第1篇(2)。
摘要: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其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文章就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兴趣是人前进的动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识字量不多,让其独立阅读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其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有帮助。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是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年级学生营造具有真实画面感的文章内容,强化其语文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平台,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去想象课文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图片进行文章的表达和想象,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师的职能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就需要让学生知道怎么阅读,如何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阅读兴趣才能一直保持下去,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
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读,要求学生可以认识并且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能够独自完成1篇文章的阅读。第二部分就是品读,要求能够在无障碍朗读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在阅读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内涵,并仔细揣摩。培养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教师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学上,要夯实学生的基础,教会学生汉语字典的使用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品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品读方式,品读方式大致分为朗读和默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安排,帮助学生克服品读的障碍。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清晨早起的时候,选择朗读,通过大声地朗读提升自己的发音能力及理解能力,在新接触1篇感兴趣的语文读物时,可以选择默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三、提升阅读质量。
提升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从阅读方法及阅读量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并且阅读量要适当,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来提升其阅读的质量[3]。
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前,提出相关问题,这个问题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方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独自寻找答案,教师最后进行。
总结。
让学生自由提问由教师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另一方面,为学生合理安排阅读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逐渐增加阅读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汉字的积累量及理解能力有限,阅读内容以短小精悍为宜,内容最好简单易懂,可以插入大量图画来保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为其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定时向学生推荐符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完善,人们对阅读也越来越重视起来,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起步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但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阅读这件事情,此时,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第六篇】
《咕咚》是1篇童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本课时,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自然界风、雨、雷的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这样的导入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针对本课生字较少,我对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读好文中较难的四个句子,但是我对四个句子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句要求读出“拔腿就跑”的感觉来,第二句让学生读准“呀、啊、哇”三个较难读的语气词。第三句则是读准儿话音“大伙儿”。最后一句要求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四个不同的句子,四个不同的读书要求,扎实地完成字词教学,为课文的读文做好铺垫。
1.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交流: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怎么说的?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兔子、小猴儿,大伙儿说的话要读出惊慌紧张的样子。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2.角色演评,渗透德育。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在学生朗读动物们的喊叫之后,我安排了一个角色表演,目的是让学生对角色有所理解,在表演结束之后老师马上进行现场采访,问小动物们:为什么逃跑?咕咚是什么?在有趣的表演中再一次感受动物的盲目、可笑。
3.抓住重点字,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感悟、表演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跟、跑、叫”明白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可笑。抓住“拦、问”两个字体会野牛的镇定自若。同时通过重点字的对比引申到对动物们表现的进行对比。
本文的内容是较为简单的,但是他所蕴含的道理是很深的,在学生笑过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事情。通过说来训练语言的水平同时挖掘课文的深层道理。
在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较为到位,把动物们的慌张、尖叫很好的感悟出来了,但是对于文中的深层含义:“遇事学会动脑不要盲目跟从”这一道理没有很好的理解。以至于在最后的说话练习中学生不知所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用心。
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第七篇】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其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文章就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包括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阅读习惯;阅读教学;
兴趣是人前进的动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识字量不多,让其独立阅读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其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有帮助。
小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是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年级学生营造具有真实画面感的文章内容,强化其语文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平台,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去想象课文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图片进行文章的表达和想象,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师的职能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就需要让学生知道怎么阅读,如何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阅读兴趣才能一直保持下去,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读,要求学生可以认识并且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能够独自完成1篇文章的阅读。第二部分就是品读,要求能够在无障碍朗读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在阅读中深入地思考文章的中心内涵,并仔细揣摩。培养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教师在拼音及生字的教学上,要夯实学生的基础,教会学生汉语字典的使用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品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品读方式,品读方式大致分为朗读和默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安排,帮助学生克服品读的障碍。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清晨早起的时候,选择朗读,通过大声地朗读提升自己的发音能力及理解能力,在新接触1篇感兴趣的语文读物时,可以选择默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从阅读方法及阅读量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并且阅读量要适当,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来提升其阅读的质量。
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前,提出相关问题,这个问题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方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独自寻找答案,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自由提问,由教师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另一方面,为学生合理安排阅读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逐渐增加阅读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汉字的积累量及理解能力有限,阅读内容以短小精悍为宜,内容最好简单易懂,可以插入大量图画来保证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为其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定时向学生推荐符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完善,人们对阅读也越来越重视起来,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起步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但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阅读这件事情,此时,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第八篇】
目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脱节”现象,作文教学没有单独教材,没有完整序列化训练的计划。当前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虽以单元主题的形式编排了读写内容分散于各单元,但有的单元习作的选题与单元主题联系不够紧密,习作中的多项作文题目的选择也容易让师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再有就是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透彻,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序列未必了如指掌,加之个别教师只管一个学年,年段之间衔接往往没处理好,这就容易导致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出现计划不明,各行其道,无所遵循现象。
这也就不难理解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了: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以识字教学为主,忽视了作文训练与提高,而三年级一开始就教学命题作文,这就造成了习作训练难度大、坡度大,使得不少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这也导致了教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处于甚为无奈的境地。许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反对到了三年级才开始抓作文教学,这起步肯定是晚了。大量事实数据证明:真正的作文启蒙不在三年级,而是在孩子学习说话时开始的,妈妈对孩子的启蒙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不言而喻,小学生作文训练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予以重视与把关,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建立作文概念,养成爱说话,并能围绕一个中心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和能力。
二、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开始进行阶梯性的训练。
平时我们看到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总是话题多多,绘声绘色。但与之矛盾的是,习作课上他们却常常眉头紧锁,搜肠刮肚也难以下笔,最后不得不应付作业,以凑够字数了事。一线的教师都碰到过的疑惑是: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素材,遣词造句也不是主要的问题,但是习作训练方法的单一、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已经让学生望而生畏了。这就告诉我们,训练内容缺乏阶梯性与系列性,从而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及表情达意的准确性,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因此,小学作文训练可遵循序列化训练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稳步提高,在阶梯化训练的设计中考虑到学段、学年、学期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有序的训练下渐次提高作文素质。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熟悉的生活内容也不是完全封闭的,如出现“5·12四川大地震”,出现“小月月”事件,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流畅的、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用文字表达出来,激发学生以日记等多种方式积累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从“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困惑中走出来。学生只有提炼更具价值的写作内容,才能写出情感真挚、文质兼美的习作。
三、从课外阅读延伸中进行阶梯性训练的引导。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绝对不算少,可是学生们习作质量仍旧不尽如人意。仔细分析原因,在于我们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割开来,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哲总结如斯。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也就需要大量的阅读与背诵,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关系到阅读水平与习作水平能否提高,这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新教材编写只考虑阅读教学,不兼顾写作教学;只考虑人文主题,不兼顾写作范例。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文体感不强,写出的是“四不像”作文。如果学生没有典型的例文,写作没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也无从谈起。
大家都明白的是,同样是写梅花,宋代王安石这样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唐代诗人卢照邻吟出了:“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大诗人陆游在《卜算子·咏梅》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毛泽东却在《卜算子·咏梅》中高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显而易见,寻找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主题阅读活动、比较阅读活动,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谋篇布局的范式。这个范式除了阅读那些经典作品,这里更倾向于阅读同龄人的习作。经典作品大多是成年人写的,很多文章就像庙堂之上的“大成至圣先师”,对于初入写作之门的小学生来说,还缺少一种共鸣,要把经典化为家常作文还很困难。
作为教学引导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语文视野,把庙堂之上的“大成至圣先师”变成一位亲切、达观的邻居老伯,而同龄人的习作例文可以搭建经典与家常之间的平台。作文书大多收集了很多同龄人的佳作,与学生们的生活际遇相仿,所发生的事情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而遣词造句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这样的文章与学生没有距离,让学生知道“经典原来可以这样写”。
教师精编一些好文章,推荐给学生也可以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节省时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在班中,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分享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小论文(优质8篇)”,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为写作引来源头活水。在阅读指导中还要注意,要求学生不只是读,还要做到多种形式的积累,并要注意在阅读中思考,并就思考到的问题乐于与同学讨论、交流。
作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作文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按图索骥地一个单元完成一类作文的训练便可。只要我们立足于阶梯性的训练、点点滴滴的扎实训练、有系统的训练,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更有成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