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手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手机培训心得体会【第一篇】

(一)要提高对学校后备干部培训工作的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

学校后备干部培训事关教育的发展与未来,主管部门和领导一定要有超前的培训理念和教育布局的战略思维。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后备干部的能力、素质,党的十对培养高素质、具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后备干部培训工作的意义。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后备干部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舍得投入、转换培训方式,在培训效果上下功夫。

(二)培训要与学校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学校后备干部是未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组织领导者,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设置要紧跟学校需要,本着后备干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培训课程。培训机构要协同组织部门、教育机关一同调研,共同分析研制后备干部队伍现实情况,并作深入地分析,根据后备干部本身的素质及不同的岗位和专业,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举办班次分层培训。而以往调研流于形式,调研结果存档备检,这是一个培训具体执行者的无奈。

(三)要创新培训方法,注重培训效果培训机构的授课方式

要从传统的单一讲授式向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倡导在培训中引进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受训者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变。我们通常把培训效果更多地寄托在培训者身上,希望他们能教给受训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受训者提供互动的机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受训者,让他们分组讨论,在碰撞中产生智慧,共同分享。现在大多数培训,往往忽视了这种互动的实效性,而把培训的效果单纯寄托在写心得体会上。虽然这也是考查的一种手段,但其缺陷却不容忽视。受训者往往存在一种消极的心态,把作业作为一种应付的手段,使无从看出培训的真实效果。我们应该更重视互动所产生智慧结晶的培训效果。培训组织者应该更清楚,培训者的责任就是“抛砖引玉”,好的方法或者说适合培训者本身的方法不是从培训者那里听来的,它应该产生在受训者中间,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受训者分享的习惯,重视倾听同伴的声音。只有这样,受训者回到学校里去的时候,才能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把互动、分享的习惯带到工作中去,培训才具有可持续性的效益。

(四)要建立刚性的考评办法,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手机培训心得体会【第二篇】

1.实施策略

(1)政策引领,组织保障赋能

一是宣传到位。宣传普及“智能技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理念,引导老年人树立数字时代的思维模式;开展专项调研,掌握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能力现状和学习需求。二是优化组织。成立街道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出台“智享银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活动实施方案,将智能手机培训列入社区考核,区社区学院全程指导。三是强化队伍。智能手机应用普及推广,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只有打造一支专兼结合、适合老年人需要、富有爱心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在培训中做到“送教上门”“小班化教学”“随教随学”。成校依托区内之江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50余人的专职师资团队,为每位学员实实在在地学会智能手机操作服务,成校每次培训至少安排三名老师授课。同时,成校还依托老年大学阵地,在老年大学学员中培育了一批智能手机使用骨干学员,以“传帮带”的形式,下沉到各社区和文化礼堂,帮助老年人一对一学习。四是落实经费。根据柯桥区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普及行动两年行动目标,区财政落实专项资金,专款用到老年人智能技术教学培训中,明确在农村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实施的教学培训按场次给予补助,并对老年人智能技术普及中实际使用教材全额进行补助。

(2)依托“三大载体”,打造

“三个课堂”一是依托社区文化礼堂,打造“家门口课堂”。成校采取“三单制”培训模式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普及”行动,即“社区下订单,学校配菜单,政府来买单”。2022年的街道社区教育培训将智能手机培训列为一项主要的培训菜单,各社区精准摸排需要培训的人员数量,成校则将名单汇总归类,制定教学计划,分层分班进社区培训,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学会智能手机操作。二是依托老年大学,打造“X+智能课堂”。成校自2011年开设柯桥街道老年大学以来,目前已发展拥有32个教学班、7个社区教学点、700多人规模的综合性老年大学,将近十分之一的智能手机培训对象集中在老年大学。成校从2018年起开设智能手机学制班,每年报名的学员有40多人,目前学制班已从初级班升级到进阶班。此外,在所有老年大学班级通过“X+智能”模式植入智能技术课程,每年开展至少5学时的短训。成校围绕智能手机日常应用APP,编写《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入门》《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进阶教程》两本教材,提升学习质量。三是依托在线平台,打造“网上课堂”。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组织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依托“柯桥区终身学习在线平台”开设智能手机培训专栏,开发智能手机普及推广配套系列微课,简单易学,为更多老年人便利化学习提供网上教学服务。同时,成校将这些微课视频发送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城市书屋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让老人随时观看学习。

(3)资源整合,健全共建共享机制

目前,街道各社区都在打造智慧云社区,通过数据整合,实现信息等资源共享。一方面通过社区公众号开设老年常青课堂,把智能手机30个课程上传,包括智能手机基本应用、生活常用APP等,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居家学习。同时,以打造柯桥区“智慧文化礼堂”为契机,在50~60岁初老人员中培养一批社区骨干学员,让他们熟练操作智能手机各项功能,下沉到各文化礼堂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2.特色与亮点

(1)分层施教,实行小班化”教学

老年人因年龄层次、所用手机系统、对智能手机应用掌握程度等不同,在培训中存在“混龄混机”的现象,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讲座式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他们。经过摸索,成校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个班控制在20人左右,一般设主讲1名、助教2名,分层分类施教,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学会。

(2)对志愿者开展“种子”培训

为确保志愿者为中老年人智能手机教学提供高质量服务,成校聘请智能手机技术推广员为志愿者进行先期数字化技能教学培训。通过集中授课、现场协助教学、上门一对一服务等形式,培育了一支适合老年人教学的富有特色的志愿者队伍。

(3)与反诈相结合,迈过“数字陷阱”

智能手机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让电信诈骗有机可乘,特别是老年人更是重灾区。因此,成校在开展智能手机普及行动时,把预防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安全教育列入培训内容,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与使用智能技术,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迈过“数字陷阱”。

(4)组织学员收看“浙开大•浙里美”空中课

在疫情防控严峻的当下,为满足老年大学学员线上学习需求,成校利用“浙开大•浙里美”空中公益课堂,指导学员关注“浙学通”微信小程序,确保关注率100%。每天在群里当天课程,提醒学员在家观看,在群里分享学习心得。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对智能手机APP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

(5)设计载体,提高老人子女的参与度

在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普及中,光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为让子女主动融入老年人智能手机的学习,成校在老年大学招生中采取网上报名缴费的形式,让老人们在子女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子女的参与也提升了老人的学习效果。成校留下老人子女的手机号,通过短信平台将学习内容发给子女,让他们在家耐心辅导,共同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3.主要成果

(1)掀起智能手机学习热潮

助老跨越“数字鸿沟”从2018年街道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学制班以来,通过骨干学员传帮带、以点带面、以老扶老、以党员志愿者个对个辅导、社区地毯式扫盲辅导办班等形式,共开展培训178场次、2500余人次,智能手机学习和交流成为老年人的“时髦”话题,全街道掀起了智能手机的学习热潮。管墅社区老年人数字化技能教学、大渡社区“常青课堂”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将智能手机学习触角延伸到了每位老人的指尖,让老年人尽快追上“数字快车”。

(2)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老年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后,不但能给出行、就医等带来生活便利,更能刷微信、玩抖音、看新闻、听戏曲……给日常生活带来一抹亮色,帮助老年人排解孤独、寂寞,让老年人拥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能够带动一个或者几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快乐与和谐。智能手机普及行动是一项老人满意、子女放心、社会受益、多方得利的民心工程。

(3)促进终身教育发展

手机培训心得体会【第三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干部教育;模式创新;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在2014年6月召开的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上,人民网研究院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从2010年到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飞速发展的4年,智能手机年出货量从亿部激增到亿部,移动阅读市场规模从亿元猛增至亿元,短短4年两项数据分别增长了1030%和733%,标志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教育紧随游戏、读书之后名列手机最受欢迎的应用排行榜第三位,移动学习(M-learning)正在超越网络学习(E-learning),形成第四代远程教育新模式。

一、调研背景

为贯彻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目标,落实《2013―2017年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手机移动远程教育优势,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促进干部培训重心下移和均衡发展,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与汉中市委组织部和澄城、泾阳县委组织部分别合作,开展了面向县处级和科级以下干部的手机培训试点,探索为基层干部提供先进培训手段和优质培训资源的经验。一市两县试点培训于2014年6月份先后开班,至8月下旬完成了培训的各项教学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和成功经验。

本次干部手机培训试点,共设置7个模块18门36个微课程,在“陕西干部手机培训中心”手机学习终端向学员推送。同时,在“陕西干部手机培训中心”网络平台提供100多门视频课程,供学员自主选学,但不作考核要求。培训采取手机移动学习模式,以学员下载、登录“陕西干部手机培训中心”手机客户端自主学习为主,辅以研讨交流、辅导答疑等教学和助学活动。

为开展试点工作,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发了干部手机培训平台,制订了培训教学计划,引进了国内一流干部教育机构的课程资源,对学员进行了手机学习技能培训和课程学习指导,与合作的组织部门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和学员管理。截止试点结束,所有学员均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不少学员除了学完手机平台课程外,还自主学习了网络平台的课程,取得的学分大大超过了规定学分。

二、问卷调查概况

为了深入了解学员参加手机培训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干部手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试点结束时,对学员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面向全部181名培训学员,采用基于网络的普查方式。问卷包括26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客观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题型。调查时间为2014年8月25日至27日,共收回有效问卷167份,回收率为92%。

参与调查的样本中,有男学员128名,女学员53名;有市直机关干部26人,县直机关干部72人,乡镇干部72人,大学生村官11人;有县处级干部10人,科级干部115人,科以下干部5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14人,大学本科学历者115人,专科学历者46人,中专学历者6人。从试点对象的分布情况看,基层干部是主体,其中县乡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占到总数的86%,这一群体最需要培训,但优质培训资源极为短缺,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从年龄状况看,30岁以下的学员占24%,30~40岁之间的占58%,40岁以上的仅占18%,总体比较年轻,思维活跃,学习愿望强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习手段的能力较强。从学历状况看,具有研究生学历者仅占学员总数的8%,大学本科学历者占63%,专科及以下学历者占29%,说明基层干部学历相对偏低,加强在职培训学习确有必要。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培训形式与内容、组织管理与服务、学习态度与需求、改进和完善的建议等4个方面27个问题,对调查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一)培训形式与内容

统计数据显示,三个试点班均有95%左右的人认为本次培训试点效果比较好,60%以上的人认为非常好或很好,只有5%左右的人认为效果一般;认为手机培训的形式适合在全省推广的达到83%,这两项数据说明干部手机培训得到了大多数学员的认可,试点是成功的。对手机培训主要优势的问题,三个班均有超过40%的人选择学习方便,其次是形式新颖,说明手机培训的优势首先是学习更加方便快捷。

在学习时间上,选择主要利用上班空闲时间和在家休息时间学习的各有40%左右,还有利用差旅时间或其他时间的,说明手机学习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在上网学习方式上,汉中市超过56%的学员、两个县超过67%的学员有条件完全在WIFI环境下学习,其他多数学员也有WIFI与3G/4G混合上网学习的条件,只有不到10%的人完全采用3G/4G方式学习,说明即使在基层地方,都已具备手机移动学习的网络条件,甚至多数人能够在WIFI条件下免费学习。

关于培训的课程和内容,67%的人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信息量较大、重点较突出,同时有33%的人认为应增加地方课程;80%左右的人认为课程内容有启发和收获,且易学易懂;80%的人认为讲课专家水平高、观点新、有针对性,能理论联系实际。

这几项数据反映了手机培训具有把优质学习资源送到基层干部手上的优势,能够在促进干部培训均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训组织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调查

学员对此次手机培训试点的组织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总体评价都比较高,85%以上的人认为市委、县委组织部门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准备充分、组织周密、要求明确、管理严格;98%的人认为陕西电大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准备充分、运行良好,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80%以上的人认为手机培训平台比较稳定、能及时升级完善、课程播放比较流畅、技术服务比较好;80%的人认为本次培训学习过程和进度安排比较合理;76%的人认为培训过程中安排的网上讨论有必要、有帮助、方便参加;98%的人对班主任的工作给予肯定;93%的人对班委会的工作给予肯定。

(三)学习态度和学习需求的调查

在对学习态度和学习需求的调查中,三个班均有97%以上的人表示能按照组织安排积极主动参加学习;70%左右的人认为手机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是干部远程培训的最佳方式,20%的人认为可以完全采用手机培训;50%的人认为每期干部手机培训的时间以1~2个月为宜。关于最需要学习的知识,选择岗位需要的法规和业务知识、公共管理知识的相对较多,两项合计达到65%以上;关于最需要提高的能力,选择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公文写作和媒体应对能力的相对较多,三个班分别在50%~63%之间,汉中班学员选择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达到33%,明显高于两个县的学员。说明基层干部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层级相对较高的干部则对提高创新能力有更大的愿望。关于当前干部培训的重点,三个班学员认为更新观念、学习知识、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增强修养四个方面基本上同等重要。

(四)对改进和完善干部手机培训工作的建议

学员意见集中在:培训内容应该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广,多增加个人修养、岗位业务能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课程。培训方式以手机为主,手机平台与计算机平台并用。学习时间适当宽松一些,网上讨论交流安排灵活一点,不要限定讨论时间。加快推广应用,加大培训力度和培训范围,与干部网络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现常态化和统一管理。组织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奖优罚差,提高培训实效。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结果看,这次干部手机培训试点是成功的,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一)管理创新

此次培训试点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干部手机培训试点班,担负着创新干部培训方式的重要责任,各方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为试点班配备了得力的教学、技术负责人和班主任,一市两县组织部门为试点班配备了强有力的班委会,双方在试点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管理、及时沟通、密切协作的创新性双重管理机制,有力保证了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也为下一步推广干部手机培训积累了管理经验。

(二)技术创新

为开展干部手机培训试点,陕西电大研发了基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干部手机培训平台,并进行了反复测试,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研发项目得到了省科技厅、工信厅立项支持,相关成果申报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在试点过程中,先后对手机学习平台进行了4次升级,解决了兼容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问题,实现了平台内评价课程等功能。同时,试点教学中还充分利用手机微信、QQ等社交平台和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展讨论交流、信息反馈、问卷调查等教学活动,实现了培训过程全媒体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内容创新

本次培训试点的主题是“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课程师资高端,主讲教师都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政策研究室、国防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机构的权威专家。培训内容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涉及群众路线教育、经济热点、公共管理、个人修养、文化休闲等方面,都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手机培训,基层干部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一流专家的精品课程,是促进干部培训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四)服务创新

与集中面授培训相比,干部手机远程培训的学习支持服务更加复杂,除了师资遴选和课程资源建设外,技术指导、后台监控、在线讨论和答疑等工作量都很大,既有线上也有线下、既有实时也有非实时的服务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全天候跟踪服务。在试点中,一方面重视加强学校班主任、技术人员的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班委会以及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了有效的互动服务机制。

五、建议

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完善、推广干部手机培训提供了重要方向。

一是做好培训推广应用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坚持全员轮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专题培训。特别是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需要,开设重点行业、热点问题以及干部岗位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班,满足干部多样化学习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针对手机学习特点和干部学习需求,加快微课程建设,既要充分利用部级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又要加快开发本土课程,为学员提供有地域特色、对工作有实际帮助的学习内容。

三是完善手机培训平台的功能,实现课程学习、讨论交流、提交心得体会、在线测试考核等学习活动全部在手机上进行,使学习更加流畅、信息更加安全、资费更加优惠。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培训平台,发挥手机移动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并用的优势,为广大干部提供多种远程学习方式。

四是建立健全适应手机培训特点的干部远程培训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干部手机培训教学、技术、管理、服务团队建设,加强学习过程管理、考核和支持服务,加强与学员选派单位的协作,进一步完善双重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DB/OL].http://news. /politics/2013-09/28/c_

[2]人民网研究院。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DB/OL]. http:///dybg/201406/t20140612_

手机培训心得体会【第四篇】

关键词:农机;培训;农机手;职业技能

农机手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得虚实,决定农机手素质的高低,关系农机化整体推广水平,进而影响到农业发展步伐。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农机手队伍建设,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广阔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农机培训的重要性

部分地区的农机手大多是农民群众本身,因此,文化水平低成为农机技能培训的最大障碍,加之农机产品更新换代快,许多的技术,仅凭农民独自摸索掌握非常困难。作为农机服务部门,要打破这一制约农机化事业的瓶颈状态,需把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摆在农机化工作重要位置,并及时培训农机技术骨干,根据各区域广泛使用的机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机手操作和维护保养水平,使农机技术真正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农机培训设施建设

(一)组建完备的培训基地。

1.建立现代化培训教室。建立可容纳60至80人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配备触控一体机1台、桌椅60至80套、计算机2台、投影仪2台、音箱1组等教学设备,用于农机手理论培训。

2.建立固定实践场地。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农机手。因此,实践操作培训同样是培训工作的重点。配备面积为10亩的耕地,供学员随时驾机实践,且把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机手既懂农机具使用,又懂得随农艺要求会调整农机具。

3.配备教学机械与实体教学模型。配备教学机械,要紧贴区域农机呈现的特征,不偏离实际使用情况。比如玉米种植区域,需要配备拖拉机、犁、旋耕机、起垄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覆膜机、残膜回收机,以及饲草加工机械,如揉丝机、粉碎机等机具。实体教学模型不少于教学涉及机具的70%,教学机械和实体教学模型有利于农民了解农机的工作原理,更好地使用农机。

(二)培训由专业老师授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培训学员前,首先武装自己;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补哪里”的要求,给自己充电,达到理论水平高,操作水平高的“双高”标准,方可登台传道授业解惑。农机具换代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教学新形势,教师知识结构也要相应更新。

1.去厂家学习。直接去机具生产厂家学习,从生产到装配,从保养维护到故障排除,从测试到出厂,从机构原理到整机的连贯动作,都作为必学科目;

2.同行间学习。组织同类机具的培训教师,开展同行间相互学习,以示范教学或经验交流等形式,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

3.对照说明书学习。认真研读机具使用说明书,把使用注意事项,正确操作流程、维护保养以及日常使用常识都作为学习内容;

4.网上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视频文献资料,强化薄弱环节,提升业务水平。

(三)授课主要方式。

1.实体模型教学。把具有代表性的实体机具作为教学模型,从零件到部件,从机构到整机,进行全面讲解。使得学员理解零部件作用、机构运作过程,以及整机正确操作使用,包括日常维护保养、零配件更换等技术。

2.计算机教学。应用3D软件,在计算机上建造出每个零件部件,按照实体装配顺序,动画演示装配过程,反映整机或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利用网络平台,播放机具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视频,多渠道学习掌握农机具的相关知识,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

3.授课语言通俗化。介于学员文化普遍较低的现状,课堂上教师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为便于受训者理解,可以用方言更形象地把问题讲清楚。教师要营造语言通俗化的课堂气氛,搭建无障碍交流平台,避免学员似懂非懂的情况。

(四)培训重点内容。

1.农机具技术培训。

(1)当年推广的农机具技术培训。当年引进推广的新机具要作重点讲解,授课内容要跟上机具发展的步伐,促使农机手操作技能与机具维护技术同步更新。

(2)广泛使用的农机具技术培训。区域内广泛使用的农机具技术,尤其是主导产业机具技术列为培训内容,帮助农机手提高操作水平。

(3)国际先进的农机具技术培训。适合区域生产要求,国际上前沿机具技术穿插到授课内容中,做适当的超前培训,开阔视野。

2.法律法规维权知识讲解。将《产品质量法》、《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作为维权主要讲解内容,介绍维权依据和方法,普及农机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机消费者维权意识。

(五)建立健全培训长效机制。为使机具与机手技术协调发展,要建立健全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以两年时间为一个周期,对两年前培训过的学员进行再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促使农机手技术水平与农机具协调发展。建立学员培训档案,方便再次培训。再培训方式可以选择为:

1.到基层开展培训。农机培训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逢集遇会到基层开展工作。通过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开展农机技能知识专题讲座、播放视频教学片等形式,补充技术空缺,提高农机手技能。

2.建立新型学习交流平台。农机培训部门负责建立一个微信群或QQ群,专门用于教师和农机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答疑解惑。

三、培训保障措施

(一)政府全力支持农机培训工作。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关心重视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培训工作提供综合保障。组织专业技术老师为学员授课,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配备齐全必要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培训经费要列入专项预算,明确专款专用。

(二)建立教学奖励机制。建立起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学潜能,最大程度发挥教师价值。对考核成绩优异的教师要予以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获得农机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予以奖励,鼓励教师不断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员中口碑好、培训做出贡献的教师,作为评先树模对象。

(三)搭建活动平台,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主动前来学习的学员,要给予奖励,把农机具修理工具及农机具维护保养用品作为奖品。通过举办农机手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出爱学、好学、比学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融入农机手日常生活中,树立技术就是财富的思想,逐步提高农机手整体素质。

(四)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按照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实际需要,修改制约培训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农机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打造农机培训工作好环境。

39 1509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