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常规心得体会【参考5篇】
班级常规管理有助于提升学习氛围,增强集体意识,促进学生自律,培养良好习惯,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推动整体发展。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班级常规心得体会【参考5篇】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班级常规心得体会【第一篇】
要当好初中班主任不容易,上了初中,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独立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你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了。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也经常思考现在如何才能作好班主任工作呢?
台湾作家席慕蓉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别人是怎样地把儿女托付到我的手中,他们用着谦卑热切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请求我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
是的,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重啊!我经常自问:我尽了力自己尽力吗?我知道对我来说,学生送走了一届又会再来一届,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可是百分之一百的希望和寄托。所以,我暗暗地对自己说,决不要把后悔遗憾留给自己。我常以王安石的一句话自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几乎是每天早晨7点我就到学校,晚上差不多10点才到家。我觉得责任心是班主任做好任何事情的一个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够尽心尽力地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正气充盈、积极向上的班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其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但良好的班风学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班级常规心得体会【第二篇】
从七年级开始,给班级学生按顺序制定名册,班级名册和上交给学校的花名册顺序一致,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学号,这个学号会跟随学生整整一年,新学年会根据生源流动有所改变。
那么班级名册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哪些便利呢?
1、快速报名。
开学初,家长汇报学号,根据学生学号可以快速找到上学年花名册上的学生名字,及时订正花名册上的信息,提高开学报名工作效率。
2、作业检查高效。
每次作业检查都要花费老师很长时间,不检查吧,有些学生就会钻空子。如何使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那么就可以借助班级名册。给每个学生的作业、练习册、学习与评价等所有作业按照班级名册上的学号编号。每次检查作业只要按照学号登记就好了,使作业检查高效有序。
3、班级活动井然有序。
班级所有活动都要查人,每一次查人都要登记,那么,请用班级名册吧!查人只需要班干部对着名册叫学号,来的同学答到,没有来的学号空着,检查完了就知道谁来谁没来,让工作方便快捷。
4、班级奖励、记录明晰。
5、平时测试有据可查。
每次单元测试或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登记都用班级名册,任课老师人手一份,让学生考试时在名字的后面写上学号,批完卷子登分就很快,而且做成绩总表时只要按任课老师的成绩单顺序往下抄成绩就行了,很快捷。这样,一学期下来孩子成绩从第一次单元测试一直到期末考试成绩一对比,很容易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退步也能及时发现,为培优补差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是学生就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好像就应该写检查,但是在我们班,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写检查,每次学生要是犯错误了,我就会及时和孩子沟通,看是什么问题导致这样的错误发生。比如孩子作业没写,我第一句话问的是家里没事吧?而不是为什么作业没写?有时候你会发现,在你纠结孩子作业有没有完成或者是孩子怎么这么逆反老干坏事时,孩子面临的可能是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等的问题。我相信一次作业不做毁不了一个孩子,但是误解和不体谅却会让孩子偏离正轨,毁了孩子。因此,只要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目的就行了,我从不逼着孩子写检查。
选举班长的时候提前让孩子们做好准备,毛遂自荐,只要有想法的都给机会,成为我们班的值周班长。我将他们每三人分为一组,一个人负责纪律、课间操等,为纪律班长;一个人负责监督、检查卫生,为卫生班长;一个人负责检查作业,利用班级名册记录作业完成情况,为学习班长。在交代工作之前,必须告诉学生工作要求。学生就有据可查。例如:卫生班长检查卫生时,要按照桌面干净没有灰尘;垃圾桶及时倾倒并清洗,拖布要摆在教室西南角头朝上;笤帚要倒放在桶里;桌子要摆放整齐;凳子要放在桌子底下;门窗要擦洗干净等等。让班长们各司其职,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开学初,为班级制定值日表,表格里选定好值日组长,每组成员名单。男女生分工细化到谁拖第几组,谁摆桌椅,谁整理班级卫生角等等,值日组要求一周换岗,这样孩子们就不会为自己偶尔忘记值日而自责,也不会因为班级哪里没打扫干净而找不到负责的人。
总之,班级工作很琐碎,但是就是这琐碎的事情一件件的累积起来,才培养了孩子,成就了老师。只有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多反思,勤动脑,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这样,我们才能用我们人格魅力为孩子指引一条通往真、善、美的阳光大道。
班级常规心得体会【第三篇】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班级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常规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它规范了学生在班级内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态度,确保了班级的良好秩序和学习效果。在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形成了一些小学班级常规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注意事项。
管理好班级常规首先要注意班级上下的沟通,班级管理者应该和家长、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心理与健康问题。此外,还需要注意班级常规的制定和执行,保证班级规章制度的公开透明性和执行力度。班级管理者应该明确行为准则,清晰规划学生管理,遵循“尊重、关心、帮助和鼓励”的宗旨,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要求和责任。
落实好班级常规需要在班级规范树立方面下功夫。班级管理者应该注重班级规范的引导,督促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首先,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常规,以自己的方式成为常规的实施者;其次,多渠道公开宣传和展示班级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在初为人学的时候更好地遵循规则;最后,全面落实班级团队协作,发挥班委的学生领导力,规范班级关系,保证班级的秩序和稳定性。
第四段:班级常规与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者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遵守常规,更要让学生了解班级常规,理解规则背后的含义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逐渐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和组织者。例如,在班级常规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通过课堂研讨、心理体验、竞技训练等方式让学生有机地参与和体验。在班级活动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常规的制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能力。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常规的制定和落实对小学班级管理至关重要。班级常规不仅要求班级管理者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全面配合。班级管理者应该从班级规范树立、常规落实、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出发,不断推进班级管理的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班级常规的作用,让小学班级管理走向更为科学和健康的方向。
班级常规心得体会【第四篇】
小学班级常规是学校规范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涵,也是班级管理和教育的基石。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了小学班级常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段:行为准则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小学班级常规旨在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质,并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和纪律观念。同时,班级常规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互相尊重和关爱,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种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是健康成长的关键。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小学班级常规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班级常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对整个社群的影响和贡献。同时,班级常规也提供了机会,让学生了解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段:班级领导力的发掘和培养。
小学班级常规中,不同的职务和角色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领导力。例如,班级干部担负着班级工作的任务,需要协调各种活动和工作,加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这些经验将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结论。
小学班级常规不仅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手段,更是塑造健康个性和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班级常规也是培养学生领导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教师应该从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班级常规,让其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班级常规心得体会【第五篇】
常规教育是孩子们必须了解的,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孩子们步入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有了好的常规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这两个星期相处下来,我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这几种情况:有一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xxx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及时打“预防针”。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们有意识地观察本班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时和同班的老师利用午餐、课程审议时进行交流,若发现问题,就及时给我班幼儿打“预防针”,如:听到某班某位小朋友不小心哪里弄痛了,我们在自己的班级里就会及时将这件事情告诉大家,让他们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说一说应该怎么做,引起他们的警惕。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进餐时“食不语”常常被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所以在幼儿园进餐时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对幼儿说“现在小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讲话的。”“哪里发出的声音?”“小嘴巴闭上!”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如同老鼠悄悄进餐,偶尔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窃窃私语,常常会受到老师的“警告”。但这种方法对大班幼儿来说有时起到的是适得其反的作用,有时把现实的事例告诉幼儿,可能会比千句万句“警告”更加有效。如:给幼儿说一些相关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吃饭说话带来的严重性,危险性,万一被呛到了,就要送医院。然后让大家说一说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大家通过这个事例的触动在以后吃东西的时候有所改善,一部分小朋友之间还能听到他们互相督促:“不要讲话,东西要呛到气管里的。”通过现实教育告诉他们,什么好、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把不良行为杜绝在发生之前。
2、关注细节,从细微处入手。
乱跑、打闹、大声讲话也是我班常规教育中一个相对棘手的问题,这几种现象经常集中出现在个别幼儿身上,如:城城、梦宇、伯懿、可馨、心怡、思怡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老师让各个环节进行无间隙的衔接,避免让幼儿出现过多等待的时间,杜绝给幼儿钻空子的机会,如:午饭先吃好的幼儿必须先把小椅子搬到阳台位置,然后如果想去看图书,就到图书角,我们邀请最先去图书角的幼儿做图书管理员,一边管理图书,一边管理先吃好的幼儿安静地看图书,这样就不会影响吃饭的幼儿,如果不想看图书,那可以拿系鞋带的模型和折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习惯成自然,第一个想玩折纸或者系鞋带的孩子会将两个篮子放在旁边,天天如此,现在大家都能很好地执行,这样既能让吃饭的孩子专心吃饭,吃好饭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是一举两得。再如起床后,我们一般值班的老师和生活老师在午睡室看护好幼儿起床,一位老师在外面看好先出来的孩子搬小椅子,同时开始为女孩子梳头,当孩子们起来的差不多的时候,生活老师留在午睡室,一边整理床铺一边继续关注剩余的'几位孩子。两位老师一边帮孩子们梳头,一边引导孩子小便喝水洗手喝牛奶。为了更好地保证每一个幼儿都在老师生活老师的视线之内,我们三位一体,分工不分家,虽然我班幼儿常规纪律逐渐有了明显改变,但还需有待加强。
3、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在常规教育中,有许多规则是要幼儿记住并执行的。我很容易在培养纪律性的名义下,要求幼儿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把幼儿变成被动的受约束对象。但如果要让纪律和规则真正为幼儿所理解,应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理解规则,感觉到每一条规则都是自己参与制定的,从而愿意主动地遵守。我们在上课时,一时心急常常会说“没有举手不准发言”、“谁不举手我就叫谁”等生硬的命令式的语言向幼儿交代纪律,后来发现效果不大,幼儿还是继续说话,意识后,我换了一种方式巧妙地让幼儿自己制定这条纪律。当幼儿七嘴八舌的回地答问题时,我就说,“哎,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惜太闹我听不清。你们讲得很不错,可我也没听清楚,怎么办呢?我可想听你们讲话了,你们自己想想办法,看怎样使老师听清楚你们每个人说的话呢?”于是幼儿讨论起来,最后他们自己觉得应该:我们一个个轮流说。“那你们轮流时怎么说呢?”“举手!举手后老师先叫的先说,没有叫道的坐在位置上仔细认真的听。”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培养自律能力。班级一日常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有了良好的常规,教师省心、家长更放心,孩子更能健康成长。
上一篇:一日常规心得体会(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