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读书心得【31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陪伴孩子读书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增进理解与沟通,培养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丰富情感世界,助力成长。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陪伴孩子读书心得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部书将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时绝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他带领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用各种方式学习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用“环球旅行”让学生认识国家和社会,用在校园和灌木丛创建“美丽角”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花草,用“童话室”世界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和优美故事的学习,他的全部施教活动丰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在这本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也有人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听课学习,回来了不禁感叹,那些孩子文学素养高,知识面广,课堂中总是精彩不断,而自己班的孩子,相同类型的题目,反复讲却怎么教也教不会。弄得自己快没耐心了,心里很烦躁,很想对他们发火。我去和一位老师倾诉时,这位老师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话“我们现在都认为,教了学生就应该会,会是正常的,不会是不正常的。而我们有时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要批评,甚至要惩罚。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因为他们还在学。”忆起这堂课,当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时,他们答不上来,我有些不高兴了第二个我面露难色,开始批评了。学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动开展不下来了。我想应该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爱学生,就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教低年级的孩子时,他们在文字的表情达意上有它的局限性。语文课上可以在理解词语和课文时用上音乐、动作、甚至绘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且让学生时时体味来自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学生毕业不久的那个下午。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里有感动也有失落、孩子们毕业了他们回来看我,并表示以后会想念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又一圈感动的涟漪。可是,平时我关注很多的侯浪、钟楚栋、却没来,回忆这些年来点点滴滴,在他们身上我倾注了太多,一次一次找他们谈话,一次一次给他们鼓励,一次一次单独辅导,一次一次与他们的朋友式的交流,而如今,他们……

有时我会想想是不是我的要求太严格了?我们的语言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像这种“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你给学生一缕春风,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句话,却让他感受到六月寒。

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鼓励,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是沁人心脾的玫瑰,是滋养万物的阳光雨露,作为一名教师,把爱心留给学生,不断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迈进!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

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题记

近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感触颇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句话一直萦绕耳边并影响了我的行动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我所任教的学校依山傍水,风景极美,学生们也大多来自农村,纯洁质朴。记得刚来到学校得知自己担任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心里暗暗想到:这也太没挑战性了吧,一年级的小孩子应该很容易搞定的啦!那时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上了一天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尽管你在讲台上讲的汗流浃背、声音沙哑,那些小家伙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说话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东西的、有看着窗外发呆的、更有下座位到处跑的······我心里很是郁闷,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捍卫自己的教师尊严,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信,有我在,岂能容他们胡来!于是,我开始对着镜子练习板脸,高声说话,还有那传说中的具有杀伤力的眼神,这一招还真奏效,每次我走进教室,学生们总是乖乖的,很守纪律,但依然我的讲课熟视无睹,爱听不听。不明白啊!这群山里的小花朵为什么这么难侍侯?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问我教学是什么,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传授知识。可学习了大师的论著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成绩提不上来,不一定是你教学水平低。而是我们把教学看得太单一了。“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仔细想想,这一论点我们不应该感到陌生,通俗地说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喜欢哪个老师,哪门功课就容易学得好。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于是乎,我转变想法,做大胆的尝试,决定把伪装的严厉面具摘掉,心想即使孩子们都不怕我了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学的开心,愿意学习,我就是成功的。说干就干,课堂上我表扬每一位积极发言的同学,制作奖励卡,只要有些许进步便给予鼓励,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没有了往常的严厉批评,而是给其三次改正的机会,没想到我的转变让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举手,认真听讲,路队、卫生、纪律,学生表现样样精彩,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几乎没有惩罚过任何一位学生,因为他们如果同一个错误犯三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至于我最初的担心现在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孩子们一见到我就热情的打招呼,盼望上语文课,我再也不用再板着脸维持纪律了。把鼓励给孩子,把赞叹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给孩子,试问,有谁不渴望、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省思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一生:“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而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课堂上,如果要爱孩子、把心灵献给孩子就应当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们班里有个女孩小利有一段时间天天迟到,学习下降越来越明显。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特别着急,课下我找这个女孩了解情况,她只是哭,却什么也不说,让我更加难受。经家访了解到她父母离婚了,女孩随父亲,父亲又去打工,几个月了都没回来了,家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勉强照顾她,现在奶奶又生病了。看到她所处的环境,我的心也在流血,这么小的孩子自己都不会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奶奶。于是我赶紧给孩子做饭,教她如何简单自理生活:梳头、整理书包衣物、洗红领巾等。教给她应急迟到的办法。并期待的说“孩子,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一个寒冷的清晨,我发现她到校很早。可能是为了不迟到,走的急。她敞开着外衣,连袜子也没穿,半截脚腕露在外面。此时一股爱子之情油然而生,我说“小利赶快把你的衣服拉链拉好,冷不冷呀?明天一定要穿上袜子,小心冻感冒啦。”她嘴角蠕动了一下,没有说话,眼里却分明是感激。中午放学后,我赶紧买了两双袜子给她送去,孩子流着泪说:“老师您比我妈妈还要好。”孩子的奶奶抹着泪说:“老师,让你费心了。”后来,我和女孩走的更近了,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她补课,孩子很聪明,慢慢的学习成绩又赶上来了,从此再也不迟到了。

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孩子,将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给予孩子多少的爱、理解、关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走进孩子的心中,尊重、认识、理解、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看到班上32张可爱、质朴的小脸,我仿佛看到了32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对着这些山中的花朵微笑的日子里,我很快乐,将自己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热爱的失业中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光荣的,而且是幸福的。

对着山里的花朵微笑,让他们开的更加灿烂、更加夺目、更加绚丽多姿!

老师的爱,是学生永远的阳光地带!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3

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并且越早越好。于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特意挤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在充满父女、母女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以下是我对亲子阅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在亲子阅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

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等等,即使心情好的时候能陪着他阅读,可总是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但无论多忙每天抽出15至30分钟的时间还是有的。孩子们不会剥夺我们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

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孩子尽可能多接触书籍,营造读书的家庭氛围,家人在家也经常看书,并把看书当作一种乐趣,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色孩子。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三、多给孩子读故事,引起孩子看书的愿望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晚上睡觉前可以给孩子读故事,同时告诉孩子,故事都在书里面,如果你会自己看书的话就可以知道很多的故事,而且每次读故事的时候都这样讲,引起孩子看书的愿望。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多数宝宝对同一个故事或同一本书“百听不厌”,反复要求再讲一遍,对此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满足,此时是她记住故事情节、加深人物印象、理解词句意思的过程。我女儿就是这样喜欢上了看书。晚上从幼儿园回家后经常是自己拿着一本故事书来看,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

四、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

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学校里,也不仅仅是阅读书籍,逛书店也是培养孩子阅读的重要环节,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在这孩子可以随意的找自己喜欢的,从没看过的书。这样会在不知不觉间增加孩子的知识。

亲子阅读给了我不小的惊喜:我发现女儿的语言上有了很快的提高,上幼儿园时老师们都说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且认识的字非常多,生活中这样的点点滴滴很多,我们为此感到欣慰,这可是在平日的阅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呀,然后再在生活中自然地运用。

总之,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4

看,我女儿又拿一本书来“骚扰”我和她共同阅读了,呵呵,嘴上说骚扰,其实陪女儿读书真是一件赏心乐事。在我们的陪伴下,孩子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正确读书和读什么样的书,阅读对孩子性格身心正起着润物无声的塑造作用。

我们今天阅读的是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写的童话故事《小树精和流浪汉》,书中描写了树精一家在人类的砍伐干扰下变成了隐形树精,生命受到了威胁,后来在胡萝卜兔,糊涂猪和麦穗一家的帮助下安然回复了原来的样子,森林重新变回了树精灵们安居的欢乐祥和的世界。

这篇故事文笔优美细腻、富有想象力,还给孩子展示出这个世界在快乐的同时也有着淡淡的忧愁,并且告诉我们用爱和承诺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完美。在和女儿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一边感动书中优美的句子,一边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去体会作者的匠心安排。看到树精欢欢失去生命我们眼睛湿润了,看到树精小羽和树精阿末父女团聚我们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读完后女儿对我谈了她对故事的理解:妈妈,我真讨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让树精们无家可归,多亏胡萝卜兔,糊涂猪信守承诺养大了树精小羽,让阿末和小羽团聚。我以后也要做个信守诺言,爱护大自然有爱心的人······看着女儿郑重其事的小脸,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和孩子一起阅读,还能促进我这个妈妈不断成长,做个越来越称职的妈妈。记得有一次和女儿一起读杨红樱的《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女儿对我像杜真子妈妈一样给她报好多补习班的做法提出抗议,真诚的保证自己不上补习班也会认真学习,要做一个有孩子味的孩子。孩子的话使我有片刻的脸红,是啊,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的确是过于焦虑而拔苗助长了,这是一种急功近利而不利于孩子长期学习能力培养的行为。我向孩子作检讨,会尽量还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徜徉书的海洋,让书香伴随孩子成长!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5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蒂姆的小男孩遇见了一位“格子先生”,格子先生故意将五马克掉在地上,让蒂姆捡到并用这五马克去赌马,蒂姆赌赢了,赢了很多很多的马克。可却让三个小偷把真钱换成了假钱。格子先生知道后,又给了蒂姆五马克,让他下个星期天再找他赌马。第二个星期天到了,蒂姆准时的到了,并用五马克买了一张马票,他又和上次一样,赢了很多很多马克,但又被那三个小偷偷走。格子先生又让蒂姆下个星期再来,第三个星期,蒂姆又准时来到了赌场,格子先生和蒂姆做了一笔交易:格子先生将他赌赢的运气给蒂姆,作为交换,蒂姆必需把笑容给格子先生,蒂姆同意了,并用赌马赢了很多钱,让家里一夜暴富,可蒂姆却讨厌了这种生活,因为是钱让他失去了童真,是钱让他失去了快乐,所以,他决定偷偷溜走,找格子先生。

在寻找格子先生的旅途中遇见了和蔼的圆脸先生,和自己拥有一样的遭遇的“鱼眼泡”船长……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蒂姆找回来笑,但那也失去了赢得运气,但蒂姆很满足,因为他认为这一切的一切都很值得。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笑,是人类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把人类和动物分别出来的唯一特点就是—笑。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笑容,我们的快乐时光,做一个开开心心的人,不要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动物。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6

寒假伊始,自小热爱读书的我便早早的制订好了读书计划。

我按照计划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同学·在人间》、鲁迅的《呐喊》、谢婉莹的《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刘洋的《绿野仙踪》、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卡洛尔的《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等几本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

这些书基本上都是我从各个书店中淘回来的。自己的积蓄不算太多,但又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攒钱去买那些昂贵的书籍,后来便有了经验,从那些被人遗忘的书堆中找到许多好的书籍。其中有名著、有童话、有诗歌、有小说、有散文……无论中外,写的都是那么引人入胜,使我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也有了许多感想和心得,笔尖流露出一时的感受。

在我读过的这些书籍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鲁迅的《呐喊》了。《呐喊》深刻地揭露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残忍,从中我也读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忍景象。从《狂人日记》到《孔乙己》再到《啊Q正传》,从《风波》到《故乡》再到《社戏》,没有1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笔锋与封建社会的欺压百姓的人们手中的尖刀、火枪做斗争,他犀利的笔锋令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无论是他的文章还是他的爱国之心,都是那么地令人肃然起敬。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社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辈的精神不能丢啊。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在人们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如果能够在实践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而是在书中的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结合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才是读好书的最高境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爷爷的一句名言,也同样是对书籍赞美的一句名言。从这句话中便可以看出书在世界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的价值有多么珍贵。正如高尔基爷爷所说的,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个一个的阶梯,使人爬上高峰。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险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读一些不同的书籍就像是在爬阶梯,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也要会选择书籍。一本好书就犹如是由钻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无价之宝,其中所蕴含着的知识与智慧是那样的珍贵,书籍真可谓是人类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啊!相反,如果我们去读那些几乎汇集了天下所有肮脏之物的不利于健康的书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识、寻找乐趣,而是在使自己堕落,会使自己变得庸俗、无知。

在一本书中,又使它会让你伤心、同情的落泪;有时它会让你开怀大笑;有时它会让你觉得自己身临其境;有时它会让你自己觉得离它根本就在两个世界。

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7

现在的孩子,老师和家长总感觉到他们的心灵很空虚,吃好穿好,玩的东西比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多得多,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享受疲劳”——得到太容易了,考虑自己太多(太自私),关心别人太少,所以感觉不快乐。唯有书籍可以弥补心灵的空虚,可有多少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方面下过功夫?如果孩子从儿童时代起就没有养成对书籍的喜爱,那么到了少年和青年时期,他的心灵就会空虚。如果孩子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取得快乐,那么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人类最大的快乐是从关心别人的精神世界、从体察他人的不幸中产生,没有这种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快乐感就大大下降。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未能对幸福和痛苦都了解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成为关心别人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教育者应善于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首先要珍惜那种痛苦的感情。”

如今,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大放厥词:说什么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不能打不能骂,批评也不行,一味地给孩子让步,不少家长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孩子最后变成个什么人了呢?小皇帝、小霸王!不少家长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这么爱你,你为什么就感觉不到呢?为什么就不理解我们呢?”其实,让孩子受些痛苦,他们更能感受到同伴蒙受的痛苦,他们越会同情人,培养儿童关心社会(与个人、家庭需要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是克服儿童个人主义的良药,如果孩子产生了关心社会利益的兴趣,那么那种只知关心自己的恶习任何时候也不可能在他心中生根。所以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唤起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热情,愿为别人、为班级、为社会做好事,当这种激情成为个人行动的时候,他的心就变得高尚起来。另外,教育者不宜总对孩子做过的好事夸奖和过分宣扬,不要让孩子把人道的行为看成是自己的功劳,认为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饱含深情地写道:“孩子们啊!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步向前走,我把整个心都献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倦的时候,而每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尽快来到你们的身边,你们的欢声笑语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这段话使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的话: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教师只会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8

笑是什么呢?有人说笑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有人说笑是一阵温暖的春风,还有人说笑是人与人之间友善沟通的一座桥梁……我认为,笑是发自内心的幸福!

《出卖笑的孩子》的主人公是小男孩蒂姆,他原本是一个幸福爱笑的孩子,不幸的是父母都相继去世了,继母又虐待他,在家庭中得不到爱,小小的蒂姆失去了幸福,渐渐的变得不爱笑了。

不幸的蒂姆离家出走,来到马场,饥寒交迫的他,遇到一个怪老头,老头以逢赌必赢为条件,来换走蒂姆的“笑”。从此,蒂姆变成有了钱人,但他不再笑了,蒂姆失去了可以表达幸福的笑容。越来越富有的蒂姆内心很孤独,也尝到了没有笑的痛苦,他决心赎回自己的笑,经过一番斗争,命运多折的蒂姆战胜了怪老头,也战胜了那个“痛苦忧郁的自己”,终于找回了幸福,夺回了可以表达幸福的“笑”,迎来了阳光爱笑的自己。

蒂姆在失去“笑”后才懂得笑的珍贵。一个人在人生的逆境当中,应当学会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努力做一个“拥有阳光般笑容”的人;一个人在独自面对痛苦的时候,不能灰心失望,要让自己变成勇敢的直面困难的人;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尊严,不要为了眼前的小利失去最宝贵的东西,要明白失去的回不来,得到的也变得一文不值!

读了这个故事,我更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得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发自内心的笑才是真正的笑!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9

“亲子共读”就是以阅读为纽带,而阅读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亲子共读有助父母-子女间的双向沟通,对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温馨、和睦、积极向上的亲子关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家长的参与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从阅读中得到乐趣,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了写作能力。

在“亲子共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在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后,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我每天固定了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使之成为习惯。就这样经常去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出来,然后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发表看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通过“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让我与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家长的我,能有这些领悟,还要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的用心良苦开展这样的“亲子共读”活动,亲子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智力.

孩子从小就接触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好书,能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并进而从对书的兴趣激发起对学习文学的渴望,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是很有益处的。书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当父母把它种在孩子的心田,再用耐心去浇灌,小小的种子就会爆发出勃勃生机,长成参天大树,启迪心灵,滋养智慧。阅读,是一种能给我和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渠道。通过一段时间的亲子阅读,不仅使孩子得到很大的进步,而且让我受益非浅。孩子渴望认识世界,图书使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总之,作为家长,陪孩子多玩多读是提高孩子素质的一种方式。我很感谢学校组织了这样的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使我与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儿童文学的魅力,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孩子也将在知识的海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0

我读了《水孩子》这部英国近代童话,书中讲述了小男孩汤姆从小就失去了爸爸妈妈,跟着师傅格兰姆斯去哈索沃庄园中扫烟囱时,一个偶然的遭遇让他变成了一个四英尺长,“死不了”的两栖孩子,水孩子。在仙女的指导下,他去了世外仙境,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历尽了各种奇怪事和重重考验,最终成为一个善良、可爱的孩子。仙女给汤姆的那句教导,我印象深刻:“你得一个人去,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鼻子嗅,自己雕的床来铺,自己玩火烧自己的指头。”意思是说,汤姆现在应该自立,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汤姆听后决定出发去寻找并尽量帮助自己的师傅兰格姆斯。

汤姆有一种精神,就是他那顽强不屈,笑对困难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他那不怕困难,敢于和困难抗争的勇气也值得我们效仿。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依赖别人,缺乏和困难抗争的勇气,做事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然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向汤姆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爱护上苍给我们的东西,包括纯净的水,我们自己也要保持自身的纯净,做一个心灵纯洁的人。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1

近日,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力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生如子”的真谛,这着实令人佩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独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样不信任你,不尊重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从来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情况,他愿意学习只是他不会,他还没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没有能力强迫自己学习。”反思我的教学,我真的不了解我的学生。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而学习不能是单纯轻松的游戏而是一种劳动。对于儿童来讲,掌握知识这是最终的目的,他不能像成人那样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和计划学习。

当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愿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厌学情绪产生了,那任你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使孩子坐下来念书了。不了解学生,就没有办法给予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爱学生,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对于这一点,我想谈谈我的做法:上课时,我向学生露出亲切的笑脸,投去友善的目光,进行交谈式的教学;下课时,我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说笑话……很快地,我和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心理气氛。这时,他们会把我当知心朋友,敞开心扉,让我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求得我的帮助和指导。一个好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内心世界的苦恼与忧愁,这样,教师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懂得付出爱、懂得感恩的人!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2

拜读了周弘的教育著作《赏识你的孩子》,对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感兴趣,看了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一部对家长深受启发的家庭教育著作,同时对我们教师也是一部很好的教育参考书。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问题是你有没有唤醒这种潜能。作者说,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老师家长都一味地指责孩子,却很少想想自己做得怎样。其实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承认差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不会责怪牡丹为什么不香,梅花为什么不如牡丹大,葡萄藤上为什么不长西瓜,于是才有了这万紫千红的世界。而我们对孩子,期望值过于单一,总希望每朵花都开成牡丹,自然觉得很多花不合格;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想让每棵苗都快速地成为参天大树。其实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正常生长的生机,从而往往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

当孩子刚学走路时,哪怕他摔十次跤,一百次跤,我们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我们都坚信孩子将来肯定能稳稳地走路。此时我们所有的人都能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孩子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的失败,孩子就是在这充分信任的目光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失败走向成功。作者说得对,预约失败,接受失败,孩子就不会被失败绊倒,就能透过失败看到成功。

当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孩子时,就会多了许多耐心和爱心,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埋怨甚至暴怒。当孩子未作作业时,我们会耐心地倾听;当孩子成绩不好时,我们会不断反思,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怎样让孩子轻松些,知识掌握的牢固些。用赏识的目光凝视孩子时,就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我特别欣赏周弘老师在文中说的这段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这段话告诉我们,孩子的命运决定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

目前教育界正在提倡建立二是一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我能行”“我真棒”的活动极力学生培养自信心,让中等生和差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这些孩子才可能长的好。每一个人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应该占有的一席之地。《赏识你的孩子》一书对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作为母亲,更作为一名教师,我愿意遵循书中的精髓。用爱与赏识贯穿自己的工作,因为有了赏识,才会有尊重;有了赏识,才会让受伤的心灵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有了赏识,才让一朵朵跳跃的浪花汇成永不干涸的海洋!赏识孩子、善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3

一个寒冷冬天的早上,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大地白茫茫的。小兔在家里玩得正高兴。兔妈妈叫道:“我的胡萝卜呢?”小兔跑过来,把手一翘,它的手里有一个胡萝卜。兔妈妈说:“你真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兔妈妈把胡萝卜放到自己的筐子里,便说:“我出去摘点胡萝卜,回家熬萝卜汤。”小兔牵着妈妈的手,不情愿地说:“我也要去嘛!我自己呆在家里,谁陪我呀?”小兔坐到椅子上,妈妈怎么哄它,它也要去。兔妈妈神气地说:“有了,我给你堆个雪人,雪人陪你玩。”

小兔跑了出去,帮妈妈一起堆起了雪人。小兔看来看去,她对妈妈说:“你看我们的雪人多神气呀!”小兔看了看雪人,发现雪人没有眼睛,小兔想来想去,该用什么给雪人当眼睛呢?兔妈妈说:“你看看你的两颗种子行不行?”小兔拿出自己的种子说:“瞧,我有办法了。”它把种子放到雪孩子的脸上。小兔回到妈妈身边看现在的雪孩子够不够神气了。它又发现一个不足的地方:“妈妈,雪孩子还缺个鼻子。”于是小兔跑回家拿着胡萝卜,跑出来把萝卜放在雪孩子的脸上。雪孩子总是不愿意让这个鼻子安到自己的脸上。小兔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说:“哦,你不喜欢这个鼻子。等我妈妈回来,换个新的。”胡萝卜终于插到了雪孩子的脸上。雪孩子多漂亮呀!兔妈妈要走了,兔妈妈说:“外面太冷了,玩一会儿,就回去烤火去。”小兔连忙叫道:“妈妈,别忘了给雪孩子换个新鼻子。”

小兔和雪孩子玩得真开心啦,它们玩了很多游戏,捉小鸡呀,捉迷藏呀,盖房子呀……它们又蹦又跳,又说又笑,特别高兴。小兔玩累了,便趴在雪孩子身上说:“咱们都是好朋友了。”小兔亲了亲雪孩子,便把它拉到屋子前,请它进去。可是雪孩子怎么也不肯。小兔想了想:“你是不怕冷的。”便自己进屋了。小兔把柴放进炉子里,便去睡觉了,它睡得又香又甜,怎么也叫不醒,火燃烧起来,小兔也不知道。

火越烧越大,房子上冒起了滚滚浓烟,火光冲天。雪孩子也发现小兔家着火了,好不害怕。但是它想起小兔还在屋子里,就奋不顾身地冲进屋子,把小兔救了出来。然而雪人却撑不住了,融化了身躯,变成了一摊洁净的水。小兔也醒了,发现雪孩子不见了,便伤心地哭起来。兔妈妈回来了,老是不见小兔,以为小兔死了,也放声大哭起来。突然小兔叫起来:“妈妈我在这儿。”兔妈妈扑向小兔,把它楼在怀里,让它看今天摘的大萝卜。小兔一看更伤心了,说:“雪孩子不见了。”兔妈妈低头看见一滩洁净的水,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便柔声地对小兔说:“雪孩子多好啊!”这时候,水的旁边绽放出了雪孩子的笑容,小兔跟随笑容跳舞,最后,笑容飘到天上,变成一朵很美很美的云。小兔问妈妈,我们还能见到雪孩子吗?妈妈说:“现在雪孩子还在我们身边呀!”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4

对于人们来说,笑,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开心的时候要笑,快乐时也要笑。欢迎客人时要笑,打招呼时要笑……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出卖笑的孩子》,讲的就是围绕“笑”而展开的。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主人公蒂姆的笑非常好听有趣,笑完后会打一个响亮的咯。而不幸的是,蒂姆在小时候失去了妈妈,爸爸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对小蒂姆很坏,小蒂姆的笑声也就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只有和爸爸在一起时,小蒂姆才会发出笑声。但好景不长,蒂姆的爸爸因工作而身亡。他也从此失去了爸爸的温暖与关爱。以后,只要蒂姆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去赌马场散心。因为爸爸以前经常带蒂姆来这里赌马,所以蒂姆只能来这里重温和爸爸在一起的温暖时光。

有一天,蒂姆在赌马场上遇到了一位奇怪的先生,他要用“一打赌就会赢”作为条件来换取蒂姆的笑。蒂姆想了想,觉得笑没什么必要,就答应了。从此,蒂姆失去了笑的权利,取而代之的是没完没了财富。蒂姆在生活中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他们可以大笑,但是自己却不能笑。蒂姆终于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没有笑是多么痛苦。他准备拿回属于自己的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蒂姆和先生进行了一场激烈斗争,最终胜利,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笑。

“用金钱是不会买到笑的,它没有价值。”是啊。笑,是我们内心自由散发出的一种表达方式,想笑就笑,这是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去阻止。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失去了笑,也就失去了快乐与天真;笑,更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失去了笑,你的生活将会从此变得枯燥无味了。没有人会愿意生活在失去笑声的世界里。世界上有了欢声笑语,也就会没有了烦恼与忧愁。

所以,让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就尽情的去笑吧,这是我们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我们应当做笑的主宰者!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5

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出卖笑的孩子》,开始放在那里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放了很多天都没有去体会它的存在,今天上完课回来老师要我们写读后感,就顺手拿起来看了看。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了。

这本书主要内容说了:小男孩蒂姆是个爱笑的孩子。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又娶了另一个女人做蒂姆的后妈,后妈有儿子还经常欺负蒂姆,这就让蒂姆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但在每个星期天,父亲就会带蒂姆去马场看赛马,这是蒂姆最开心的一天。但不幸的事却突然降临,蒂姆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死了,虽然经历种种的生活不幸,但蒂姆并没有因为拥有了笑而每天都过的开心,因为他家很贫穷。所以蒂姆总希望自己能过上富裕的日子。有一次,蒂姆遇到了一位怪老头,怪老头要蒂姆用笑来交换能让他逢赌必赢,就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蒂姆认为笑没用就爽快地答应了,从此,蒂姆逢赌必赢,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人们为了钱故意来讨好蒂姆。

后来人们怀疑蒂姆的钱来路不明就不愿和他来往,蒂姆陷入了困境他开始后悔,认为自己的笑比钱更重要,他去找怪老头要回笑,但怪老头不肯蒂姆很生气,最后他决心要戒掉赌博,去外面的世界增长些见识,他发誓:“无论经历多少苦难,我也要把自己失去的笑找回来!”读到故事的最后,我才满意的笑了笑,决心不会学习故事中的蒂姆,把自己的笑出卖掉。因为我知道:无论多么有钱,多么富有,没有笑,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也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需要权衡一下得失,不要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而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到那时失去了再也不能回来了,而得到的也许在那时已不值一提了。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6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是我们生活的一笔宝贵财富,你听说过有人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笑吗?有,在《出卖笑的孩子》故事中就有这样一位孩子。

故事主人公叫蒂姆,他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再娶后,他常常受到继母的虐待,只有星期日由爸爸陪着上赛马场才感到快乐。不幸的很,他的爸爸一次在建筑工地上被木板砸死了。这以后,他烦闷的时候,也去赛马场散散心。有一次,他在那儿遇见子一个怪老头,他以“让蒂姆逢赌必赢”为条件,换取了蒂姆的笑。蒂姆失去了笑,尝到了生活没有笑声的苦楚。于是他决心赎回自己的笑。费了许多周折,经过一番斗争,最终战胜了怪老头,夺回了出卖的笑。

蒂姆最开始虽然很贫穷,但他有独一无二的笑容,为了金钱,他放弃了笑容。他的生活从此失去了阳光,被阴暗笼罩。成功有很多种,并不是拥有金钱就是成功,拥有快乐的生活也是一种成功。真正的快乐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金钱买不来快乐,如果没有快乐,拥有多少钱都等于零!现实生活中,像蒂姆这样的人很多,有些人为了利益、金钱出卖自己的自由、尊严等,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人无论在做任何事时都要权衡一下得失,不要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失去最宝贵的东西。真心希望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从故事中得到启迪。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7

看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被苏霍姆林斯基的细心、耐心、专心和对孩子伟大的爱而感动,对现行教育感到痛心和无奈——现在,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争分夺秒地往孩子们的头脑里堵塞现成的说法、结论和论断,从来不给孩子机会去接触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捆住了孩子的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机器——我们的教育用一堵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而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教孩子认识一个字母、一个单词费尽心机把他们带到农场、田野地头、河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性和善心,他把孩子带到森林里上音乐课,感受森林里蜜蜂的嗡嗡声、鸟叫声、流水声……,试问:我们现在有多少老师能够做到?

不用说做到,就是想都不会想,我们现在的幼儿园和学校,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推脱责任,宁可把孩子整天关在教室里,低年级同学连在学校里玩都没有机会,春秋游有的学校都取消了,更不用说带孩子到大自然里去感受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这只是教育的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育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他不可能成为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当了校长,为了零距离接触孩子,研究孩子的成长情况(包括细节)和各种变化,他直接选择兼任班主任。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教育者了”。李镇西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虔诚的追随者,这方面和苏霍姆林斯基何其相似!试问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位校长还兼任班主任?当然,这不能全怪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教育行政化使校长们大多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达标验收而疲惫不堪,不用说校长兼任班主任,很多时候任课老师们还要牺牲教学时间或加班加点来突击做资料应付检查呢。

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孩子们,大多来自战后残缺不全的“病态”家庭,那些孩子各方面的状况远比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孩子们要差得多,但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用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教育好这些孩子,他说:“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同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劝告我们的老师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低年级教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与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老师们大多数喜欢上课时孩子“听话”,在老师的威严之下,很多孩子确实很听话——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两眼瞪着黑板,好象在注意听课,其实一句话都听不懂,苦不堪言,考试时孩子分数很低,老师就又骂孩子们说“你怎么这么蠢呢”,其实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是老师蠢而不是孩子蠢!他说:“在未能用儿童的乐趣吸引住孩子之前,我便无权谈论给他施加什么教育影响”。我偶尔会到大学里给大学生上课,基本上是上课结束后学生仍然不愿意离开教室,总缠着我问东问西,和我一同去上课的教授们问我:“你从未当过老师,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为什么你上课学生喜欢听,而且总是意尤未尽?”我回答说“因为我知道学生们想听什么、我知道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我认为,一个老师纵然满腹经论,如果没有演讲能力,上课缺乏感染力,不能捕获学生的心,那他就不是合格的老师。另外,老师用心讲课,付出了真情,总是可以感动人的。

从《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当好老师,深入研究了心理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当然我们的老师大多数也都修了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但从我所接触的大多数老师的情况看,老师们学的这点所谓心理学,与苏霍姆林斯基比起来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如果真的学成了,那么我们的一些老师就不可能在教育孩子(特别是犯错误的孩子)时,只会对孩子吼叫和恐吓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孩子们把校园的花朵摘下来时,他不是吼叫和恐吓,而是默不作声,之后他平静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摘掉了花,现在这块地方还美吗?这些光杆好看吗?现在我们到哪里去看花呀?”轻轻地几句话,孩子知错了,然后他动员孩子们动手劳动种花,孩子们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就样达到了教育目的。对这件事,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总结道:“情感,形象地讲乃是高尚行为的肥沃土壤,……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

如今许多家长对孩子确实十分好,好到不讲原则,什么都依孩子的,只差没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他,所以——在家里孩子是小皇帝,打个喷嚏全家人都着急围着孩子团团转,上个医院全家人陪着上满医院跑;在学校里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打闹闹吃了点小亏,他立即找学校算帐;班级劳动怕孩子累着,帮助孩子装病请假……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缺乏怜悯、对别人没有同情心、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人,最后对家长都不会尊重,何谈对社会负责任?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道德时,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如何,归根结底要看在他的童年时期是从哪些来取得快乐的,如果他的快乐在于无思无虑、坐享其成,如果孩子不知什么是忧伤、委屈和痛苦,他就会成长为利己主义者,对别人的事不闻不问。非常重要的是,让我们培养的人懂得最大的快乐——出于对人的关怀而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快乐。”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8

老师提出的亲子阅读,不光让孩子爱上读书也让我们家长学到了很多知识,亲子阅读让我和孩子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知道他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看到有的孩子不愿意读书我不禁想到我们小时候,那是基本没有课外书,家长也不给买书,偶尔有同学带来一本书,心里说不出的羡慕,互相传着看一直把书看的很烂。再想想现在的孩子,他们的条件这么优越书,店里的书应有尽有只要孩子开口,再贵家长也给她买,可孩子却不愿读,我想这可能是家长没引导好吧。

家长们陪孩子多读书,也增长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圆了小时候想读故事的梦。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养成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19

读书,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读好书,对孩子的人格成长非常重要。儿童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也是儿童智慧的火花,他们有探索现实生活中各种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去正确的引导,怎样去引导呢?那就是叫孩子到各种书籍中去寻找答案。

我孩子今年十岁了,她的性格是好动型的,基本上很难静下来慢慢的读书,虽然6岁以前晚上睡觉前都要和她一起看童话故事书,给她讲故事,可还是没有培养她读书的良好习惯。上小学以后,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对于求知欲旺盛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以及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新的探索兴趣。我正是利用了孩子的这一点,在老师的淳淳教导下,我的孩子慢慢的开始喜欢阅读了。

这一期,他们班参加了关于读书的活动,在“南非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钻石是怎样来的?”这些问题的吸引下,孩子开始认真的研读《西游记》,希望有一天能到那个遥远的国度,去领略一下美丽的异国风情。我每天先了解她看到了哪里,然后会问她关于那一回的内容,并且下一回唐僧、孙悟空师徒会遇到什么磨难,让她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使她更好的了解书中的内容,体会其中的寓意。

总之,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一个萌发、高涨的发展过程。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开始萌发,他们不仅喜欢看童话故事,而且喜欢看紧张惊险、有趣好笑的连环画。到四、五年级,他们喜欢看文学书籍、科学童话以及生动的历史故事。针对这一特点,作为家长,要帮助他们妥善安排做作业和看课外书的时间,选好书籍,并指导阅读,以逐步提高读书的兴趣。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0

这天,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出卖笑的孩子》,我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很好奇。笑也能够出卖吗?笑是很珍贵的吗?如果出卖了笑会换来什么呢?会像海里的人鱼公主那样出卖了自己动听的嗓音而换来了两条腿?想到这,我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

书的主人翁是一个爱笑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做蒂姆。蒂姆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再娶之后,他就常常受到继母和继母带来的哥哥的欺负,虐待。这让蒂姆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但是每个星期的星期天是蒂姆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每到这一天,蒂姆的父亲就会带着蒂姆去马场看赛马。但不幸的事却突然降临,蒂姆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丧命。从那以后,蒂姆烦闷的时候就会去赛马场散心。有一次,他在那儿遇见了一个怪老头子,他以“让蒂姆逢赌必赢”为条件,来换取了蒂姆的笑。蒂姆很快变成了一个有钱人,但他却不再会笑了。越来越富有的蒂姆内心变得很空虚、很孤独,于此同时也尝到了生活中没有笑声的苦楚。于是他决心赎回自己的笑。经过一番斗争之后,他最后战胜了那个怪老头,夺回了出卖的笑并继承了那怪老头的遗产。

有的人说笑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有的人说笑是一阵温柔的春风,有的人说笑是一把开心的钥匙,还有的人说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蒂姆在失去笑的之后才明白笑的珍贵。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就是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需要权衡一下得失,不要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而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到那时失去了就再也不能回来了,而得到的`东西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1

儿子已经九岁了,在他还没认识字前就每晚睡觉前都读一个小故事。而他最爱听的故事就要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再讲,到最后他能自己大概地讲下来。他认识字后,我们便开始让他自己看拼音读本,每晚睡前的读故事变成了一起看书。刚开始他觉得自己读书又累又困难,没读多少就睡着了,到后来慢慢习惯。现在,我们一起读了许多有趣的儿童文学书籍,如《小猪唏哩呼噜》《爱花的牛》《牙齿大街新鲜事》《少儿版西游记》等等,孩子读书的好习惯要慢慢培养。

在读故事、看书、背书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读书使孩子更富有想象力,懂得了许多的知识和与别人沟通的方法。作为母亲,我在品尝孩子的成长快乐的同时也体验着读书的快乐。在童话故事中,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情意,与孩子一起体会世间的真善美,一起汲取书中的智慧。

用书中的话语与孩子交谈,用书中的道理在现实中教导孩子比讲大堆孩子难以接受的大道理更有效。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孩子自然就不会一直坐在电视前。

家长是孩子读书导路上引路人,和孩子一起读书收获更多。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2

教育孩子,没有爱不行;但只有爱也不行。只有爱,那是“老母鸡”都会的爱,是溺爱,是摧残,一定会很多的无奈。读过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你会懂得——爱孩子,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而且更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就是这样一部能够让你我懂得怎样去爱孩子、怎样科学的去爱孩子、怎样艺术的去爱孩子、怎样成功的去爱孩子的好书。

在这本书里,周弘以他丰富、感人的教育实践与深刻、简明的经验总结向我们系统阐述了 “赏识教育” 的一系列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找感觉”、“尝甜头”、“树大拇指”、“拍肩膀”、“放大优点”等等,并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鞭辟入里的剖析了存在于我们日常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根深蒂固、习以为常、屡见不鲜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如抱怨、谩骂、责罚、殴打直至心灵施暴等等,深入浅出的阐释了“赏识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如“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天赋差异有限,生命潜能无限”,“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反而逐渐少”,“不是所谓超常的孩子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是所谓正常的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赏识的奥秘是让孩子觉醒”等等,等等,给人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如沐春风、耳目一新之感。

教育要成功必须首先找准起点。孩子在学走路、学说话时,因为家长都承认是零起点,所以心态是那么的平和,耐心是那么的充足,方法是那么的科学,孩子少有所成即满足,即肯定,即鼓励,即赞扬,而孩子也在家长的“满足、肯定、鼓励、赞扬”中学会起步奔走、开口言说。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的功利心、虚荣心也随之渐长,于是就随意的给孩子划定起跑线,无限的拔高孩子努力的目标,盲目的与别人进行攀比,专横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孩子达不到要求就怨恨之、处罚之、谩骂之甚至责打之。孩子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长期受到强化的不是成功的喜悦,不是进步的快乐,不是恒久的自信,不是饱满的激情,而是失败,是打击,是挫折,是沮丧,那孩子怎么会成功呢?一句话,孩子的失败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其实是家长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教育观念的失败。而周弘的成功即在于,他能够从我们身边这司空见惯的小事情中体悟、思考出其中蕴藏着的教育的大规律,从而创造了一个家庭教育的非凡奇迹。“赏识教育”的真谛,其实就是“会爱孩子”,它倡导的是沟通,是激励,是促进,是开掘,是培植,是平等,是宽容,是民主,是求实,是科学,是艺术。我们应该学会,学会像周弘一样去发现、去寻找生命的美丽与不平凡,真诚的呵护,精心的浇灌,静静的等待,让生命自己开花、结果,使生命自己成长、成材。周弘的成功告诉我们,给孩子一点阳光,孩子一定会还我们一片明媚的灿烂。

一套理论就是一套思维方式,就是一整套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立场、视角和方法。我总认为,“赏识教育” 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贡献就在于,它颠覆了我们国人千百年来在教育特别是在家庭教育领域中的思维方式,开启了一条实施教育特别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新途径。因此,不论是从教育学还是从方法论角度讲,《赏识你的孩子》都能给予我们很多、很深的启示。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开展家庭教育甚至是开展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中都应该身体力行这样一项基本准则,那就是——一定要“看得起”孩子。要尊重孩子,要悦纳孩子,要给孩子鼓劲加油呐喊,要让孩子始终高扬着自信的风帆,在生活的风浪中,在成长的历程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奔向成功。《赏识你的孩子》能够使我们学会怎样观察孩子,怎样分析孩子,怎样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怎样做一个成功的家长,怎样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

是爱,使周弘创造了奇迹。是《赏识你的孩子》,使我们做家长的甚至是做老师的都懂得了——爱,更要会爱!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3

人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笑,笑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我们没有了笑,世界就会变的冷淡,快乐将永远消失。如果真的没有了笑,那会怎样?

小男孩蒂姆是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他继母常常对他不好,这令他的生活非常不好,只有爸爸陪着上赛马场时才感到快乐。不幸的是,他的爸爸在工地上被木板砸死了,他失去了唯一的温暖,他非常的伤心。从此,每当他伤心时,就去赛马场散心,小小的蒂姆虽然很悲惨,却拥有世界上最天真,最美的笑。

一次,蒂姆又来到赛马场,他正在高兴的看着赛马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神秘老人叫菲勒特,蒂姆经常赌钱,菲勒特以“让蒂姆必赢每赌”为条件,想要换蒂姆最天真,最美的笑,年幼的蒂姆觉得生活中笑不是那么重要,于是带着匆忙和疑惑答应了他。从此蒂姆失去了他的笑,永远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生活变得枯涩乏味。换来了只有巨大的财富。朋友们都离开了他,他决心一定要要回自己的笑。

小蒂姆在朋友的帮助下,与菲勒特斗智斗勇,夺回了被出卖的笑,过上了快乐的生活。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小蒂姆一开始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为了钱而牺牲了自己真正的快乐的笑。但是小蒂姆饱受着继母的折磨,忍受着失去双亲的悲痛,为什么还能笑得那么天真、彻底?因为他的心善良纯洁。而蒂姆为什么要丢弃用自己的笑换来的巨大财富,只为再次拥有自己的笑?……难道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吗?当然不是,当他回过头来才发现金钱不是那么的重要,自己竟会用自己最天真,最美的笑来换。

金钱买不来友谊,买不来笑容,买不来幸福,买不来健康。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财富权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的笑,这是我们独有的特点,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4

前几日孩子终于读完了老舍的《骆驼祥子》,而且是精读,一共用了快一个月的时间。这还真让人意外。

这本书的到来本来就是一个意外。

今年我们在赶会时和女儿在书摊上淘宝。记得当时女儿从众多的书中一下子挑出了这本《骆驼祥子》,并如获至宝把它抱在了怀里。我当时就提醒女儿,这本书很深奥,你先翻翻看看,看懂了再买。没想到我这一说还惹得孩子不高兴,问我是不是怀疑她读书的理解能力。我没在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怕打消孩子读书的积极性)。就给女儿买下了这本书。

书买回去之后就放在了书架上,直到4月28号那天,女儿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开始看《骆驼祥子》了,你给我记住时间啊。”我就把读这本书的时间随手记在了专门的本子上。

最初,我还会每天问问她读到那里了,有什么感悟和我分享没有,再后来我一忙起来就把这件事淡忘了。但女儿有时会给我讲祥子的故事,通过女儿的讲解我就知道女儿读到哪里了。就这样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完了,孩子的《骆驼祥子》也读完了。

前天晚上,当女儿把《骆驼祥子》连同日记本上的读后感一起交到我手里让我看时,我才意识到近段只顾忙工作而忘了去关注孩子的阅读。我看了看孩子写的读后感,格式很标准,故事内容总结的也很全面,但感悟部分明显的很肤浅,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但还是写出了为祥子的坠落而生气,感动祥子很可怜,也写出了自己很幸福的感悟。整篇500字的读后感一口气读来显得短小精悍。

我想孩子或许没有完全读懂在祥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什么的一种情况,没有读懂祥子为什么会坠落下去。更不会读懂作者是想通过祥子,这个生活在最低层的一个车夫悲惨的生活命运以及坠落史,是为了批判那个无情的社会。但我还是觉得女儿能够如此用心的读完这本书,并写出读后感已经做的很好了,值得我去鼓励!

我从不强迫孩子买指定的书,更不干涉孩子每天看什么书。关于孩子读书,我一直主张培养兴趣,顺其自然,静待花开。当孩子把阅读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她的兴趣已经完全的培养起来了。只有当孩子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对书的理解才会慢慢的提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做家长的完全不必急躁,不必大惊小怪。一切顺其自然,孩子读一遍理解了一部分,改天又翻一翻又读懂了一些,孩子就是这样成长的,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歪歪扭扭,但脚步很扎实。

我经常会接到朋友的电话,大多是为孩子不喜欢读书,或是孩子读书走马观花而着急的。在他们看来,俺家小妞天生就喜欢书,天生就会认真读书,其实这是错的认识,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慢慢去培养,但不能急躁。

记得女儿第一次读完《苹果树上的外婆》时,竟然不知道外婆究竟有没有回到安迪身边。我当时感觉孩子真晕,这么简单的故事怎么就无法理解呢?记得我当时很是着急,忙着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李老师就告诉我,不要急,慢慢来。你只管让孩子去读书,不要在意她理解多少,记住多少。看得多了自然能理解,也自然能记住。

我当时听从班主任老师的话,听从了对于阅读的培养要静待花开的理念。没想到,事实证明老师是对的。

如今孩子一边在读原版的三国,一边在读名家的名篇名著,时不时的还做一些简单的摘抄。看着女儿在读书的路上凭着兴趣越走越远,我不禁感慨当初听从了老师的话真是听对了。

我想,以后女儿或许还会看《骆驼祥子》的,我相信当她再次拿起书,读完后再次写读后感时,她一定会为今天幼稚的感悟而发笑。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明白,自己去发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再此也想奉劝那些出入阅读之门的孩子的家长们,不要对孩子读书有过多的过细的要求,那只会束缚了孩子读书的自由。只管放开阅读的大门,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去阅读,去点评,去感悟,去收获。孩子的阅读需要静待,就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我想,即使孩子像犟龟一样慢慢在路上爬,我们也不必着急。因为只要上路,总会遇上最隆重的庆典。阅读也需要静待花开……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5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独创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世界。

而是贴近我们教育生活的实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了这样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书中提到“教育应探索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学习。”虽然我们也潜心学习教学方式,但总是片面和肤浅的。当然,我们必须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我总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们是多么的难教,因为我们没有为孩子们找到正确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让孩子自发地学习,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础上。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会把教育的责任定义为“教”。事实上,这一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因为每个老师的责任远比这更重要。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所以他们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理解他们。教师的观察最终应该帮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这也是观察的目的。

我认为在新时代当老师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认为老师必须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完全正确。其次是尊重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孩子并谨慎安排学习环境。爱和洞察力无疑是教师的法宝。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把他所学的知识暂时放在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就不要把他的教导当作必要;如果老师有耐心,他一定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变化。只有当老师等待孩子发现他自己未发现的潜力时,孩子的不安才会平息。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6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四方。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让爱住我家”“让世界充满爱”是每个人的心愿。那么,父母该怎样向孩子传递爱,怎样为孩子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呢?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营造书香家庭,陪孩子一起读书。

亲子共读——让爱住我家

日本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是共读一本书,同诵一首诗,齐唱一支歌,一起扮演书中的人物,同编属于自己的故事,甚至可以是共赏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全国人大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亲子共赏’就是‘亲子共读’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因为这些世界经典儿童电影,大部分是根据经典的儿童读物改编的。比如《绿野仙踪》、《夏洛的网》等。欣赏这些电影,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优秀的儿童读物,也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走进儿童经典读物。”

当然,也不能忽略亲子共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空闲之余,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增进感情;还可以做手工,做小实验,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同孩子选择共读、共做的内容时,尽量使主题多样、丰富化。可以选择锻炼语言方面的小诗,也可以选择培养数感的小诗;可以选择国内优秀作家的作品来读,也可以选择国外优秀作品;可以选择开发智力的游戏,也可以选择挑战体力的游戏;可以编写童话故事,还可以驰骋数学王国,飞翔在科幻天空;……

榜样引领——父母做读书人

只有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茶余饭后,父母手捧书卷读书的场景会成为孩子观察模仿的对象,而这种书香气氛也会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从而让他们从小对书产生兴趣,一旦爱上,也会长久。

家长可以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吸取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读与自己从事行业相关的书,提升职业竞争力,给孩子树立榜样;读文史哲类的书,广采各家之长,增进智慧;读艺术、社科,增进鉴赏能力;读游记、传记,了解地域、人物百态,为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丰富的阅读活动,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记录孩子阅读中的真实感受;图画,表达心中流动的情感;照片,留下共读中的精彩瞬间;视频,见证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

精彩的阅读活动,多彩的记录方式,见证你我在阅读中的收获与成长。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7

女儿黄滢琛就读市机关第三幼儿园小小(1)班,有幸被院方授予“书香宝宝”荣誉,作为家长,我们很是高兴,对于琛琛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说实在的,家长没有对她有过高的要求,只不过给她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和培养了学习的兴趣而已,主要还是归功于机关三幼的领导和老师们对黄滢琛的悉心栽培。借此机会,向机关三幼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感谢学校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们家长互相学习和借鉴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像琛琛3岁这个年龄段,我家亲子阅读的体会是顺应幼儿心理,精心挑选童书;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创造轻松学习氛围;观察阅读爱好,学习事半功倍;鼓励汇报成果,及时肯定成绩;提倡亲子共读,关爱孩子心灵。下面具体谈一谈,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顺应幼儿心理,精心挑选童书

孩子天生喜欢玩具,并非天生就爱看书。阅读的兴趣与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爱不爱看书,喜欢不喜欢阅读,如何培养是件技巧的事。在阅读的初期,我们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色彩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要比大人心目中的A、B、C、D和1、2、3、4有趣和有意思得多。因此我们给琛琛挑选了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卡、《半小时妈妈》、动脑贴贴画等。

由于琛琛很喜欢贴纸,所以我们特意买来了《动脑贴贴画》,让她阅读和学东西之余,过足贴纸瘾。《动脑贴贴画》是一套让脑筋开动起来的贴画书,涵盖创意、数学、语言、思维、英语5大能力的学习内容。有趣的故事、奇妙的问题、漂亮的贴纸,培养琛琛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在学习“语言”贴画书里的寓言故事时,我手指文字,用普通话读一句,琛琛跟着读一句,读到贴画的地方就让她贴上对应的贴纸,通常一晚学一页,次日复习和巩固已经学会的。在读的过程中,让琛琛目光跟随手指的文字,加强对文字的认识和印象。贴纸只是一种提高学习兴趣的工具,学习普通话、认识汉字、提高阅读等多方面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二、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创造轻松学习氛围。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孩子的早期阅读过程中,他们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应急于对他发火或表示失望。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撕毁或乱扔图书,家长就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针对琛琛的心理特点,我们提供了较自由的阅读环境,就是将近期学习的图书放在书桌上任其挑选阅读,创造轻松学习氛围。但一般来说,我们还是会引导她阅读和复习的。比如,幼儿园派发的《托班》课程优先复习,已阅读一部分的系列内容或故事优先学习。

另外,结合琛琛缺乏耐性的特点,我们购买了《小朋友手工游戏》这本手工制作用书,正好培养她的耐心,还有训练她的手眼协调、组合粘贴能力。一个星期中有几天是穿插和琛琛一起制作手工的,说起来,她已经有“不倒翁”、“创意相框”、“手机”等十几个作品了!小朋友手工是一种非常好的亲子互动游戏,它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促使孩子手脑并用,充分活跃大脑思维、调动手指的协调能力,是一套真正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手工制作用书。寓教于乐,受益无穷!

三、观察阅读爱好,学习事半功倍。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所以我们经常带琛琛去图书馆、博雅、新华书店去感受阅读的良好氛围和提供更广更多的读书内容。这里,我想说一下琛琛学《三字经》的事。

说起学《三字经》,还是有段小插曲的。机关三幼小小班没开设《三字经》课程,我们也没计划这么快就让她学,至于琛琛是如何与《三字经》结下不解之缘的,大概是受了小表姐和小哥哥的熏陶和影响。今年过年的时候,读中班的小表姐在众亲戚前表演朗诵《三字经》,大方得体的小表姐朗诵得字正腔圆、娴熟流利,让坐在一旁的琛琛听得入了迷……过了些日子,我们去博雅书店的时候,又刚巧碰上了一位小朋友拿着《三字经》在朗诵,而这位小哥哥只比琛琛大一岁。只见琛琛目不转睛地看着,全神贯注地听着,看来她和《三字经》还是挺有缘的,于是当天便买下了一本。随

后,琛琛便自觉认真地学起了《三字经》。前不久的家长会上,我提起了琛琛在学《三字经》,已经能较熟练地朗诵好几段了。没多久,班主任卢老师就请她在班上朗诵,还表扬了她。学习《三字经》,这真是无心插柳,没想到琛琛会这么棒呢!

由此可见,阅读这事儿,只要孩子有兴趣了,就什么都好办了。如果家长没有注意观察和引导,而强行要求孩子学习所谓的必读书目,或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的话,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失去阅读兴趣。就如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四、鼓励汇报成果,及时肯定成绩。

结合琛琛喜欢唱歌和表演,我们就鼓励她将阅读学到的东西,以儿歌朗诵、讲故事等表演形式进行汇报,做到汇报学习成果、及时肯定成绩,培养多方面综合素质。

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琛琛就已经在家学会了《咏鹅》、《悯农》、《静夜思》、《清明》、《登鹳鹤楼》等古诗,我们鼓励她在亲戚朋友前古诗朗诵。《从小好习惯》一书是特级幼教专家指导同步用书,分为生活好习惯、行为好习惯、卫生好习惯、安全好习惯四大部分,以日常生活和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为需要,运用情景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使孩子积累真实生活体验。琛琛最爱表演里面的儿歌《小闹钟》——“小闹钟,真可爱,天天和我在一块。叫我早早睡,叫我早早起,早早睡,早早起,我有一个好身体。”这些儿歌和故事,教会她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上学后,琛琛在幼儿园里学习的《托班》读本很好,每学完一期《托班》,老师就会让小朋友带回家里,这时,我们就会让琛琛“汇报”学习情况。因为带回家的《托班》课程琛琛基本上学会了,所以她非常乐意“汇报”,能够将书里面的内容较完整地讲述、朗读或表演出来。此时,我们会以她是“小老师”,家长是“学生”的身份,激发她再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们还经常上机关三幼的`网站和琛琛所在精灵班的网页,及时掌握琛琛在校的学习和活动情况,如升国旗、新年拜年、做手工、生日会等,特别是下载有琛琛的相片,加深其对幼儿园和班级以及学习的热爱,鼓励其在班上认真听课、大胆表演。最近,在课外书的学习方面,琛琛已经会讲述贴画书里的“狮子和小老鼠”的故事,实在让人雀跃!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8

我爱读书,也热衷于和孩子一起读书。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是我在陪孩子读书。直到某一天,我才明白是我太自以为是。

读书是种乐趣,你可以体会人生百味,获得心灵的共鸣,得到情感的宣泄。当看到《活着》的老人,在经历过痛心疾首的生离死别后,他的淡定时,我知道生活不过生活本身,再多的痛楚终将过去,在心灵中幻化成记忆,沉淀于心,直到自己成为尘埃。当看到《肖申克的救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时,不禁为每个充满魔力的文字欢欣雀跃,我知道希望无处不在,唯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生活的奇迹。

我也不过是个附庸风雅之人。自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便重新拾起了莫言、陈忠实、刘震云的作品,一口气看完《透明的萝卜》、《白鹿原》、《我不是潘金莲》,这些书里都充满着浓浓的山药蛋味儿,又不同于赵树理的轻快风趣、含着眼泪的笑,他们的作品让人有巨大的压抑感,艰难地能读完这些优秀作品,却也是一知半解。

自己读书固然有趣,但和孩子一起读书更趣。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力更纯粹,更加没有功利性,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惊人,他们不会戴有色眼镜看待书中的人物,不会因书中人物的先天条件而判定好恶、取舍情感。陪孩子读书,我像有了一面镜子,可以不断矫正自己的好恶情绪,让我得到纯粹的快乐,感到重获新生。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仿佛重新回味了自己童年模糊的记忆,重新成为一个“孩子”去感受心灵的纯净,和他共同分享每个新故事、老故事,一起感受新故事带来的愉悦,老故事带来的新体会。

关于读书,我总是人喜好倾向占上风,自己喜欢的书百看不厌,不喜欢的书就束之高阁。如果不是孩子执意让我讲《安徒生童话-坚定的锡兵》,我至今都不知道故事的详细内容。终于,在他的要求下,我不止一遍地和他一起阅读这个故事。起初,我的热情度也不高,只是逐字逐句地给他读,边读边想:“这个故事有什么啊?”可看见他听得那么认真,我也不敢掉以轻心。第二天,他还是明确地提出再听一遍《坚定的锡兵》,我顿时诧异了,用怀疑的目光问他:“你确定,还要再听一遍吗?”他不解地看着我,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是啊,你看,他是一条腿的锡兵?其他人和他不一样!”这次我真是不敢懈怠,我提醒自己一定要收起成见,认真地给他讲故事,要用心感受这个一直不受我待见的故事。当我读完独腿锡兵最后化成一颗心的时候,他指着那颗心,对我说:“锡兵就是,就是化成这颗心了?”我说:“是的,他化成了一颗心。”他轻轻地摸了摸那颗心,看到旁边的亮片接着问:“这是什么?”我说:“女孩留下的衣服亮片。”他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不舍,说:“锡兵,勇敢?”我说:“是的.,他很勇敢。”听到我肯定的答复时,他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立刻跳了起来。

一连数日,我都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我与孩子在同一个故事里读出两者不同的态度。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让我自己变得“爱憎分明”,而自己的“爱憎分明”又让我缺少了体会不同风格书籍的机会,让我的阅读世界有缺失,无法真正走进书的世界,感受最诚挚的情感。

常言说:书就像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知心朋友,而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让我明白世界多元,让我对生活的感受更加平和,也让我对生活充满期待却不再抱怨。

感谢孩子陪我读书,让我重新唤醒我自己。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29

《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主人公金铃是一个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她为了做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作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纯洁,向大人们作了许多“抗争”…… 书中的主人公金铃,虽然学习成绩不够好,但她也一直为做一个好孩子而不断努力着。金铃活泼、开朗、聪明、善良,由于体重过重,脸不知被掐过多少回。学习成绩老是中等,只有遇到对胃口的作文才会才思泉涌,超常发挥。数学成绩老让人头疼。

每次考试一看到计算题就头脑发懵······ 金铃看上去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心思细密。旧的王老师辞职去了美国,她就张罗着写信,甚至会因为想念老师而半夜醒来。班主任邢老师突然生病了,她会想到老师是因为班级同学们累病的,心里会感觉很不是滋味。买了康乃馨去看望生病的老师时,为了不让病人生气,她把班里的情况避重就轻、添油加醋地说出来,善意的谎言说的班主任邢老师老师笑眯眯的。 金铃的善良、懂事也让人感动。有一次,她路过马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看见许多人围在那里,原来自家巷子里修自行车的老人突然中风去世,丢下了只有五六岁的小孙女幸幸无人照料。金铃把这个没家的孤儿领回了自己的家,非常细心的给她洗澡,还把幸幸抱到自己的床上一起睡,第二天她早早起床并且为幸幸穿衣服。为了让幸幸能留下来,金玲在这次考试中考了98分。这个平日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孩子担当起了妈妈的角色。金玲这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为了让幸幸有一件称心的圣诞礼物,她煞费苦心,终于买了一个连自己都没有的芭比娃娃送给幸幸…… 那好孩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要品德优秀,其次才是学习好,还要会关心他人。

学习不好没关系,只要品德优秀就是好孩子,因为德智体美德在首位,学习和其他东西后天可以弥补,但德不好就无可弥补了。所以只要品德良好就是好孩子。其实会孩子是没有标准的,所谓“标准”也要因人而异。成为好孩子是所有孩子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努力吧!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30

拜读了周弘的教育著作《赏识你的孩子》,对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感兴趣,看了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一部对家长深受启发的家庭教育著作,同时对我们教师也是一部很好的教育参考书。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问题是你有没有唤醒这种潜能。作者说,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老师家长都一味地指责孩子,却很少想想自己做得怎样。其实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承认差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不会责怪牡丹为什么不香,梅花为什么不如牡丹大,葡萄藤上为什么不长西瓜,于是才有了这万紫千红的世界。而我们对孩子,期望值过于单一,总希望每朵花都开成牡丹,自然觉得很多花不合格;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想让每棵苗都快速地成为参天大树。其实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正常生长的生机,从而往往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

当孩子刚学走路时,哪怕他摔十次跤,一百次跤,我们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我们都坚信孩子将来肯定能稳稳地走路。此时我们所有的人都能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孩子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的失败,孩子就是在这充分信任的目光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失败走向成功。作者说得对,预约失败,接受失败,孩子就不会被失败绊倒,就能透过失败看到成功。

当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孩子时,就会多了许多耐心和爱心,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埋怨甚至暴怒。当孩子未作作业时,我们会耐心地倾听;当孩子成绩不好时,我们会不断反思,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怎样让孩子轻松些,知识掌握的牢固些。用赏识的目光凝视孩子时,就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我特别欣赏周弘老师在文中说的这段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这段话告诉我们,孩子的命运决定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

目前教育界正在提倡建立二是一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我能行”“我真棒”的活动极力学生培养自信心,让中等生和差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这些孩子才可能长的好。每一个人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应该占有的一席之地。《赏识你的孩子》一书对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作为母亲,更作为一名教师,我愿意遵循书中的精髓。用爱与赏识贯穿自己的工作,因为有了赏识,才会有尊重;有了赏识,才会让受伤的心灵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有了赏识,才让一朵朵跳跃的浪花汇成永不干涸的海洋!

陪伴孩子读书心得 篇31

今天,我要介绍的书是《出卖笑的孩子》。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觉得很奇怪:笑能卖出去?还是施了魔法?

但完整的看了这本书后,这成了我脑中深奥的书名。深爱的书名衬托着深奥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叫蒂姆的孩子,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从此,蒂姆过上了伤心(悲伤)不幸的生活。但因为有逗人的笑容,所以被原谅了他的几个过错。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巨大的悲伤压在了他的心头:唯一对他好的爸爸死了,他因此掉进了悲伤的深渊。

他在埋葬爸爸的那一天,无目的的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赛马场。他在那里把笑卖给了巴伦先生,换来了金钱。可是,最后他发现他出卖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想尽办法夺回他的笑,结局终于成功了。

笑,是人生之路的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的人生;笑,是黑暗中的一丝阳光,照亮了前进的路程;笑,是黑暗中的太阳,照亮了人们的心田;笑,是干枯禾苗求的一滴水,换回了禾苗的生机;笑,是井中的井水,满足了人类的需求……

笑就如同生活中的阳光,没有阳光怎么生活?所以笑是很重要的,它为童年添加了一丝色彩。

你想全班都因为一个笑话笑的前仰后俯,你一个人僵在那儿或露出奸笑,岂不是很难受很尴尬?所以,笑是一个很重要的“家常便饭”。

我们不能像蒂姆一样,盲目给别人自己最需要的笑。如果你可以有能力的话,就全面思考以后再下结论。简单来说,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再去做选择。蒂姆因为出卖笑的时候没有思考,直接同意了,所以之后他很后悔。

蒂姆与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差不多。蒂姆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阿廖沙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家庭条件差。总的来说,可怜与穷。

不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性格,蒂姆不轻易服输、阿廖沙性格乐观,所以,这些生活并没有让他们倒下,他们依然乐观的生活。你们是否像他们一样乐观呢?

我喜欢这本书!

39 3740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