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第一篇】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自己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也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我们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就会觉得孩子时时在进步,到处是优点。
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是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的,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假如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打不起精神来。教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假如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假如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时机,影响本身的开展。
书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优秀的教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答复: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视自己多做一道习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的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这是一段我最喜欢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常常面对这样的班级,有时候心里着急,就喜欢批评学生责备学生上课不认真,回去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经常疑心学生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方法可是却无法在实际中去做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工作的同时在责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的心,考试的排名,每一次的质量分析,中考压力,多年来象大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总是浅笑着说淡化排名,可是社会上却又特别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忽略他们的纯真、心爱。
他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叛逆之后隐藏的无助与孤单,为什么有时候看到这些学生都会觉得腻烦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畸形压迫下,我们有点无奈的把学生成绩优秀作为工作中是否有成就感的标尺,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的,然后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的学生恨不得只用几天就把他们教成聪明非凡,所以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细微的进步,不要忘记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心的一项事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关心,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动力,因为,自然界中最能打动与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假如古人都能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今天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不要只为中考成绩而去工作!
选取书中我最喜欢的话来阐明我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我想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方法所要到达的本质!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第二篇】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石。而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最好的教育绝非仅仅在知识的传授,而在于爱心的培养。爱心是人类最基本、最珍贵的品德之一,其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最好的教育是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爱心教育来培养孩子。
首先,爱心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爱心是孩子能否真正接受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心时,会感到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愿意接受教育。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爱护,孩子就会感到被冷落、被忽视,进而对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父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心,将爱心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用爱心去关怀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其次,爱心是教育的动力。教育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耐心。而爱心正是激发和支撑父母去付出和坚持的最重要的动力。当父母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进步,或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种成就感和喜悦会让他们更加激发对孩子的爱心,从而更加努力去教育和引导孩子。爱心同时也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一种动力。只有用爱心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做到矢志不移,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外,爱心是教育的良药。孩子的成长不仅涉及到智力的发展,更关乎品德的塑造和情感的培养。而爱心是对品德和情感进行引导和培养的最佳良药。通过爱心教育,父母能够在引导孩子行为和态度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和情感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用爱心去影响和感染孩子,塑造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绪管理能力。只有在爱心的熏陶下,孩子才能够得以全面的发展,并在未来扮演好的社会角色。
最后,爱心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有为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孩子拥有优秀的智力和能力,更需要孩子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尊重他人的爱心。只有具备爱心的人才能真正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才能够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并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充满爱心,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和感悟到爱的力量,将其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最好的教育是爱心。父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心,将其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同时,爱心也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付出和坚持的动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良药。在爱心的引导和熏陶下,孩子才能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成为有为的人。所以,作为家长来说,爱心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孩子成长的最佳滋养剂。只有用爱心去教育,才能让孩子在未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第三篇】
教育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答案。在陪伴我的外孙奇奇成长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教育蕴含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就是陪着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
奇奇即将5岁了,他的成长主要是由他的父母负责,我只是从旁协助。但是,只要我和奇奇在一起,就会积极地和他玩,用玩耍陪伴他成长。我都是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他玩游戏,让他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
爬楼梯。
我家住在三楼,奇奇开始学爬的时候,我不仅让他在家里爬,还充分利用楼梯让奇奇爬我在前面叫着、鼓励着,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开始是一层,然后是两层,最后是三层每次爬完楼梯,我都会抱着他、亲吻着他,表情夸张地告诉他:“好棒的奇奇,又上了一层!”有一次,我陪着奇奇爬楼梯,一个邻居见到了惊奇地说:“还真没见过像你这样带孩子的姥姥,居然让孩子爬楼梯”我笑笑说:“你看他爬得多开心,小手脏了、衣服脏了,回家好好洗洗就行了”爬楼梯对孩子的大肌肉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都有好处,还能给孩子带来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教育有时候是矛盾的。在奇奇玩爬楼梯游戏时,一方面我知道爬楼梯对他发展的好处,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爬楼梯存在的危险,孩子的小胳膊稍稍撑不住,下巴就可能磕在台阶上而受伤。面对这种矛盾,我会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去做对孩子发展有益的活动。
吃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吃饭大人喂,有的边喂边说孩子,有的满地追着孩子喂,有的`一个人逗着孩子玩一个人喂饭。但是在我家,奇奇吃饭从没出现过类似的情景,我是让他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的。
奇奇能够坐在桌前学吃饭时,我就给他准备了三个小勺: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前面一个,这样奇奇左手、右手都可以练习拿勺子吃饭了。或许他吃不到口中,或许他拿着勺子玩,或许他弄得满桌子都是饭,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学习总是有过程的。当奇奇把饭送到口中时,我会用眼神或亲亲他及时给予鼓励。前面放着的一个小勺子,是我给他喂饭时备用的。当他吃不好时,我会不时地给他喂一口,一来让他学习我是如何做的,二来保证他能够吃饱。
吃饭时,我会让奇奇自己先吃,吃不饱、吃不好没关系。我自己边吃饭边关注着他吃饭,并告诉他如何做:左手拿勺吃一口,右手从小碗里盛饭再吃一口:“好棒,都吃到嘴里了!”“哇,这勺饭喂桌子了,小桌子吃饱了,奇奇小肚肚还饿着呢……”我让奇奇把吃饭当成快乐的事情。
学习使用筷子时,我同样为他准备左右手用的,让他练习左右手使用筷子,努力把练习使用勺、用筷子的机会给予他。这样既让孩子学习了如何使用餐具,又锻炼了孩子的小肌肉和手脑协调能力。
玩沙玩水。
玩沙玩土玩水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也是奇奇最喜欢的游戏。在他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这样的游戏。
有一次,我和奇奇正在玩土,一个老奶奶领着孩子经过,奶奶边拉着孩子,边对孩子说:“快走快走,你看看多脏啊,咱们不玩这个。”孩子边走边转过头看着我们,一脸的羡慕与不情愿。我们常常把成人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真实的需要。沙土是孩子们的最爱,有着无限的创意,是他们永远也玩不够的游戏。我常常给奇奇准备一个小桶、小铲子,奇奇下楼就拎上。沙坑、土堆都是奇奇玩的场地,小棍、石子都是奇奇的玩具。带上奇奇喜欢的小汽车,我们就开始建楼房搞运输,商量小区的名字叫什么?建设什么样的楼房?需要什么材料?需要什么工具等等。我们边玩边想边说,边玩边乐,玩得脸上、身上都是土,引得路人纷纷关注我们。其实,孩子玩脏了怕什么,回家后洗洗就干净了。
玩水也是孩子的最爱。玩完沙土后回家洗洗,奇奇又开始玩水的游戏。小瓶子、小盖子、小盒子都放到了盆里。有时候,我会折叠一些小纸船让他玩“给小动物洗洗澡,让小瓶子变干净,奇奇的小手小脚小脸变干净了”等等。玩的过程,也是孩子丰富生活经验和学习语言的过程。
玩沙玩土玩水中的快乐和收获是不可估量的。大人和孩子一起玩,如果玩的方式得当,孩子的收获会更大。
玩纸。
孩子喜欢撕纸,却常常被大人禁止。奇奇撕纸时,我会给他准备不同的纸张,和他一起撕,我们比一比:看谁撕得小。纸撕碎后,我们又玩“下雪了”,把碎纸抛向天空,又纷纷落地,一抛一落带给我们很多快乐。然后我们又开始将碎纸从地上捡起来,或揉成小球,或用小碎片粘贴。我们撕长条:看谁撕得又细又长。奇奇知道比不过我,就和我商量:“姥姥,我们看谁撕得粗吧。”我会依着他,和他一起撕,然后让他说,谁撕得细,谁撕得粗。这样的游戏,反复地玩,孩子不会烦,还很开心,教育自然就蕴含其中了。
奇奇刚使用小剪子剪纸,怎么也剪不下来,很起急。我看着,仍然保持着一贯的沉默,轻轻地说:“怎么剪不下来呢?是剪子不合适,还是你太着急了呢?是纸太薄了,还是你的方法不对呢?”我说话时语速慢、语调轻,他急躁的情绪便有所缓解,放下手里的剪刀又换了一把,一下子剪了下来,高兴地说:“成功了,是剪子不好使。”对呀,办法总比困难多,就看你是不是想办法了。现在,只要遇到难题,奇奇总是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还不忘加一句:“我姥姥说的。”
生活中处处有游戏,生活中时时有教育,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小漏斗、小瓶子、小米、沙子、纸张等都是奇奇喜欢玩的,能够玩很长时间。
更多的是鼓励他自己想办法,或者是我说一个办法,他说一个办法,然后他就自己去解决了。
很多人认为带孩子很累,因为累而生怨,带孩子时的情绪就不好,这样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游戏的兴趣。而我却很珍惜和奇奇在一起的时光,我们总有做不完的游戏。祖辈带孩子,会和孩子玩,和孩子有的玩,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童年更快乐,也让祖孙在一起的时光变得温馨而快乐。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第四篇】
一、出外做客或家中来客人的时候。
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受表扬,而不希望在客人面前现眼。因而当父母带其外出做客或家中来客人时,孩子的言行会不自觉地“规矩”起来,平时的许多劣性也会自动隐匿起来。家长如能抓住这个时机,在客人面前适度表扬孩子的优点,他将会引以为豪而继续发扬。
二、有较大过失的时候。
孩子在犯了大错或闯了大祸的时候,大多会产生畏惧感、负罪感和内疚感。此时,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在充分理解、同情和体谅的基础上,帮其总结经验教训,循循诱导,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闯祸”的辫子不放,横加责骂,没完没了,却会适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无心思改。
三、遇有困难或失败的时候。
孩子在校运会上因故没能拿到名次,在最沮丧的时候如果所听到的不是父母的鼓励,而是“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块料”、“没得本事瞎逞能”的讥讽,他必定对父母没有好感,以后对体育也很可能再无兴趣。相反,在孩子考试失利时,父母不是训斥,而是首先肯定其已经尽到了努力,然后再引导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他及时补救,使他走出困境,孩子定会因感激而自觉地加倍努力。
四、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
当孩子对某一事情如绘画、弹琴、踢球等产生浓厚兴趣时,往往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他们会自觉地去寻求知识、去刻苦努力。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选择,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逼其去做不愿做的事,学不愿学的东西。聪明的父母大多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帮他们入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教其平衡发展,夯实知识基础,厚积薄发,少走弯路。
五、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
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养成恶习往往与第一次发生不良行为时未能及时得到指正密不可分。很多孩子做了错事,往往主观上并未意识到。家长若能在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紧紧抓住这“第一次”不放,及时地对其进行明辩是非、详陈利弊的教育,必能帮助孩子打下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六、学校教师来家访的时候。
教师家访是孩子最不安的时候,他们唯恐父母在教师面前将其说得一无是处。有些父母正是有教师来家访便告状,一味指责,想借教师的威严来教训孩子,结果引起孩子反感,进而以后对父母的话不管好坏一概不听。如果家长在教师来访时,先将孩子在家的优良表现向老师汇报,则容易博得孩子的好感。在此基础上再以希望的口气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孩子一般乐于接受,并在日后的行动中积极改正。
七、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时候。
当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他们往往认为别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而由于委屈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此时家长若能以冷静、宽容和理解、同情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帮助他挽回局面,使其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孩子必然会产生感激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总结教训甚至训诫的话孩子都能听得进去,也乐于接受。
八、新时期开始的时候。
任何一个被认定的“坏”孩子,在其失足或犯错之后也都存在着悔过自新的本能。如果家长在他们立志发奋、决心从头做起的时候抓好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鼓励,必能有效地促其变好。这种时机便是各种新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如:考取新的学校、新的学期开始、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刚刚换了班主任、刚刚当选为班干等等。这种时候,孩子会有一种新鲜感、希望感,容易产生强烈的“从头开始”“好好学”以求得到教师、家长或别人承认和肯定的内在动力。此时家长若能因势利导,定能“旗开得胜”。
九、有重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因为乱了大局、坏了大事而在同伴面前出尽洋相;相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受人褒赞、受人夸奖。家长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抓住搞大型活动(如校运会、艺术周、参观、春游等)的大好时机,适时地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等教育。
十、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
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共性。因而当朝夕相处的同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时,他们表面上可能装得满不在乎,其实心里却在暗下决心一定要追上和超过对方。而当他们真的取得了成绩或做了好事受到夸奖时,更会以此为动力,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因此,父母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其进行指导,向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促其将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行动。
大学网小提示:家长如果能处处留心观察,准确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适时地对子女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完全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时机,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第五篇】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作者对50本经典书籍阅读后阐发的感受。作者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1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书中有很多文章我在报刊上曾经阅读过,但打开浸着墨香的新书,发现这些似曾相识,而今,又经推敲修订过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构在了五个小专辑里,足见作者的用心。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的教师阅读图谱。书中作者列举的书,我也曾跟着买了不少,但认真阅读,能够引发自己新的思考的书,不多。但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偶尔还会翻出对应的书籍,愈发感受到常生龙先生阅读的思考之深及论述之广。
常生龙先生的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育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朴实中显功夫,他的课堂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干巴巴的说教,但道理却深入人心。
再看其它专辑,同样可见作者多层面架构的心愿。所选著作涉及面广,作者有中外名家,也有一线教学精英、新秀。所列内容有方法介绍类,有前沿、理性的观念引领类,也有传统经典名著导读类。作者把这些内容有序列地搭配、组合在一起,呼应着每一辑的标题主旨。
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经典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教师如果有心,认真阅读每一辑的书目,犹如一张教师阅读图谱,若能按图索骥,闲暇时多读上几本,再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会收获多多。
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当然,这里除却休闲式的随性阅读。教师阅读专业类书籍,有时因为获取的信息比较直观,只需浏览即可,但更多时候是需要细心阅读的。常生龙先生的阅读态度是严谨的,我作为他的粉丝,曾读过他几百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使我受益匪浅。
有人说:“每个人总是能在阅读中找回自己。”常生龙先生的这种从阅读中生发个人观点,旁征博引,阐述多种论点的阅读方式,于我、于你、于他,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引领。尤其是在这个阅读泛化、网络阅读盛行的时代,真正能够做到静下心来,每周认真阅读一本纸质书籍,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指导。相信老师们阅读之后,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回看《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全书共五辑,均设有小标题,其实每个标题都指向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具备的教育视野:“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虽然有些观点并不是常生龙先生首次提出的,但以书籍本身和书评组合起来阐释观点,实属罕见,让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亲切可感”,这是专业导向,更是专业指导。
我对本书的阅读不只是1篇篇单一的、零星的浏览,而是把每个专辑都综合起来归类阅读。拿“理论即支点”这部分来讲,本专辑涉及的作者都是中外名家,单读名家如陶行知、蒙台梭利的著作,我们也会有所收获。但经过作者这样巧妙编辑、组合,“为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儿童是成人之父”、“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占据未来制高点需具备的五种能力”……在这些小标题统领之下,多是作者深入浅出的对经典著作的解读。这对教师把握教育原则,是引领,更是感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同读一本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满满的收获。很幸运地与《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及作者常生龙先生相遇,犹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下面是本站网友精心分享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优推8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第六篇】
暑假时在球馆里见了一位老友,她工作出色,精明能干。但她那天却满脸愁容,一见面她就摇头叹息:“很有挫败感,做母亲真失败!”原来她说服中考后的儿子每天傍晚陪她去打羽毛球,因为孩子的身体发育都不好。谁知去了两天就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任她怎样游说,儿子就是不跟她出来打球。“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爱运动?为什么怕苦怕累?我真烦恼。他在家里玩游戏上网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觉得累!以前我叫他干什么他都去做。现在越大越难教。”
我的孩子比她儿子大几岁,也曾经犯过这样的毛病,现在则比较积极跟着父母天天出来运动健身。之前我们也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陪运动,于是心平气和地与老友分析:
“你别生气,别操之过急。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是智育第一,头脑发达,四肢无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体育运动也要有兴趣有毅力,并养成习惯。而且必须从小培养。现在十多岁才注意培养他爱好运动,是比较难一些。运动的好处要耐心讲解,自己说服不了,就请他爸出马,双管齐下,保证事半功倍。他不愿意跟你,说明他长大了,你可以鼓励他找附近的同学玩。同龄人容易沟通好玩。父母也要做榜样,坚持运动,身教胜于言教。”
过了两天再见老友,不见她身边的儿子,但见她有了笑容:“今天他愿意跟同学去打球了。因为他爸昨天帮他洗了脑!我自己也来打球,为他做榜样!”
我恭喜她,孩子不用做你的尾巴,你自由啦!老友很感慨:“现在孩子总是对着干,不听话。不去夏令营,不去旅游,不去探亲……什么事都我行我素。”其实我的孩子也曾有过他们的“通病”,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寻找“良方”,孩子总算开心平稳地度过了叛逆的青春期。
我发现做家长的失落都是自己找来的。我们做父母没有陪着孩子成长,没有跟着他们身体心理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教法,总是把17岁的孩子当作7岁的样子去教育。对孩子居高临下,追求完美,处处干涉,缺少耐心和宽容。小时候这些方法似乎管用,但一到孩子独立独行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不是孩子对手,以为付出的一切付之东流,懊丧灰心挫败相继而来。管不了孩子,就唉声叹气,或者放之任之。
其实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我们发现小时管得越严,反叛越厉害。其实孩子叛逆有时并不是坏事,是他成熟的标志,与你思想背道而驰是他独力思考人生的开始。如果他永远是你的应声虫,你更担心。到了孩子读中学了,就不能再以权威的角色管教孩子了,应该顺其自然,耐心倾听,适时点拨。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伊建莉所说:“不管”是最好的“管”。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第七篇】
通过学习刘林亚巡视员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结合“学____。
悟思想抓实事开新局”总结其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此需要从自身家庭做起认真学习全面理解。
立,即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与学校联合施教,政府及社会进行支持指导服务。
德,未成年人应有之大德,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出家国情怀,即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家庭,再加之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等。
树,即发扬家教传统美德,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遵循教育规律。
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们将以自身家庭为单位,将”立德树人”全面理解并把握,从而更好的将”双减”政策学习落实到位。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心得体会【第八篇】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这位也是黑眼晴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第二天,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席间,外商轻声问他,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端起酒杯激动地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个人受过苦,便知道珍惜;一个在贫寒中长大的人,不会不知道勤俭的重要;一个自小就知道努力做事的人不会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贫穷中什么也学不到并进而失去人的自尊。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读书,成绩也很一般。她得知妈妈患了不治之症后,想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希望利用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挣一点钱。她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履历,没有表情地拒绝了。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觉得手被扎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颗红红的小血珠,原来椅子上有一只钉子露出了头。她见桌子上有一条石镇纸,于是拿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可是几分钟后,韩国经理却派人将她追了回来,她被聘用了。
一个在爱中长大的人,他最好的回报也是爱。当爱促使一个人去做他很难做到的事情时,这足以证明爱的力量!
而在一件很细小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也能体现出对别贴和关心的人,他所受到的爱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有一个岗位需要招人,先后来了四位应聘者。在招聘条件一栏中,有一项条件是必须具备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前三位应聘者都称自己有类似的工作经验,但面对应聘者的考问,很快显示出自己对这一行的无知。最后来了一位男学生,他坦率地对招聘者说,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并且有信心经过短暂的实践后,能够胜任它。招聘者毫不犹豫地录用了他。此后他和那个招聘者曾经有过一段对话,那个招聘者说,有很多求职的人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并不诚实,而他为什么能够诚实相告呢?他说小时候有一次他捡了钱,奶奶问他时,他撒了谎。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后告诫他:"穷不可怕,只要你诚实,你就有救!"他说他永远记得奶奶说的这句话。试想一个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只能依靠骗来取得众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远吗?一个诚实的人,其实是最需要勇气。他必须敢于面对事实和真理,在别人含含糊糊、唯唯诺诺的时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诚实比一切智谋都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