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实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实践心得体会【第一篇】
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一向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肩负的使命。
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国科技馆新馆于20xx年9月20日开馆。由于新馆的规模较大,并且处于元旦,所以人流量较大,因此,需要大批志愿者开展服务工作,维持馆内正常秩序,给游客提供更舒适满意的参观效果。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东北部,南依奥运主场馆“鸟巢”,北望森林公园,占地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中国科技馆新馆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 ,展厅建筑层高9。5米,建筑总高45米。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活动区、业务科研区、综合管理区和地下车库四个部分。其中,新馆常设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下设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新的展览内容: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公共空间、临时展览展厅、特效影视。
我们志愿者工作的基本情况,每天早晨我们6点半在校图书馆前集合,吃过早餐,然后乘两趟的公交车去位于“鸟巢”北侧的科技馆,路上就浪费大约一个多小时时间。通常8点半赶到,然后工作人员就对我们进行相关工作的注意事项和规定说明:工作认真负责,有服务热情和耐心。服从科技馆相关规定及负责人和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安排,不得违反场馆有关规定。杜绝迟到、无故缺勤、擅自离岗的情况,若有特殊情况不参加服务,必须履行相关请假程序。工作时须统一穿着志愿者工作服,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留奇怪发型。坚守工作岗位,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得擅离岗位或私自调换岗位,不得在展厅里随意游逛、吃喝、自顾玩乐,不得与其他志愿者聊天,不得读书看报或接打手机。
了解这些后我们就直接上岗了,科技馆分四层,每层大约7人由每层的工作人员负责安排和监管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很简单但也很无聊,当然也很考验人。
我志愿服务在科技馆的儿童科技乐园。其中一个工作是和另一位志愿者一起负责小孩子排队玩吹泡泡,引导很多小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都在排队等待上去玩。我们必须掌握好每个小孩吹泡泡的时间,否则小孩倒还好应付,他们的家长还站在我后面随时对我们抱怨。
在科技馆做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在儿童科技乐园的“紧急迫降”。我们的工作分配是一人在机上滑梯口,另一人在机下滑梯口。在上面时是让小孩子一个一个往下滑,小孩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不然就会踩到下面的孩子。小孩子必须从滑梯下滑,但时不时有个小孩跑过来非得逆着往上跑,我喝住了不少。不过也有几个成功逆流而上的,还有几个与上面滑下的小孩相撞的,我们就得赶快抱起小孩子,避免滑下的再相撞。在下午快到闭馆的时候我们在特定区域的观众疏导,维持正常的参观秩序,和工作人员一起做闭馆清场工作。
展馆长期以来节假日工作人员不足的难题也因为我们的到来而烟消云释。也许我们失去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然而,我们收到的回报却是更多更多的鼓励和关怀。
虽然我们分别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但我们的工作标准,我们所尽的义务,我们志愿服务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休息期间或是午餐期间,我们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工作经历,工作感受,工作经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集思广益寻求解决之法。从他人的描述中去发现对方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并告诉他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通过交流我们不仅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完善了自我,也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对于团队内部和科技馆来说都增添了和谐的气氛。
通过开展中国科技馆志愿服务工作,给志愿者们提供教丰富的志愿活动机会和社会实践经验,增强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也让我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并且能让志愿者对科技馆的文化和环境提供一个很好的了解机会。这次活动的展开,也缓解了科技馆的日常工作压力,为科技馆的日常工作展开提供了便利。
现在,我作为科技馆志愿者,希望我们点点滴滴的努力都化为对志愿者活动的热忱和奉献,让更多的人走进科技志愿者的队伍。
实践心得体会【第二篇】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口号声随着风渐渐消散,我们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结束。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一次真实的体验,还磨砺了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来到社会实践基地,一样的地点,一样的同伴,一样的空气,心情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是胆怯,而这一次却是期待。是的,期待。期待着烈日炎炎下的军姿,期待着激昂高亢的军歌,期待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期待着学习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烈日炎炎下,我们正在站军姿,双手贴紧裤缝,双脚打开成六十度,膝盖夹紧,重心落于前脚掌,身体微微前倾,大腿因为长时间不动早已麻木,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阳光照射在我们稚嫩的脸狭上,但是我们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因为我们是我们是青少年,是七八点钟的太阳,太阳应该尽己所能地普照大地,而并不是轻易落下,我们肩上担着的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让祖国的太阳永不落下。
军姿过后,我们体力消耗过度,像饿虎扑食般冲到饭桌前,安静等待吃饭。没想到,教官却要带领我们齐诵感恩词,“训练这么累,饿死了,怎么还不让我们吃饭,念什么感恩词啊。”我不开心地嘀咕道。话虽这样说但是却没那个胆子不听话,乖乖随着教官念道“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让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请老师长辈先用餐!”我愣了,以前总觉得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曾想,我们现在拥有的都是所有付出的人给予的,一切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感动不已,想到在家的父母,心底涌出浓浓思念:回家,一定要谢谢他们把我带到世上。
漫长的军姿,踢不完的正步,挨不完的训斥,剥去了我们脆弱的外壳。慢慢变的坚强,严肃的训练场使我们每个同学英姿飒爽,但绝没有矫揉造作,有的是勇敢,坚强。社会实践虽然结束,但是我们会把坚强的品质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带回去,明年,想让教官看见,更好的我们。
实践心得体会【第三篇】
7月13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xx支部星星点灯服务队出发赴惠州博罗公庄第一中学展开暑期三下乡活动,9天的服务活动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和公庄校方的积极配合下获得了美满成功,服务队队员也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
作为支教组的成员之一,除配合服务队其他组的活动外,我主要的任务是参加支教组组织的传统教学和特点课堂活动。
在传统教学活动方面来讲,为了实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支教组设置了语文、英语、历史、音乐等课程。而本着方案课表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我在这次的支教活动当选取了讲授语文、音乐两门课程。课前预备资料,备课,试讲,走上讲台真正讲课,所有的步骤都依照正式讲课的标准来实行,而每次讲课的不足又成为宝贵的经验,为下节课的改进提供了参考的根据。讲授完所有的课程,我有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史学知识是成为一位合格语文教师的重要条件。
在我之前的观点看来,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是决定其能否在所学领域中有所成绩的保证。相对而言,其他知识是不是具有显得有些无关紧要。而这次下乡的支教实践却证明这一想法是有失偏颇的。诚然,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条件条件。但是在备课的进程中,我却感觉到只是用所学专业知识来支持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赏读一首诗词,一般要触及讲到该诗词作者的生平事迹,而作者的生平事迹又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发生的,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必定有着时代的烙印。要想把这些具体题目结合到一起来说,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把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好史学知识,文史不分这句话在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其次,学生的自主参与对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及成效保证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现今的教学条件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与客观的教学环境、学生主观的思惟模式不相适应。现在的学生普遍对知识怀有好奇心,但又轻易产生情绪化的心理并且缺少延续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能力。因此,填鸭式的枯燥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老师讲课的心理,因此轻易出现只是老师单方面讲课而学生开小差的情况。面对这类情况,老师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激起学生学习爱好让其学会自主参与教学进程。例如,在正式讲课之前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干的趣闻轶事作为引进语激起学生的听课欲看,或在课堂中穿插讲一些小知识之类的减缓烦闷的课堂气氛等都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方法。另外,讲课进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施好鼓励赞美机制。学生都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希看得到老师的肯定,渴看老师在众同学眼前表扬自己。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捉住学生的这类心理,通过适时适当的表扬来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题目、自主参加课堂活动,以此到达老师、学生双方互动学习的积极效果。
再次,要重视课外与学生的沟通,在双方的交换中获得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学生是老师实施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因此,学生的课后感想、反馈意见是评定老师教学成果的其中一个衡量标准,更是老师改进教学工作的动力与参考。老师在课后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及其把握程度,为下次的教学工作提供事实根据、参考准绳,这对改进老师教学工作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特点课堂方面,我们主要展开了班委选举、主题班会、师生交换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展开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作为一位老师,要在保证正常的教学课程的同时尝试用寓理于情的特点活动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观念教育。而在展开活动的时候,应当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用实际行动往感染学生,以此到达展开活动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传统的死板说教对德育观念教育来讲已分歧时宜。针对此情况,老师可以斟酌展开以各种主题为主的活动,寓教于乐,寓理于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气氛中学到课外知识。另外,学生一般有很强的表现欲,但也普遍存在临场胆怯的弱点。这时候,老师就应当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行动上的支持。例如,班委选举,学生有竞选的欲看但是缺少竞选的勇气,老师可以通过带动全班同学鼓掌鼓励等措施来激起其勇气。又如,师生交换会,学生想通过唱歌表达对老师的感情但又羞于开口,老师可以自己主动要求跟学生一起合唱,以此减缓其紧张心理。老师采取的各种措施是保证活动顺利展开的一种方法,更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的途径,学生因此会在活动的进程中受益很多。
总的来讲,三下乡支教活动是提升个人能力,发掘个人潜能很好的平台。不管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参与,还是特点活动的展开都会对我们今后展开真实的教学活动有所启示,我也希看自己从下乡的总结中收获一些值得思考体会的东西。
实践心得体会【第四篇】
最近,笔者拜读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鲁子问教授撰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一书感触颇深,使我对任务型教学有了更深刻、透析的认识。
任务教学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以在情景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的方法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使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完成任务,获得结果,发展语言实践能力。简言之,任务教学要求教师围绕指定的交际目标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标。
任务教学包含三个部:任务前(Pre—task),即在任务的前期准备阶段,教师要把主题和任务介绍给全班学生,即明确活动任务和目标;任务中(While—task),即师生围绕主题而设计一系列真实的或模拟的、尽可能接近社会生活的任务和活动,熟悉语言,运用语言,通过获得、处理和运用信息做事情;任务后(Post—task),即最后产生一个活动的结果。整个教学围绕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悟、体验并学习和习得语言。这是一个动态的、各种语言技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均得到综合运用的过程。
本书还让我明白,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六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让我对英语课堂中的任务的意义及设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解答了一直以来困扰我的两个疑惑:
疑惑1:我在课堂做的任务不叫任务叫什么?
我对任务的理解即:处理对话、文章是通过完成相应的练习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讲语法、翻译、知识点的呈现与训练的过程的'活动。看了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否定了我的这些做法。书上举例说:情景对话、较色扮演、角色朗读对话、给出几个问题,读对话或短文回答这些问题,都不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那么什么才是任务呢?我继续读书。搞明白了这些自己看来所谓的任务并不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所指的认识是真实的任务。那么什么才是真实任务呢?
疑惑2: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之间有什么联系?
此书中还举例:我们课堂上可能常操练这样的对话:教师手里拿个苹果问What’s this?同学回答It’s an apple。这就是不真实的交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苹果,只是不知道苹果这个词而已。还有我们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可能会设计成:教师一边写字在黑板上,一边说I am writing。这也是不真实的交际。因为人们不会一边做动作一边自言自语地描述。那我就想了,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上课惯用的练习方式,为什么现在却被否定了?通过解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我们课堂上所做的的这些活动只能称为“学习型任务“,即课堂以外不会发生的事情。换言之,我们只有在练习现在进行时时才会边画画边说I’m writing。课堂以外我们不会这样做的。还有,我们只在课堂上才会针对一个对话或短文给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大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或判断正误。这些活动只能称为是为了实现某种学习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任务,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而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应该是指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各种事情的任务,也就是说,学生离开课堂以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事情,如订飞机票、写信、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为了确定本版墙报应设置哪些栏目等,这些与现实生活中做的事有联系的生活才叫做真实任务。当然,这些真实任务也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书上42页就举出了一个真实的任务设计,并且对于如何对任务进行选择在52页出世了一个图示,告诉我们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远及近的原则。同时强调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以表达意义为主,而不是以操练语言的形式为主,同时不过分强调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只要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意义的表达上就可以了。我的理解就是:比如设计一个买机票的任务,可能是按照怎样打车——告诉司机目的地——付钱——到机场——有可能找不到售票处——寻求帮助——找到售票处——怎样与售票员的相关对话——最后买到了票。这只是我通过对真实任务的理解,假设的一个任务。那大家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过程中,要有语言的选择,确定如何完成这个任务,而中间环节的完成要实现英语协商。因为书中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可以使用他们以前学过的或接触过的任何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表达,当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真实任务及如何实施真实任务时,我又产生了疑惑。
通过学习本书结合自己的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如果将任务型语言教学运用与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能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视角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归因分析,探索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下促使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有以下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将任务型语言教学运用于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论证了学困生转化的可能性和任务型语言教学对学困生转化的优越性,丰富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
2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下,为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学困生转化探索了有可操作性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推动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3试图呼唤教育工作者关注学困生,想方设法转化学困生,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