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感悟心得模板【热选4篇】
家校共育促进了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家校共育的感悟心得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家校共育的感悟心得 【第一篇】
我在家校共育平台里听了专家讲座,深感家长们都太注重孩子的研究,而忽略了生活惯的培养。实际上,生活惯和研究惯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生活上懒散,研究上也难以认真。孩子们的劳动惯现在确实令人担忧,家长们往往会把家务活全包了,孩子们不会主动去做,甚至需要家长的“利诱”才会象征性地去做一些基本的劳动。这样的惯会让孩子变得娇气、懒惰。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劳动惯。”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劳动惯的途径,只有在家务劳动中,孩子才能尊重和热爱劳动,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参与适当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而不是纯粹的研究机器。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兴趣:一是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二是经常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做得好;三是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注意安全和卫生。让孩子从劳动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培养自食其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
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生活,是社会、父母对他们成长的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深深的爱。我相信,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家长们都认为自己最关心自己的孩子,甚至将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梦想的延续。然而,家长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参与孩子的成长,你是否专业?你是否能够帮助孩子做到最好?我们不是专家,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正能量和助力。
因为我们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需要研究。我曾经不觉得“家长驻校”会有什么大的作用,但是当我踏进校园时,我意识到我来对了地方。这里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他们将在这里度过四年的时光。这所学校虽然不太大,但是它为孩子提供了无限的正能量。
学校不太大,但是足以满足孩子们研究文化知识和开阔心胸的需求。此外,学校还提供了干净利落、窗明几净、绿植丰富的环境。教室内外地面净亮,教学设施合理摆放,多处设置了方便的厕所,而且厕所无味、卫生、洁净。
学校不太大,但是餐厅内提供了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操场是塑胶的,安全环保档次高。学校提供了全面的精神文化和物质基础。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应该达成教育共识。尽管我和孩子的父亲工作非常繁忙,但我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们一起购买或借阅有关教育的书籍,交流对教育的认识。如果出现教育上的分歧,我们会坐下来坦诚交谈,直到达成共识。这样,我们对孩子的言行都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对孩子的不足也有近似的解决办法,不至于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二、注重孩子的情感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孩子的情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要尽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我们每天都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研究、一起交流。我们也会经常告诉孩子,我们爱她,她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我们会一直支持她,鼓励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爱和支持,有助于她的'情感健康成长。
三、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克服不足,让她慢慢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她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她有机会探索世界、。这样,孩子才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上有所建树,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注重孩子的研究
四)重视孩子的研究。研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要重视孩子的研究,帮助她建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鼓励她自主研究,培养她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研究进度和成绩,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这样,孩子才能在研究中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个性和研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校共育的感悟心得 【第二篇】
今天应学校要求观看了有关双减的家庭公开视频课,初步了解到什么是“双减”为什么要“双减”。正如张教授所言,家长应该是教育的终身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做家长从来都是一门大学问。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陪伴是责任,教养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第一次听说国家立法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把带娃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聆听两位教育专家深入浅出地解读,有一些顿悟:新时代的家长们不仅要依法带娃,还得科学带娃,帮助孩子树立理性的成才观,将其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即教育遵守的底线,一是为了健康,二是为了心理,三是为了人格。这也是家校协同教育的终极目标。
薛教授明确地罗列了我们对家庭教育的.误解,在大部分人看来,所谓的家庭教育,就应该是家长“教”孩子怎样。实际上,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家长的大包大揽式的包办代替,也不是花费巨额辅导费用砸在补课班上的经济支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更多数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品格教育。
学校顺应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孩子的课后负担,保护孩子的休息权,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陶行知说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两位教授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到孩子学习的本质,以及家长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孩子的各项品格,所谓知其源更要知其所以缘。学习回归课堂,孩子爱玩乐是天性,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的意愿,学习的兴趣,自控能力,学习的方法是制约孩子成绩的关键,这也就是孩子学习的本质。而这些方面绝大部分要归因到家庭教育当中。要让孩子有学习意愿,父母就应该打开孩子兴趣、好奇、梦想和自信的几扇大门,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只有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有了学习意愿,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再加上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基本上学习成绩就不会差。同进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了解各种社会分工,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励志文章、电影、视频。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增加书籍的广度,以便开阔孩子的视野,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可以的话,让孩子多体验体验生活。父母要想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好的教育,就要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家长也应带着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分工,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庭生活,从而对家庭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
家长唯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启蒙和引领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学习内驱力、情绪自控力、习惯自控力、学习竞争力以及学习抗逆力,这每一项能力,都需要每一位家长从零开始,付诸终身学习的行动力。
家校共育的感悟心得 【第三篇】
“双减”政策刚刚落地时,对家长来说是很焦虑的,面对越来越高的中考分数线,看着周围的孩子都在努力学习,担心自己孩子跟不上大部队。但一年以来,发现“双减”切实减轻了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课外的教育培训压力,学习成绩也没下降。
听了《双减下的家庭教育》讲座后,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思考。没有了参加辅导班的焦虑内卷,应该更加侧重于孩子的“心智”的培养,用赞赏和鼓励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培养他的兴趣。就拿小包来说,基本上每天的作业都能在学校完成,放学回家他会练书法,看书,复习预习学习内容,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学校开设了“小水珠”拓展课程,小包选到了心仪的足球课,一到周三就兴冲冲地带好球包参加训练。双休日他也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参加了足球训练和乒乓课,增加了户外运动,提升了身体素质。
“双减”下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靠内驱力,学校是学习的主战场,家庭是成长的重要阵地。虽然“双减”下作业量是减少了,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点也没有降低。尤其是上学期网课期间,三林北的老师们特别认真负责,一直关注孩子们的听课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令家长们特别感动。作为家长要做的是配合好学校教育,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篇通过观看王殿军专家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而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行为举止更是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更要时刻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亲子环境。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有一个通病就是责骂,比如经常会有家长说:“你怎么每次都这样粗心?”这样的话语是乱贴标签的。孩子如果常常挨骂的话,就会失去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们面对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首先要记住我们是期望他更好,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建议:“孩子,刚才发生了什么?你很难过,对吗?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让孩子思考后想办法去解决它,并让他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而并不是让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
父母有一颗平常心,父母心态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凡是心态好的父母,无论孩子考出多么糟糕成绩,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让孩子在良好的亲子环境下长大,总有一天孩子会学会感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有他独立的空间,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并不代表放手。我们陪孩子但不操纵孩子,教给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和培养良好的发展意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一生。
家校共育的感悟心得 【第四篇】
今日有幸倾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一、爱心是全部教育艺术的源泉。
杨老师对学生是深深爱着的,要不然他不会对班里两位同学的心理理解那么透彻。杨老师对学生的爱,换回来的也是学生对他深深的信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就有了基础。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是爱心。
二、别出心裁有方法。
从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无论是开学制作一份档案,还是写好一封书信,都是杨老师在工作中细心设计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受益无穷。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包涵、感恩,引导家长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家校共育是源于同一颗爱孩子的.心。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沟通,这须要班主任多探讨学生、多学习理论,须要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养,接着寻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