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10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一篇】

阅读魏书生老师所著的《语文教学》一书,真是爱不释手、受益匪浅。并非魏老师书中有何等的佳词妙句,描绘的如何引人入胜、出神入化。而其恰恰用十分朴实的语句,恰如其分地谈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具备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步骤。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

在魏老师《自强》这一章中的,《多改变自己》一文中这样写到:“人人从改变自己做起,外界就一定发生变化。埋怨外界不好,常常是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环境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没能力,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少。”这几句话使我在自己班级管理中感受颇深。正如魏老师所说的:“改变了自己,你觉得世界更可爱,水比昨天清,花比昨日艳,天空看起来都比昨日更蓝。”就会营造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从魏老师的育人篇中我体会到:魏老师注重的是教育教学的方法、步骤,强化的是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运用。古人所说的: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责任。

那么如何具体实施自己的教学的呢?在魏老师的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为此我不断地学习魏老师的教学方法、方式。在自己教学中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老朋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什么事都要和学生商量、探讨后做出安排处理十分民主。“世上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学生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在互相沟通中达到教育目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良师大多数没问题,而做益友就很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观念的改变。我曾经看到1篇报道,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老师教的好得50分,把我们当作朋友,再加50分。”由此可见学生是多么渴望与老师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一位好老师比如魏老师懂得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学生才愿意与老师接近,尊重老师劳动,才有学习的向心力、凝聚力。这可能就是魏老师的神力之一吧!当然,这需要教师要有娴熟的授课技巧、心中能始终装着教材和学生、加之要牺牲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和学生沟通谈心。只有这样在自己的教学中才会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从中体会到学生主体的发挥,其主要在于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改变,方法正确、合理的引导。也就是说只有给学生表现和发挥主题的空间,及时鼓励、解决,学生才敢说、才愿意说。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二篇】

今天,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西万小学全体教师一同学习了魏书生先生的材料,学完之后我被他乐观、进取的态度、平和的心态、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所触动。

首先是他对学生的管理: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

4、决策过程多商量。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有了“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就不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也不会因学生的懒惰而无奈,更不会因学生完不成作业而大动肝火,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把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魏教师的“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魏教师说:“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他说作业是学生按自己当天所掌握情况自留作业,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做作业,对其产生逆反情绪,对待作业,轻者敷衍了事,重者抄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于是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巩固,成绩下滑,上课听不懂,作业更不会做,而教师呢,因为学生成绩不理想就通过多做练习题加强巩固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而这就更令学生反感,更不愿做作业,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使师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而魏教师让学生自己留作业的做法使我们认识到,虽然所教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人,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他的做法正是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所以在教学中他是引导者而不是驯服者,是平易近人的长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朋友式的导师。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三篇】

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原著与看录像的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地运用,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互补、联动和交替使用。但是,怎样抓好读、听、讲、谈、看、走、写等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仍然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现实难题。那么,高校教师应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呢?本次讲培训对授法、问题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作了分析。

一、讲授法、问题法、案例法、讨论法的利弊分析

每个教学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学方法职能的发挥,制约着教学过程诸因素的优化组合,超出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则是完全无用的。讲授法、问题法、案例法、讨论法在高校教学中各有利弊。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讲授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也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内在的实质及其必然联系。但是,由于它是“一人讲,众人听”,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形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它易导致“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学生掌握的更多的是知识而不是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能力。

问题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的优点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甚至不愿思考、回答问题;所提的问题缺乏科学性、梯度性、层次性,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对问题的.梳理不能突出重点,不能进行深度理论解答,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形式;等等。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向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组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剖析,提出各自的见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案例教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倡导多向、发散性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诠释、分析案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但它不利于学生系统、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没有系统的理论讲授,就不可能搞好案例教学,不能起到案例教学所应有的作用。

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认识、辩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的教学方法。与讲授法不同,讨论法最大优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就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讨论法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交流,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讨论法的缺陷表现为明显的无计划、无主题,有时更是杂乱无章,教学的目的、任务常常难以完整地实现。

二 、学习环节的分析

1、组织讨论环节。

2、教师精讲环节。

3、问题引入环节。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进一步了解了精读、问题引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教师精讲等几个步骤的运用的重要性。在加强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之上,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学课时的安排、班级人数多少、课堂讨论的组织引导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四篇】

“知识是属于人的一种对象性的具有客观内容的意识形式”,知识论把人生作为对象来认识,获得的是人的知识,未必理解人的价值。而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有学问”不等于成“人”。

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人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教人成人就是要引导人理解、创造人的价值。学生并非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教师也不是教书的机器。教师是要教人成人。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教人成人他必须自我成人,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成人,而教人成人不能没有教育信仰。因为“信仰是知识和实践行为之间的一定的中间环节,它不单纯是知识,充满人的意志、感情和愿望”,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态度,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征,信仰能使人毫无幻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力的灵魂。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这种精神是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经验的文化积淀,它根植于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与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之上,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学校的“精气神”,它赋予学校特有的个性魅力,是学校群体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核动力。 认清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力和学校精神这三个概念的内涵,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开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五篇】

在幼儿园里,大班与小班的孩子在行动和思维上都存在着不同,那么该不该让他们混合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混龄不混龄》。

每每和园长老师们交流起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当大家看到我所呈现的照片或视频中孩子们游戏玩耍的样子,特别是各种充满挑战的活动状态,都会给予赞叹或感慨。但回到自己的现实去转变,却又有些为难,常会说:你们园开展的是混龄活动,我们不是,所以没办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其实不然,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有着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混龄、混班、大循环、小循环还是就是固定班级固定场地的组织模式等等,具体如何安排主要还是要根据园所实际而决定,既有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的制衡,也有园所文化和课程理念的制约,但这些都仅仅是形式而已,并不是真正决定户外活动质量和孩子游戏水平的关键,最关键的应该还是其中的人,即每一个参与和陪伴孩子的人,我们看待孩子游戏的视角和给予孩子的游戏权利的组织行为。

课程游戏化所倡导的游戏精神,概括为四个关键词“自主、自由、创造、愉悦”,怎样的行为表现才是真正的自主和自由?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自主和自由?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孩子自己的游戏是有着自己明确的意图,而不仅仅是对我们提供的材料、环境感兴趣而已,兴趣仅仅是游戏起步的火种。比如,孩子喜欢玩积木,这是兴趣,他要用积木搭建一个房子,这就是意图。

很多时候,户外活动往往呈现这样两种状态:一种是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材料,但材料和场地的搭建都是在我们成人的指挥下进行,那么这不是游戏,而是高控制下的练习,另一种则是我们提供了很多材料,但孩子们却总是在场地上转悠游荡,换来换去,老师们也漫无目的的看着,看着而已,那这仅仅是一种低水平的游戏,甚至就是我们所说的放羊而已。

所以,户外活动中,我们的重点并不要太过于关注于组织安排的形式如何,园所自有园所的考虑,而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应该是无论是混龄还是不混龄,都要去关注孩子们对于你所提供的材料、环境等支持条件是否有兴趣、有意图的进行游戏,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并逐渐引导有意图,去发现有意图并尊重和允许进行,这样的活动才是真的能让孩子感觉到有意思和有意义。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小班的孩子,多会处于兴趣探索阶段,也就容易转来转去,换来换去,所以也就常会让老师们困惑:是否需要去教,是否需要去干预等等,这些困惑都很正常,但关键是困惑的时候,要能克制的住自己,不去随意的干预和介入,而是通过观察和倾听、重复孩子的话语表达认同、用同样的材料玩孩子同样水平的游戏,玩着玩着就会慢慢了解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意图,进而再考虑如何改变支持策略。

总而言之,孩子的世界,我们并不是太了解,正如轮胎在我们的眼里永远是轮胎,在孩子的眼中不仅仅是一个轮胎,而是一个世界!所以尊重孩子的意图,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玩,才是真的游戏,才是会真正的高水平游戏,才是真正给予孩子的自主和自由,才会真正的生发出创造和愉悦。游戏

所以,混龄不混龄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孩子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开放的游戏和学习环境,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和学习才是根本。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六篇】

今天我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思想,颇有感触,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他想着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好才甘心。

一、他保持充沛的精力。魏书生做了31年教师、22年班主任、20年校长、9年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在他的工作生涯中坚持每天跑早操。如今他每周一到周五到局里上班,周末两天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做报告。尽管他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但他站着一口气做三、四个小时的报告却没有疲惫感,这种精神状态,或许比他年轻二十岁的人也没法比。这得益于他多年如一日的锻炼。人要有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去工作,无论做教育还是别的行业都需要如此。

二、他“干一行,钻一行”。魏书生的报告中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没有一句动听的口号,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的故事,有的是真真实实的自己的经验。魏书生在专题报告会上给初二年级的学生讲授了高三语文课本中的1篇古文《孟子见梁襄王》。在正式上课前他与学生们的亲切沟通让人感觉那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聊天。整篇课文中的字、词、句、译文,他只讲了三个词、一句话,其余全部由学生们自己解决。他戏言自己无论是上课还是做班主任都“偷懒”,在他“偷懒”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干一行,爱一行”。教育是一种清苦的工作。他告诫老师们:当你无可选择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时,与其闷闷不乐地被动难受,不如心情愉快地主动接受,然后津津有味地去享受。“当一个困难你必须面对的时候,你应该以苦为乐”,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的态度,当我们言传身教地把这个态度传给学生们,他们就会享受学习的快乐。因为世上诱惑太多,如果没有坚持自己的爱好,那么你的灵魂会在一片无边的空间流浪,于是丝毫感觉不到幸福。守住一颗心,让“精神不再流浪,思想不再飘泊”,学会“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失中求得、忙中求闲”,其实苦与乐仅在一念之间。洗尽铅华,退却浮躁。我们在“欣赏别人喜欢那个”的同时,也“享受自己喜欢这个”。当教师真正明白了“教学是生存的需要时”,他怎么会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努力工作呢?当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学习是生存的需要”时,他怎么会不为了自己的生存去努力学习呢?

最欣赏的是“乐真、乐善、乐学、乐恒”是魏书生为汇龙中学的题词。他把自己多年的教育人生总结为四个字:“松、静、匀、乐”,其含义是:“身体要放松,心情要安静,呼吸要均匀,情绪要快乐”。有了这四字秘决,他才成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兼任大学课程的市级教育局局长。解读魏书生的教育学理念正如他在结束语中所说: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就是平凡、平等、平静、平和。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七篇】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20_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力量指明了实践方向。爱国,需要“大爱无疆”,也需要“小爱有情”。既要将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融于自己的血脉和灵魂之中,胸怀国之大,奋斗国之强,也要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寓于小事、见于日常,心系群众之难,情牵百姓之需。

立根塑魂,胸怀家国,爱国是矢志不渝的忠心,是坚定不移的初心。“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中华民族曾历经血雨腥风、战胜千难万险,才得以“站起来”,无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才换得“立足之基”。历史在前进,时代在更迭,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始终滋养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正因如此,我们的爱国情怀有着浓厚的历史感、时代感,既爱新时代的“强国自信”,也爱历史中的“大国足迹”。只有把爱国情怀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才能助我们明晰初心、寻准方向。我国导弹之父、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在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冲破重重封锁,漂洋过海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奋斗终身。他用矢志不渝的忠心、坚定不移的初心书写了动人的爱国“诗篇”。我们走在新时代的“阳光大道”上,无论途遇多少挫折和诱惑,只要坚守爱国之心不动摇,便可寻对方向不“迷路”。

凝心聚力,奋斗事业,爱国是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恪尽职守的担当。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时代的奋斗者、创造者。爱国主义“主旋律”是激发全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同时,立足岗位、勇于奉献的担当精神也是爱国之情的充分体现。常言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爱国之情只有寄予工作上的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古有为治水翻山越岭、淌河过川的大禹,为治国苦读诗书、勤政务实的范仲淹;今有为基层恪尽职守、攻坚克难的李连成,为救国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张富清。英雄们忠诚、勇敢、执着的爱国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面对基层工作的繁杂琐碎时,我们要始终坚持学习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履职尽责的行动力,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在追梦圆梦之路上凝心聚力,共同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

固本培元,情牵群众,爱国是将心比心的理解,是亲力亲为的关怀。爱国之情如雪花一般,看上去仿佛高屋建瓴,实则落地即化为一种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上下同心、齐头共进是爱国爱民的重要体现。中华儿女自古以来血脉相连、心心相惜,每个人都是大国“肌体”不可或缺的“活细胞”。为“细胞”提供活力的,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小爱”,也有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大爱”,而最温暖的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真切关爱。党的根基在群众,党的力量在群众,为群众的事业奋斗终身,才能诠释最质朴的爱国情怀。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是爱国之心;在落实政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恪尽职守是爱国之情;做到将心比心爱群众、亲力亲为办实事是爱国之举。做好群众每件“小事”,才能实现以“小爱”见“大爱”,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而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怀若想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不仅需要胸怀家国、勇担使命的“大爱无疆”,也需要全心为民、默默奉献的“小爱有情”,用爱国之心、忠国之情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八篇】

10月28、29日,我校全体中层干部、班主任、备课组长在王东校长的带领下,到x省x学院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魏书生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11月8日午时,教科处专门组织全体教职工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学习心得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由吴贵兰教师、文椒教师和傅世忠教师发言,他们分别以“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行成于‘细’——浅谈高中语文‘精细化’教学实施策略”和“魏书生那些事”为题进行学习心得交流。

吴贵兰教师从个人的教学实践出发,认为教师就应站稳自我的讲台,住那一亩三分地,潜心专业,教好自我的那门学科。真正实现我们育才学校的孩子“生活不止读书,还有诗和远方”的教育特色。文椒教师从行成与“细”展开,提出了高中语文“精细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她认为语文课要聚焦课堂,要提高早、晚读的学习效率、要充分利用课后十分钟,要培养得力助手——科代表和要让科技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策略。傅世忠教师从班级管理方面解析了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平等人格和对班级运筹帷幄的理念,认为教师就就应学会乐观,耐住清贫,扛住寂寞,守住宁静,像魏书生那样,在“松、静、匀、乐”中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三位发言人精彩的交流,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最终,由王小槐副校长做了总结点评。他认为,本次学习心得交流会举办得十分成功,期望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把这宝贵的财富用于自我的教学,让自我的教学日臻完善,构成自我的教学风格,让自我的教育人生放出应有的光彩。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九篇】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上小学,中学以后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由此引出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经验。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比如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母(即使父母有错),父母经常以居高临下的方式批评孩子,总是想着让孩子出人头地,荣耀祖先等等。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孩子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精神,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协调能力的发展,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也应该有同样的态度。应该和学校教育相一致,相统一。

2.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3.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深远;父母首先做孩子要求他们做的事情。

4.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感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正确鼓励,错误引导和纠正。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允许孩子争辩和反驳。

5.时刻对你的孩子充满希望。经常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第三,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经验。

多听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多与学校、老师、家长交流,多方面了解家庭教育,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新人的任务。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育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第十篇】

表扬,请慎重作为老师,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教育手段就是表扬。特别是在提倡正面教育的理论大环境下,我们更是把表扬用到了极致,上下嘴皮轻轻一盅,一句表扬的话便毫不费劲地出来了。

表扬,有时以一种极其休闲的方式出现,好比吃瓜子吐壳。如看到孩子的图画,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一句“不错,画得很好”,或者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声“你真乖”。这样的表扬在上班八小时内可以频频出现,不费力、不用心、不讲究技巧,只要嘴唇运动。说者无心,听者高兴。

表扬,有时也会被说者以隆重推出的方式出现!这就好比穿正装,经过洗、烫、配、整等步骤,这才亮相。这样的表扬,不滥:一般都是预备好的,经过思考和计划,表扬的语句也是颇费一番斟酌。有时在集体面前进行,有时以单独谈话的方式。这样的表扬都是老师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说者有意,听者激动。应该说,一个善于表扬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懂得给予孩子温暖和鼓励的好老师,是一个愿意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的好师长。我一直在做这样的老师。但是,当我看了毕淑敏作家的1篇文章《请为你的夸奖道歉》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甚至开始为自己曾经那么无所用心的表扬感到不安。文中提到的为夸奖道歉是因为:她一个朋友出国到一个教授家做客,夸奖了教授家5岁的女儿长得漂亮,非常可爱。但是,那位教授很严肃地对她朋友说:“你应该为你的夸奖道歉。你伤害了我的女儿,因为天生的美丽是不值得夸奖的,那样她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如果你想夸奖的话,微笑和有礼貌是可以夸奖的。”这样1篇文章不能不令我震惊!

因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表扬了:关于漂亮、打扮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有夸奖眼睛大而有神,皮肤白嫩光洁的;有夸奖穿着搭配和谐,一身时尚名牌的,当我们成人陶醉于外在美和富贵时,我们的孩子呢?也被引人了沾沾自喜、妄自尊大的虚荣中。这样的表扬是误导啊!在幼儿园里,我们还能见到这样一种孩子:特别乖巧、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小朋友之间也从不打闹,偶尔发生争吵,即使自己是正确的,也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谦让对方。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常常表扬。表扬他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表扬他听老师的话,懂得安静。但是,从心底里想一想,你的孩子如果总是这样地生活在集体中,你会表扬吗?或许,你会着急:着急他没有主见,胆小懦弱;着急他过于循规蹈矩,呆板拘谨。事实上,我们的表扬也同样把他们引入了误区:老师的表扬不断强化着他们的“乖孩子”行为!他们有时甚至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跟老师提,就怕坏了自己乖孩子的形象。他们的自我,在表扬声中被一点点抹去。 “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以不负责任随你乱夸的动物,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请对我们的表扬负责。严禁捧杀!

39 33848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