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通用6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对社会的理解与责任感,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感受到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难道这不是成长的重要一环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篇1

昨天下午的班会课主要是对学生在假期里的社会实践进行展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总体感觉学生收获较多,这与我在放假前跟同学强调重要性有关!

新课程已经推行好几年了,各种教育机构也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到中学以后,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又有多少?因为高考没有改变,升学率在很多人的心里评价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很多学校一个重要的指挥棒,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值得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达成班级高考目标就算教育成功?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放假前我就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因为我想现在的社会是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学生走出校园后想在社会上立足并想有所发展必须注重自己的能力培养,怎么培养?首先从高中开始就要有这种社会意识,参与社会实践,接触社会社会。对于这次活动我做了简单的建议,把学生按家庭住址分成小组。

回到学校后,同学把社会实践报告交给我,我认真阅读了每一份,觉得学生很有收获,考虑问题比较全,下面我摘录部分内容。

孙小亮、董媛媛、鲁荔一组,调查的报告题目是《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利与弊》,三名同学首先是调查村民对秸秆焚烧的认识,村支部的措施,然后调查行政职能部门新集派出所的态度,最后采访徐乡长,最后得出结论。总体感觉这一组调查问题设计很有层次感,很有收获。

陆丹丹一个人一组,调查的报告题目是《关于不同的人对教育看法的报告》,通过采访三代人,报告内容虽然很少,但很贴切,爷爷这一辈人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做官,父母一辈认为读书是为了找到工作,坐办公室,自己认为读书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如果不是实践,学生坐在那是想不到这样的思维的。

高敏同学《双桥公园的环境与老人娱乐之间的关系》,选题不错,涉及到民生问题,有独到的眼光。

周梦丽同学的《大城市医院的挂号与收费问题》选题也很好,她是利用假期和家长到省医院看病时思考所得,这个问题也是反映我国医疗改革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她报告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这样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已经难得可贵了。

周玉利、冯鑫云、张佳、孙宪泓、乔以莎同学这一组题目是《关爱身边的老人》,采访的地点五队乡的敬老院,切入点很好,这个问题也能反映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发展的程度,如果问题设计更有层次感就如锦上添花。

翟江云的《同龄人打工的感受》做的也不错,通过调查,觉得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最好的途径,读书是很幸福的事。罗建红的《关于农村孩子暑假如何度过的调查》反映了农村孩子假期的生活状况!

海西公园一组,当时同学邀请我参与,在前面的1篇博客中已提过。做的很好!

马中旭、洪莹、周培培、王豆豆,曹字涵、韩娜、陈姗姗,题目是《关于烈士陵园的改变》的调查,做的非常的好,有照片,有视频,最出彩的地方是问题设计非常的好,通过视频感觉同学与陌生人交流时很从容、很自然,不错!

通过这次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同学的能力在一订程度上得以提高,我想这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比较重要,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成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虽然我不能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灌南或者说更大的范围来推行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但是我会利用好我们20班的教育平台,关注学生全身心的发展,因为我的所作所为在诠释教育的内涵!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篇2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今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茶,在体现出诸多意义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几年的实践摸索让我有了一些心得。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后,为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遇,为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

一、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1、利用周六、周日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动脑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在课堂上无法体验的学习乐趣,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品味成功,体验创新。

2、走向社会生活。学生利用假期通过“体验农活”、“巡游农园”、“走进敬老院”、车站、社区、企业等,既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更品味到了农民的艰辛。结合体验在就餐时的“节约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远不是墙上写几句节约标语,读读“锄禾”之类的古诗,而能达到的教育效果。“走进农家”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农家生活。从调查、观察、访谈中了解了农村生活的日新月异;在“包饺子、煮饺子、做面饼、蒸面饼”中体会了生活的乐趣;从搓稻草绳、剪窗花、以农家产品(青菜、萝卜、稻草绳等)为材料制作劳技作品等实践活动中领略了创造成功的喜悦。在陌生且非常态环境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和对社会、自然状态观察并思考的能力。“消防演练”则在模拟的非常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救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二、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取向包含:体验性目标、行为目标、过程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等。这次“奏响青春的序曲”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自主,展现自我,体验性目标、行为目标、过程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等各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1、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注重学生在活动时的领悟、感悟等体验的获得和经验的生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学生们干着大多从没经历的“活”:分菜集体就餐,从除草到烧火做饭,从搓稻草绳到剪窗花等等。学生们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到的东西真不少。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体验中获得了经验。

2、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自身行为的变化。社会实践活动能为学生的自身行为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学会分享和合作。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但都以小组合作为前提,“体验农活”“走进农家”“读写家信”“消防演练”“集体生活”“走向青春”等无一不是合作完成。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体验、在合作中分享成果。让学生领会合作的必要,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读“家长来信”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殷切期望;写“给家长的信”表达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为人准则,增强了学习的使命感。通过调查、体验、实践,学生懂得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增强了社会责任心。这份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以后内化的自觉学习行为夯实了基础。

3、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不仅仅注重或追求活动的结果,更注重和追求活动的过程。“体验农活”注重体验劳动过程;“走进农家”注重丰富农家生活的体验过程; “调查问卷”注重调查的交往过程等等。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都十分注重和追求活动过程本身,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活动的成效因人而异,没有也不规定必须达到什么统一结果。

4、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动态性的,注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展开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多种能力的生成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如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探索考察能力、自我展现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养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1)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在军号声中起床、熄灯;几百人就餐时有序进出,分组就餐,没有讲话声,没有剩余饭菜;烈日照耀下进行的“军训”,个个精神饱满;以及“感受黑夜”的拉练活动等,学生们都以军人的标准鞭策自己,锻炼了意志,展现了青少年的风采。

(2)养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走向自然、享受自然,在大自然中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无论是青菜萝卜制成的“孔雀开屏”,还是稻草编就的“秋之韵”;无论是创作的“窗花”,还是自创自演的文艺节目,无不养育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3)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自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引导着学生向往美好的人生,追求“生活中的人”的真谛。

三、给教师带来的思考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应该再把学习看成是一个通过强化措施被动地记忆各种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协作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

1、“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语)。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用实践去检验知识。生活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是一种无时不在发展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充分利用自然的、社会的一切因素,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走进农家”、“体验农活”“走进敬老院”等亲身实践活动,积累了经验,增长了知识,获得了发展。教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前提。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目标导向、兴趣激发、情境创设、方法指导、解答疑难、行为矫正。教师的指导,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活动形式,力求在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创性,促进个体主动和谐健康发展。

2、“我做了,我理解了”。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则醒目的格言:“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是实践,即做。参与是学生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机会或许太少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动手、动脑、实践、创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并从实践过程中获得体验,学生体验的过程也是个受教育的过程。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是真实的,是丰富多彩的,关注过程,就是关注了每个学生。成功是一个好的结果,但失败更是实践过程获得的宝贵资源。

3、“教育的意义在于人的发展”。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取知识,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体验创新,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实践中促进人的发展。认识自我,追求学生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激发学生积极表现自我、批判自我、展示自我,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自由充分发展。在认识自我中,不断丰富自己“人”的内涵,完善自己的人格个性。实践反思,促进教师发展。教育从实践中走来,教育要走向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同样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如何有效利用社会的、自然的教育资源;如何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如何精心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何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积极养育;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等等,都应是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和努力追求的。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实践的领域和方式从校内扩展到社会,从模拟性实践扩展到现实性实践,从模仿性实践扩展到创造性实践,从单一性实践扩展到综合性实践,学生的视野才能更加开阔,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才能更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才能更旺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快速地增长。特别是在当前实施新的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社会实践活动缓解学校在选修课、活动课方面师资暂时短缺的状况.确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就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说.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有待再作努力!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篇3

这次三下乡我们去了中平街的青年街道,主要的任务是教小学生画画和帮助街道打扫卫生.时间为7月7日到13日.在这7天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真的受益匪浅!我真的体会到了当临时老师的感受,想当一个合格的老师真的是那么的不容易!不过,无论怎样,我们这个团队路的每一个人都在认真的教他们该怎样去画,即使他们再不懂,我们都会很耐心的再告诉他们!教他们画画的同时,还教他们折纸,别看他们有的年龄很小,可真的都是心灵手巧的哦!看着他们自己画的画,我心里真的有种成就感,真的!就觉得自己心里也是很开心的!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快乐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他们的天真无邪真的让我不得不羡慕!直到现在有时想起来都好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的那段时光!最后我们把社区的卫生打扫了下!我们每个人冒着酷暑仔仔细细的把卫生打扫的很干净,看着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真的是很开心!时间也许真的就是过的很快,7天也是这样就过去了!

尽管三下乡的时间不是很长,但留给我们的却是一辈子的回忆。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我们自己的一个小团体,我们也一样在努力。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在我们这个小团体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无论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实践过程的的点点滴滴,我们既分工也相互帮助,三下乡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却已经建立了一分牢固而真挚的友谊。

暑期三下乡虽然不能给我们所有,但却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得到了一个漂亮的旋转,为我们能在人生舞台上舞出更好的舞姿奠定了基础,我们必将会更有勇气更有自信的继续向前走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篇4

团总支组织了一次以“维护交通秩序,方便你我他”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积极主动与交警大队联系,得到了**市第三交警大队的的充分肯定与认可,并为我们的实践活动作了详细安排。我们于20xx年*月*日早八点准时到达交警大队,经大队领导的同意,把我们安排在该大队负责辖区主要交通路口。在这次活动,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监督和指挥过往的自行车及行人,确保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结合**市交通秩序现状和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初中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相关精神,青年学生很有必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次实践活动相当成功,颇见成效,得到了市第三交警大队领导和干警们的一致认可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在实践中,我们不仅是我们自身得到了锻炼、加强了团队的协作精神,更方便了广大市民。

这次活动紧紧围绕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主题,为我们青年初中生提供了充分接触社会,参加实践的良好机会。增强了同学们对社会的认识,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以后走向社会逐步打下基础。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增强了我们新世纪青年人的主人翁精神、责任意思和感恩意识的形成。这次活动的意义重在意识,请于感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在实践中成才的初中生,服务社会,服务于人民。

此次实践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体验生活、锻炼自我和服务社会。在社会中又增长有关维护交通秩序方面的知识,磨炼了我们的意识。对社会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对社会的了解和体验更加真切,以此对社会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初中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初中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历史使命的完成和成长目标的实现。因此,当代初中生要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尽快使自己的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篇5

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小学就开始有独立消费的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花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例如购买衣物:饰品、音像制品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上网交友娱乐等方面,虽然高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是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迹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因此,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篇6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于20xx年,当时由秦计生老师负责指导,我们协助开展活动。秦计生老师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师生们的普遍认可。我们在这几年的课程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在摸索中前进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一些认识。并且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会,研讨会,我们深入的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涵义和重要意义。回顾这些年来的实践,我们是既有付出,也有收获。现将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作一个汇报,请多加指导,多提建议。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时代的呼唤,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结晶

在新时期教育形势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正是基于这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这一课程的设置,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重大转变的突破口,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回顾我们的工作,从经验中总结,从学习中提升

这几年,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活动方面,我们是卓有成效的。从20xx年开始,我校团委每学期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推出了王红伟、赵丽萍、彭丽、张旭、施雪敏等一大批学生“演讲高手”;从20xx年郝娟美老师指导学生作出第一期手抄报,以后逐年发展、不断向全校推广,到现在的手抄报制作遍地开花,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从每学期的开学典礼、表彰会议到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从学生劳动实践到广播体操比赛,从推广普通话到法制、安全、德育教育讲座,从清明节祭扫范子侠烈士墓到元旦联欢会,从学校团委倡议学生节俭、节约到组织学生向汶川灾区同胞捐款,我校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在学生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也为我校争取了很多荣誉。从沙河市团委授予我校团委组织奖、优秀组织奖,到连年获得沙河市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从我校团委连年获得邢台市、沙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到我校法制办公室获得沙河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也肯定了我校的学生活动开展的效果。

但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一般意义上的活动的区别。课程是有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的,它有理性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和谐自然的活动设计,有标准明晰的发展性评价。那种孤立的活动、模糊的目标、随机的组织、即兴的评价不能算是课程范畴内的教学活动,其教育的效度也不会太高。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必定是面向全体学生,必定是全员参与和投入,不存在专门的“表演者”和专门的“观众”。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愈发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已达成初步意向,将拨专项资金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察与学习,以及在适当的时间邀请有关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在不断学习中,全面提升理论水平,进而更好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三 实践活动课带来的变化

1 教师转变了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转变观念是切实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即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教师角色不单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根据学科特点(科学性、实验性),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实验条件,社会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尝试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新教学模式。

2、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3、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展望未来,更好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想法

1 让每一个领导都能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

在去年研讨会上,牛爱平教授讲到,在许多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受多种因素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很多学校只体现在课程表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许多学校领导只把它列入课余活动范畴,所以,在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提高,领导重视是开展好综合实践课的前提。

2 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群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是我们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我们在改革、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非常有限的时空,让师生们又一起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普通老师、普通的学生,也成了学校课程的决策人。我们不断鼓励师生参与课程的决策,在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研发过程中,能一改传统被动的角色特点,我们的教师也许没有学习过泰勒的经典课程理论,但他们清除地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哪些事情能让孩子们兴奋、惊奇或安静、沉浸?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师生创新智慧的目的,形成师生课程权力与课程能力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师生们在充分享有课程的权力中,提高了课程建设能力。

3 让每一个主题都适合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进入信息社会后,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发生越来越不确定的变化,学生的生活亦然。因此,反应综合实践活动本质的活动主题不可能是固定的和可预期的,它需要应时代的变化、学生生活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变化、体现知识的变化。我们选择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可以来源于自然,也可以来源于社会。如依据我校新生活教育行动研究项目,有阅读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运动文化节、英语文化节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去组织这些活动,能提高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自觉性、自动性;有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节日文化研究,如“春节文化研究”、“中秋节文化研究”、“圣诞节文化研究”等;有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发现问题,确立活动主题的,如“我爱我班”、“亲情母亲节”等;有从其他学科出发,重组、拓展学科知识,确定主题的,如“冲出地球,做客宇宙”“气象日,我们在行动!”“桥的世界”等。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纳入各个主题来设计和实施,每位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孩子精心设计适合他个性发展的主题性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里展示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4 让每一类课程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开发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近几年在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已成了一股阻挡不住的巨大潮流。

网络世界,给了老师和学生源源不断的、交互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学生获得信息已不再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教室已成了“无墙”的世界。面对网络源源不尽的信息,教师的功能已体现在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上。

老师自己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甚至学生、家长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我们把各行各业的家长请到课堂里,给孩子们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让已毕业的学生再回母校讲自己小学生活中的难忘的回忆等等。让学生也能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探究者,老师则成为真正的引导者、促进者。

5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没有好的评价就没有好的课程,课程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标准。

由于先天等因素,学生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对同样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要照顾到全面,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大一统的考试显然无力担负这一重任。取而代之的必将是一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新型评价方式。我们设计了伴随活动过程的即时性评价,如在“课程指导用书”上,请学生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同伴、老师、家长的评述话语;有活动结束后的展示性评价,如学生展示自己的“课程指导用书”,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的书”“我的小报”“我的模型”等。不难发现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的三大优越性:一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减竞争欲望的前提下都有成功的机会。二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具体性,由易到难的梯度,使学生一开始就获得较多的成功。三是体现了转变目标的经常性。经常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使每一个学生至始至终处于成功的兴奋之中。这样的评价方式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我坚信,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腾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去锻炼;创造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设立一个冲突,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将成为引领学生踏上精彩人生的重要驿站。

以上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点滴体会,很多地方还不够成熟,为了推动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39 370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