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1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党和政府要努力去实现的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我们在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十二字要求上,更主要的是要“守为民服务的初心,担惠民利民的使命,找民生保障的差距,抓发展为民的落实”。

近年来,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福音。区委、区政府从现在开始谋划如何促进公共服务的优质均衡的问题,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但仍然存在城乡差异大、服务质效低、群众不满意等一些问题。下一步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是我们抓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其中包括了外来人口的民生问题。外来人口尽管占用了我们不少的公共资源,但在整个的发展历程中,外来人口确确实实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建筑工程、环卫保洁等方面,外来人口干的多是最脏、最类、最苦的活,他们也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包容的姿态、更开放的胸怀、更友善的眼光来考虑外来人口的民生问题。

二、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好公共服务的谋划。谋划包括了规划和计划,要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民生保障,首先要提前做好宏观上的调研,根据调研的数据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提前做公共产品,包括医疗、教育、就业、养老机构的布点规划等等。像我们这样一个1200多平方公里的大区,公共服务的顶层规划更多的应该按照区块着手,而不要机械地以镇街的行政区划着手。比如在美丽乡村和山水文旅融合的规划上,还是应该从全区的大方位来考虑。同时,我们说的均衡不是平均,不是“一刀切”,比如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的规划和保障方面,比如社保资金的统筹方面,要考虑地域差异性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做好更科学、更系统、更前瞻的规划。

三、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时,要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人民需不需要、满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一点上讲,我们要通过“周三夜访”、“三服务”、民主协商等等多种渠道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完善群众实际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互动和反馈机制,尽量不要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二是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尽管我们区的财政资金比较雄厚,但政府花钱的地方很多,还是应该量力而行,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诺,不要包打天下,要积极鼓励民众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品质。比如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一味地花钱买服务,还是应该要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做好源头分类。

四、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要做好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做,市场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的可以交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不愿意做的由政府来做。比如要积极鼓励民资办医疗机构、办学校、办养老院等等,政府要牵头建立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公共服务大市场,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政府更多发挥规则制定人和监管人的作用。

五、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这个服务意识是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转变服务态度的问题,而是要更高层次上提高服务效率的问题。一是要创新服务模式,要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简化程序,方面群众办事。二是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在做优服务大厅的基础上,更多地开发线上服务,现在就要谋划即将到来的5G时代的线上服务,这一点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需要的是更深入的宣传和更广泛的参与。三是要高度重视镇街、村社在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中的重要作用,因为镇街、村社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个作用不可替代。

各位领导,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2

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查报告

冬日,在铁岭市西丰县营厂乡,65岁的农民周典贵站在自家院子里,看着丰收的粮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政策好,农民收入连年看涨,像我这样超过60岁的,每月还能有85块钱的养老金,得了病还能报销,知足啊!”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而民生改善却在不断提速。

近年来,我省一直保持财政支出七成左右用于民生。今年,财政用于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民生投入,占总支出的比重接近80%。

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直领跑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其中,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700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0420元,增长%。

更难得的是,辽宁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前三季度,全省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同比改善%。生活饮用水达标率达%。

这一组组温暖人心的数字背后,是百姓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创业做“乘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经过几轮的笔试、面试,大学生宋立强终于找到心仪的工作,沈阳一家知名的上市企业与他签订了工作协议。

“选择留在沈阳就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能把所学知识贡献给这座城市。”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

宋立强所在的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共有527名应届毕业生,截至目前,已经有114人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率达%。机械学院副院长张娜告诉记者,由于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才需求减少,就业工作略显艰难。但学校早谋划、早动手,从目前就业率看,仍好于去年同期。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周一通报”制度,将就业工作目标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体系,实行通报、问责和约谈,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刘铸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大学生的稳定就业。

提前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一项项惠及高校毕业生的好政策密集出台,正点亮几十万大学毕业生的新希望。

省就业局统计,截至8月末,全省举办近4600场招聘会,提供了万个就业岗位信息,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在辽就业率为%; 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万人,就业率为%。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仍要“快马加鞭”。

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指引和路径设计,为扩大就业畅通了渠道,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为此,我省将监测企业户数从1200户扩大到5000户,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薪酬变化和用人数量变化作为失业监测的重要内容,并规定一次性裁员超过200人必须上报。

从去年开始,沈阳市就已经在全市选取了10家企业试点,向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去年10月份申请了稳岗补贴后,12月份就得到补贴130万元。

为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离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实施“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使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稳定就业。安置零就业家庭1217户、122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一面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找岗位,一面还要做大创业的“乘法”,一人创业带动一群人就业。截至9月末,全省创业孵化基地达336家,入驻企业9520户,带动就业万余人; 扶持创业带头人万人,带动就业万人。

好政策激发出活力,全省就业人数不降反升。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低于%的年度控制目标。

民生保障加强,“幸福指数”攀升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破解这道难题。

11月初,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记者遇到正在开药的张桂芬老人时,她高兴地介绍医改带来的实惠:“政府现在的政策真是好,看病、买药省了一大笔钱。”

在农村,69岁的。西丰县房木乡农民刘云鹏参加的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他告诉记者:“我患心脏病多年,属于特病报销范围。按照政策,不仅可以在定点医院报销80%,还可以进行二次报销。算下来,自己掏的钱并不太多。”

困难群体的保障如何呢?“我们家的低保又涨了,现在每月能领700多元钱。”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街道低保户韩铁男心存感激。不仅有低保金,韩铁男还开始享受当地针对低保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政府给掏钱,为他瘫痪在床的儿子上了医疗保险,“孩子出生就是重度脑瘫,有了医保,真是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啊!”

以4月1日我省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基点,医改工作全面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95家县级公立医院和3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1%。

月,省政府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明确参保人因患大病而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按规定支付后,由大病保险对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费用补偿不设封顶线。到“十三五”末期,最终实现全省农村全部参合农民大病保险起付线调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内。

今年,一个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2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全口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和60%,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

按照%的总体水平,我省为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提高了基本养老金标准,并同步提高了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新增加的养老金已于今年9月底前发放到位。在普调的基础上,适当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倾斜照顾。

投入带动消费,反哺经济发展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也牵动着省委、省政府的目光。

作为率先在东北乃至全国进行棚户区改造的省份,辽宁棚改的脚步从未停歇。1至9月份,全省棚改开工13万套,棚改货币化安置万户,货币化安置比例达%,超过国家要求年底前达到50%以上的目标;棚改房基本建成万套。

对来沈阳打工近的福建人陈顺平来说,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棚改房,而且孩子今年还在沈阳参加了高考,并被辽宁的一所高校录取,可谓喜上加喜。

为促进教育公平,我省认真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有近30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

新常态下,民生投入更有反哺经济发展之效。百姓殷实的家底,促进着消费市场的繁荣。

今年国庆黄金周,全省消费市场增势强劲,1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增长%,各地旅游市场火爆,旅游业总收入增长%。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交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都呈现积极向好的局面。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预计突破50%,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我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支点,是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相互拉动、彼此给力的新印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凸显的正是新常态下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定力与民生情怀。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3

件件爱民事,浓浓民生情——一股股暖流在白山松水间激荡。

怀揣爱民之意,心系民生之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施政之要,千方百计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想方设法不断改善民生,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

滋养两岸,水利建设浇灌幸福之花

初冬,寒意阵阵,市区段浑江河床上却是热火朝天——十几台挖掘机挥舞着巨大手臂,挖地基、清淤泥,几百名建筑工人忙碌不停,绑钢筋、支模板。我市实施浑江北岸改造工程,推进江河治理,新建美丽堤坝,用一江绿水滋养白山人民,让两岸美景扮靓百姓生活。

营造优美环境,是提升百姓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市委、市政府实施2750米、总面积万平方米的城市景观工程。长白山大街彩色混凝土慢行系统、208米长的漂浮喷泉、2700米的红景天栏杆、具有长白山特色的植物绿化……全方位、立体式景观打造,让岸美、水绿、景美的浑江景观带即将呈现,一幅市民水边游、百姓景中乐的美丽图景徐徐展开。

有了外在影响,更需内在滋养。随着旅游中心城市扩容,曲家营水库“一处水源供全城”的供水系统难免局促,矿泉城的百姓,期盼喝上清冽甘甜的矿泉水。群众的期盼,施政的责任。市里一方面加大曲家营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治理引水隧洞渗漏,防止点源、面源污染,恢复植被,保证群众用水安全;一方面加快西北岔水源建设,从根本上破解城市用水短缺的困扰。经过建设者紧张奋战,目前,西北岔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投资3亿元,年底前正式蓄水,用不了多长时间,市区群众将用上清冽甘甜的矿泉水。

不仅如此,市委、市政府还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市区环境治理,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环境。曾几何时,浑江部分河道淤阻严重,裸露的河道布满了垃圾,隆起的沙石使浑江变成了“悬河”,“一江十河”的治理成为白山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4月,我市实施“一江十河”整治:建设“梯级平湖”,增添人文景观,打造带状公园;河道清淤总长35公里,浑江干流、支流板石河、库仓沟河、黑卧子河等防洪能力显著提升,“一江十河”清起来、美起来,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带状公园,更变成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全市近年来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亩……有了水的滋润,山城绿起来、美起来,环境好起来了。

弱有所扶,脱贫攻坚让无力者有力

拔穷根、摘穷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

民之所期,政之所向。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集中力量突破攻坚难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组织、资金、督查考评、舆论宣传等保障措施,明确脱贫攻坚主攻方向,缜密安排部署,推动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前两天,58岁的杨凤春和56岁的杨凤玉兄弟俩容光焕发,在朴素而隆重的婚礼现场,哥俩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赶来参加婚礼的乡亲对记者说,这老哥俩的幸福来得不容易,要不是这几年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怎么可能年过半百还能娶到漂亮贤惠的`媳妇。浑江区三道沟镇二道沟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镇政府为村民争取每亩1300多元的补贴资金,长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帮扶,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和村民发展五味子种植,市农委的专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杨氏兄弟也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今年收入达到了18万元。生活变好了,爱情的种子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原本单身的老哥俩先后结上了良缘,相约同一天举行婚礼,开始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全市上下用“绣花功夫”,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市、县共选派164名业务精、视野广、能力强的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

组成414个扶贫工作队共3424名干部驻村包保帮扶,533个部门(单位)万名党员干部对全市397个行政村万贫困人口进行结对帮扶。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他们与村干部及村民座谈,共同协商发展规划;他们千方百计,筹措扶贫资金;他们扶贫济困,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奔向小康。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全力推进160个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抓好116个特色种植养殖、6个光伏产业、31个重点村旅游扶贫等项目,切实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易地搬迁,挖断穷根——今年前三季度,主体完工5个,购房安置也已全面开展,力争年底136户317人全部实现入住,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扶贫扶智,提升素质——教育扶贫全覆盖。继续健全义务教育保障制度。持续做好免除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等工作,坚决避免出现因贫辍学等现象。

医疗帮扶,消除因病返贫——落实政策,织好医疗保障网;落实好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达到85%,大病保险起付线下调50%,建立一人一策12037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52个,新农合为42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补偿金额1065万元,为全市贫困人口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不落一人——加快推进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低保提标。

变“大水漫灌”式投入为“精准滴灌”,变“撒胡椒面”式帮扶为“靶向治疗”,脱贫路上的硬骨头被一一啃下。

面貌一新,改善环境扮靓百姓生活

从“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理念到“五化工程”推动城市“洗脸、洗澡”,再到“三高速两高铁三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打通断头路到老旧小区风貌改善,到亮化工程再到每天17小时常态保洁;从正在改造的长白山大街到加紧建设的彩虹广场,再到市区多座桥梁竣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步伐加快,白山的百姓,亲身体验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市区出行环境更畅通——着力解决困扰群众出行的难点问题,实施了喜丰路、东台路、红旗街、北滨江街、长白山大街西段等路段的畅通工程,七八年未通的断头路不再困扰群众,直接解决城南1万余户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实施浑江大街和长白山大街2个东延项目,城市形成一条滨江街走廊,极大方便广大群众出行。

群众居住环境更舒适——把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作为重中之重,启动了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市区老旧小区662栋楼及弃管楼房进行改造,受益居民约万户,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城市休闲环境更优美——按照通透性,可进入性、连续性和亲民性的原则,科学规划实施浑江两岸景观带提升项目。起源广场铺装维修,恢复喷泉、水池、水系安装硬质玻璃通道,提升改造后的浑江两岸景观带,崭新的城市风貌展现在自山人民面前。

城市小区管理更规范——深入研究城市管理的新经验,重点解决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确定了物业小区管理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出台了建市30多年来的首个小区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和配套考核标准,为实现城市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城市净化水平稳步提升——“抠死角、干细活、出精品”,开展了城市净化攻坚月、爱国卫生月活动和城市净化提升月等活动,启动了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浑江大街、通江路等14条标准化街道,新建公交候车亭27座,主街路保洁时间长达每天17个小时。

城市绿化工程效果明显——开展绿化攻坚月等活动,累计栽植乔木6500余株、灌木3万株、花卉23万株。先后对物业小区、弃管小区进行了绿化,对北线电厂绿地、长白山大街铝轮毂绿地、修正桥绿地、华山南路与南线交汇处进行了绿化建设,大幅度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城市亮化工程又添新景——完成一期公建楼体和楼形亮化设计方案,开工建设公建楼体及楼形亮化、棚户区新建街路路灯及江堤景观路灯安装、主街路路灯改进等一批市区亮化工程,提高主街路段照明设施标,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城市美化工程务实展开——“一江十河”整治提升工程稳步实施,对城市出入口,北、西、南惠民广场三个出口进行景观提升工程,老旧小区及弃管楼节能宜居项目已实施改造13个小区205栋,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赞誉。

温暖,让人难以忘怀;感动,使人铭记心间。一件件惠民喜事接踵而至,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绽放,一件件爱民之举在白山崇山峻岭间传递。

改善民生,永无止境。白山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飙高、一路奏凯。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学习心得4

古浪是一个40万人口的贫困县,水资源稀缺、风沙干旱一直是困扰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民生问题更是该县干部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古浪县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不断变革和调整的发展大局中,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构建社会救助体系,迈开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步伐。近两年来,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配套资金900多万元,优先保障了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落实,使党的惠民政策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吹暖了广大群众的心。

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困难群众喜上眉稍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走进黄羊川镇最偏远的西窑村,一条十几米宽的干河沟横亘在眼前,河沟两边散居着十几户农家,一伙大人小★★孩正围在村中央农户的院墙上看农村低保提标扩面评议结果,个个喜不自禁。这次提标扩面,西窑村所有绝对贫困家庭已全部享受农村低保,以此为标志,全县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古浪于1月实施农村低保,全县有万多名困难群众率先享受这一惠民政策,1月、7月两次提标扩面后,低保人数扩大到万人。今年1月起再次提标扩面,保障标准由年人均685元提高到728元,月人均补差达到52元,低保人数扩大到万人,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覆盖。与此同时,该县城市低保标准在152元的基础上提高10%,达到167元,5420名城市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标准提高15元,达到111元。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群众无不对党的惠民政策拍手称赞。

五保供养呈现亮点——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走进古浪县土门中心敬老院,一排排崭新的平房瓦红墙白,在绿树的衬映下显得落落大方。院内五保老人有的在吹拉弹唱,有的在娱乐室门前廊阴里下象棋,个个衣着整洁、悠闲自得。五保老人均两人一间房,室内用带有淡蓝色条纹的pvc吊顶,花色瓷砖铺设地面,显得宽敞明亮。60多位五保老人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这是古浪县投入使用的第六个农村敬老院。

近年来,古浪县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将符合五保条件的2589名孤寡老人、孤寡残疾人和孤儿全部纳入了五保范围,五保供养标准也先后两次提标,达到每人每年1400元。为了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该县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扩建干城、民权、西靖敬老院,新建海子滩、裴家营、土门敬老院,统一购置了卧坐具及其他生活用具,全县敬老院集中供养人数达到370人。计划投资960万元的古浪中心敬老院在县城新区奠基动工,成为该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亮点工程。

在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县大力加强敬老院规范化管理,采取“定编制、定待遇、不定人”的办法,聘用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29人,按院长月工资550元,服务人员月工资500元的标准落实了工资待遇,敬老院各项经费由敬老院设立专账,指定专人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

危房改造惠及千家——特困家庭住有所居

站在西靖乡平原村北面的沙丘上南眺,半山腰一孔孔废弃的土窑洞与山前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形成鲜明的对照。20,民政部门在该村实施受灾群众建房项目和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项目,使6户病残家庭告别土窑洞,入住新瓦房。

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古浪县精心组织实施这一惠民工程,民政部门逐村逐户排查摸底,对长期居住在土窑洞、茅草房、土坯房等危房中,且无自我改造能力的特困家庭建档立卡,纳入建房计划。年,为320户特困家庭户均补助6000元,完成危房改造。安排4200多特困户实施危房改造,惠民工程惠及更多特困家庭。

医疗救助彰显特色——病残家庭甜在心里

古浪县于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城市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20_年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采取重大病与常见病救助相结合,病前、病中、病后救助相结合,全额补助与差额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制度创新,扩大了救助覆盖面,提高了救助水平。该县黄花滩乡麻黄台村的管生荣,患有严重心脏病,20_年病情逐渐加重,巨额的医疗费用使原本衣食无忧的四口之家不堪负重,民政部门及时给予医疗救助,分病中和病后两次救助医疗费万多元,解决了医疗和生活难题,拂去了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阴影。像管生荣这样得到及时救助的家庭不胜枚举,全县自实施医疗救助制度以来,累计救助大病患者2734人次,救助资金410多万元,还为2万多名特困群众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20多万元,受助对象无不嬉笑眼开。

救灾机制逐步完善——灾区撑起一片蓝天

进入古浪县南部山区,到处是种植地膜洋芋的农民,一片一片地膜犹如一浒浒白色的涟漪。走进田间地头,只见地膜下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似乎在向人们展示耕耘的希望。古浪已连续多年遭受严重干旱,这两年县上把推广地膜洋芋作为干旱山区发展旱作农业,抗灾自救的主要措施,民政部门安排抗旱救灾资金400多万元,并组织采购调运救灾洋芋、小麦籽种,扶持旱作农业发展,全力抗旱救灾,为万多重点受灾群众撑起了1篇蓝天。

近年来,古浪县把提高灾害应急处置、防灾自救和灾后救助能力摆上县乡两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修订了《古浪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分项预案,制定了《古浪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健全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灾害预警预报机制、抗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重大灾情部门会商机制、救灾资金保障机制和救灾物资储备机制。“5·12”地震灾害发生后,迅速作出应急反应,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万人,为951户、2970名“三孤”、“三无”人员发放临时生活补助金万元、补助粮134吨。同时,组织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募捐活动,全县干部群众为地震重灾区捐款190多万元。卓有成效的救济救灾工作成为古浪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

在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古浪县还制定了面向城乡低保边缘家庭、因病、因灾和意外事故致贫家庭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组织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使社会救助体系更趋完善。去年至今,全县用于救济因病、因灾和意外事故致贫家庭的资金达380多万元,面粉60万公斤,城乡困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火烤。

社区服务日臻完善——和谐之音奏响山城

夕阳西下,古浪县城中心绿地广场杨柳依依、华灯初放,优美的音乐喷泉喷起高高的水雾,使人顿感无比的凉爽。音乐喷泉周围,一百多名中老年妇女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轻盈的步履翩翩起舞,这是社区组织的中老年健身秧歌队正在表演健身舞蹈。

近年来,古浪县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建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成立了中老年文化艺术团、音乐协会、书画协会、秧歌队、社火队等社会组织,依托老年人活动中心、县城中心绿地广场、龙泉公园、文化馆及社区活动场地,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小小山城洋溢着和谐温馨的气息。

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心得体会5

新形势下,以“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为已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对“改善民生”的保障力度。

一、以改善民生为动力,紧扣发展要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推动作用

“民生是根本目的,发展是根本途径”。推动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依托广大党员干部的“主导作用”,团结带领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成果为群众谋利,为改善民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发挥组织推动作用促发展。按照党建工作“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建设、社区党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以全面、协调的党建工作加强党对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领导,切实增强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发挥实践先导作用促发展。英山是一个欠发达的地方,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敢为人先,带头克服封闭保守、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倾向,坚定抢快发展、后发争先的决心,鼓足敢闯敢试、不怕失败的勇气,发扬老区精神、牺牲精神,多做打基础、管长远、利发展的工作。三是发挥创业先锋作用促发展。制订优惠政策,建立扶持资金,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建基地、办企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林业经济、畜牧经济,、庭院经济、旅游经济;建立一批党员“双带”示范基地、党员创业示范基地,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吸纳群众参与基地和企业就业;优化创业环境,实施“回归创业”工程,鼓励外出务工的致富党员带技术、带信息、带资金,带头回乡投资创业。

二、以保障民生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不断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改善和保障民生,必须要建设一支“想抓民生、会抓民生、勤抓民生”的领导干部队伍。一是考核干部问民生。把民生问题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根本标准,树立“想抓民生是德、会抓民生是能、多抓民生是勤、抓好民生是绩、净抓民生是廉”的识人观,既考核经济发展指标,又考核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家庭主要劳动力就业、子女就学、疾病查治、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等民生指标纳。二是选拔干部重民生。统一建立领导干部民生工作档案,选拔任用干部看干部的民生意识强不强、民生投入多不多、民生绩效优不优,群众认可不认可。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十二制”,做到“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转变、“相马”向“赛马”转变、“随机性”向“制度性”转变,真正选用“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人。三是锻炼干部抓民生。对新提拔或者年轻的领导干部,派到信访部门、民营企业、贫困村挂职锻炼,让他们在一线亲身感受民生疾苦,领会民生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四是监督干部看民生。把民生问题作为监督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既监督领导干部是否违法乱纪,又监督领导干部是否侵犯民权、与民争利;既监督领导干部是否行政作为,又监督其作为是否符合群众意愿;既监督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又监督领导干部是否为眼前利益而牺牲子孙利益。

三、以普惠民生为目标,优化人才结构,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必须开发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一是要突出“育”字,培养乡土人才。大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整合培训资源,采取“课题研究式、案件分析式、专家讲座式、实地讲解式、实践探索式、挂职锻炼式、脱产进修式、外训拓展式、范文写作互动交流式”等立体培训方法,大力开展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技术、绿色资源开发、旅游经济、领导艺术、危机处理等知识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志愿者”。二是要突出“优”字,引进紧缺人才。建立紧缺人才电子信息库,制订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打破地域、身份、职称等方面的限制,简化人才流进程序,把引进人才与旅游产业、绿色产业、庭院产业、畜牧产业、人文产业的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引进资源开发型、项目管理型、市场营销型、科技实用型和应急处理型人才。三是要突出“活”字,充分激励人才。建立社会培养人才、单位管理人才、市场配置人才机制,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完善人才年薪工资分配制度,配套人才流动社会保险衔接办法,促进人才在县内单位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发挥更大的人才效应和作用。

四、以服务民生为取向,注重整合资源,提高对干部、人才、党员队伍的服务水平

改善民生,在干部、人才和党员的教育管理上也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一要注重培养,促进能力发展。建立健全干部、人才和党员教育培养机制,加大培训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使各级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和广大党员既具备与时俱进、适应形势,成为时代发展先锋的能力,又具备团结带领全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力量,共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二要注重使用,促进事业发展。积极营造有利于干部、人才、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围绕人有其权,扩大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落实他们的民主权利;围绕人尽其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酷猫写作范文网使他们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潜能;围绕人得其所,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想干事的,表彰多干事的,重用会干事的,奖励干成事的,教育不干事的,惩治干坏事的。三要注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困难帮扶机制,使干部、人才、党员对党组织产生“归属感”。要逐步解决全体村干部退职保障问题。尽管村主职干部待遇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多数村干部待遇保障急需解决,需要加大投入、扩大范围,进一步研究在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办法。要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机制。要按“财政预算一点、党费列支一点、部门捐助一点”等办法,建立困难党员帮扶资金,因人制宜分别给予直接帮助和“造血”扶持。要发挥好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

蓝图已经描绘,号角已经吹响。期盼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牢记“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医是民生之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把改善民生当作应对当前危机的首务,千方百计确保经济“过冬”、民生不受“冻”。

39 476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