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优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挑山工教案【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挑山工教案【第一篇】
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书:一个劲儿
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7、对!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6自然段。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
2、学生汇报交流
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超过我们?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
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矮个子脸黑生生眉毛很浓洁白的牙齿
白土布褂子红背心黑黝黝的肌肉
7、生读词语
9、对呀!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
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
(出示练习)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2、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向前走,这就是一个劲儿。
1、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往前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学生说:陡直的,充满荆棘的
3、泰山资料介绍
5、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当狂风扑打的时候,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7、补充关于挑山工的资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难,朝泰山顶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就是一个劲儿。再读句子:“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9、这就是我们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们(读描写外貌的词语),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
挑山工教案【第二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能力目标
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内容。
思品目标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课件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挑山工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挑山工》。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理解
(一)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最后一个自然段)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再认真地读读书中的文字,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批符号把自己体会深的句子画下来。自学批注后,可主动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三)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1.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1)我们先来看看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谁来读一读。
(2)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师:在长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行走的路线-----折尺行路线,这样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货物,又保护了自己的膝盖,还节省了力气。这样的一种路线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闪光!一起来看看他们登山的情景。(播放课件)
(3)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体会着读一读。
2.引导学生体会“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读读相关的段落,举例说说怎么就不比游人慢。
(2)从作者与挑山工的攀谈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读出自己的体会。
3.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孩子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
他说的话里包蕴着怎样的哲理?
(2)有感情地读读挑山工说的话。
小结:原来这个“它”表面看是指这幅画,其实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冯骥才爷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吗?把这幅画也挂在我们的心里吧!
三、结合画面,动笔升华
请你为课文中的这幅图画题诗或题词。
四、课后作业
写出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并练习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挑山工教案【第三篇】
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
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挑山工教案【第四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
4.读课文。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挑山工教案【第五篇】
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1篇散文。
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表明本文以写人为主。“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结构分析〕
文章共7个自然段,先介绍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个疑问,再写“我”对挑山工的观察,解决疑问;最后写“我”的感悟。依这样的思路去划分,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许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一段是“设疑”。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实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他所观察的一个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比赛”,证实他登山的速度确实不慢。作者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解开疑团。这一段是“解疑”。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的形象与话语中受到启发教育。这一段是“感悟”。
〔语意理解〕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这句话写出“我”观察挑山工的地点。“随处”一词点明挑山工十分普通,并非有超凡体力与能力的超人。“泰山”,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北。长200千米,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禅,祭告天地。许多文人墨客也来泰山览胜,留下精美诗篇与题刻。泰山是“五岳之首”,“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泰山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为我国著名的五大名山,称“五岳”。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4句话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货登山时的主要特点。第1句描述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姿态,作者抓住两只胳膊的分工与动作,写出其协调的美;第2、3句描述挑山工挑货上山的步行方向,作者用“折尺”作比,形象地写出曲折向上的特点,又细致地描写了在折尺线路上行走的特点;第4句科学地分析这样登山的优越性:方便、省力。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这两句用比较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别,用游人衬托挑山工登山之“神”,进一步证明他们的速度不慢。第1句列举了游人登山的不同兴致,但都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重负,不必着力赶路,可以尽情地观览、赏玩;再对比写挑山工,在游客“游”与“玩”中已经走到前边去了。前文写游客曾“从他们身边走过”,这里写他们又从游客身边追过,而且是游客玩兴正浓,毫无觉察情况下追过,这使游人惊诧不已,“认为他们像仙人,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饱览”,看个够。“题句”,游览时为留纪念而写的`语句。“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仙人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腾,本文写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现在却突然赶到前边,于是“我”联想到仙人腾云驾雾。作者借这个联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态之“隐”。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这是一位挑山工解释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共5句话。第1、2句把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较,游人很“随便”,挑山工却步步踩实,不能耽误。前者无时间限制,重玩乐;后者要把握时间,重坚持。两相比较,其本质差异就十分鲜明了。第3、4句解释走法不同的原因。“要那样”,这是一种假设,“那样”,指游客边走边玩的走法。“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指出这种走法的结果,即要拖很长时间,无法完成送货上山的任务,自然得不到“脚费”,另外,货担沉重,拖的的时间越长,消耗体力越大。所以必须“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是完成任务、达到成功的最好办法。这段话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两个秘诀:步步踏实,持续前行。
挑山工教案【第六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挑山工教案【第七篇】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挑山工教案【第八篇】
《挑山工》的学习,老师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挑山工教案【第九篇】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深刻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温度、重度和厚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决定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大胆取舍,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与话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折尺、挑山工视频片段、阅读卡片
(一)结尾导入、设置疑问
1、利用谈话导入,展示一幅画,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这幅画中得到了那些信息?并总结出挑山工的定义。
2、告诉学生这幅画就是作家冯骥才从泰山回来画的一幅画。引导学生用心读最后一段。
3、利用多媒体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引导学生提出: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设置疑问,预留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板书:三:(7)归来作画
1(二)求疑阅读,探究文章
1、自读文章第一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线?(折尺形路线)
2、提问:什么是折尺形路线?
指名读并观看一段挑山工视频片段,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挑山工走的路线。
3、追问: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好处:会使扁担前面的东西不碰到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缺点:会使路程加长,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
4、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一个奇怪的现象: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板书:一:(1、2)走折尺形路线,但却常常领先。
(三)再次探究,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作者与同一位挑山工有几次见面?在哪里见的?看见挑山工正在干什么?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回答。
2、通过合作填写表格引出作者的不解之谜。
(四)合作探究,抓住重点
1、教师带着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挑山工的理儿。
2、引导学生理解你们与我们的走法
你们(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我们(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地往前走。
3、分析作者听完挑山工的话后的反应,让学生再次朗读挑山工说的话并与学生合作探讨挑山工话中蕴含的哲理。
4、教师总结
哲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板书:二(3、4、5、6)山中相遇,交谈解谜。
(五)重现问题,领悟哲理
1、指导学生再次提出问题: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2、学生领悟到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这种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并写在阅读卡片上。
2(七)感情升华,赠送话语
教师赠送学生一段励志的话。
(八)作业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实际写1篇小作文。
挑山工教案【第十篇】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朗读课文。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上一篇:小学阅读开展方案【推荐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