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推荐26篇】
野外实习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理解,提升了观察能力与实践技能,促进了团队合作意识,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知识。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野外实习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为期十一天的野外实习生活,我学到了平时在书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东西,见证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领略了大山的雄伟,感受了河流的生生不息,更加铭记了同学之间那真挚的感情,深深地重新认识了两个字——团结。
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之后,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激动,踏上了去伊宁县阿吾赞的路。我们在山脚下安营扎寨,在这仿佛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生活。来到了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吵闹,一切好像很原始的感觉,条件当然也不比学校,但是大家没有太多的抱怨,多的是一份成熟的稳重。在男生的合力之下,“男生宿舍”——帐篷,也搭建成功。通电、打扫卫生、给房子搭上遮雨的塑料布,旅途的疲劳和兴奋后的放松之下,所有人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之后真正的野外实习也渐渐拉开了序幕,爬山、采集标本、鉴定植物和动物、制作标本,从出发的那一刻一直进行到睡觉。第一天全班同学在老师和各组组长的带领下,统一行动,从驻地出发,一路上老师一边讲解,我们一边采集标本,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后,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平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太欠缺,但是在这里观察、记录后认识的植物、动物及其特征,印象很深刻,可以说是在动手中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登山,成了我们采集标本最基本的条件,虽然大自然有母亲般的胸怀,但她还是不愿意有太多人进入其中,不想因为太多的人而破坏她的美丽的容颜。所以,采集过程中的路途艰辛可想而知,山羊走过的山路,大家一起前后照应前进。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说得确实不错,看似平坦的山路中,杂草丛生,荆棘遍布,行进中不停的传来同学们之间的提醒,听起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深的友情。尤其是走在河滩的石头上时,电影里常见的探险镜头就在自己的脚下,你拉我一把,我牵着你前进,也只有在电影里能看得到的友情,在同学们彼此间的帮助和关心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是的,我们六十个人是一个集体,不论民族,我们就是一家人。
当我们右边是绝壁,大家伏在左侧的山坡上缓缓挪动的时候,有人因为害怕而哭鼻子,没有人嘲笑和讥讽,有的是一个充满鼓励的微笑,和一句暖人的安慰,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米山路,用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没有人觉得危险,因为大家在一起,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米山路,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一次感情的升华。当我们背靠大山,前面有一条虽然不宽,但是水流很急的河时,有男生毅然脱掉了鞋子,卷起裤腿踏进了冰凉的水中,一块块大石头在水中形成了一座简易而牢固的桥,两旁的栏杆是站在水中男生的手,一个又一个女生安全的到达了对岸。水确实很凉,但是大家的心却是热的,没有人注意自己的鞋和衣服已经湿透,大家都笑了,笑的是那样的开心。
通过几天来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上百种植物,多为当地常见物种。在大一的理论学习中,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各科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而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有了具体的认识,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原理。比如,当初在背为什么菊科是双子叶的第一大科时,我们只是明白纯文字性的知识,而对于具体却没有一点概念。在我们这次认识的百种植物中,许多都是菊科的,这就为我们印证书本上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且,对于诸如枝刺和皮刺的区别,我们用手去感知这样的学习,不只是眼睛和大脑的学习,更是全身心地学习,我们将记得更多,记得更牢,将其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忘记那些忙碌在灶台边的美丽身影,没有人会忘记在风雨中盖篷布的英俊身影,没有人会忘记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耐心讲解的伟岸身影,没有人会忘记那条河,没有人会忘记阿吾赞,没有人会忘记那年的夏天,没有人会忘记那次终身难忘的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2
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3
1.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崂山和青岛海滨。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崂山属于山地丘陵生境类型。这种环境类型不仅包括森林、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昆虫网、镊子、镐、盛水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捕虫袋等。还准备了蛇伤药等药物,以应急。
3.采集认识的动物种类简介
昆虫纲:异色灰蜻、半黄赤蜻、(蜻蜓目)螳螂、大刀螂(螳螂目)山东雏蝗、红褐斑腿蝗、笨蝗、中华负蝗、土蝈蝈、斗蟋、蟪蛄、寒蝉(同翅目)稻大蚊、牛虻、食蚜蝇(双翅目)硕蝽、菜蝽、谷蝽、环斑猛猎蝽、裙腹猎蝽(半翅目)中华草蛉(脉翅目)、铜绿丽金龟、亮绿彩丽金龟、白星花潜、栗山天牛、黄带蓝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巨锯锹甲、中华长毛象、臭椿沟框象、谷象、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双七瓢虫、异色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中国虎甲、艳大步甲(鞘翅目)、蜜蜂(膜翅目)地鳖虫(蜚蠊目)中华斑鱼蛉(广翅目)
4.详述数种半翅目昆虫的形态特征
半翅目,又称异翅目。前翅为半鞘翅,质部相互重叠;后翅膜质,短于前翅;静止时,翅平覆于腹部之上。刺吸式口器。渐变-态。无尾须。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半翅目昆虫的特征。
1环斑猛猎蝽:猎蝽科,简要特征为触角第一节最长,身体有两个浅色环形斑纹;
2熊蜂:熊蜂科,体大粗壮,触角膝状,黑色密被杂毛;双斑圆臀大蜓:蜻蜓科,头顶触角黑,额黑,近前缘脊有黄白色横斑。
3、金绿宽盾蝽.体宽椭圆形;金绿色有光泽,体背有红褐色斑纹。前胸背板有1个近横置的日字形纹,小盾片几乎全覆盖腹部,背面隆起似龟背,有花纹。腹下侧缘金绿色,余部黄色。足黄褐色有金绿色光泽。
4.双斑圆臀大蜓大蜓科腹与后翅长,。雄虫唇前缘黑色,有2个小斑。头顶、触角黑,额黑近前缘脊有1个黄白色横斑。复眼褐色。合胸黑色具黄色毛,两侧有黄色条纹,上端膨大、圆形、接近合胸脊,下端尖、斜向两侧达合胸领端。翅透明,翅痣及翅脉黑色,翅下方黄色条纹宽而倾斜。足黑色,基节外侧具黄色长形斑。腹部第10节及肛附器黑色,第2~8节前半部环状斑纹黄色。交合器前钩片扁阔,后钩片细长、向后弯曲。栖息于近水岸边草丛中。
5鹰翅天蛾天蛾科体、翅橙褐色。触角间及胸背两侧绿褐色。下唇须及胸部的腹面橙黄色。前足胫节外侧白色。前翅基部有1个小黑点,1条不显著的纹和上下2个褐绿色斑组成内线,褐绿色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危害枫杨等。
4.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
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20﹪甲醛液,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10%的甲醛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甲醛溶液使其死亡。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5.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
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10:00~15:00,夜间活动的昆虫在傍晚。举例来说,在水中能采到蜻蜓的幼虫,在沼泽、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
6.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7.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4
为期六天的大连野外实习结束了,时光流逝,美好的光阴总给我以难忘的印象与回忆。旅顺历史的沉重、星海广场建筑的雄壮、滨海路风景的浪漫、老虎滩海洋公园的独具匠心、日本、俄罗斯风情街的特色、金石滩不拘一格的魅力、各个高校不同风格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大连独有的文化底蕴是让我在其他的城市找不到的。
炎炎夏日,漫步在海边沙滩听着海浪搏击海岸的声音,享受迎面海风袭来的凉爽,看游人嬉戏欢快的场景;当夜色弥漫,穿梭在万紫千红的霓虹灯下感受都市文化的成果,倾听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看广场上市民们轻盈的舞姿……这所有的情景都让我忍不住驻足用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瞬间。所有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进步,现代文明的发展让我们体会到人的力量是如此之伟大,化腐朽为神奇似乎是习以为常。在感受大连时尚之都、浪漫之都的同时更多的是领略到了大连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
短暂的时光不能给予我太多的时间去感受这里的一切,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重新的认识,感念于老师的带领和全体同学的互帮互助让我们的实习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束。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逝去,一切又将是一个重新的开始,来过,笑过,留下了我们青春的印迹,在这里书写下了属于我们光阴的故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经过为期十一天的野外实习生活,我学到了平时在书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东西,见证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领略了大山的雄伟,感受了河流的生生不息,更加铭记了同学之间那真挚的感情,深深地重新认识了两个字 团结
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之后,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激动,踏上了去伊宁县阿吾赞的路。我们在山脚下安营扎寨,在这仿佛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生活。来到了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吵闹,一切好像很原始的感觉,条件当然也不比学校,但是大家没有太多的抱怨,多的是一份成熟的稳重。在男生的合力之下, 男生宿舍 帐篷,也搭建成功。通电、打扫卫生、给房子搭上遮雨的塑料布,旅途的疲劳和兴奋后的放松之下,所有人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5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印。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体吼吼的。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6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7
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
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未见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3、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米、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垭口。在这里我们对道路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
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8
为期3天的药植野外实习结束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第一天,3个字:游公园!。。。没错,就是游公园。。。我们来到华南植物园,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各种各样的植物,哪怕我开始对植物还没啥感觉,觉得它们都是静悄悄地呆在那里,最多在微风轻抚下微微摇动几下,没啥动感。。不过这次不是来旅游,而是来学习!所以要紧跟老师步伐,听老师缘路的植物介绍。游了一天公园,好像跑了很多地方,做了不少笔记,但感觉上大多都是普通植物,药用植物不多,不过是为后两天的采集打下理论基础。
好了第2天我们来到了凤凰山(这里有水库,忘了叫啥名,个人觉得就是荒山野岭。。凤凰山这3个字不太贴切)我们继续跟着老师上山采集植物,这里没有山路,都是踩着孤叶树枝而上,老师边介绍我们边笔记和采集,今天头顶有太阳,感觉有些热,正如大家的热情一样!第2天虽然有些累,但每个组都大袋小袋满载而归,而且,张志鹏同学还在大家兼老师的鼓励下疯狂地冒着被人抓的危险把山壁上的“稀世珍宝”——金毛狗脊(总之就是值钱货~)挖了出来!对了,身为党员兼副班长兼一等奖学金得主兼太极武林高手的志鹏兄,还没说他的犯罪感言呢。。呵呵。。
长话短说,第3天我们去了个像样点的地方,火炉山~这里真的是冬游的好地方(可惜我们不是来冬游,回去还要考试呢。。╮(╯▽╰)╭。。)这里有山路,好走很多,同样地我们还是跟着老师,听老师讲解和进行采集,照相,笔记等等。。这天采了不少新物种,虽然也有些重复的。上到山顶后,我们在山顶大石上照相,这时让我想起我武协的一位兄弟曾经也来到这里,两腿踏在两大石之间摆出个咏春的姿势(貌似很帅的样子。。囧。。)照了个像,搞到我也想这样照回一张来串一下我的兄弟,o(∩_∩)o哈哈~。。(当然我没他那么自恋,(*^__^*) 嘻嘻……)刚照完相,那些随队的研究生师兄师姐又立刻发现石头旁的物种并继续认真的观察,看来学习就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呵呵,研究生师兄师姐在我们这群小朋友面前做了好榜样!
3天的实习大概这样,而且每天回来后晚上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笔记整理,植物整理,认种复习等等繁琐的工作,每天都搞到很晚,虽然累但大家都很有激情(尤其是刚才提到的志鹏兄,已经被人列入“大疯子科”中了,呵呵~)
第4天就是进行标本制作,没啥好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每个组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们组5人共做了6份,其中一份是失败作,厄。。因为那个粉叶轮环蕨的果实丢失了,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把失败作拿回自己宿舍当留念。。呵呵。。
第5天,考试。。不说了。。虽然我也付出了努力去认种,但还是记不住,再一次证明,记忆是本人的弱项,本人用读理工科的头脑来认植物。。高中时的各位兄弟,你们觉得我行么。。希望志愿者免死金牌真的有用,保不挂科!o(∩_∩)o哈哈~
总结就差不多了,我觉得实习最重要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学到什么,领悟到什么技能,只要付出了努力,结果如何不是最重要了,享受过程,这就是人生!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9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
记得在刚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师兄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认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然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认植物。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
在国家4A级风景区-缙云山,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兴奋、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锻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0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三、实习时间
20__年7月10日---7月12日
四、实习地点
河南省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
实习地点简介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1982年河南省政府批建的济源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禁猎禁伐区、以及1991年省政府批建的沁阳白松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辉县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将焦作、济源、沁阳等地林场和群营林场连在一起,联合扩建而成的。保护区处于暖温带的南沿,南北植物兼容并存,多样性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759种,其中有13中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7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四种,分别是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和野大豆。国有济源市黄楝树林场位于济源市最西北角、距离市区65公里的黄背角村,北与山西阳城接壤,西与山西垣曲相邻。场区总经营面积51675亩。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最高主峰斗顶峰海拔1955米,最低海拔只有400余米,显著的地理落差造就了林场植被分布的复杂性和动物分布的多样性,至今还有一片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堪称"从远古走来的一颗绿色明珠",倍受世人关注。林场共分布木本植物60科128属400余种,基本植物15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连香树、青檀、猬实等十几种,是河南省植物分布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五、实习内容:
本次野外实习的内容包括植物的采集、辨别、分 类、压制标本。7月9日到达黄楝树林场,老师讲解实习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分配实习工具:植物专用钳,尖头钳,小铲子,塑料袋,大编织袋,标本夹等。7月10日上午老师实地讲解部分植物,然后同学沿公路上山采集标本。在山上见到了不少以前没见过的植物,收获很多。下午开始把上午采集的标本编号、分类、压制保存。傍晚到林场的后山去采集标本采集方法:用小铲子,铲那些地上长的成株的草本植物或用尖头剪或植物剪,剪下木本植物的树枝条(应该尽量带有花和果);蕨类整株一个同学带着大编织袋,把同组同学采集下来的植物放入袋中。7月11日老师组织学生前往登黑龙沟,我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险!在自身的到挑战同时,也观察了许多植物的生长环境,采集了许多标本!这是整个实习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经历了!这一天虽说很累,可以说是挑战了我们的生理极限,但是一路上我们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鬼斧神工也算不虚此行了。7月12日沿公路前往水电站,采集标本,尤其是水生植物。回来下午整理压制标本,并让老师验收成果,做好与动物组交换的准备。
(二)辨认标本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们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辨别技巧:辨别植物所属科目时:应该注意植株的各种形态上的区别:根状茎,块茎;贮藏根,寄生根;单叶,复叶;轮生,对生,互生叶注意:以上的特征就可以辨别大部分的植物的科目了。花的基本构成:花萼,花被,花瓣,萼片,花冠,雄蕊群,雌蕊,花托等等。每种花的基本组成,不尽相同。这可以区分各种植物。
(三)采集和制作标本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一定有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如有完整的叶、花、果实是再好不过了,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比较,选出最好的标本,并且对其整理。如整整叶子,把叶子摆弄呈两面都有,花果的摆放,对一些多余的东西都可以剪掉,留下最突出的,能够体现此标本特征的东西。整理完后,我们在标本夹上铺好吸水纸把标本原本不动地放在里面,再把吸水纸平铺叠在一起,要在上面放另一个标本,待放的标本差不多时,在最上面多放些吸水纸 ,最后把另一个标本夹放在上面,用绳子捆紧。每天给标本换纸,标本的水明显失了很多,标本颜色等有些改变,观察后,我又按原来的步骤弄好。标本一次比一次换纸时更定型了。几天后,标本没有太多的改变。我们也知道标本压得也差不多了,效果还可以,没有发霉等不良现象,只是把标本拿出来是把叶子弄折了。不过,总得来说,对这次的标本制作,自己还很满意。
(四)植物的分类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颈卵器植物:蕨类:蕨,卷柏裸子植物:侧柏,松树菌类,颗粒状地衣双子叶植物纲:菊科:牛蒡、香清、牡蒿、丝毛飞熏、鬼针草、蒲儿根、蔷薇科:黄刺梅、蛇莓、山楂。珍珠梅、绣线菊、,翻白草毛茛科:铁线莲、唐松草桑科:构树壳斗科:毛黄橿子、栓皮栎、板栗、石竹科:石竹、女娄菜、繁缕、葫芦科:栝楼,大戟科:大戟、叶下珠、伞形科:小窃衣、唇形科:活血丹、薄荷豆科:刺梅、胡枝子锦葵科:山棉花卫矛科:丝棉木、南蛇藤、罂粟科:白屈菜、连香树科:连香树领春木科:领春木荨麻科:荨麻、蝎子草商陆科:商陆、藜科:藜椴树科:小花扁担杆、蒺藜科:蒺藜景天科:费菜、垂盆草虎耳草科:小花溲稀、鼠李科:卵叶鼠李无患子科:栾树、漆树科:黄楝树槭树科:建始槭酢浆草科:酢浆草报春花科:狭叶珍珠菜、萝藦科:萝藦、杠柳、地梢丽瓜、牛皮消忍冬科:菟丝子、日本菟丝子木犀科:连翘苦苣苔科:猫耳朵茜草科:薄皮木、茜草、马鞭草科:海州常山,荆条、玄参科:通泉草、毛地黄马钱科:醉鱼草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泽泻百合科:山麦冬、山丹禾本科:狗尾草鸭跖草科:鸭跖草莎草科:苔草天南星科:一把伞南星鸢尾科:射干、鸢尾灯心草科:灯芯草六、心得体会一周的意外实习转眼就结束了,我们已经回来了,可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不舍,似乎有点意犹未尽。
从野外实习中,我们认识了大量的植物,但又显得比较零乱,很想有一个归纳总结的机会,例如:见到许多羽状复叶的植物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科,如何去识别他们?叶对生的植物、草本的开花植物,某一大科的植物如何识别等等。通过总结,不仅有了科属的总体上的认识,各种植物的本身特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有的同学从唇形科总结中依据花的结构设想出该科植物花与其他植物的特征的异同。这时对唇形科的理解已经不是孤立的几朵花,而是对植物的总体认知,这样就使认识更深入了一步。总之,野外实习目的不是仅仅增加一些记忆库中的植物名录,主要是通过实习的各个环节,培养、 提高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次专业野外实习,我们巩固所学动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把课堂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认识并采集了数百种动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大好河山。也是它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增加植物学相关知识,并培养我们相关技能,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这趟实习中,大家都打从心底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苦,黝黑的皮肤,满手的伤痕,满身的大汗和疲惫的精神······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晓得,愈令人辛苦的旅程,给人的感受才愈深刻。磨练意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考验自己的过程。长大了,都想实践一下,都想"飞",我感激老师给了一个让我们"飞"的机会,也很感激同学们之间互相教导帮助如何去"飞"突然发现我们的专业并不是一味的枯燥和乏味,反而是生动和形象的。只是平时大家很难才有这么集中的时间和这么好的场所而已。并且,我由心里得觉得我们所读的专业还是很有前途的,有太多太多的未知问题等着解决,我们就是那些解决这些重大难题的"未来专家",只要我们鼓起勇气,认真体会生命科学的真谛。我们做事情时应该好好地善于运用知识,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方可灵活掌握知识。
只有通过实践,才可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才能够加以纠正,为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点不仅对这次实习有帮助,还是日后我们解决问题,困难的致胜法宝之一。感谢系里的领导和老师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增大了我的见闻,拓宽了我的视野,吸取了很多的宝贵的经验,我会记得这次实习的点点滴滴,记得爬山、采集、捕捉昆虫时的每一幕,同学们的欢乐的笑容,不会忘记大家付出的艰辛与获得回报的喜悦。七、建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说野外实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野外实习我们既能巩固以前学习的书本上的知识,也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对野外实习我也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下看法吧。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系里可以能把课程调一下,尽量能让同学们在学完植物学和动物学后就能去野外实习,中间不要隔太长时间,时间太长的话,很多知识都模糊了。其次是希望能延长实习的时间,以便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认识林场附近的动、植物。以上就是我的几点建议了,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到野外去实习。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1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__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数羽状复叶。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个线点
12、枸树: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花果实。
13、枇杷: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5、女贞: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
16、红叶李: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羽状复叶,叶子革质。18、合欢树: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粉红色伞房花序,小叶小,叶长有1cm左右。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 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
白玉兰: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圆柏(龙柏):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翠柏: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
小叶黄杨: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24、黄荆: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5、苎麻:大戟科,草本,叶子背部有银白色绒毛。
26、枸骨树: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松科,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较硬。
(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标本来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1)标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①标本要大于台纸。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
(2)标本的制作
① 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
② 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
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柄,显示此处有叶子。 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
⑤刷保护膜: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
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
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选取样方面积。一般来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_100m,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乔木用10_10m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_2m就可以了,温带一般用8_8m的样方。
我们在刘湾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对该地进行了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样方法,用标尺线山腰围成一个10_10平方米的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观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看见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马尾松,因为它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往里走可以看见马尾松逐渐减少,山上为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再往里走马尾松基本上消失,属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到了实习地点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五).山地垂直带谱
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而言。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处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约下降℃,而相对湿度却有增加。垂直分布的模式是从热带雨林过渡到阔叶常绿树带、阔叶落叶树带、针叶树带、灌木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冻原带直至雪线。
在我们所实习的太白岭,海拔高度<500米属于常绿针叶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属于落叶阔叶林,>1000米属于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五. 实习总结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们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山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在这里,我们观赏了水帘洞风景区,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顶,还有淮河源,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前进不掉队!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六.参考文献
地理野外实习笔记
肖荣寰、吕金福:《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9月11号至10月7号,我们11级生态学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性的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此次实习一改原来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方式,把个部门地理实习的性质由一般认识性实习,变为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实习。 在实习中师生克服多变的天气条件,认真开展各项实习工作。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获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深化了认识,提升了综合能力。此次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圆满成功,学生反映良好。
这次实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教师介绍实习线路(点)区域背景、野外观察方法的情况下,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数据,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成果总结交流。
结合实习区实际在实习之前老师就预设了各种专题性课题,学生可进行选择,并要求作为最终成果提交。这样既增加了实习的目的性,也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同时,也突出了实习的研究性。我觉得很值得推广。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实习内容总结以及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消化实习内容的工作,充分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实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实习期间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后勤生活,让大家在实习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老师和班委们,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住宿方面,都尽量在经费范围内做到最好,为整个实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实习时间短,要跑的点又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在车上度过,长途的跋涉让我们都很累,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心里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希望学院考虑实习时间和在外作息时间的安排的变更。
在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实习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实习期间无一意外事件发生,师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对于即将毕业我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无疑又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回忆。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3
一、实习内容:
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
二、实习目的:
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过程:
早上7: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λ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λ,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λ角的走向。
测量倾向:
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
测量倾角:
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λ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
1、自然经济地理
研究区λ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ò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2、地层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不全,仅出¶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δ见地表出¶。
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δ见出¶。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
3、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λ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λ,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1)褶皱
本区褶皱自北向南依次有:
磨山向斜:λ于磨山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λ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δ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λ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2)断层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4、构造剥蚀地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米、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ò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垭口。在这里我们对道·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
四、实习心得:
野外测量实习是ÿ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Ψ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的学习铺下了道·。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而且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直以来的辛勤指导。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4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学习基础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及实习报告的编写,使我们在外观,规模及深度上,都对自然界的真实风貌和地质现象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学会了对三大类岩石和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观察地层剖面;识别古生物化石;判别褶皱类型及断层性质;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将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好地与野外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地认识了常见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为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观察并描述地质现象;绘制地质剖示意面图;采集岩石标本等等。通过对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之上,地质学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在野外实际观察学习中,有一些地质现象与老师的讲述存在一些细小的偏差,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带队的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在互帮互教中学习知识。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你采标本,我测产状,认真、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地质构造,听到了老师细致生动的讲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
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已经结束,时间匆匆,带走了身心的疲惫,却留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我也呼吁学校能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魅力所在!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5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6
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发现
6月19日,我们踏上了本次野外实习的最后之旅,这一天我们来到了闻名世界的特异化石库——澄江帽天山。在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我们有幸见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的各种生物化石,这些来之不易的化石不仅保存完美,而且种类繁多。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时生物的形态特征,使我们如实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参观,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动物起源的奥秘,认识了动物演化的漫长历程,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人类占据地球的来之不易。
2.圆通山动物园之行
参观了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龙之后,6月25日我们又来到了圆通山动物园,虽然之前也曾来过,但是这次总感觉和以前的不同,因为这一次我们是带着专业的知识来学习参观的。
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或是水里游的,应有尽有。我们的观察和普通的游客不同,我不仅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识别每种动物是哪个纲,哪个目,哪个科的动物,它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等,并且详细了解它们的各种特征。通过对动物园动物的观察,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同学们对动物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圆通山动物园之行,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笼子里面供人们观赏的动物中,有很多的种类野生型已经灭绝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猎杀,很多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学会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宣传保护动物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的知识,也是我们本次参观动物园的最大收获之一。
3.昆明动物博物馆之参观学习
时隔几日,6月26号这天我们来到了昆明动物博物馆来参观,在各位动物学专家的详细介绍下,我们又充实了不少。看到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时,我们不由自主的惊叹动物学专家们那精湛高超的手艺,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动物博物馆的参观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收获良多,我们不仅了解了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等知识,而且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也知道保护动物的困难性,同时明白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
4.禄丰恐龙谷之初探
6月29日全班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恐龙谷的路上,坐在车上大家纷纷议论和猜测恐龙真正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与几千万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龙零距离接触,心情就别提有多激动了。
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神奇的恐龙谷,这里有很多的与恐龙体型比例1:1的恐龙塑像,看见这一个个实体比例的塑像我不禁感叹恐龙之大。当我们来到化石馆,看到这一具具恐龙的化石时,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震撼二字。身边的这些恐龙化石让我不由得幻想起那个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的繁盛世界。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有关恐龙的许多知识。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它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普遍为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6500万年前的一天,突然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强烈的撞击导致海啸和火山爆发,撞击产生的铺天盖地的灰尘使地球数月乃至数年不见天日,地球气温随之骤降,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生长,恐龙因缺乏食物等原因而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本次野外实习总结:
此次野外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文化知识,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学习和组织的能力和对动物学知识的兴趣。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7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
记得在刚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师兄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认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然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认植物。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
在国家4A级风景区-缙云山,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兴奋、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锻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8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颁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19
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发现
6月19日,我们踏上了本次野外实习的最后之旅,这一天我们来到了闻名世界的特异化石库——澄江帽天山。在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我们有幸见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的各种生物化石,这些来之不易的化石不仅保存完美,而且种类繁多。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时生物的形态特征,使我们如实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参观,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动物起源的奥秘,认识了动物演化的漫长历程,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人类占据地球的来之不易。
2.圆通山动物园之行
参观了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龙之后,6月25日我们又来到了圆通山动物园,虽然之前也曾来过,但是这次总感觉和以前的不同,因为这一次我们是带着专业的知识来学习参观的。
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或是水里游的,应有尽有。我们的观察和普通的游客不同,我不仅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识别每种动物是哪个纲,哪个目,哪个科的动物,它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等,并且详细了解它们的各种特征。通过对动物园动物的观察,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同学们对动物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圆通山动物园之行,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笼子里面供人们观赏的动物中,有很多的种类野生型已经灭绝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猎杀,很多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学会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宣传保护动物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的知识,也是我们本次参观动物园的最大收获之一。
3.昆明动物博物馆之参观学习
时隔几日,6月26号这天我们来到了昆明动物博物馆来参观,在各位动物学专家的详细介绍下,我们又充实了不少。看到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时,我们不由自主的惊叹动物学专家们那精湛高超的手艺,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动物博物馆的参观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收获良多,我们不仅了解了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等知识,而且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也知道保护动物的困难性,同时明白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
4.禄丰恐龙谷之初探
6月29日全班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恐龙谷的路上,坐在车上大家纷纷议论和猜测恐龙真正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与几千万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龙零距离接触,心情就别提有多激动了。
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神奇的恐龙谷,这里有很多的与恐龙体型比例1:1的恐龙塑像,看见这一个个实体比例的塑像我不禁感叹恐龙之大。当我们来到化石馆,看到这一具具恐龙的化石时,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震撼二字。身边的这些恐龙化石让我不由得幻想起那个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的繁盛世界。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有关恐龙的许多知识。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它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普遍为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6500万年前的一天,突然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强烈的撞击导致海啸和火山爆发,撞击产生的铺天盖地的灰尘使地球数月乃至数年不见天日,地球气温随之骤降,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生长,恐龙因缺乏食物等原因而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本次野外实习总结:
此次野外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文化知识,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学习和组织的能力和对动物学知识的兴趣。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20
终于有机会去野外实习了。野外实习是地理数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安排实习,也是为了以后的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是神农架,神农架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与汉水之间,又是中国东部大陆的第一高峰。森林的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八以上,在森林里面有着很多的动植物,其中珍贵的有;金丝猴、白熊、白鹿等珍稀动物,生长着珙桐、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珍稀植物。而我们就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上山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验证和巩固地理科学知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端正地理科学态度,更好地领会地理科学精神。在专业训练方面,学生能掌握野外实习的工作程序、实习路线和实习点的选择、实习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野外判别方向;在综合素质训练中,能很好地锻炼创新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与人共处、磨炼意志、培养遵守纪律、雷厉风行的习惯。
在神农架里云涛雾海变幻无穷,石柱石峰奇诡多姿,山光水色气势磅礴。里面不止有珍贵的动植物,还有神农架野人传说,更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神农架地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多座,最高峰的神农顶海拔米,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 4个水系。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神农架里面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其中还有40多种是受国家保护的,而各类动物也有1050多种,其中有70种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神农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态环境而引起世人瞩目。
有时候我就在想,人类是怎么来的。在森林里是乎和外界已经隔绝,而自己似乎也回到了远古时代。现在科技时代的不断发达,海水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珍惜动植物的不断减少,这难道不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吗?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神农架也会消失。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自己的知识不足而感到羞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倍努力,面对美好的未来。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21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毛虫我们都很轻易地捕了后放进毒瓶,大家都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种眼里看到的新鲜动物。一开始我们捕到的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小昆虫,如蚂蚁、蜜蜂、苍蝇、小蝴蝶等昆虫。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在一颗木瓜树上看到了一只体形很大的蜘蛛,大家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尖叫,只有一个组员说她不怕,她去捉,可是由于她用了大大的镊子去夹,一下没夹准,反倒让它逃进了中空的木瓜树,很是可惜,就此与那只大蜘蛛擦肩而过。在此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听到一些组有捉到蜥蜴、水蛇等爬行纲动物,我们很是羡慕,对于这些比较高等的动物我们也是充满了欲望,但是就是遇不到,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战利品。在下山途中组员们都已筋疲力尽,对于捕动物也是有心无力了,但我还是很想遇到蜥蜴,所以沿途多将眼光放于路边的树木上,也因此捡获了只很长很粗的蚯蚓,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皮肤干燥,趴在水泥地上无力地伸缩着,我们把它拾获后将它置于空水瓶中并给淋了一些水,它果真就恢复了一些精力。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捕到的动物简单地做好分类后小组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将捕蜥蜴的愿望寄予在第二天的火炉山之行。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火炉山,火炉山的环境和帽峰山的环境还真是不一样,帽峰山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干燥的,而火炉山那儿是想对比较潮湿和阴凉的,所以在火炉上我们又捕获了一些新的动物品种,如马陆、蜈蚣等动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一女子特别行动组真的在火炉上完成了我们捕蜥蜴的心愿,事实上那只变色树蜥是其他组的人发现的,但是他们一不小心没捕到,反倒把蜥蜴从一颗大树上打到山壁下的树底,而就在附近的我们当然不会放过,眼光直跟着蜥蜴,11个人都迅速围在了那颗树下,拿着捕蝶网、烧烤叉在那儿拍打着,那只狡猾的树蜥死活不愿出来,有些组员都想放弃了,但是也有组员坚持蜥蜴是很难遇到的,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在我们的坚持下那只变色树蜥终于坚持不住了,跑出来了,最后我们齐心协力地将它网住了,在捕到它的那一刻,我们组沸腾了,那是一种靠自己去收获的成就感,大家都特别激动和兴奋,所以在那一天,我们组的士气也相对比较高涨。一路上山,看到最多的是马陆,随便翻一下树叶,就能看到它们缩成一团的样子,我们还观察到马陆爬行的时候它的足是怎么动的,就像是一波波的海浪涌过去的感觉,很可爱,但还是觉得它太多脚了,有点恐怖不敢用手去碰。
在最后一天的标本展示中,我们组也是分工明确,大家都比较配合和投入,虽然一开始准备地不太充分,但是最后的结果我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相比来说,我们组捕到的动物类群还是比较多的,涉及的门和纲也是比较多的, 所以我们都很开心,感觉组员们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这就够了,在快乐中学习总是让人充满活力和激情,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在这4天半的实习中,我对动物的分类有了更深的印象和认识,对动物生活的环境和各种动物的习性也有了一些了解,在动物标本制作过程中更是亲自动手实践过,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也许有点累,但是值得,因为快乐,因为收获!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保持动物学实习中的激情,学到更多!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22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组织__级全体学生来到天堂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动植物野外实习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宝贵而又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
一、自然地理概况:
天堂寨位于皖西金寨县西南角,与湖北省罗田、英山接壤。境内拥有千米以上的高峰15座,主峰天堂顶为大别山主峰。其间,雄关漫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龙潭飞瀑,奇松怪石颇多,古称“吴楚东南第一关”,可见其气势雄伟壮观。大别山是我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所以在天堂寨峰顶北可望中原,南可眺荆楚,巍巍群山尽收眼底。天堂寨林区为水源涵养林,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这里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海拔1729米的天堂顶有一口天塘,塘水不溢不涸,俗称“瑶池”。天堂寨是“花的海洋,动植物的天堂”,山以云为衣,云以山为体,烟云缭绕,气象万千。“踏遍黄峨岱与庐,唯有天堂水最佳”。飞瀑龙潭是天堂寨的中心景观,95%的森林覆盖率,涵养了丰富的水源。使天下名山相形见绌的是这里的瀑布,天堂寨共有大小瀑布100多道,在景区内有终年不断,高度为80米以上的瀑布18条:九影瀑、泻玉瀑、四迭瀑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清灵圣洁的山水形成巨大的水帘,飞流直下,溅玉飞珠。奇松怪石更是各具形态,令人啼笑皆非:一只笨拙的石龟在白云缭绕的石崖上欲登高峰;调皮的石松鼠用前爪戏弄着生长在它身边黄山松上硕大的松球;企鹅石蓬莱方舟、五龙朝天堂更是传神写真,妙趣横生、令人目不暇接。
二、实习要求和内容:
(一)要求:
学习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分类鉴定方法,动植物野外实习中,主要的实习内容以野外采集、分类鉴定和生态观察为主,兼顾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1、植物标本采集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了解不同植物采集部位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的保存方法等。
2、植物标本制作
学习干制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高等植物的标本选取和典型部位的选取、整形,野外资料记录、整理和标本编号,干制过程;高等植物个体与器官标本的浸制保存方法,微小植物体的取样方法等。
3、植物的常规分类鉴定
学习利用肉眼和放大镜、便携式显微镜等工具,借助《植物志》和其他资料,观察、分析标本形态结构特征,对植物种类进行准确的鉴定。
4、后期整理
学习干制、浸制标本的后期制作和微小装片的制作方法,进行分类学实习资料的整理。
(二)内容:
本次实习的时间安排上午采集标本,下午集中讲解。共采集植物标本50科100多种,基本函盖教材及大纲要求的主要代表种类。
1、菊科有一致的小花结构。小花管状,辐射对称,或舌状而两侧对称,或花冠管状而花冠裂片二唇形。多数小花密集排列,外覆以总苞片而形成一致的头状花序。
例如:抱茎苦荬菜、猪毛蒿、鬼针草、牛膝菊、革命草、鼠曲草、马兰、醴肠等。
2、蔷薇科草本,灌木或乔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花萼5裂或5枚,花瓣通常是5枚;花萼和花瓣通常着生在杯状或其它形状花托的边沿。雄蕊多枚,雌蕊1枚或多枚,雄蕊通常着生在杯状或其他形状花托的边沿。
例如:龙牙草、柔毛水杨莓、野山楂、地榆、灰白毛莓等。
3、小檗科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叶为单叶或复叶。花两性,具蜜腺或无,轮状排列,整齐,下位,3或有时为2基数。花被2~4轮。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之对生,稀较多;花药瓣裂,有时纵裂。心皮一般单生;胚珠多数至少数,稀1枚。果实为浆果或蒴果。
例如:南天竹、紫叶小檗等。
4、木犀科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或复叶,对生,稀互生,无托叶。花辐射对称,两性,稀单性或杂性,雌雄同株、异株或杂性异株,通常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或为总状、伞状、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或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稀花单生;萼4裂,稀5~16或无;花冠4裂,稀5~12裂,有时离瓣或无花瓣;雄蕊2,稀3~5,离生花冠上,与花冠裂片互生;子房上位,2室,每室2胚珠,花柱1或无花柱仅具2裂柱头。核果、浆果或蒴果、翅果。
例如:女贞、桂花、金边女贞等。
5、五加科多年生草本、灌木至乔木,有时攀援状,茎有时有刺;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单叶或羽状复叶或掌状复叶;花小,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常排成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稀为穗状花序和总状花序;萼小,与子房合生;花瓣5-10,常分离,有时合生成帽状体;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之或更多,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子房下位,1-15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为一浆果或核果。
例如:五加6、鸭跖草科
多年生或稀为一年生草本,常具有粘液细胞或粘液道。茎直立或匍匐,节显著。叶互生,具叶鞘。通常为蝎尾状聚伞花序,或花序短缩而花簇生或成头状,或伸长,组成圆锥花序,少单生。花两性,极少单性;萼片3,通常分离;花瓣3,主要为蓝色或白色,通常分离,有的中部连合成筒而两端分离;雄蕊6,全育,或仅2~3枚能育而有3枚退化雄蕊,退化雄蕊在本科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特征,其形态和排列位置,在不同的属有很大差异,花丝常有念珠状长毛;子房上位,2~3室,每室有1至数个直生胚珠。果为蒴果,有时不裂而常成为浆果状。
例如:鸭跖草
7、豆科有草本植物,也有木本植物,多数豆科植物的叶都是复叶。豆科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花冠——一些是蝶形花冠。雄蕊——一些是二体雄蕊。果实——夹果。
例如:杭子梢、野豇豆、野大豆、歪头菜、细梗胡枝子等。
杭子梢野豇豆
8、唇形科通常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无柄的腺体,或各种单毛、具节毛或星状毛。茎直立或匍匐状,常四棱形;枝条对生,稀轮生。叶通常为单叶,稀为复叶,大多对生,稀轮生或部分互生。花序聚伞,3至多花,通常在节上形成轮伞花序(或假轮)、单歧聚伞花序或每节双花,并由上述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穗状或圆锥状的复合花序,稀为头状或偏向一侧开放(如黄芩属和香薷属的一些种类);花通常两性,两侧对称,稀多少辐射对称;花萼钟状、管状或杯状,稀壶状、球形或二片盾形;花冠管状,多为二唇形,着色;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由2个心皮形成;花柱通常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2裂,稀不裂。果为4枚小坚果或核果状。
例如:筋骨草、益母草、石荠苎等。
9、笕科叶互生或对生,单叶,无托叶。花两性,萼3-5裂;无花瓣。子房上位,1室。果实果壳开裂或不开裂。
例如:牛膝、青葙、绿穗笕等。
10、胡桃科落叶或半常绿或常绿乔木,羽状复叶,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常为柔荑状,单生或数条成束生;雌花序穗状或稀柔荑状;雄花生于1枚不分-裂或3裂的苞片腋内,通常具2小苞片或1~4枚花被片,雄蕊3~40枚插生在花托上;雌花具2小苞片和2~4枚花被片贴生于子房,子房由2心皮合生;果实为假核果或坚果。
例如:枫杨11、灯心草科
多年生或1年生草本,常密集丛生;常具根状茎。叶基生或同时茎生;叶片扁平至圆柱状,披针形,线形,有时退化呈芒刺状;叶鞘开放或闭合。花组成聚伞、伞房、圆锥或头状花序,稀为单生,小型,两性,整齐;花被片6,2轮交互排列,革质或干膜质;雄蕊6,稀为3,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1或3室。蒴果,裂成3瓣。
例如:灯心草
12、桔梗科草本,少半灌木,稀灌木,大多有乳汁。叶互生、对生,稀轮生,无托叶;叶片一般不分-裂。花序各式,最常见的是聚伞花序、总状花序和穗状花序,也有单花的;花两性,5数,稀6~10或3~4数;花萼通常上位,少周位或下位;花冠合瓣,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而后方(背部)纵裂至基部,或有时由于花冠深裂而近似离瓣花冠;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分离或联合,花丝基部常多少扩大成片状;子房大多下位,多为2~5室,中轴胎座,极少侧膜胎座;花柱单一,柱头2~5裂,极少为头状;胚珠多数。果实多为蒴果,少为浆果。种子有肉质胚乳,胚直。
例如:半边莲、石沙参等。
13、败酱科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茎直立,具倒生的白色粗毛。茎生叶对生,卵形,长4~11cm,宽2~4cm,基部l~2对羽状分-裂。聚伞花序多分枝,呈伞房状的圆锥花丛;花小;花萼裂片细小;花冠白色,顶端5裂,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瘦果倒卵形。
例如:白花败酱、异叶败酱等。
14、山茶科多为常绿木本。单叶,互生,革质,无托叶。花两性,少数单性。苞片2至多数,脱落或宿存,常具有分类的价值。萼片多数或5数,有时与苞片分不开,二者逐渐过渡,组成苞被片。花瓣多数至5数,白色、红色或黄色;多少合生。雄蕊通常多数,子房上位,少数半下位。3~5室,胚珠通常多个。蒴果,或不开裂的核果和浆果。
例如:茶、油茶等。
15、罂粟科常为有乳状或有色液汁的草本。基生叶通常莲座状;茎生叶大多互生,全缘或分-裂,有时具卷须;无托叶。花单生或排列成总状、聚伞、圆锥花序。萼片2或3,多分离,早落;花瓣4~8(~12),稀无,有时外面的2或1枚呈囊状或距,大多颜色鲜艳;雄蕊多数,或4枚或6枚成2体,离生;子房上位,由2至多数合生心皮组成,1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稀少数或1。蒴果,瓣裂或顶孔开裂。
例如:博落回
16、银杏科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树皮纵裂粗糙。叶在短枝上簇生,在长枝上散生;叶片扇形,长3~8cm,上缘宽5~8cm,浅波状;叶脉二歧状,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腋或苞腋;雄球花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每雄蕊具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顶端二叉,每珠座生1胚珠,通常1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种熟期9~10月。
17、大戟科草本、灌木或乔木,体内常有乳白色液汁。叶通常互生,单叶,稀复叶,有托叶,基部或叶柄上有时有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聚生成各种花序,通常为聚伞花序或特殊的杯状聚伞花序(大戟花序);有些属的种类有花萼而无花瓣,也有的花萼和花瓣均无;萼片离生或合生,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有花盘或退化为腺体;雄花:雄蕊与花被片同数,或
2倍,或极多或很少或1(在大戟属整朵花仅含1裸露雄蕊);花丝离生或联合成柱状,花药2~4室,退化子房有或无;雌花:退化雄蕊有或无;子房上位,通常3室,稀1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颗,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与子房室同数。果多数为蒴果,成熟时分-裂成3瓣,有时不开裂而成浆果状或核果状。
例如:算盘子、乌桕等。
18、壳斗科常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单叶互生,革质,羽状叶脉,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排成柔荑花序;每苞片有1花;萼4-8裂;雄蕊和萼裂同数或为其倍数,花丝细长,花药2室,纵裂;花粉粒为长球形,少数近球形或扁球形,除水青冈属和栎属2属外,花粉粒一般较小,多具3孔沟,外壁表面具颗粒状雕纹或模糊不清;雌花单生或3朵雌花二歧聚伞式生于1总苞内,总苞由多数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萼4-8,与子房合生;子房下位,3-6室,偶达12室,每室胚珠2个,但整个子房仅一个胚珠成熟为种子;花柱与子房室同数,宿存。坚果单生或2-3个生于总苞中,总苞呈杯状或囊状,称为壳斗(cupule)。壳斗半包或全包坚果,外有鳞片或刺,成熟时不裂,瓣裂或撕裂。种子无胚乳,子叶肥厚。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23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xx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数羽状复叶。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个线点
12、枸树: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花果实。
13、枇杷: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5、女贞: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
16、红叶李: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羽状复叶,叶子革质。18、合欢树: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粉红色伞房花序,小叶小,叶长有1cm左右。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 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
白玉兰: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圆柏(龙柏):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翠柏: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
小叶黄杨: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24、黄荆: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5、苎麻:大戟科,草本,叶子背部有银白色绒毛。
26、枸骨树: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松科,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较硬。
(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标本来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1)标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①标本要大于台纸。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
(2)标本的制作
① 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
② 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
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柄,显示此处有叶子。 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
⑤刷保护膜: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
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
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选取样方面积。一般来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100m,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乔木用10*10m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温带一般用8*8m的样方。
我们在刘湾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对该地进行了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样方法,用标尺线山腰围成一个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观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看见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马尾松,因为它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往里走可以看见马尾松逐渐减少,山上为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再往里走马尾松基本上消失,属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到了实习地点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五).山地垂直带谱
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而言。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处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约下降℃,而相对湿度却有增加。垂直分布的模式是从热带雨林过渡到阔叶常绿树带、阔叶落叶树带、针叶树带、灌木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冻原带直至雪线。
在我们所实习的太白岭,海拔高度<500米属于常绿针叶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属于落叶阔叶林,>1000米属于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五. 实习总结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们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山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在这里,我们观赏了水帘洞风景区,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顶,还有淮河源,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前进不掉队!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六.参考文献
地理野外实习笔记
肖荣寰、吕金福:《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24
实习是从实践中取得真知的最佳途径,通过理论学习、野外实习和资料搜集,我对丁香做了深入研究,在论文中将从其名称、生物学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产地分布、栽培历史、繁殖方式(重点是播种.种植措施)和用途等各个方面做出介绍,其中丁香的用途是探讨的重点。另外,本文中还摘录了某地丁香种植加工的经营经验,并搜集了有关丁香的诗词美誉以飨读者。
关键词:丁香,普通生物学,用途,实习
植物名称:丁香
生物学名:Syringa oblate Linn.
别名(俗称):百结、情客、丁子香、鸡舌香
科别: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木犀科丁香属
类别: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m;全属约19种,不包括自然杂交种;东南欧产两种,日本、阿富汗各产一种,喜马拉雅地区产一种,朝鲜和我国共具一种、一亚种、一变种,其余均产我国,有24种;有栽培品种1000个以上,故我国素有“丁香之国”之称。
形态特征:
1、冬芽卵形被鳞片。
2、枝条粗壮无毛,小枝近圆形或带四棱形,具皮孔,髓心实。
3、叶似茉莉,叶广卵形,通常宽度大于长度,宽5~10cm,端锐尖,基心形或截形,全缘,两面无毛,单叶对生,椭圆或披针形,有叶柄,长1~3cm,全缘或有时分裂,罕为羽状复叶。
4、花为紫色,后几经培育,又有白色、红色等品种,花期4-5月;花两性;有花梗或无花梗;顶生或侧生圆锥花序,花序长8~20厘米或更长,宽3~10cm;花萼小,长约3mm,钟形,具4齿裂或截形,宿存;花冠细小,长1~2cm,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近幅状,具深浅不同的4裂片,开展或近直立,花蕾时近镊合状排列,花开时呈白色、紫色、紫红及蓝紫色等;花冠管圆柱形;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管之中部或上部,内藏或伸出;子房2室,胚珠下垂,花柱丝状,短于雄蕊,柱头两裂;每室内有种子l~2枚,长圆形,扁平,具细翅,子叶卵形,扁平,胚根向上;扫描电镜观察种子表面特征多数呈网穴状纹饰。
5、果实成熟时为黄褐色,蒴果长圆形,光滑或有疣,胞背开裂,果期6~10月。染色体基数:22,23或24。
生态习性:丁香尽管姿容娟柔,但却毫不娇惯,极为耐旱,即使长时间不下雨,照样也能存活;虽然性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但要植于贫瘠之地,照样也能茁壮生长,生命力可谓强矣;喜光,稍耐荫,荫地能生长,但花量少或无花;耐寒性较强;忌低温;弱阳性。
产地分布: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温带地区及欧洲东南部。我国产的24种,分布较广,北起黑龙江,南到云南,东到辽宁,西至川藏,而以秦岭地区为其分布中心。
栽培历史:丁香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原产我国,据考证,丁香栽培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三国时代的文学家曹植,就曾在《妾薄命》中说:“御印浥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青五味杂香。”鸡舌,即丁香的别名,可见此花历史悠久。
繁殖方式:用播种、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法繁殖。
1、播种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状,但常有新的花色出现;种子须经层积,第2年春季播种。
2、夏季用嫩枝扦插,成活率很高。
3、嫁接为主要繁殖方法,华北以小叶女贞(丁香属与女贞属关系最密切)作砧木,靠接、枝接、芽接均可;华北偏南地区,实生苗生长不良,可高接于女贞上使其适应。
播种.种植措施:
1、种子的采集及调制
9月份,蒴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为种子成熟标志,应及时采集。从小枝上采集果穗后及时放入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不宜曝晒,以免种子强度失水而丧失生命力。在室内堆放厚度约4~5cm,并经常翻动使其慢慢阴干,待有2/3蒴果开裂时,即可用柳条或其它木棒抽打脱粒,除去毗籽即得净籽。
2、种子处理
(1)浸种:用清水浸泡,每5d换水1次,1个月后捞出用%的高锰酸钾消毒2h,然后进行催芽(可常温宜可加温),但要经常翻动。
(2)雪藏:一般在六盘山林区12月份或元月份有大量降雪,这时可按1∶5(种子∶雪)比例进行雪藏,雪藏室应选在阴冷的地方,防止来年雪融化过早,种子提前发芽。播种前先消毒,后摧芽,方法同上,经雪藏的种子抗旱和抗病害能力较强。
3、苗圃地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排水良好、较干燥的地块,做成长10m、宽、高15~20cm的高床,施底肥碳铵10~15kg/667m和农家肥20__~3000kg/667m并用10kg/667m的硫酸亚铁或10~15kg/667m的退菌特进行土壤消毒。
4、播种时间及方法
秋季播种:秋播种子不必处理,采种后即在10月下旬播种,播幅宽8cm,行距宽20cm,沟深~,覆土厚度~,播后秋灌,以利保墒。次年春发芽早,出苗也整齐。
春季播种:处理过的种子经过催芽有30%种子裂嘴露白,4月下旬开始播种,技术同秋播。
试验表明,春播比秋播效果好,虽然出苗迟,但出苗整齐,出苗率较高,而且生长略高。
5、田间管理
紫丁香种子较大,但千粒重只有15g左右,一般发芽率可达65%,每667m播种量10~。当年苗木生长速度慢,苗高仅达3cm,地径,每667m产量可达8~9万株。越冬后,来年6月份结合浇水可施入/667m尿素,促使其尽快生长,至10月份苗高可达30cm,每667m产量保持5万株左右。第3年春季即可出圃,用于绿化和环境美化。成年植株无需特殊管理,剪除枯弱、病枝及根蘖即可。落叶后萌动前可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移栽3~4年生的大苗,需强修剪,通常离地面30厘米处截干。每年注意灌水、施肥和修剪,春季可开出繁茂的花。
丁香的用途:
1、田园用途
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丛植于路边、草坪或向阳坡地,或与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缘,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将各种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专类园。还宜盆栽,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的抗性,故又是工矿区等绿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2、饮食用途
丁香可用于饮食中名菜丁香肘子等,嫩叶可代替茶叶。
3、药物用途
丁香的花蕾俗称公丁香,其成熟的果实俗称母丁香。在中药中两者用量基本相同。
(1)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2)功效:温中补肾,香体避秽,固齿,疗癣。丁香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可缓解腹部服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的疗效。另有抗菌作用,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丁香亦可局敷或制成膏药局部外用。
(3)古方应用:
〈1〉挹汗臭香袋:丁香一两,川椒六十粒。为末和匀,绢袋佩戴。令人绝无汗气。
〈2〉丁香圆:沉香、麝香、白檀香、木香、零陵香、甘松香、藿香、白芷、细辛、川芎、槟榔、肉豆蔻(去壳)各一两,龙脑一分,丁香鸡舌香各半两。捣筛为末,入龙脑、麝香研匀,炼蜜和捣三百至五百杵。制丸如芡实大,日三至四次,用绵裹一丸,含化咽津。芳香避讳,令人体香。
〈3〉透体香丸:丁香一两半、藿香、零陵香、甘松白豆蔻各二两,白芷、香附、当归、桂心、槟榔、益智仁各一两,麝香五钱。为细末,炼蜜捣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次噙化一丸。治身炽腻,恶气及口齿气。
〈4〉去风散:升麻十五钱,白芷、藁本、沉香、细辛、丁香各十钱,寒水石二十钱。以上药物,捣罗为散。用以揩齿。防治牙宣。+
〈5〉丁香石燕子散:丁香二钱,石燕子(烧七遍醋粹)、海马(火煿香)各一对,茴香、白矾、龙骨各半两,为末。每用一钱,擦牙,然后温酒送下,临卧时服。治肾经不足,牙齿动摇,髭鬓斑白。
〈6〉丁香散:丁香、荜茇、蝎梢、大椒各等份。上为末,每用少许擦牙,1~3g。清香口气,并止痛。
〈7〉丁香5克,生姜30克,白糖250克。丁香研粉,生姜剁末;将白糖煎熬至稠时,加入丁香粉、生姜末调匀,煎熬至挑起成丝状时停火;将糖汁倒在涂有熟菜油的盘中,摊平稍凉,用刀划成块即成。可作点心,每日1~2次,每次2常服。丁香温中暖下,降气止呕,与生姜、白糖合用,具有温中,散寒,止呕的功效,主治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或恶心欲吐,朝食暮吐,大便溏稀,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面色白等,也可用于胃癌患者见上述症状者。
〈8〉丁香,柿蒂5枚,党参、生姜各9g,水煎服,治疗胃寒呕吐呢逆。
〈9〉丁香3g,砂仁,白术9g,共为细末,每次服—3g,每日2—3次,治疗脾胃虚寒、吐泻食少。
〈10〉丁香末,姜汤服~3g,可治疗食蟹中毒。本品药性剧烈,严禁超量。
(4)使用注意事项:畏郁金,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胃脘痛见口苦口臭,大便结,咽喉肿痛属热者,不宜服用。
参考文献
[1]、雨路实用工具中草药大全网站,古方应用引自其中《香奁润色》、《太平圣惠方》、《仁术便览》、《圣济总录》、《御药院方》等
[2]、良石等编译,《本草纲目》,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__年
[3]、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年
[4]、白明霞等,《丁香芳香气味物质的收集与测定》,吉林林学院学报,1999,15(1)53~55
[5]、杨建民等,《丁香油加甲硝唑粉治疗干槽症的疗效观察》,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30(4):441
[6]、杜锡贤等,《复方丁香膏外治腋臭224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9,5(4):241~242
[7]、宋军等,《丁香酚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4):203~204
[8]、宋军等,《丁香酚酊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3(1):25
[9]、吴涛,《丁香罗勒乳膏治疗128例疥疮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__,18(73)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25
8月16号傍晚,我们整班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前往松滋刘家场的客车。车子一路颠簸着跨过长江大桥,驶入松滋境内,望着窗外的山景,大家在车内唱起山歌、玩起了扑克牌,好不畅快。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失望,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26
野外实习是普通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所采集动物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 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 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 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实习时间: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
2、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浮溪村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实习地点是黄山的最南端——汤口,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是我们进行野外实习、学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实习人员:20xx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学生
4、指导教师:耿学侠、查岭生、李学明、丁建华
三、实习要求与任务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 (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昆虫)的野外观察、采集、分类鉴定、标本制作与保存等。无脊椎动物——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昆虫采集工具
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2、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和灯光诱捕法,介绍如下:
(1)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2)灯光诱捕法:利用某些昆虫趋光性的特点,夜间在驻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树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盏电灯。昆虫会趋光而至,多数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镊子夹入毒瓶或纸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备制作标本。主要对象为蜉蝣目、广翅目、鳞翅目(蛾类)、襀翅目。
其它的辅助方法有振落法,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搜索法,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毒杀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虫。
3、昆虫的分类鉴定
(1)参考:指导教师的讲解、徐亚君和唐鑫生《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2)方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和形态对比进行鉴定
4、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
(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 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