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体会1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启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篇章。

饿时一把面,渴时一口雪。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国志愿军物资紧缺,面对敌人的“绞杀”战术,后勤部门一筹莫展。为了改变落后的运送方式从而更好的服务前线士兵,战时后勤部一方面投入高炮部队、空军部队阻止敌方的空中封锁,另一方面将运输方式由传统的公路运输改为机动性更强的铁路运输。

起初敌方晚上轰炸完,我们还要整备几天才能完成线路复原,但随着一批特殊部队的加入,形式开始渐渐改变,他们就是铁道兵部队。

杨连第,志愿军一级英雄。1919年出生于天津仓北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2月,杨连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任随军职工。1950年10月,杨连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铁道兵第1师第1团1连。11月25日,他随部队到达鸭绿江边,投入到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在朝鲜战场上,杨连第多次出色完成抢修铁路大桥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的战斗。1951年7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杨连第带领一个排12次搭设浮桥,并创造出“钢轨架浮桥”的方法,保证了正常施工,使几次中断的大桥顺利通车。1952年5月15日下午,身为副连长的杨连第带着战士们在清川江桥上检修时发现新修的第三孔钢梁移动了5厘米,立即派人抬来压机准备移正钢梁。正在指挥部队起重钢梁时,一枚定时炸弹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祖国人民的安宁,年仅33岁的杨连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没有人会想到,处于全方面劣势的中国军队会比美国人先穿上过冬的棉衣,也没有人会想到,起初对阵地攻坚战毫无办法的中国军队竟也有了“喀秋莎”的炮火支援。五大战役,少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但也少不了这只后勤保障部队的流血牺牲,无数如杨连弟一样的铁道兵战士在朝鲜的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用铮铮铁骨捍卫物资运输的生命线,用至死不渝诠释“做好后勤工作就是一半功劳”。

一战扬威,稳定家园半世纪,百年雪耻,震慑对手数十年。时光荏苒,鸭绿江边风景秀丽,炮灰的痕迹隐藏在了不断流淌的江水里。我们不会忘记,70年前那群勇敢的中国人向强大敌人“亮剑”的勇气,也不能忘记,先辈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稳定。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铁道兵团”成了一个小小的符号停在了时间的橱窗里,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为了生存而有太多担忧,但作为新时代铁路职工的我们依旧会接过先辈的衣钵,把抗美援朝精神发扬光大,努力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时代口号,为建设中国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心得体会2

抗美援朝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涌现出了许多许多的英雄,他们的感人事迹至今还让我深深感动,其中给最令我感动的两位英雄是邱少云和黄继光。

有一天,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从5点多开始一直埋伏在“391”高地边上的草地里,等待时机发起进攻,拿下“391”高地。这时,敌人已经感觉这里不安全了,有我们的伏兵,就派飞机向周围有草的地方投下燃烧弹。这时,燃烧弹迸出的火溅在了邱少云的身上。刹那间,邱少云的身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他疼痛难忍。如果他在后面的泥潭里打个滚,火立马就能被弄灭。但是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为什么呢?原来邱少云知道,他如果一打滚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从而暴露目标。他一动不动,一直到牺牲。黄昏时刻,我军冲向了“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从冲锋到结束,才40多分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当他们连续攻下敌人许多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的半山腰被敌人的火力压制点压制,根本就无法前进。危急情况中,黄继光请求去担任这次爆破任务,领导同意了。他勇敢地冲向了敌人的碉堡,用手榴弹炸毁了几个重要的火力压制点,可是敌人还有最后一个火力压制点,但是敌人还在顽强地抵抗着,部队前进依然特别困难。此时此刻,黄继光的身上受了七处伤,而且手榴弹也没有了,他已经没有一点战斗力了。但是,为了完成这次任务,他忍着巨痛,英勇地冲向了敌人的碉堡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孔。在黄继光壮烈牺牲的精神鼓舞下,部队迅速歼灭敌军。

这两位英雄的感人事迹,令我深深感动。为了战斗的胜利,这两位英雄和他的战友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和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心得感受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题记

四月的炊烟袅袅升起,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了一层层台阶。

当年,这里是革命烈士挥洒热血的沙场;如今,竟变得如此让人沉默。想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为后代拼出来的。当国旗缓缓上升,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接下来最终庄严的时刻到了,500多名同学一起低下头默哀了片刻。战士们竟不惜生命为代价与敌人拼命。

走进烈士千古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墓碑,我仔细地看了看简介,原来是令人崇敬的夏曦,正在我们疑惑夏曦烈士为何壮烈牺牲的时候,身旁的曾华书记给我们做了解答:夏曦同志是因不幸溺水牺牲。

春风把一颗颗高大的树吹得摇来摇去,剩下的时间就留给各班同学参观烈士陵园了,我把手中的一朵白菊花放在了一个名叫牛云同志的碑前,但这是送给全部长眠于此的革命英雄们。我为你们崇高而伟大的献身精神而感到敬佩,正是你们的精神像太阳一样给了我们温暖。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生。”清明节的传统流传下来,铭记先烈,历史是光辉的,此时此刻,我那颗沸腾的心跳动着,久久难平。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体会4

9月中旬,江苏省泰兴市根思小学组织“杨根思班”全体学生,到杨根思陵园广场参加“牢记使命再出发 昂首阔步新征程”主题教育启动仪式。顾 珩摄

9月13日,家住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李鑫,和父母一同来到杨根思烈士陵园瞻仰参观。14日上午,作为今年的直招士官,他启程奔赴军营。

“我们这里的青年报名参军的多、立功受奖的多、加入民兵的多。李鑫大学毕业即携笔从戎就是典型代表。”泰兴市根思乡武装部部长蒋剑介绍,这些都归功于根思小学和根思初中持之以恒地开展国防教育,英雄杨根思留下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血性誓言早已融入根思乡青少年的血脉。

根思小学距杨根思烈士陵园只有几百米,学校围墙上“泰兴市根思小学”几个金色大字遒劲有力,校门左边红色门柱上悬挂着“杨根思班”“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等牌匾。学校主路两边的宣传橱窗内,是以“爱国爱家敬英雄,强国强军富家乡”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小学成立于1956年,建校时叫‘杨根思小学’,后来校名调整过几次,但始终坚持将传承英雄精神作为特色教育理念。”校长孙建平告诉记者,学校至今保留3个传统:即全体师生都会唱《我们的连长杨根思》《英雄宣言》两首歌,在校园和教室悬挂杨根思生平故事和精神标语展牌,持续抓好教育部命名授牌的“杨根思班”典型引领工作。

根思初中与杨根思烈士陵园一河之隔。校长叶建军介绍,学校重点强化师生牢记“三个不相信”精神,编印《在英雄的这片土地上》德育教材,每年结合清明祭扫开展“诵读红色经典,缅怀革命先烈”读书活动。他们还结合实际,在教师队伍中提出“不相信有教不好的学生”,鼓励学生“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和目标”。近年来,该校学生中考平均成绩连年攀升,在全市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

杨根思,这位牺牲在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始终为家乡人民敬仰。“杨根思”3个字,不仅以学校之名刻在家乡的大地上,其所代表的精神更是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育文韬武略少年,铸精忠报国之魂”,已成为泰兴市教育系统的思想共识。泰兴军地依托该市鼓楼小学成立“少年军校”,数十年来不断产生辐射引领效应。泰兴市人武部每年组织“杨根思民兵应急连”整组点验大会、连续29年组织“万人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弘扬杨根思精神,下“滴水”之功,收“穿石”之效。

“泰州市和泰兴市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更替履新,都会到杨根思烈士陵园瞻仰缅怀,接续传承‘三个不相信’精神。”泰兴市委宣传部领导介绍,当地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口号,激励全市人民砥砺前行。

“教育,是最基础的国防。心胜,则无往而不胜。”泰兴市人武部政委石磊感慨地说,以“三个不相信”精神为核心的杨根思精神,已成为泰兴军地各条战线的共同精神财富,持续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抗美援朝70周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45师135团3营7连2排排长孙占元带领突击排反击高地2号阵地时,双腿被炸断。他忍着伤痛,掩护战友炸毁敌人3个火力点,用缴获的两挺机枪,一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多人。当子弹打光,敌人涌上阵地,孙占元拉响最后一枚手榴弹,滚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7岁。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他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从此,三弓水村失去一位优秀儿郎,但在他们的精神家园里,多了一座永恒的丰碑。1953年,孙占元的家乡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三弓水村改名为占元村。

英雄不怕牺牲,却怕遗忘。有人说,这是个走得快的时代,也是个忘得快的时代。然而,在占元村,乡亲们对英雄的深情挚爱始终浓烈。

孙占元没留下后代,但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走进占元村,处处可见英雄印迹。在孙占元烈士故居旁,有“孙占元故居纪念馆”,村里有孙占元烈士纪念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孙占元烈士塑像,占元村以“占元”名字命名的乡村宾馆、饭店、商店处处可见。

当年修红旗渠,上工前,父老乡亲都会喊这样的号子:“男人争学孙占元,女人要当刘胡兰。”几十年来,占元村每当有新兵入伍、民兵入队、青年入党、学生入团,都要到孙占元故居前宣誓。这个小山村先后有90多名青年参军,多次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

“先祭英雄,后祭祖宗,是俺村的民俗;缅怀英烈,尊崇英雄,是俺村的村规。”占元村原党支部书记孙软锁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前后,村里的乡亲都会到孙占元的雕像前,放一盘自制的面点,献一束采摘的花草。

,村里自筹资金建设孙占元烈士纪念广场时,全村乡亲自发捐款。80岁的五保户琚七妞平常省吃俭用,听说给孙占元建塑像的费用不够,走几里山路送来200元钱。看到老人家打开5层布包,拿出的全是5元、1元甚至几角的零钱时,在场的人感动得直抹眼泪。

孙占元侄子孙广英介绍,孙家先后有7人参军,现在还有3人在部队服役,表现都很好。几年前,该村的李鹏鹏听说孙占元生前所在部队来林州征兵,主动申请到该部服役。有人告诉他空降兵危险,可以换个兵种,李鹏鹏说:“英雄后人到英雄部队,幸运、光荣!”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心得5

“70年前,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这是习总书记的第一段讲话,在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抵御帝国主义侵犯,捍卫新中国的地位。

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有像广大人民志愿军一样的,将民族大义至于个人安危之后,将家国情怀牢记于心才铸就了华夏文化璀璨,中国的复兴。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在过去的历史长河里,我们曾被列强欺辱,遭到列强的迫害,我们人民深知战争的残酷,我们要居安思危,丢掉幻想,近来的台湾问题,以及中美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所处的地位,重新记起那段屈辱的历史,决不允许被欺负,不允许再次像从前一样被欺辱。

回顾总书记的讲话,总能让我醍醐灌顶,明白我国的实力,明白自身的地位,不断进步,不断努力。

39 157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