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心得体会范文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读《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心得体会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林语堂说过,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只有经常读书、坚持阅读的人,才能在书海中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阅读带给人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提升,是提高的认识、拓宽的眼界、汲取的经验、收获的启示、增长的本领。要善于从阅读中总结经验启示,读书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地读书、读好书,才能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才能有逐渐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季羡林老先生在世时经历近百年风雨,这风雨中,有少年读书春风得意的洋洋暖风,有青年留德期间虽学业精进却食不果腹、家人生死不知的凄凄秋风;更有被关牛棚,经受身心折磨时的凌厉冬风;还有拨云见日后,从“不可接触者”又被奉为“国宝级大师”的炙热之风。而季老任凭四季风云变幻,内心始终保持一份清透澄明,也许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力量所在。

季老身上有很多桂冠光环:享誉世界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被誉为学界的泰斗、中国的国宝,一生著作等身。按说,他太应该用上一两年的时间,为自己写一部认真的传记,但老先生终是没有舍得那一年半载的光阴,这本《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也仅仅是他将平时所写的生活回忆以及生活感悟,按照大致的时光轴线,予以精选而成的一部不是传记的传记。

成就季老一生的,有几位贵人。第一位当属在季老6岁时,将其带至济南读书的叔叔,他对季老要求极严,在日常的课程以外,又为季老加报了古文、英语等课程,甚至自己还编撰《叔侄选文》亲自授课。他仿若一个支点,为季老后续学业上的精进奠定了基础。

高中时期季老可谓“厚积薄发”,连续拿下了6个甲级一等。恩师董秋芳对其影响甚大,播下了他一生写作的种子。董师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杰出的翻译家,季老赞老师“翻译的作品,绝不仅仅是为了拾遗补缺,其真正的目的是在盗取天火以济人世之穷”。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人精神之病,董师则是济人世精神之穷,而到了季老这里,则是传续人类文化的光明使者。

季老对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活轻描淡写,而在离校50多年后,他用“春则繁花浪漫,夏则藤影荷声,秋则枫叶似火,冬则白雪苍松”来形容母校,或许那些生动的形象在时光中连同季老的青春岁月一起,凝成了对母校弥老弥浓的依恋之情。是啊,水木清华,在季老心中是清新、活泼、民主、向上的,那是最美的青春梦。

季老一生最敬佩两个人。一为其在清华的老师陈寅恪,他赞寅恪师“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道”。二为德国学者、考据大师吕德斯,他是寅恪师的老师。季羡林在德国求学期间,居然又受到了吕德斯嫡传弟子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教导和熏陶,这一中一洋两位吕德斯弟子的言传身教,使季老尽得吕德斯大师的真传。

书中很多文章,都是季老90高龄以后所作,很多生活中的不平事、坎坷事、委屈事,都化成了嬉笑调侃。

“我只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伏在枕上,让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断断续续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旁观者,顾而乐之。”季老一生经风历雨,他说生平最信奉陶渊明的四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如今,季老已经驾鹤仙去八载,留下等身著作和学人风骨,供后人学习、怀念。

今天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39 3068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