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推荐6篇】
目录:
1.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
3.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
4.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
5.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
6.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建工作要点
【篇1】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24年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政务公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强化数字化引领,不断提升政策发布、解读、回应质量,不断提高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实效,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一)确保人员到位,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按章理事。把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二)切实保障政务公开工作的工作经费。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落实相应工作场所、设施、设备,夯实工作基础。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开展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加强培训力度,推动政务公开培训实现全覆盖,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二、推进政务阳光透明,加强主动公开
(一)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推进政务公开。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县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原有主动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政务公开范围,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需要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社会关切的事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公开的事项,除依法需要保密之外的应及时公开,以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见效,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进一步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对社会广泛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议和提案,原则上要公开答复全文。
(二)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着力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切实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具体要求。进一步推进涉农补贴、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负担阳光监督、农村环境整治“三治一提升”等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行政机关职责、内设机构、领导分工和公开目录;明确公开主体、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政务信息的知晓度。
(三)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公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治一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及时通报相关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争取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加大粮食安全生产和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公开力度,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公开力度,深入解读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业补贴、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政策措施,通过编印手册、组织培训等方式,真正让农民群众看得到、听得懂。
(四)围绕社会重大关切加强舆情回应。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做好农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民生方面的热点舆情回应。
三、落实工作机制,增强政务公开实效。
(一)做好统计上报工作。根据政务公开年度报告工作要求,抓规范、抓督促、抓落实,严格做到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实施政务公开月报制度,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和信息公开数据。
(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推动机制。切实做好网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总结、规划、指导和推进,形成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违规有追究的工作机制和以目标考核为导向的推动机制。
四、抓好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一)加强学习培训。制订年度学习培训计划,有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学习培训。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拓展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政策、内容及程序,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夯实基础。
(二)开展工作交流。通过举办座谈会、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等形式加强业务交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稳步提高本单位的政务公开水平。
【篇2】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建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三农”系统“三建争先”的关键之年。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建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市委“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以深化“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建设为总牵引,以“稻花香里话担当”品牌深化为总抓手,进一步巩固优势、补齐短板、攻坚突破,高标准构建农业农村部门党建工作新格局,力争在打造“勤廉并重”的机关党建新高地上走在前、当表率。
一、强化首位意识,熔铸践行“两个维护”的“大党性”
(一)深化政治机关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让敢担当勇作为、抓落实重执行、强效能优服务成为全局政治生态的特色标签。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深化提高机关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领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二)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增强“第一议题”意识,推动“第一议题”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等,分层分类开展专题轮训、理论宣讲。
(三)深化机关党建课题研究。围绕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等课题开展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9月前形成有分量、有价值的机关党建课题研究成果。开展机关党建创新案例、“主题党日+”、思想政治工作案例等征集展示活动。
(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机关意识形态主阵地,抓好所属刊物、网站、“两微”等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每半年1次分析研判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做好解疑释惑、舆论引导工作,精准开展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
二、强化基层基础,推动支部建设质量的“大提升”
(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和谈心谈话等制度,做到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按制度落实。提高主题党日质量,用好“循迹溯源学思想”示范点位线路,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进一步激发循迹溯源、感恩追随的内生动力。注重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初心等政治仪式,开展经常性“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对机关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定期进行检查、通报,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效。
(六)推进支部建设全面过硬。鲜明树立“党的一切领导到支部”的理念,深化新一轮“模范党支部”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以“育盆景建花园”的思路实质性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创建工作,推动每个在职党支部至少有一项差异化特色工作。选树先进“支部工作法”,通过“三会一课”观摩、“五星级”党支部书记论坛等形式展示交流,以“赛马”效应推动支部全面加强全面过硬。
(七)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思路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新制订《市农业农村局支部考核实施细则》,整体重构党支部年度考核评分办法,实现从定性到定量评价的转变。机关党委每月发送“工作提示单”,明确阶段性党建任务,制定下发《党内组织生活记录参考样式》,每季度全覆盖检查党内组织生活记录,认真做好党内统计、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应用数据更新维护工作。9月完成直属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换届选举工作,落实机构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稳妥有序做好党组织调整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等工作。
三、强化融合互促,谱写党建护航中心的“大文章”
(八)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双强。全面聚焦“创新实干奋进年”主题,纵深推进“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建设争先行动,充分发挥机关党建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局党组实施“六大工程”、打造“五彩农业”“四美乡村”的要求,按照“三农工作出题、党建工作破题”的思路,主动把“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强化岗位建功、实干争先,进一步探索党建带动干部全面履职、变革重塑、能力提升的有效办法,用“三农”工作业绩彰显党建工作价值。
(九)深化拓展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擦亮和深化拓展“稻花香里话担当”党建品牌,高质量推进“一单位一品牌”创建工作,督促、指导局属单位提高工作标准,加快形成并丰富局属单位党建品牌的标志性成果,构建富有辨识度的农业农村部门“135N”党建品牌新图景。
(十)深化“党建联建”活动。纵向谋划农业农村系统市县乡村党建+项目联建计划,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党建共建体系。横向鼓励支部根据自身特点,围绕业务推进目标,采取“部门互融、支部互联、政企互学”等方式,找准发展共赢点,逐步形成具有农业农村部门辨识度的机关党的外围工作体系。持续开展“双百联建·聚力共富”“走亲连心、解忧帮困”等行动,促进局机关党支部与横坎头村、箭岭村、大百丈村等结对村党支部的紧密联系、双向融合,发挥部门优势落实落细共建任务;定期与安丰社区等联合组织文明志愿服务和结对共建活动。
(十一)建强服务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农业农村部门在服务民生、经济建设中的独特优势,瞄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跑道,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持续深化“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活动,推动“四下基层”往深里走、往实里做,聚焦春耕备耕、夏收夏种等重要农时、重要节点,帮助群众纾困解难,着力打造为农服务的“金字招牌”。
四、强化自身建设,展现“三农”铁军队伍的“大作为”
(十二)强化考核争先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把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四最”要求贯彻到“三农”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推动党员队伍整体建强。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改进完善党建目标管理考评方式,以季度“亮旗树星”检查通报为抓手、以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为主线、以年终党建考核机制为载体进行考评,探索研究支部工作考核与年终先进处室、优秀公务员评选结合方式,使目标管理考评成为党建工作的指挥棒和催化剂,推动党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十三)锻造过硬党务干部队伍。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机关党务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充分调动党务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分批分类抓好专兼职党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使党务干部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上党课的“书记课堂”交流观摩活动,进一步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十四)注重青年党员培养历练。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建强用好“青春振农”青年干部接力成长营平台,优化年轻干部导师结对帮带制度,开展经常性读书学习、业务交流、调查研究、基层服务、攻坚克难等活动,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新时代“三农”青年干部队伍。全面加强青年干部培养选拔,促进青年理论修养、业务素养双提升,激励青年干部在推进“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奋勇担当。
五、强化底线思维,构建“三不”一体推进的“大格局”
(十五)常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培育“稻花香里亮廉辉”清廉机关工作品牌,围绕“清风送廉建功三农”主题,开展清廉文化“八个廉”活动,即签订一份“廉政承诺”、设置一条“廉政长廊”、读好一本“廉政书籍”、上好一堂“廉政党课”、组织一次“廉政谈话”、寄送一份“廉政倡议”、开展一次“廉政警示”,参加一次“清廉机关你我同行”热线访谈,打造全要素立体式清廉文化阵地。
(十六)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紧密结合实际抓住重要节点正风肃纪。紧盯“四风”突出问题,开展好作风纪律自查自纠。制定印发《2024年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网络,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责任。
(十七)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机关纪委自身建设,提升履职尽责能力,选强配齐机关纪委组成人员,充分发挥机关纪委监督“前哨”和纪检委员监督“末梢”作用。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充分把握农业农村领域行业性、阶段性、地域性特点,落实好监督责任,对招投标、工程建设、选人用人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常态化开好项目招投标会议和项目评审会,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全面优化三级纪检监督网格队伍,围绕各项惠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坚决守牢廉政风险点位。
六、强化桥梁作用,凝聚群团共谋发展的“大合力”
(十八)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积极探索“党建带动群建,群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思路,做好工青妇群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把政治素质好、热心群团工作、善做群团工作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团结和谐、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机关氛围。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员带群众”,实行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工作共抓、阵地共用,工作互动,活动互融,优势互补,目标一致,在带和促上做文章。
(十九)加强激励关怀帮扶。大力实施党员干部身心健康工程和关爱帮扶行动,着力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难,用足用好生日节日慰问、医疗互助保险等政策,精细化开展工会疗休养、春游秋游活动,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落实及时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激励表彰,做好“两优一先”等各类先进典型推荐、评选、表彰工作。通过打造机关“暖心工程”,提升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篇3:】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赋予浙江新定位新使命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农业农村局将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围绕市委“创新攻坚”主题主线,奋勇担当、实干争先,为打造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璀璨明珠夯实“三农”基础。
一、主要指标
1.农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3%以上;
2.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13万亩、总产量18.925万吨;
3.加大农业招商,新签约项目不少于20个,其中亿元项目5个以上,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
4.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5万亩;
5.深化农业“双强”,成功创建省级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以上;
6.提质乡村建设,实施城乡提升“千万工程”项目10个,完成年度投资15亿元以上;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镇1个;
7.持续推进强村富民工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6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90%以上;
8.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实用人才1000名,引育农创客280名以上;
9.持续推进农民住房改善行动,全市新启动建设公寓房3500套,改善农民住房2000户;
10.确保涉海涉渔和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稳定。
二、重点任务
(一)发展高效生态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稳定农业生产。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4270亩,确保完成粮食年度目标任务。全市油菜面积12831亩、产量2150吨;蔬菜面积12万亩,产量23万吨。继续深化“米香”振兴计划,完成乡村振兴集成创新项目。继续实施西瓜振兴计划,培育西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个以上。继续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培育一批重点示范基地,累计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2万亩。稳定生猪生产,能繁母猪存栏0.207万头以上,年度生猪出栏4万头以上;积极推进意蜂、实验动物等特种畜禽养殖。适时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依法关停并转小型生猪屠宰企业场(点)1个。
2.提档产业发展。实施主体能级提升工程,更新改造农业基地生产设施、基础设施,推动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新增示范性家庭农场16家、嘉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深化农业农村领域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重点推进先正达等项目落地投产;农产品出口额11.2亿元;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的稻米全产业链;完成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任务,新增库容5.3万立方米。推进农开区新一轮建设,加快农批市场、两创中心等项目建设。优化农业招商服务,推进农业种子种苗产业链招商,继续办好农洽会和金XX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整合农田建设、乡村产业、和美乡村、强村富民等领域新建、续建、拟建项目,建立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入库总投资3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亿元。
3.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农业“双强”,开展全国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推动“一站式”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个、农机重点环节服务中心1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3个。推进XX市长三角现代设施园艺产业研究院建设,建成设施园艺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个以上、省级乡村数智生活馆3个。贯通省“乡村大脑”和“浙农应用”,浙农码用码量100万次以上;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7亿元以上。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统筹做好2022、2023年度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监测,制定乡村资产资源数据管理规范,迭代升级“抱团富”“浙农补”等地方特色应用。
4.发展绿色农业。提质扩面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加快推进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试点。深入开展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持续推进肥药减量,配方肥市场占比9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45%以上,新建省级绿色防控基地(示范方)4个,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个,新增绿色食品5个。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新建或提升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1个以上,培育规模化秸秆综合利用企业1家以上,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其中离田利用率达到40%以上。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完成普查外业内业及数据上报工作,启动普查成果编制。深入推进整建制全链条全要素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完成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整改销号,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接筹备工作,创建低碳生态农场4个。
(二)持续扮靓和美乡村,加速农村高品质蝶变
1.攻坚示范片区样板打造。深化“平沪之恋”,统筹资源要素、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持续开展和美乡村精品创建,高标准推进新仓镇“合作之源·杉水共富”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完成共同富裕示范带项目建设。全年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村3个、和美乡村达标村20个、未来乡村3个,嘉兴市级未来乡村15个,自然村落保留点整治覆盖率达80%,和美乡村覆盖率40%以上。
2.加快美丽经济业态培育。大力推进省级创意农业试点县建设,壮大观光农业、精致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星级农家乐5家,休闲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与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农文旅融合示范点提升,依托现有乡村体育元素,打响“农业+体育”品牌,加快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做强徐家埭“棒球小镇”、马厩“赛艇小镇”、浙沪马拉松等特色体育基地,高水平承办赛事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探索“运营前置+需求定制”,引导符合条件的村按照自身实际选择村庄运营模式;做大做强和美乡村风景线、精品村等乡村运营,在嘉兴市和美乡村运营比拼活动中名列前茅。
3.深化人居环境全域提升。持续推进全域秀美整治提升,深入开展“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在嘉兴人居环境暗访检查中力争前列。全年新增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个,源头分类准确率90%以上,智能化收运体系保持全覆盖。建立健全动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优化农村公厕提升管理,创建省级星级公厕8座。争取2个村列入年度嘉兴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创建名单。
(三)深化农村集成改革,促进农民高水平共富
1.强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各项工作,探索以标准地价机制优化土地合作推动集中流转,以强村公司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带动集约经营,以农事公共服务网络促进服务集成。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到期重新流转的土地全部采用标准地价模式,全年新建农业标准地1.8万亩。推进宅基地改革,引导通过公寓房置换或货币补偿的方式实现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盘活利用闲置农房资源。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加快推动嘉兴市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退出”试点任务取得突破。
2.推进强村富民。优化“1+8+N”体系,持续构建以“村富带民富”的多渠道共富增收机制。深化“8”个领域共富模式,加快已启动项目的建设推进,谋划新一轮共富项目10个以上。增强村集体创富带富能力,出台激励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80%以上行政村达到清廉村居建设标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创新建立村经济合作社风险内控机制。推进“集体+农户”众筹等模式扩面提质,高标准建成一批共富工坊、共富大棚,新建共富大棚1000亩。
3.改善农民生活。加大力度实现低收入农户同步共同富裕,继续做好“飞地抱团”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计划,年度收益按时足额发放。持续推动低收入农户参与强村项目、产业项目,促使发展红利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个。抓好黄家浜村、渡船桥村、曹港村、徐东村等4个嘉兴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工作,大力推进帮扶清单、基层党建、民生实事破难项目落地。抓好2024年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农民住房改善任务。
(四)聚焦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三农铁军”
1.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巩固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及党员教育培训年度重点任务,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发布“1+N”书记领办党建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双争双评”考核内容。发挥毗邻党建“联学共建”优势,与金山区农委合作结对,共谋发展。持续激发群团活力,抓好工青妇、老干部工作。持续抓好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学法用法,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开展党章党规教育、家风教育、廉政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党内法规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意识。在“XX三农”微信公众号增设《廉风微送》专栏,打造廉政微课堂。深化“青耘学堂”建设,持续开展“青年理论学习标兵”“两优一先”、三农铁军等先进人物选树表彰。成立工作专班体系,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重视考核,部门党建、综合考核保持优秀,乡村振兴、月晒季比等条线考核领先。
3.夯实农业安全基础。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风险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深化农业农村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局本级办事事项网上申请率、承诺办结率、满意率保持100%。抓好资金支出、审计、绩效管理等重要环节,项目资金预算支出执行进度达到序时进度、全年执行进度95%以上。加强农业领域行政执法,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执法质效水平,立案数等各项指标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压实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农业防灾减灾、涉海涉渔领域、农业生产领域等安全体系建设,完成年度“平安建设”考核内容,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无事故、不发生区域性动植物重大疫情。
【篇4】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高品质打造都市乡村目标,巩固提升“五个年”活动成果,聚力发展品种出彩、品质出彩、品牌出彩、数智出彩、全量出彩的“五彩农业”,集中打造环境美、形态美、人文美、共富美的“四美乡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机制更全、活力更强、成色更足的乡村振兴市域样板,奋力在“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的新征程上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主要目标是: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粮油生产任务;设施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9.7万元/人;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1%以上,城乡收入倍差缩小到1.66以内。
一、全局性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抓好粮食稳面积增单产。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市粮食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72万亩以上和14.3亿斤以上,力争达到175万亩、14.7亿斤。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策集成配套,推动水稻、油菜亩产增长1-1.5公斤,小麦亩产增长1-2公斤,大豆亩产增长1公斤。(责任单位: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农技推广总站)
2.优化粮油生产政策支持。加大油菜(油茶)、大豆补贴力度,完善稻谷完全成本和收益保险,逐步扩大到小麦、油菜等品种。加大对粮食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补贴力度,健全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完善产粮大县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产粮大县奖励标准,对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增幅位于全省前列的区(县、市)给予奖励;探索建立冬闲田综合利用综合考评激励奖励机制。(责任单位: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农技推广总站)
3.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划定粮功区储备区4.11万亩。统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和进度,确保4月前实现2024年农田建设项目开工率100%、2023年农田建设项目完工率100%、2022年续建项目竣工验收并上图入库率100%。全面开展调查摸底,科学编制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严抓耕地抛荒治理,努力消除冬闲田,发展绿肥种植5万亩以上,推广应用有机肥10万吨以上、配方肥和按方施肥6.5万吨以上。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责任单位:农田建设管理处、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市农技推广总站)
4.调优种植业结构。加快推进市级种植业精品园创建,合理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推进特色种植集中连片,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135万亩、270万吨以上。加强对市级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指导,稳步提升本地蔬菜生产能力和自给率。加快推进特色优质品种研发推广,深入开展“十佳”系列精品推选活动,提升XX地产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市农技推广总站)
5.稳步提升生猪产能。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化畜禽养殖场20个,完善能繁母猪调控预警和生猪保险机制,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7万头左右,规模猪场最低保有量保持205家。落实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强化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提升畜禽养殖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创建无疫病小区1个、净化场1个、“两化”达标场30家以上。加快屠宰企业提档升级,扎实推进《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创建省级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1家、符合《规范》要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家。(责任单位:畜牧兽医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农业行政执法队)
6.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加快推进半潜式深远海养殖平台、北欧鲑鱼产业园、宁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和浙东(XX)淡水水产保种育种中心等设施化养殖项目。强化伏季休渔、渔业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实施北渔山岛海域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继续推进象山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远洋渔业企业提质增效,力争南极磷虾船年内投产。全市水产品总量稳定在113万吨以上。(责任单位: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二、全量级壮大乡村产业,发展高质高效“五彩”农业
1.聚力品种出彩。深入推进种业强市建设,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种业智慧总部。加强重点研发团队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健全种业科技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加强岔路黑猪、北沙牛、象山白鹅等优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拟穴青蟹、岱衢族大黄鱼等产业化转化,实施种业提升项目10个以上,种业产值达到50亿元。(责任单位: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科技教育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农技推广总站、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2.聚力品质出彩。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制定地方标准10个、团体标准2个,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布首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探索农产品品质规格营养功能评价,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0个,新认定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完成市级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6个。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生态循环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新增稻鱼(虾、鳖)共养面积2.3万亩、稻菜轮作面积3万亩。(责任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农业行政执法队、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
3.聚力品牌出彩。实施品牌振兴行动,积极打造“阿拉XX”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15个以上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争取培育全国精品农业品牌,新增省级农业品牌10个。办好农民丰收节、农博会等节庆展会活动,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
4.聚力数智出彩。强化农事服务保障,新建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3个,新增田头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20个,实现农事服务中心和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涉农乡镇全覆盖。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创建省级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3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10个以上,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9个、数字农业工厂(基地)14家以上,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积极争创国家智慧农业引领区,分类培育一批标杆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计划财务处、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畜牧兽医处、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
5.聚力全量出彩。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提升蔬菜、畜牧、水产品单位产出,稳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实物量。大力实施乡村“土特产”提升行动,强化产业上下游协同,不断提升产业韧性、质效和竞争力,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重点培育年产值5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10条、年产值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做强农业“地瓜经济”,支持农业企业申请注册国际商标,培育国际农产品品牌,全年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内资5亿元。加快提升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民俗体验、农艺博览等融合规模层次,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45亿元。(责任单位: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
三、全市域提升乡村品质,建设景区化“四美”乡村
1.提升乡村环境美。制定《XX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持续深化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覆盖率达到70%,新增农村规范化运维公厕1000座、管线序化村100个。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建(改扩建)年利用秸秆量2000吨以上主体5家、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7个,创建省级秸秆综合利用先行县1个、低碳生态农场35个,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7.5%和98%以上,秸秆离田率达3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建设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0个、经济作物绿色防控示范方15个,指导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争创全国低碳乡村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市农技推广总站、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
2.提升乡村形态美。以“一环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为轴,点线面结合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加快建设“一环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计划培育100个片区组团,串连1000个以上村庄,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共同富裕示范带2条、示范乡镇10个、特色精品村30个、达标村400个。(责任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3.提升乡村人文美。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历史文明名村保护,协同推进河姆渡稻作文化博物馆建设,传承发扬好稻作文化、山耕文化、渔猎文化。加强农村非遗保护传承、转化利用,组织农耕文化暨二十四节气活动。探索艺术振兴乡村、文化赋能共富的新途径,新创建艺术赋能村50个。丰富农村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搭建农村文化展示平台,组织开展“村运”“村BA”“村舞”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责任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4.提升乡村共富美。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引领,加快打造乡村未来数智生活圈,新增省级未来乡村20个以上。深入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同质同标,促进公路、供水、供电、供能等基础设施提标提质,加快打造城乡居民幸福共同体。实施乡村点亮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康养运动等新型业态,加快休闲农业重点县和美丽休闲乡村培育,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责任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四、全链条助农增收致富,健全乡村共同富裕长效机制
1.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集体经济“扩中提低”行动,因村制宜推进分类发展。深化片区组团、联营抱团、飞地抱团,组建培育强村公司,推进资产资源盘活,培育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养老养生等乡村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
2.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联盟、合作社联合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会等各类主体创建服务中心,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家以上,规范提升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以上,创建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整县提升试点2个。(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
3.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发挥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农业科技人才联盟等载体人才整合作用,创新开展农创平台升级行动,争创省级农创客孵化园、农创客示范基地,选树一批农创客典型。加强创业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农业领域专技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专家+创客团队+基地农户”的组团创业机制,为返乡入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专业服务,建立农民终身培训机制。(责任单位: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科技教育处)
4.实施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深化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强化返贫预警监测,扎实推进产业共富项目、乡村公益性岗位、综合性保险和住房微改造等帮扶举措,精准助推农户增收,着力提升健康帮扶水平和改善农户居住条件。探索成立帮扶共富基金,建立健全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协调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五、全维度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要素
1.开展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指导北仑、慈溪、余姚开展延包试点,加强土地流转期限与二轮承包到期有效衔接,推进土地连片集中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率和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71%以上。(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2.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在海曙区、奉化区两个省级试点的基础上,全域推广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经验,推进土地流转模式、净地建设标准标、利益联结机制、生产经营模式、服务供给机制“五大创新”,新增农业标准地4万亩以上。(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改革处)
3.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以山区农村为重点,加快推进闲置农房(宅基地)整村、整镇、区域化盘活,培育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特色样板村10个,新增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2500宗以上。指导象山县全面完成“两项试点”,梳理总结宅基地改革经验。(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4.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整改工作,逐项完成整改落实。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深化数字化管理应用,探索开展村级合同“全周期”管理监督,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六、全过程提升治理水平,营造乡村稳定安宁环境
1.提升乡村法治能力。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优化农业农村营商环境。加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框架下农业农村领域执法事项的条块衔接,推进八大专项执法行动。发挥农业农村普法讲师团作用,精准提供法律服务。(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改革处、市农业行政执法队、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
2.加强农村清廉善治建设。推进示范性清廉村居储备库建设,迭代“村民说事”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等经验做法,新增市级善治(示范)村200个以上、清廉村居200个以上。推进城镇化村社区化管理,加强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深化乡村治理集成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迭代升级,形成一批有XX辨识度的治理成果。(责任单位: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3.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化海上“千船示范、万船整治”工程,创建安全引领船550艘,10人以上渔船救生筏配备全覆盖。开展渔船安全“大筛查”行动,推进“甬海红帆”行动,落实“1510”督导检查机制和四级排查机制。开展“商渔共治”行动,加强海上执法协作,强化涉海涉渔安全应急值守。加强农机安全、沼气安全管理,积极争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追溯管理和应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豇豆、杨梅、芹菜、猪肉、养殖大黄鱼等5个重点品种质量安全专项行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深化农(渔)业气象服务合作,加强农(渔)业气象防灾减灾联动,提升农(渔)业气象灾害精准防控能力。(责任单位: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市农机畜牧中心、市农业行政执法队、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
4.深化乡村振兴热力指数评价。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抓取手段,持续更新迭代热力词,优化符合XX实际的特色词库。持续完善乡村振兴热力指数评价体系,实时抓取各地乡村振兴评价指标基础数据,每月一期开展“五维四度”热度评价分析,有效利用局公众号、乡村大脑等平台,进行可视化展示,建成全市乡村振兴热力指数驾驶舱,科学反映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和群众需求。(责任单位:农办秘书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七、全方位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农业农村迭代发展
1.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制定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健全乡村人才“育引用留”全链条机制,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农旅发展、实用技术、规划建设、文化艺术、公共服务、经营管理、数字化等“十路”人才,积极推动形成“千名头雁、万名农创客、十万新农人”人才矩阵,培育“浙农英才”30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260人、农创客8000人、现代“新农人”3万人以上。实施“乡村CEO培养招聘计划”,加快农业农村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研究提出农业农村人才分类认定标准。重塑农民培训体系,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管理制度,梯次构建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田间学校“三位一体”现代化培训平台,建成优质农民培训机构10家以上,新培训高素质农民8000人次、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次。(责任单位:科技教育处、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处、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2.健全涉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大三农”财政政策整合提升,加大财政预算支农力度,提高政策扶持精准性和集中度,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8%以上。强化金融支持,创新推出支农金融产品,逐步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加大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提高农业经营主体授信额度,切实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逐步提高保费财政比例,继续推进提质扩面,创新试点农业巨灾保险,不断增强风险保障能力和农户获得感。(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计划财务处)
3.加强“三农”宣传和舆论引导。贯彻落实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政务信息、政务公开、媒体宣传,主动把信息宣传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谋划、同落实、同评价,提升“三农”工作宣传能级。加强系统内部联动宣传,强化与主流媒体沟通对接,推动共建共享,依托各方力量总结经验、报道典型、宣传亮点,增强“三农”宣传影响力。(责任单位:办公室、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4.锻造“一懂两爱”“三农”干部队伍。坚持服务“三农”总目标,健全干部全链条式培养赋能机制,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在破解“三农”重点难题上求实效、强作为;坚持人岗相宜原则,打通机关、下属单位身份壁垒,为干部担当作为打造平台、提供舞台;坚持人才驱动战略,实施“十百千”乡村调研行动,组织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责任单位: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篇5】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局中心工作,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宅基地和承包地改革管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着力点,持续加强农经体系和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高标准建设农业强市、高品质打造“田园城市、都市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科学谋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指导推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整县提升创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提升“双百”行动,推行家庭农场“一码通”,新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40家以上,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以上,重点提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化水平。实施并完善贷款贴息政策,加强非法集资防范宣传引导,确保涉农领域秩序稳定。
(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化“千员带万社”行动,选聘110名优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完善市县级辅导员名录。指导余姚市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做好典型案例总结推介。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聚焦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
二、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管理。指导象山推进宅基地“两项试点”,固化试点政策制度,总结提炼创新成果,确保6月底前完成问题图斑销号任务,为全国试点探索提供象山做法、XX经验。推进农村宅基地规范审批制度,协助出台市级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全域实施深化宅基地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化管理行动,开展农民建房用地需求调查,完成省厅下达年度农民建设计划任务,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四)稳妥推进承包土地改革管理。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指导北仑、慈溪做好二轮到期整村延包,坚持延包原则,探索延包的办法和路径,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落实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审批工作,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合理价格引导机制,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行以村为主的“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农田集中成片流转整理,全市农村承包地经营流转率和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2%以上。
(五)积极推进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推动出台《关于深化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域推进闲置资源盘活利用,鼓励采用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盘活利用方式,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产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探索“村集体+农户+投资者”的闲置宅基地盘活收益分配机制,增加村集体及农民收入。新增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2500宗以上,培育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特色样板村10个。
三、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抓好列入省委重大巡视问题清单的“农村集体资产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高质量销号。组织开展全市村集体资产资金管理大排查行动,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行为,协同市纪委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三清一促”专项治理,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和村级债务管控机制,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浙农经管”预警监督管理意见》等相关制度,持续提升农村集体资产资金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消薄”攻坚成果,持续推进“消薄”项目建设。深化党建统领片区组团发展模式,统筹配置片区内农村集体资金、土地、项目等要素,支持组建乡村振兴联合体。发展村庄经营,鼓励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发展途径,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引进职业运营团队参与村庄经营。推进强村公司规范化发展,提升联村带农致富能力。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经营性收入50万以上行政村占比稳定在70%以上。
(八)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落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整省试点任务,推动省市县三级交易信息和交易数据逐步贯通,实现交易额稳步提升。稳妥推进集体资产股权质押、土地经营权综合抵押贷款,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户的财产权益。
四、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九)实施乡村治理“五个一”行动。持续迭代村民说事、小微权力36条等老牌治理模式,推广优化智管家、道德银行、群治分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开展“一镇一策”精准化治理,擦亮“一县一品”区域乡村治理品牌,注重“一地创新、全域推广”,整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总结提炼乡村治理典型经验,争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和典型案例。
(十)推进善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善治(示范)村创建和监测,新增市级善治(示范)村220个以上。分层分类推进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基层骨干参与“耕耘者”培训。持续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抓好《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贯彻。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配合做好基层智治系统建设工作。
(十一)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实施清廉村居建设“五廉协同”行动,开展清廉村居评价备案,推进示范性清廉村居储备库建设,新增清廉村居220个以上。学好用好《浙江省清廉村居小微权力监管制度清单》,梳理形成本地清廉村居小微权力监管制度。
五、着力提升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十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深入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加强农经队伍廉政教育,筑牢廉政防线。坚持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建强配优农经队伍,尤其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村社区工作者、农村代理会计、土地仲裁员、农村审计等力量,推进各项政策和任务落实落地。
(十三)推进数字化管理。用好浙农经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管理、农房盘活等数字化平台,提高农经管理服务质量。充分运用数据资源,做好信息调度、数据统计和形势分析,提高数据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提升服务决策能力。
(十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聚焦土地确权、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股份配置、宅基地审批管理等重点领域,全面排查矛盾纠纷,认真研判信访风险。完善信访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6】区农业农村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XX打造现代化“国际纺都、杭绍星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区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夯实水利安全保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一、稳固提升增产保供能力。
1.稳粮食生产。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亩,提升改造5000亩,新建(提升)机埠89座。落实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继续推进“非粮化”整治,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推进政策性保险提标、扩面,推行良田、良种、良技、良法,规模种粮面积稳定在10.8万亩以上,稳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粮食生产任务。
2.稳“菜篮子”。抓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稳固7家规模猪场保有量,全年生猪出栏在12万头以上。推进市级“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和改造提升,巩固县级以上保障型蔬菜基地1万亩以上。深化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行动,建设市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基地2个。
3.抓绿色发展。完成“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培育优质农产品基地,新增绿色食品5个、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创建粮油作物绿色高产示范方10个。建设生态拦截沟渠1条,完善镇(街道)、村级秸秆收储点,提升改建省级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省级秸秆产业化利用点各1家。
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4.提升农业产业。持续推动以“一片叶子、三棵摇钱树、五朵金花”为代表的“135”产业集群发展,举办“兰花节”“开茶仪式”等农事节会,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2亿元以上。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
5.推进“机械强农”。持续开展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一县三基地”创建,建设1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4家农机服务中心、10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加快推进滨海省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6.推进“科技强农”。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建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低碳农场3家。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高素质农民200人,农创客培育达300名。培育发展数字工厂(未来农场)2个。加快完成东湖农场提升项目建设,打造红色农场、“双强”农场。
三、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7.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带内涵式生长,打造省市级未来乡村4个,区级未来乡村46个,创建和美乡村43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0%。创建1个市级和美越乡精品片区、2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
8.推进城乡融合。大力开展城乡提升工程,紧扣公共服务“七优享”,突出“一老一小”标配和选配,结合区共富星村创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乡村优质公共服务的饱和度。实施打破要素错配壁垒促进强村富民试点,探索形成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新机制,积极探索城乡融合路径和特色做法。
9.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一分两清三化”整治成果,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塑造乡村风貌,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月度抽考工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持全市领先。
四、持续巩固强村富民。
10.巩固集体经济。制定出台新一轮强村三年行动方案,巩固强村消薄基金规模,打造8个乡村“共富联合体”,提升“飞地”抱团项目,加强村公司管理,巩固年经营性收入12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村均集体经济增长8%以上。
11.提升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措施,打造多种“农房+”产业链,持续开展闲置农房激活,做强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业态。加强农民素质培训,落实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推进低收入农户公益性岗位建设,巩固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全覆盖,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领先。
12.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推动2-3个宅改项目落地,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全面完成部级宅基地制度改革评估,平稳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利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平台,扎实推进全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体系试点建设,做好经验总结推广。规范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改革、王坛镇蒋相村标准地县级试点,完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
五、建设安全幸福新河湖。
13.江河安澜达标提质。加快补齐防洪排涝短板,统筹推进全区水网建设,重点推进海塘安澜、小舜江北溪王坛段综合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水库山塘除险加固8座,推动新三江闸排涝泵站及配套河道拓浚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加快平水江水库灌区改造提升工程、夏泽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水利投资8亿元以上。
14.全域幸福河湖达标。落实河湖长制,创新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加强河湖空间管理,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力做好浙东运河水系的保护工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西小江流域综合治理,加快五水共治、幸福河湖工程建设,完成河湖清淤5万方、砌坎3公里,创建2个市级美丽河湖、5个高品质水美乡村。
15.水安全保障提升。开展南部山区农村用水保供提标,改造提升王坛镇、稽东镇单村水站12个,实施王坛镇坎上村管网加压延伸工程,打造美丽水站3个。深化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标准化管理山塘20座,打造市级标准化精品工程水库1座、山塘3座,创建美丽山塘20座。构筑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新建声光电预警设备5套,新建山洪关联测站3座,新(改)建水文测站6座,改造雨量站遥测终端70座。开展数字孪生浙东水网先行先试。
下一篇:EDA设计心得(优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