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精彩7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心理学讲座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与情感的复杂性,启发了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激发了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生活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1

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拥有一颗阳光的心态。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阳光心态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每一个学生,从而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基。在“全国幸福学校共同体”这个大平台的桥梁作用下,我有幸成为了广东省日慈基金会“幸福心灵计划”第二批学员。通过几天全身心地与积极心理教育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连心的沟通、手牵手的互动,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积极心理学理念,切实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审视自我的能力。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的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让我知道除了智商、情商之外,还有乐商,我知道了感恩会让自己更加的阳光,更加的积极,我知道了作为一个家长,应该以怎样的角度面对自己的孩子,我知道了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任俊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要怎样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思想专题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在李鹃老师的课程中,系蓝丝带的环节让我倍受感动,平常老师深埋内心的感激的话语,在这一时刻得以完全的流露,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让心与心的交流更紧。成人都能这样敞开心扉,相信以这样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积极心理引导,更能拉近孩子们的内心。

李劲波老师的《情绪管理》,让我知道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爱,在我们生活中也似乎越来越少,越来越遥不可及,我们很难感受到爱与被爱,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的爱,甚至是羞于表达自己的爱,只觉得爱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用行动表达出来的才叫爱。殊不知:给孩子一颗阳光的心、给孩子投以关注、给他人予以帮助、给自己一些宽容、给陌生人一些关爱,这些都是爱。在面对困境时,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心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

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以阳光的态度正视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正视世界。让自己的阳光感染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幸福心灵计划”项目在西部地区的大力的推广,希望帮助一个老师,可以照亮成百上千个孩子!帮助一所学校,可以孕育出成千上万颗幸福的种子!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2

听了x教授的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授,感想深刻。作为一直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我,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称。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首先,我重新熟悉了关于学习理论的知识,包括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等。也将学习本身当作一个学习的内容,讲述了学习的分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以及不同类别的学习运用于不同的知识和采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对学习的流程进行分析,以及学习的`动机等。从这些方面去解说了学习这个平时实际我们都天天在做的事情。也通过这个分析,发现我们其实还可以改进我们的一些做法,比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后教学的时候,更是如此。有些知识就是适合讲述,而另外的一些知识,可能就不能采取讲述的办法。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其次,我又重新思考了学习的动机问题。这是自己成长和以后组织学习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保持学习的兴趣,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将这些兴趣保存下去,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前者是自己学习成长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当一个好的老师需要的能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来自于学生内部的内部动机;也有来自于外部,比如学校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家长的称赞等的外部因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响的,这些影响就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教学中出现问题所要考虑的。

另外,作为老师应该做到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3

我认真倾听了陈教授《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这一心理现象,令我感触最深。

我班有一个不想做任何作业的小哲同学,我觉得他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使我们老师的错误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后进生”。反思平时的做法,我真想对小哲说一声:“孩子,对不起!”

我将尝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我们班小哲同学的表现,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以求找出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一、“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

钟教授讲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压倒了个人的发展。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20xx年秋,我担任一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我班小哲的一些变化,非常符合钟老师讲的这种心理现象。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小哲已经不再做任何作业,甚至拒绝学习。

记得小哲一年级刚入学时,能认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每次老师提问,他会很积极地举手,当然更多时候是抢答。因为他自控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差,想说就一定要说出来才能安静下来。后来,小哲对音节拼读、认读笔画较多的汉字,汉字书写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困难很大。同时,小哲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我和老师们对小哲不约而同地就只有批评批评再批评,除了批评还是批评。这就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啊!错了这么多!唉!怎么十个字,写错了九个!”我们班其它学科老师也经常向我告小哲的状:“你们班的小哲,昨天又没做数学作业!”“你们班的小哲,今天美术课又没带全美术材料,上课什么也不做!”……渐渐地,老师们觉得他学习是怎么也赶不上去了,就给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么玩,只要不故意扰乱课堂,老师们就会不管不问。老师不再关注他,同学们也越来越忽视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说是即将或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孩子。

现在,小哲已经上二年级了,而他好像已经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了兴趣。他不再写任何作业,上课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拒绝写错误的作业,以免承受班级里的屈辱。这种现象就是福勒博士强调的,某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认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二、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戴克斯的“行为目的”理论: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1759)中说:“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欲望将必然难以得到满足。”表现出问题行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归属感”,但是又希望获得师长和同伴的关注、认同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他们只有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现在的小哲,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所以才表现如此。课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无人的“疯玩”——随便乱涂乱画些什么,咬咬铅笔头儿,捏橡皮泥,玩文具,折纸飞机……任何一个小东西,都足够他玩上一节课。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几乎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跑到讲台上跟老师说:“我要上厕所!”他几乎每节课都要上一次厕所。有时看他的神态表情,确实急需上厕所。有时又发现他去厕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园里透透气,玩一会儿。因为他要溜达很长时间才回到教室。

课间活动,小哲常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伙伴碰了他一下,同学抢了他的蚂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课间活动,校园里正浇花,他拿着一根长长的柳条沾满了泥,一边跑一边甩,追着小伙伴满校园跑,弄得校园里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还有一次,他竟然拿着一把剪纸刀剪自己的头发,伙伴们越是不让他剪,他就越剪,结果很多同学围观,等老师指导,他已经剪得满头坑坑洼洼像个“刺头”。如今的小哲,无论是与众不同的怪异表现,有意所谓的恶作剧,还是哗众取宠的行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们给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这一系列表现,我感觉自己身为老师,身为班主任却丝毫不懂心理学,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误判:“他是学习有智障的孩子,不用严格要求他完成学习任务,只要让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一起快乐的在一起,就足够了。”

原来,我这不是一种善举,我只是在给自己找一个不用去管理他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对不起!孩子,你需要什么?孩子,让我怎样去帮助你?”

三、过去的事既然已经发生,忏悔也没有必要,如何避免“错误的做法”再次发生倒应认真思考。希望“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若要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除非我们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一个体独特的潜能,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和价值,否则我们不可能做得到。

当一位老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赏学生成就和优美的一面,同时,他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错失、困惑和混乱,因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而教师的接纳、尊重、饶恕、忍耐,会引导学生的转变与成长。

小哲才刚刚踏上小学之路,如果我们能做到从现在开始,注意从言辞和行为等方面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颗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纳这个孩子。他可能曾经是因为保护尊严的需要转移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现在趁孩子还没有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兴趣,我们还能帮助他更快地找回对知识、技能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达成共识,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几个方面。

1、对孩子全接纳,无论他犯了什么错,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辞去羞辱他,保证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2、多关注他,给他发言的机会,多让他回答难易适中的问题。他书写能力差,但背记能力强,我们不要抓住其不会写字的小辫子不放,多让他背诵一些诗文,以展示其优秀的一面。

3、家校沟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师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作业。只要孩子稍微有进步,就给以大力表扬,逐渐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强体壮,爱劳动,也很会干活。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优点鼓励他多为班级服务,这样他会觉得自己对大家有用处,在班里有地位,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渐让他在同学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爱与归属感,他就会踏上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徜徉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时刻关注着学生内心的基本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学习儿童心理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这将是我永远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4

成为心灵智者,创造幸福人生

——心理健康的自我呵护

压力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压力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一旦觉得压力大,身心都会反映出来。所谓身体的反应可以导致各种不适,最简单的就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体不适会影响生活状况、影响工作、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疾病,比如胃溃疡、不孕不育、癌症等。在发达国家,医学体系已经改称为生物、心理和社会理念体系,也不再单纯把人当动物看待,就是因为人有心理反应,有社会过程。

心理压力当然也反映在精神上。例如,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会下降,脑力劳动成绩也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工作系统的错乱。当身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作出严格的判断非常难。但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完全是生理因素,跟心理因素一点儿不相干的,科学研究证明还没有。一旦生病,应该积极地求医问药,积极考虑有哪些心理因素可以改善。身体和精神双管齐下,就更有利于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自我调节和减压要分成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要知道心理压力的存在,如果不知道,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

其二,要逐步地变化,不要变化太猛,要把变化改为一种缓慢的过程,要有适应期。 其三,维持心理健康通用的规则,就是要从事适度的体育锻炼,它不仅对身体有好处,对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处。在锻炼过程中,人会自然而然地摆脱一切烦恼。

其四,要进行社交活动,尤其是退休人员。

最后,如果确实觉得自己压力太大,觉也睡不着,可以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帮助。 不过,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有利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到了某个基点才会产生负面作用。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5

临近假期,学校又一次组织学习了xx教授的心理学讲座,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身边的人和事,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收获颇丰。

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展过程和个体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任务非常明确:每个年龄段的基本特征、心理机能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发展心理学有其规律性,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有不规律性,有普遍性和差异性,是增长和衰退的统一,还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而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人格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其研究特点有科学风格、哲学风格和艺术风格。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许多影响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

xx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在座的教干、教师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大家了解了许多里程碑人物,明白了其研究的功能、方式和主要学派及其代表学说等等。x教授还通过列举案例和互动问答的方式让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身边发生的事和接触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听完之后不得不感叹,心理学确实有实效性,它确实可以帮助到我们很多。

x教授把一个人从最初的生命孕育直至生命的结束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同的,热门思想汇报并且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有时被我们误解了或是忽略了,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想想确实有道理。

现在想想,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每种角色下都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在这之前,因为不知,因为不懂,我们在处理许多事情时都是只做表面文章,而不能把握其根本,所以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能系统、全面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令人满意。听了这次的心理学讲座后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我,是孩子的妈妈,是学生的老师,是父母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还有许多头衔,一个人真得是多面的。我做不到八面玲珑,但我可以做得更好。当我们在不同角色里时,就要全身心投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6

今天我前往县委人民大会堂参加师培办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步入会堂,里面坐满了各校的老师,培训开始主持人介绍了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专职心理专家的李惠君老师的简历和崔建华国兴中学专职心理老师的简历。两位老师分别以上、下午进行讲坐;她们的讲坐生动有序,渗透人心,被我深深地吸引,在长达一天的讲座,听起来感觉挺好,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领悟了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一、上午的培训,由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专职心理专家的李惠君老师开讲,我体会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行为举止,言谈吐字,以及待人态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感悟。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通过这次听心理健康讲座,观念得到了更新,学得一些有用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我会把专家的理论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生成自己的见解,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爱中实施教育。

二、下午的培训,由海南国兴中学专职心理专家的崔建华老师开讲,我对于崔建华老师《师生沟通技巧》,有很深的心得领会,并且结合了自身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师生沟通的技巧在教育教学重要性,概括为:

1、语言是师生沟通中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注意用辞简洁、语意明确、表达清楚,以免学生会错意,形成误会或冲突;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为基础,不要超越其认知和语意了解的程度;特别是小学生应注意适当的语音、声调。是沟通得以顺畅有效的关键。另外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鼓励和启示性的语气;对学生少用批评或责备的语气。

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情绪波动大,感情脆弱,心理发育不成熟。做错了事,还抵触、不肯认错,如果教师直言训斥,当众指责,会使其感到自尊心受伤。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讲究方法、含蓄、和蔼、亲切来教育。

更要注意的是,使用语言的艺术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使师生沟通更有效。因此,教师要谨记师生沟通的原则,避免对学生的挖苦、讽刺、责骂。教师还得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的方式。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脾气暴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和语气,善待学生,宜采用警句格言的点拨鼓励。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用有层次、有步骤、逐渐深入的教育融入学生的心灵等等。

2、主动聆听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情感,观察学生的反应。是老师掌握学生表达的意思、活动动态复述过程。师生沟通才得以继续;这样学生就会主动与老师的亲近相处。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理解性的交流,平等性的相处,更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

以上是我20xx年5月14日听取两位心理专家讲座的一点体会,这将对我以后从事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和激励。感谢专家的指点。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7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39 3716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