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通用4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通用4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第一篇】
辅导的质量最集中在培养上。一个人的修养可以完美地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和素质,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情况、社交圈,甚至生活。
在中国,日本似乎并不受欢迎。事实上,他们在战争中的暴行确实令人发指。但可以理解的.是,日本的民族修养肯定比我们高很多。日本文化是从中国传下来的,但不同的是我们抛弃了大部分,但它们继承了下来,演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称呼对方的名字后,他们会加上敬语“君”;“谢谢”二字更是不离口;第一次见面会想对方鞠躬,并说上一句“请多照顾”。也许有一些形式主义,但修养也体现在这里。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过:“在没有教养的人身上,勇气会变得粗鲁,知识会变得迂腐,机智会变得有趣,简单会变得粗鲁,温柔会变得奉承。”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第二篇】
《傅雷家书》是由傅家的185封家书组成,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大部分是傅雷暨夫人写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傅聪的信。傅雷用自己的方式教育除了两位人才,一位钢琴家,而另一位,则是远近闻名的英语老师。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而傅雷夫妇的'这种爱,体现在着字里行间中。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的。成功的父亲,在他对儿子的信中,多数体现的是他叫儿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先会做人,再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这体现的是他这个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第三篇】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四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演讲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x期间,在1966年的一个晴初霜旦,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9月3日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其双方双双自杀身亡,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这样一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人,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而其对其儿女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之启迪也在《傅雷家书》中体现。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的确是出于他对傅聪更为深沉的爱。我是在初中的时候看了这本书的,说句实话,那时候觉得通本书都挺深奥的,看完后也就一种感觉:佩服!不过而今再回头看,我发现了很多那时候没能体会到的美。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岂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傅雷对其儿女的淳淳教导和拳拳的爱子之心,这实在是一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这样的一本凝聚了爱与艺术修养的书,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第四篇】
《傅雷家书》是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1]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儿子傅聪间往来的书信。不仅是一本充满了亲情的家信,更是一本充满哲理的好书。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亲几乎不近人情的教育与监视中度过的。受此影响,他对傅聪的教育也就沿袭了他母亲的风格,教子严格,家规严厉,加之傅雷脾气暴躁,父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僵硬。有一次仅为一点小事就大吵一架,傅聪离家出走长达一个月才被接回。
后来,为了深造,傅聪出国了,傅雷给儿子写了很多的书信,而这些书信最后集结成了《傅雷家书》。在这些信中,我们能够看出一颗深切的父爱之心,即使到现在读来,岁月都无法磨灭那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关爱。
在这些信中,最与一般父亲不同的是,一开始傅雷在信中不断地向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愧疚,诉说自己的后悔之情,后悔儿子在身边的时候待儿子太严格、太狠,并说到“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傅雷表现出的知识分子那种敢于反省的优良品质,更体现出作为父亲对儿子的真切的爱。
随着我对《傅雷家书》进一步的阅读下载,我越来越感觉到傅雷是一个好父亲,虽然脾气暴躁是他的缺点,但是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望子成龙的那种期盼。在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断的思念之中,在一字又一字、一封又一封诉衷肠的信件之中,一种微妙的感情与关系在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产生了—那是一种宛若朋友的父子情。在信中,他告诫儿子与人说话时不要把双手插在口袋中,脱下大衣时要把围巾也一起拿下,还建议儿子专注于学业,将谈情说爱暂且搁下,教他说话要学会委婉,要懂得感恩,要时常与帮助过自己的人通信等等,点点滴滴,不一而足。
可以说,傅雷把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授予傅聪,希望对他有用。傅雷日日夜夜期盼儿子的来信,那种思念的感情透过书和岁月不断地向我们涌来。对于儿子的来信,我们几乎感受到了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那种珍贵和期待。让人不得不感叹“封封信,涓涓情”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作为在外面求学的儿子傅聪,没有让父亲失望,早早地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音乐家,也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对于我来说,读《傅雷家书》可以说收获颇多,除了书中傅雷说的那些谆谆教诲外,我对于父母亲的那种深切的爱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我深觉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
是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贤人促膝长谈: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受到一位严师的教诲,阅读下载的甘露将会伴心田一生。而《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