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  多媒体课件    《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   2、词     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2、 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 教学§3。

(1) 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 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第二篇】

第一屏:

水桶  瓢   互相    泼水   幸福。

象征  意味   吉祥如意   不肯离去   。

自读,开火车读。

重点:幸 征 肯。

第二屏:

西双版纳     凤凰花  。

傣族人民    一年一度 。

自读,指名读。

二:

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双版纳的大街上,你看见了什么?

[这一部分要随机点红:提端 早早地 滴 撒]。

l人们都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

(1)先让一个孩子充分说。[“我看见大街上人们都提着桶端着盆准备泼水了……”

点红动词:提、端。你能做这两个动作吗?(实物)。

做完后采访:他们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几个人填,最后一个填完后,追问:你为什么把“早早地”读得那么重?“我觉得人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很早就来了……”

(3)早早就是——。

随机评价:真早啊,你再读读这一句。//真着急啊,你来读。

过渡:你还看见了什么?

l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1)先让一个孩子充分说。[“我要看见人们在滴香水和撒花瓣……”,老师也准备了这些呢,你能来滴一滴,撒一撒吗?点红动词,同时请人上台做动作,教师准备实物:滴的那种香水,花瓣,小盆。

(3)这一提一端一滴一撒你感受到——(人们准备很充分,很重视)说到就读。

(4)小结:泼水节这天人们无比激动,早早做好了准备,还没开始泼水呢,大街上就热闹起来,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欢乐。齐读。

过渡:万事具备,泼水节就要开始啦!想看看吗?

欣赏录象。

2自由读读课文,你会更加感受到这份欢乐。

3四人小组讨论:把你的感受说给同伴听。

4汇报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欢乐?

l互相追赶。

先让学生充分说。“互相”就是——?[一会你追追我,一会我追追你]人们一边追赶,一边……?[笑啊,叫啊,泼水啊……]开心吗?请你读读。

l你拿瓢,我端盆。

先让学生充分说。

瓢是什么,你知道吗?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补充介绍:瓢。

有瓢有盆了,谁愿意上来泼一泼?请人上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理解“灌、泼”

咱们也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泼水的快乐。同桌演一演。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泼。

开不开心?你们刚刚是怎么泼得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子说说吗?

我(    )向你(     ),你(     )向我。

l笑开了花。

[看图:图上有好多人都很开心。追问:有哪些人?老爷爷,阿姨,小朋友……]。

[文字:个个就是每一个,人人就是每个人,

小结:老人、孩子、姑娘、小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开心。

(3)为什么大家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呢?请人说。

1.是不是一般的水:这不是一般的水,这水代表着吉祥如意,代表着幸福,

2.你把水泼向他是——我把水泼向他是要祝福他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师:也就是祝他吉祥如意,板书)。

4.人们希望越湿——人们都希望越湿越好,希望得到的幸福越多越好。

是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再次引读“清水是吉祥……”

怎么能不高兴呢?就是——不能不高兴,很高兴。

5过渡:是呀,这不只清水,她更是芳香的水,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啊!

6第二次引读——[清水是吉祥……]。

7总结,配乐读第二节。

齐读第二小节。

1泼水节的欢乐还在继续呢!请你默读课文第三节,还有哪些欢乐的镜头印在你的脑海里?边读边画。

2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3汇报:(1)先让学生充分说,一处可请两到三个人,然后用声音、图片等在说说。

(2)谁说的好就立刻请他读出这份欢乐。

l点拨:象脚鼓点敲打象脚鼓发出的鼓点声就叫做象脚鼓点。

l凤凰花:像红地毯。

l唱着歌跳着舞。

l赛龙舟加油声很热闹。

l放烟火。

l深夜 人们玩得太开心了,到深夜了还不肯离去。

说一个读一个。

四:总结全文。

早早和深夜回荡。

这真是欢乐的泼水节啊![在总结语中第三次点题:欢乐的泼水节]描红欢乐。

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伴着音乐,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

五:拓展:

拓展: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呢?(火把节、那达慕、沐浴节)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第三篇】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为了能让学生有层次地清晰而扎实地把握课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整体感知。除解决字词的问题以外,我还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并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对泼水节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做好铺垫。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具体感知泼水节的欢乐了。

为了能让学生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我在备课时做了很多的准备。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感受泼水节的快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满意:

第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准备这一处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傣族人民想参加泼水节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当记者来采访他们:“请问小朋友,你们提着桶端着盆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们热情地回答:“我们这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呢!”我的问题接着跟进:“原来你们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呀,那你们现在一定非常高兴喽?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吗?”在学生说完以后继续跟进:“你们这么激动,一定很早就做好准备了吧?”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了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的心情,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层次清晰,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扎实地学习课文内容。

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简要带过,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帮学生理清思路,首先这一段写了人们为泼水活动所做的准备,其间通过“早早”和“早已”两个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滴香水”、“撒花瓣”等体会人们所做的精心准备;然后写了泼水的盛大场面,抓住“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等了解泼水时的情景;最后这一段介绍了清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牢记“吉祥如意”这四个关键字。整篇课文学完以后,学生基本上都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且高效。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运用表演法让学生掌握“提”、“端”、“滴”“撒”等动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在体会泼水的盛大场面时,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感受人们泼水时的欢乐时,观察书中的插图理解“笑开了花”;再结合清水的象征意义给孩子讲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结合使这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孩子在新鲜与愉悦的感受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

第四,立足文本,灵活拓展。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朗读和背诵是基本要求,而我也把这一点贯彻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每学一段,都让学生充分进行练读和背诵。因此,下课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把课文有感情地背下来。除了教学书上的课文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比如在讲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一处时,我说:“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福她——;清水泼在小伙儿身上,祝福他——;清水还可以泼在谁身上,祝福他什么呢?”这一设置达到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延伸的双重效果。

第五,过渡语言恰到好处,简洁优美。

如:复习词语后小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透过文字去分享傣族人民的欢乐吧!”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入:“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美丽的孔雀在浓绿的椰树下悠闲的散步;悠悠的澜沧江水碧波连连。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请小朋友们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时引入:“在热切的期盼中,最为热闹的泼水活动就要开始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人们为泼水活动做了哪些准备?”讲到人们为泼水活动做准备时:“是啊,泼水节这天人们无比激动,早早做好了准备。还没开始泼水呢,大街上就热闹起来了,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欢乐,这份激动吧!”播放泼水的场面要展示图片时:“泼水节中最快乐的就是泼水活动了,想看一看泼水的场面吗?”感受了泼水的盛大场面后小结:“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揭示了清水的象征意义以后:“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此时此刻,大街上弥漫着香气,萦绕着祝福,这真是一个——”引入第三自然段时:“泼水活动结束了,泼水节的欢乐还在继续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最后总结全文:“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下面,就让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吧!”这些过渡语使整个课堂显得干净利落,脉络清晰,并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然,这节课也并不是一堂完美的课。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如背景音乐的时间太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让个别学生说出答案;泼水节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但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第四篇】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

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

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

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第五篇】

第一层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层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第三层目标:根据课文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座位摆放四人一组,方块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和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加字.

3.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准备阶段)。

2,师:能告诉老师你准备了哪些东西吗指名说.可以加上动作吗。

随机采访:你手里提得什么呀。

你手里端的是什么呀。

师: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师随机问:你是什么时候到这儿的为什么来得这么早(理解"早早地")。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盼望着泼水节的到来,所以都"早早地"来了.

红色字体显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读读,比比谁来的最早.指名读,相机评价.

(俯身闻一闻,作陶醉状)怎么这么香啊为什么。

读读,比比谁的水最香,谁的水最美.(指名读)。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泼水阶段)。

2,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师:那就请你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介绍泼水活动吧!

以下部分按学生生成的先后随机进行。

(1)师: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哪俩人表演给大家看看.

(2)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板书:灌)。

3,师: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4,师: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师:摸摸你的衣裳,摸摸你的头发,怎么样了。

课文中哪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板书:湿淋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要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不光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板书:笑开花)。

指名读.带上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读.(齐读)。

(板书:吉祥如意!)。

这个"!"在这边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很高兴,很欢乐.)。

师: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大大的欢乐!

出示: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我想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我想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我想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我想把清水泼在身上,祝老人.

6,生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

生自由读。

你想把这热闹的场面介绍给你的亲人,朋友吗(生练习背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泼水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旅行了呢为什么。

生自读,读后师生交流.

师随机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

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6,师: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如何(高兴,兴奋,欢乐)。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课题.

(四)总结。

1,学写词串。

师生交流.

2,联系实际。

(五)扩展。

三,学习生字(幸,离)。

1,出示生字。

3,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交流)。

4,师范写.

5,生描红,临写.

附板书:。

灌泼。

湿淋淋。

笑开花。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第六篇】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断是重点段落。

在教学中觉得以下几点处理得较为满意。

一、交给方法,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此,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句话感受到人民泼水很快乐的。把它找出多读几遍。随后交流句子,说说从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欢乐。交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从第三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体会到欢乐。我就跟着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该句内容,让大家一起读读。然后请学生想一想,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人们的欢乐?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词,感情朗读。整个过程老师始终是跟着学生在学。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针对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课上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如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读读做做,学生兴趣十足,感悟到文章用词的精当,感受泼水的快乐。当学生对泼水的场面有了一定的画面基础后,我饶有兴趣地问:假如我们就在泼水地现场,你会把水泼向哪些人?祝福他们什么?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发言踊跃,祝福的语言让人感动。

三、训练语言,丰富积累。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地偏离了轨道。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

以后要多学习,勤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第七篇】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我国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开展学习。我所上的《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能力目标: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并教育学生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于: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说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课本铅笔盒。

2、教具准备:手风琴教科书“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下面我说一下教学过程以及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一、谈话导入节奏训练。

1、出示附点节奏。

2、用附点节奏向老师问好。

3、用附点节奏向同桌问好。

4、学习有附点节奏的本课歌曲的结束句。

师先示范学生学并用手势作提示。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歌曲中难点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教法示范法学法模仿法创编法)。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观看泼水节视频并听范唱。

2、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

3、介绍傣族泼水节的相关知识。

4、学唱歌曲教师拉琴学生学唱。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对傣族泼水节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让学生学会本课歌曲(教法谈话法学法观看发讨论法)。

5、感情处理。

6、找出难点,师生共同克服.

三,拓展与延伸欣赏图片。

7、再次出示泼水节的图片。

8、模仿泼水的动作。

9、师生边做泼水动作边唱歌。

10、出示葫芦丝让生模仿葫芦丝的演奏动作。

11、出示象脚鼓让生模仿象脚鼓的演奏动作。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歌曲更好的演唱歌曲。

(教法引导示范学法模仿伴奏)。

四、德育教育。

教育学生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教法引导谈话学法思考讨论法)。

五、下课。

师生互别!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第八篇】

《欢乐的泼水节》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有人说,1篇课文的题目就好象是一部音乐作品的标题,它既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常常是显现主题、透露核心信息的关键。所以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以叶圣陶先生的“自学引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紧扣题眼“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教学片段。

情境之一:复习旧知,体验当小作家的欢乐。

生:我选“泼水”,因为泼水可是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

生:我选‘凤凰花’,因为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傣族人还把凤凰花的花瓣铺在地上呢!

生:我打算写“烟火”。

师:傣族人放的烟火是自己制造的。他们把放烟火叫放高升。

……。

师:看来刚才大家读课文时都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情境之二:导读课文,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

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

生:读第一自然段。将“一年一度”读了重音。

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先读读句子,再和同桌讨论讨论吧!

生:读读句子,再讨论。

生:这个“迎”字说明人们是很高兴的。

生:“迎”告诉我们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

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咱们这回来西双版纳,正巧赶上,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做了什么准备?

生:我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了。

师: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生:个别读句子。语气较平。

师: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生:再读句子,将“早早地”读成重音。

师: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生:读读句子。

师:小姑娘,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生:因为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我不想错过。

生:要过泼水节了,我兴奋得都睡不着了,就早点来了。

师: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生:齐声读读句子。

师: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听,欢快的象脚鼓响起来了!(播放《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让我们也加入到这欢乐的人群中吧!赶快读读这一部分课文。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四、五句话。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

师:那就请你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介绍泼水活动吧!

生:高兴读句子。

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的?

生: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屏幕出示句子。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生:你追我,我追你。很有趣的。

师:是的,那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欢乐的?

生: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生:动作演示“灌”字。

师:像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直浇下去,这就是灌!女孩子拿起瓢,让我们也来灌一灌。男孩子端起盆,高兴地泼一泼吧!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图片: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生:再读句子         。

师:板书:欢。

师:看看你的身上——湿得怎样?

生:衣服完全湿透了。

生:衣服全沾在身上了。

生:我的衣服还挂着水呢!好像刚从水盆里捞起来,没有拧干,直接穿在身上一样。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湿淋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有感情地读词语。

师:不光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

生:湿淋淋。

师:人人脸上——。

生:笑开了花。

生:读句子。表情很严肃。

师:读这句话时脸上也要笑开花,再试试!

生:笑眯眯地读句子。

师: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句子。

师:小姑娘,漂亮的节日服装都被淋湿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生: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生:当时人们很高兴,很欢乐。

师: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欢乐!

生:男生读句子。

师:泼在身上的水里啊滴了香水,撒了花瓣,飘着幽香,更象征着吉祥如意,快乐吗?

生:快乐。

生:女生读句子。     。

师:板书:快。老师也很高兴,我也想来读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有感情地读句子。

生:鼓掌。

师:谢谢!

生: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师:真懂事,相信老爷爷老奶奶会乐意接受你这份祝福的。

生:我想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愿她越长越漂亮。

师:姑娘会很高兴的。

生:我想把水泼在老师身上,祝愿老师身体健康。

师;我代表所有的老师感谢你的祝福!

……。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

生:(看了看衣服,笑眯眯说)我们的衣服也全湿了。

师:继续泼吧!尽情地泼!开心地泼!让那晶莹的水花承载着所有美好的祝福,泼向带着美丽笑脸的人们。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生:饶有情趣地观看着,不时发出笑声。

师: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欢乐的音乐响起,开心地读读这一部分。看看谁泼水泼得最欢乐。

生: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师: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喜庆活动呢!(板书:喜庆)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举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

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与同桌小声地交流着。

师: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生: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瓣把地面都铺满了。

师:出示图片。满地是火红的凤凰花花瓣,真是喜气洋洋呀!

生:我拍到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烟火升上天空。

师:出示图片。

生:我拍的照片里人们穿着漂亮的服装,打着象脚鼓。

师:出示图片。排着队伍,拍起象脚鼓。播放音乐,听,连回响的鼓点也是欢乐的!

生:读读句子。

生:我拍的照片上人们在唱歌跳舞。

师:出示图片:舞姿优美,歌声动听!又唱歌又跳舞,用我们已经学过词语就是——。

生:载歌载舞。

师:载歌载舞多么欢乐。

生:读读句子。

生:泼水节一年一度,要等上365天才能再过,我要玩个够。

师: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生:我很高兴,高兴得都不想睡觉了。

……。

师: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很高兴。

生:我很兴奋。

生:我很欢乐。

师: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实践练习。

生:我知道壮族的歌婆节。

师:壮族人主要分布在祖国西南部的广西,歌婆节那天他们要对歌。(展示歌婆节的场景图片,配以壮族的民乐)。

生:苗族有个龙船节。

师:是的,苗族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龙船节上人们赛龙舟,斗牛,赛马。(展示龙船节的场景图片,配以苗族的民乐)。

生:彝族火把节,我们的练习上有的。

师:彝族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火把节那天人们手拿火把,彻夜狂欢。(展示火把节的场景图片,配以彝族的民乐)。

生:维吾尔族诺鲁孜节。

师:维吾尔族人主要集中在祖国的西北面——新疆,这儿的人能歌善舞,诺鲁孜节那天他们要开展许多庆祝活动。(展示诺鲁孜节的场景图片,配以维吾尔族的《娃哈哈》)。

生:跟着哼唱《娃哈哈》。

师: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我们再交流!

情境之三:学习生字,体验做发现者的欢乐。

师:本课有十个生字,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三个生字。(屏幕出示:幸、肯、离)请大家根据书上的笔顺表自学生字,再和同桌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生:自学,讨论。

师: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写这些字。(根据学生发言逐一出示生字)。

生:我教“肯”,上面是止,下面是月。

师:在书写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写的时候要注意月字底的第一笔变成了竖。

生:我来教“幸”字,上面是土,下面是南里面的部分,羊少一横。

师:这个字的横画比较多,要注意处理好横画之间的长短变化。

生:我来教最后一个字,“离”字上面是一点一横,中间是个凶,下面是竖,横折钩,撇折,点。

生:托起来。

师:是的。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部分所占的大小不同。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生: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教后反思。

感悟之一:温故知新,发展思维。

感悟之二:潜心会文,切己品味。

叶圣陶先生继承了我国古代学者强调的“自得”精神,提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导要导在点子上。因此,在本课的导读中,我以媒体课件为辅助,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诵读,“潜心会本文”,引导他们“遵路”、“入境”、“悟神”,引导他们切己品味、读中悟情、读中传情。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动感受。

媒体课件,辅助导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多媒体课件的价值是很大的:能引其观,诱其思,排其难,激其情。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实践更富有情趣:优美动听的傣族民乐回荡在耳旁,学生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已走进了西双版纳;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尤其是那一段声画俱佳的泼水录象更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看这段录象,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感受着欢乐。在他们“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

以读为本,读中生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的“自学导引”中,多媒体课件始终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多媒体不能替代阅读。第二自然段的末尾讲到清水的象征意义,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设计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以泼水现场的人自居,将清水泼向自己关爱的人,送出诚挚的祝福。幸福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总有不同的含义。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变得更具体化,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已并不重要,我允许他们多元解读,允许他们见仁见智,允许他们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多媒体不能替代传统的教法。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其中的“灌”字是一个生字,要求学生理解。通过几次的试上,我放弃了起初以媒体课件展示“灌”这个动作的画面的设计,最终选择了以表演助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小小的动作唤起了生活经验,准确地诠释了“灌”字的含义,观察得真切,理解得透彻。

感悟之三:以本为本,举一反三。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会一两篇课文上,而要凭借教材进行教学,一定“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如果说这节课中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举一”的话,那么第三自然段的阅读就是“反三”。学生们循着读第二自然段时我指点的路子——“寻找欢乐,感受欢乐”,自己花费心力去摸索门径——寻找喜庆活动中的欢乐。虽然他们打破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但是将他们找到那些看似琐碎的“欢乐”穿起来,便是一串闪亮的珍贵的项链:他们获得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养成好习惯。

教材不是终点,“领会教材之质与文犹未已也”,“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一’是课文,‘三’是自己阅读东西。如果说课文的是“举一”的话,那么本堂课末尾的“实践活动”——交流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是“反三”。这个实践活动在课文与课外读物(课前下发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课堂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驾起了桥梁,引导学生走向综合、走向生活。

感悟之四:指点学法,逐渐放手。

识字和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学生经过将近两个学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的学法。所以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和同学合作:根据教材上的笔顺表,运用以熟字带生字、说说笔顺、区别形近字等方法来“教学”生字。我从旁加以点拨:作为偏旁时“月”字的细微变化;横画多的字笔画间的分布与变化;容易出错的笔画给予提示,并进行示范书写,以巩固记忆。从而让他们经历了一个“自求得之、自我发现、自主创新”的过程。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依然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需要商榷的地方。叶老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开首就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教育和教学的成败得失关键在于教师。今后的日子,我将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究更优化的教学方法。或许,欢乐地教、欢乐地学,将欢乐进行到底,才是我教学应该追求的意境。

39 1611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