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干部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1

云海 分享 时间:

通过主题教育,增强了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了服务意识与能力,推动了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铁路干部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铁路干部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期以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铁路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和标志性意义,都是独一无二且贯穿始终的。未来,中国铁路将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以全方位世界领先的姿态持续高速疾驰,充分释放强大的动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浪前行。

一、中国铁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铁路作出了独特贡献。

(一)保障了世界最大人口规模的出行需求

1.铁路网规模快速成长。中国铁路持续加强路网建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铁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万公里,其中高铁万公里,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已覆盖全国%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2022年10月11日调图后,全路开行旅客列车10572列,日趋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一步步将人们对美好出行的愿望变成现实。

2.可及性票价相对降低。从1995年至今,铁路旅客票价基准票价率一直维持在每人每公里元,近30年里,在人均收入增长倍,飞机、汽车、轮船等其他交通方式多次调高基准票价的大背景下,铁路票价事实上在大幅降低。即便在技术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智能化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情况下,中国高铁~元/公里的平均票价率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仅是其他国家的1/7~1/3,是普通人都可以乘坐的日常交通工具。

(二)筑牢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1.强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以京津、京沪、广深高铁、成渝高铁为代表,铁路放大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区域辐射效应,提升了强大的人口、资源等经济要素的集聚效能,赢得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以青藏铁路、拉林铁路、安六高铁、乌喀高铁为代表,少数民族八省区铁路日趋完善,有效连接东西、贯通南北,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有效协调区域经济均衡。铁路沿线尤其是高铁通达地区,以米字形高铁、"四纵四横、八纵八横"高铁为代表,受时空收缩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加速演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区域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区域经济资源配置优化,区域经济产业联动发展,区域经济总量明显跃升,沿线和区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扛起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鲜明旗帜

1.打造了一流的设施设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铁路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从"追赶"到"领跑",从"争气路"到"复兴号",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体系。

2.展示了坚定的文化自信。"一座站、一座城",地标性的铁路站房,提升了不同地域城市的辨识度。北京站、上海站、南京站、杭州站等普铁站,均突出地域特色、承载传统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站房造型;雄安站、郑州东站、武汉站、西安北站等高铁站则是融合交通、功能、空间与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塑造了兼顾地域文化、集体空间感知与记忆的站房。

3.弘扬了伟大的铁路精神。广大铁路人"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在不同时期实践形成的"毛泽东号"精神、巴山精神、大秦重载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熔铸了铁路人的红色基因,在铁路行业传承和弘扬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书写了铁路人创造先进物质文明与弘扬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典范。

(四)引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进方向

1.绿色施工先行。在正在推进的"八纵八横"高铁建设以及川藏铁路等建设中,铁路部门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色施工"指示,充分借鉴青藏铁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最大限度地保证野生动物正常活动不受影响。

2.绿色廊道延伸。在既有铁路线上,按照"连起来、厚起来、茂起来、美起来"要求,持续改造沿线绿色景观、站区环境,构筑一条天蓝、水清、气爽、花繁、草绿、树茂的绿色生态廊道,让火车在绿色长廊里畅游穿行。

3.绿色交通承接。发挥清洁节能、高效集约、生态友好等独特优势,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提出的降碳、减排号召,统筹调整运力运能,主动承接"公转铁"运输任务,适应"多式联运""散改集"等更加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运输需求,发挥好绿色交通骨干作用。

(五)提供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合作范例

1.贡献了中国标准。近年来,国铁集团主持参与了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列车网络、制动系统等专业60余项重要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设计通信信号》《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和《高速铁路设计供电》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两个系列、11项高速铁路系统级标准,填补了高速铁路实施、设计等关键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为世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贡献了中国智慧。

2.提供了中国方案。从坦赞铁路、蒙内铁路、中老铁路,到匈塞铁路、雅万高铁,从渝新欧、郑欧、义新欧为代表的中欧班列,到中老泰班列,中国铁路搭载"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货物"出海,以技术优势、强劲韧性,扎实推进纯粹商业合作,带动人员、文化交流更加紧密,带动贸易、货物交易更加顺畅,为人类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中国铁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与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领跑世界的中国铁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需要承担更多使命与责任。

(一)现代化铁路网还应更完备

1.路网密度还应提升。中国铁路在路网规模、密度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与中国高铁规模第一、速度第一、技术第一、安全第一、环保第一的地位不相匹配。2021年底,中国人均铁路保有量公里/百万人,铁路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与2016年末比利时的1180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的1080公里/万平方公里等相比,即便考虑中国人口分界线、国土面积、地理经济等实际国情,铁路网密度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2.电气化率还应提升。电气化铁路是现代化铁路的根本标志,路网电气化率则是衡量铁路现代化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2021年底,中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达11万公里,虽然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气化铁路网,但电气化率仅为%,与西北欧发达国家90%以上的电气化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提升路网电气化率,既需要加大力度改造既有老旧线路,更需要加快建设开通高标准线路。

(二)智能化铁路还有长路要走

1.智能化服务还有长路要走。铁路客货运智能化服务已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从旅客购票环节的APP功能完善、自助取票,到候车环节的人脸识别进站、测温通道、智能餐厅,到乘车环节的一证通行、扫码升席、网络订餐、环境感知,再到出站环节的行李运输、站内导航、智能闸机。以京张高铁为代表,中国铁路智能化服务已跃升至世界领先水平,但受站车环境、技术设备、投入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制约,高水平铁路智能化服务推广至全国铁路网,还有长路要走。

2.智能化运维还有长路要走。京张高铁等新建高等级线路,已开始应用智能化运维,从突破BIM+GIS关键技术,成功构建基于BIM的铁路工程协同设计体系,到突破高铁ATO关键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从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到智能牵引变电所、智能综合调度系统,能实时监测列车运行中的状态信息,提高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从应用智能传感、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系统,打造智能监测平台,到一体化运维工务、电务和供电三大系统,能及时发现固定设施运营安全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和维修养护,但把智能化运维技术推广到开通时间、设施设备、运维体系、维护周期等与高等级线路大相径庭的全国路网中,还有长路要走。

(三)运输服务供给还应更全面

1.均衡可及性服务还应更全面。2021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比上年增长%。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亿吨,比上年增长%。在提供这些总量庞大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中国铁路也在湘西、云贵等35个少数民族地区530个车站开行了81对"慢火车",为超过1200万人次旅客提供了可及性服务。但还有受路网线路匮乏、运输产品设计不丰富等影响的大量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甚至中西部地区,仍需要铁路提供更全面的低价优质客货运服务。

2.客货个性化服务还应更丰富。近年,铁路在疫情防护、应急旅客物资运输、战略战备物资运输、跨境专列,"618""双十一"购物节高铁快运,扶贫物资和农产品专列,以及"天鹅号""亚布力滑雪""新东方快车""丝路天山号"等旅游专列、城际"铁路e卡通"方面,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个性化服务。但受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客货流预测以及开行密度、调度效率等因素制约,运力不充分、运能不均衡,离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货运物流畅通顺达等还有不小差距,精准化、个性化的客货运产品服务还应更加丰富多样。

三、中国铁路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的思考与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取得先行优势的中国铁路,将持续释放建设投资数量多、用工规模大、关联链条长、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等动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勇当"火车头"。

(一)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更高水平共同富裕

1.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按照"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求,以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为目标,中国铁路要加快建设开通速度和质量,在2025年、2035年,将营业里程分别提升到万公里、20万公里,将高铁分别提升到5万公里左右、7万公里左右。2035年,实现20万人口以上城市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2.积极助力高水平共同富裕。按照"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求,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优质、人民满意"为目标,中国铁路要加快实现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以高效率、智慧化的全程服务体系,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体系,释放充足运力运能,降低物流等交易成本,加速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助力产业合理布局、分工进一步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高水平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二)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加快智能铁路建设,助力更大幅度世界领先

1.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按照"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中国铁路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铁路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率先建成智能高铁,加快实现智慧铁路。

2.加速智能铁路建设普及。按照"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要求,中国铁路要加快普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传感、信息传输、物联网应用,克服不断建设开通的高铁线路所面临的高速度、高密度、跨线运行的行车组织方式,不断应用的新技术新装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转的供电、线路、环境、天气对高速运行中列车的影响,全流程提升客货运输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三)全面增强支撑引领作用,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助力更广范围现代化实现

1.全面增强支撑保障作用。按照"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求,中国铁路要全面提升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完成急难险重运输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全力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为服务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强有力支撑。

2.全面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按照"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求,中国铁路要充分发挥全球铁路科技创新高地优势,持续加快国内高铁建设和"走出去"步伐,充分释放投资乘数效应,带动涉铁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中高端聚集,形成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铁路产业体系,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39 3673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