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2024年暑期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第一篇】

20__年4月30日上午9:00—10:30.郑教授用了一个半小时对20__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在20__版上的变化进行了一一梳理,认真听完后,对20__版语文课标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一、倡导少做题多读书

20__版语文课标在课程理念“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一条中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对于这一理念我是感触颇深的:在我周围有许多语文教师还秉承着以前的传统,每学期在学校规定的语文作业之外,让孩子买大量的语文资料,什么同步课课练,单元试卷等等来做,孩子们整天埋头于语文作业中,根本无暇看课外书。我的观点一直就是语文学习第一要务是阅读,读书多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差。可能那些做题目的孩子目前语文考试能多考几分,但往后一定没后劲。我从三年级开始,正式要求每个孩子每天总共阅读最少半个小时课外书,我从教20年从来没让学生买过任何相关语文资料,可是我班孩子的语文成绩也不差。如今看到新课标中的这一条,挺自豪,原来我一直走的路是对的。

二、课程目标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割裂开来

郑教授的讲座为我提了个醒,前几年小语教学流行三维目标,也可能是理解不到位,包括我自己经常是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的开开的,一条一条写。20__版语文课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课程目标包含文化、语言、思维、审美4个方面,郑教授提醒,这4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割裂开来,分成语言目标、审美目标等,谨记!

三、紧跟时代潮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

一直以来对于互联网可以说又爱又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网络作用之大,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能帮助我们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可以发挥它的大数据优势,帮助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改进依据……但身边也一直不断这样的例子,家长反映某某孩子利用学习要用电脑或手机为借口偷玩游戏……所以布置线上学习任务时总有点底气不足。如今好了,20__版语文新课标有了明确规定:“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阅读习惯、写字能力、深度思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网络沉溺。”正式定下了基调,告诉我们可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但是要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地使用。

四、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

个人认为20__版语文课标最大的亮点是: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分3个层面设计了6个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改变了过去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改变了逐点解析和逐项分析的习惯,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意在打破一直以来孩子们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改变我们教师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教出来的都是书呆子的现状。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应该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新课标点赞!

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紧随时代潮流,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以后教学的方向,它应当成为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的枕边书。

2024年暑期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第二篇】

礼记中说道:“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研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后,我深入地感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点,也深深地感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本次语文课标,我最大的感触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紧扣核心素养,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创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开展高效的教学,促进每位学生都取得自己最大的进步。现在,浅谈一下我受到的启发与思考。

一、浓浓语文味,戚戚中华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世世代代都要传播与弘扬。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运用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去促进学生语文的学习,“以文化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语文中,学生要感受到自己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爱国主义之情,践行爱国主义之行为。

我希望学生在学完语文后,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统筹核心素养,启蒙思辨能力

在生活中,语文的学习时时存在,处处存在。然而,我们教师是否把握住了语文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教学中,学段要求细分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给老师指明了教学的重难点,以及突破点。

核心素养中的“思辨性阅读与交流”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思辨性,它的意思是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毫无客观坐标。从此处,我看出了一个人自主思考、分析、整合、推理等的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雏形,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明确的体现出来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思辨思维的熏陶,比如: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路,并且包容学生所有的思维活动,对于有偏差的想法,也要注重抓住契机,牵引到合理的思维想法。

三、立足学习任务群,实践中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是非常新颖而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在一个任务群里,在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时,年龄和知识水平相仿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实践性活动中,学习任务群中的学生,会有自己的困难,他们汇总各自的问题,通过咨询老师和查阅学习资源,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评价和命题,检验学业成就

课标内容改变了,那相应的评价和命题方式,也要相应地转变。教师需要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推动考试命题内容与方式的变革。我们本着综合考查、语言材料、创新形式的原则,结合真实情境、典型活动、典型问题的思路,来坚持素养立意、学习任务群这一导向。

对此,我的思考是:评价和命题时,我们要结合核心素养中学段要求,设置阶梯型的难度递增的题型和内容。同时,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题型:调查学生最喜爱戴的口罩图案。题型,采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姓名、最喜欢的口罩图案、最喜欢这个图案的原因、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这样的题型,学生只有真正通过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讨论和探讨,才能表述出来。同时,也很好地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就。

五、互助携手共学习,巧用互联网

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也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研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吃透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符合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我们也可以创建学习任务群,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学习更多的知识,携手同伴,共同研讨与进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上就是我本次研修学习的一些收获和见解。希望以后我可以学无止境。(长丰县北城实验小学蒋姗姗)

2024年暑期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第三篇】

参加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但高中语文新课程在中学的实施情况却并不乐观,好多教师仍是一头雾水,而且经常能够听到老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心得一:高中语文因该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旨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学目标从单纯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转向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的同步发展。语文课堂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心得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的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把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心得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

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旧模式,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语言文化修养课。教师在阅读指导上,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读、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心得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

开放语文课堂,实施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好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课堂上所获得的内容远远达不到广泛阅读的标准,所以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引导学生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心得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要慎用。曾看过这样一事例:一堂优质课《蘑菇该奖给谁》,一开课教师就让媒体展示了故事的动画,师复述内容,生提问,就是不让学生读书,用多媒体取代了对文本的解读。阅读,就是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图象,多媒体运用得不当,剥夺了学生转换语言符号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来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让我们一起共勉。

2024年暑期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第四篇】

《新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大纲》修订之后,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这是面对时代挑战作出的积极回应。面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变革,让我们一线教师作出应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当代,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顺应这一潮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大师。

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习惯。

教育教学的变革意味着重组。同样,在新的《课程标准》面前,对每个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也为我们在事业上的追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要不懈努力、勤于追求、敢于创新,我们都可成为驰骋课堂的骁将、驾驭教材的高手、学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师。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事业,更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为师的过程应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过程,应是我们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对我们的期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通过考察、访问挖掘本地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想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钻幽探微,透彻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把教科书中直接呈现的(即显性的)价值取向和隐含于其字里行间(即隐性的)价值取向,都能呈现给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体验语文的美。

现代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限于课堂。因此,我们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向学生学习,要真正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39 3272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