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心得【精编10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数学听课过程中,深入理解了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激发了对数学思维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逻辑推理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数学听课心得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数学听课心得【第一篇】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教材,还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教学过程

精致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当今中考命题的命题指导原则是,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确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这就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为此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四、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针对近年来题中出现大量联系实际的试题,联系实际日益成为考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明显发展方向,教师,已开始加强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使教学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数学听课心得【第二篇】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与其他三位数学老师一起到厦门六中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从教学观摩会中得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我做出如下讨论及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有一种无形的拉近距离感,能让孩子们从乏味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起来。每一位名师包括施银燕老师、张齐华老师、刘延革老师、强震球老师还有刘伟男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都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的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

从施银燕老师的四年级《认识负数》一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她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从设计了"电塔里的负数"、"室内温度计的的测量",以及"信用卡的-10"、还有"小明身高-2"不仅贴近了生活还让学生懂得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负数。这些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又要怎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还非常佩服施银燕老师的最后的那个时钟设计,到此还使我无法忘怀,原本以为那个计时器只是一个计时器原来暗藏玄机的总结了一堂课提前下课就是"-1"分钟,加深学生对负数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一节课。

张齐华老师五年级中《用字母表示数》从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将自己融入教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丝一毫加工的痕迹。他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这样轻松的语言,细致的点拨,大气的阐述,快乐的笑声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以一个储蓄罐为引子,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这个课题而言,难就难在应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让孩子自己懂得在"变化中找出不变",他不愧为"数学王子"。

刘延革老师的《周长认识》其实就是我想去学习的其中之一,因为我教的就是三年级,不仅能从刘老师的观摩课上得到教学的启发,还可以学以致用一下。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刘老师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还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的教材,它们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孩子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教具,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学生这个意义上明白了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有对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外一条绳子则是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这几位名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课堂里还缺少一些实质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孩子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或许多上几节不同班级的课,能对我教学上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快速读懂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帮助吧。因为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数学听课心得【第三篇】

20xx年12月1日初中数学优质课展示活动在金坛实验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2天时间由各位优秀数学专家展示的几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专家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初中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专家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参加这次展示课的专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专家们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专家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并且老师们出手一笔清秀的字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等。总之,“板书”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这次上课的专家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 丰富的 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听课心得【第四篇】

3月23—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指导活动”的学习。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听了全国名师的4节示范课,4个学术报告。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下面结合我这次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以前觉得自己教小学生还能应付的来,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1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一塌糊涂呢?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其中赵震老师的课和讲座给我的感触最深:赵老师老师说了一个自己‘嘚啵嘚’、‘嘚啵嘚’典故,由此也引起了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深思考,借赵震老师的话说:为什么自己平日的辛苦付出学生却不买账?原因很简单,学生喜欢的是给自己更多空间的教师,学生需要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堂。要想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就必须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空间,从自己的灵魂深处尊重学生的需要。

首先,数学课堂要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如赵老师在教学笔算乘法的算理片段:

师:所学过的乘法口诀最多是九九八十一,这个12×4没有现成的口诀可算。(要求学生拿出白菜图,课件用小圈代表白菜,一行有12个圈,有4行)把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个图,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用算式的形式写下来。(学生独立试算后反馈)

材料一:每行分别圈出10个与2个,分别圈出4组。

生:先把4个10乘起来是40,再把剩下的4个2乘起来是8,加上去。

板书:10×4=402×4=840+8=48

师:面对12×4时,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圈啊?算啊?×

生:10比较好算,再把个位上的数乘起来比较简单了。

生:没学过12的乘法口诀,最多只学过九九八十一,可以先把它的十位乘起来。

师:以前的口诀不太好用了,想到用整十数去乘,把12拆成10和2,你们的方法就叫拆,拆的有没有道理?每个12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0,一部分是2,有4个10,有4个2(引导学生看图)10×4算的是这部分,2×4算的是这部分,明明12×4是一道乘法,为什么后来是40+8,这是什么意思?

生:不加不行,它让我们算总和,没让我们拆散了再算。

生:拆是它的方法,最后还要合起来,这才是它的总数。

师:把12拆成两个部分,把2部分计算后再加起来,这一分一合把12×4给解决了,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故事。

材料二:6个6个圈

师:一共有几个6呢?怎么列式?(6×8=48)在面对12×4不太好算时,他也在拆,拆成6个6个的,就有8个6,结果也得到48。这两种拆法,你更喜欢哪一种拆法?

(课件出示计数器,动态演示:左边图示2颗珠重复4次,右边计数器个位落下8颗珠;左边图示10颗珠重复4次,右边计数器十位落下4颗珠)

师:借助图圈一圈、画一画,拆成整十数后再算,老师还介绍了计数器,如果没有现成的图示,没有计数器,还能计算12×4的问题。

生:笔算乘法;竖式。

赵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想一想,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闪耀着智慧的过程

赵老师的课堂与学生的对话,是平等的、真诚的、创造的,我们的课堂师生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运用智慧去面对很多事先无法预料的新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持续的智力操作。在赵老师的课堂中,赵老师如一位大哥哥,又如一位温和的智者在和孩子们真诚地交流着彼此对数学的理解。

总之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一节数学课看似几个简单问题,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需要学习的。我从中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数学听课心得【第五篇】

为了进一步实现“名师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优共进”的目标,我有幸参加了由旬邑县逸夫小学百思特名师工作室组织的“五室联动助力课堂”暨城关片区同优共进教学教研活动,深受启发,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四、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针对近年来题中出现大量联系实际的试题,如张老师设计的习题“将盛得很满的一碗汤饭要送到顾客手中,不能使汤溢出来,怎么才能做到?”紧密的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日益成为考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明显发展方向,教师,已开始加强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使教学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听课心得【第六篇】

上周五我有幸到江阴市第一中学听课学习,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观摩了两位老师教学优质课,但是收获颇大,现把自己的一点感想写下来。

第一堂课是高三物地班的一堂《函数与方程》的一轮与二轮衔接的复习课,上课教师还是比较年轻的,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活动单三单导学模式,有课前预学单、课堂讲评单及课后检测单。对于课前预学单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我比较欣赏的,一共有3个填空题,要求学生前天晚上做好,并有解答过程,教师也已批改好,并对学生的不同解法进行分类,课堂上用投影仪把学生的解答过程展示出来,并作适当点评总结,甚至有变式训练。如“求方程 的解的个数”,变式为“讨论方程 的解的个数”,把题目进行升华,由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如何动静结合、动中求静,此处算是一个亮点。可以看出教师还是花了很多功夫的,这对我算是一个启示:“如何让学生从小题中看变化,从变化中掌握方法”。

第二堂课是高二文科班的一堂《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单调性》,教师立足课本,教参钻研透彻,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引出新知识。

而且教师的教态端庄、面对学生亲切和蔼,课堂上也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多多表扬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就是他们的黑板设计比较宽敞,用了食物投影,还有大块黑板能让学生进行板演,不过让学生同时黑板板演3道题,解题过程也不是很简单,时间有些短,下面的学生会来不及解答。对于课堂检测的3道题目中前2题,跟本堂课的重点不是很配套,学生基本不会,所以检测的效果就没有了。所以对于课堂检测还是应该课上讲什么,课堂检测练什么,不然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会将每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数学听课心得【第七篇】

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赤峰市各地的22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这22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有的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他们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这22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看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因为你的错误使我们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第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了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比较高,大多数使用效果好,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四天学习,共听了2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数学听课心得【第八篇】

有幸听了两位优秀教师许老师、陈老师的两节课,受益颇深。

第一节“比的意义”许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老师的年龄着手,让学生自己提出和两位老师年龄有关的问题,从而非常自然的引出两个数之间除了差和倍数之外的又一种关系“比”,这一选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中,许老师第二部分“自学提纲”的设计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以发挥。概念课是枯燥的零碎的,然而她放手给学生,学生却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他们自学,自我总结,并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比”“除法”“分数”三者联系与区别的对比表格,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陈老师的数“学广角--搭配(一)”也结合了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的动画PPT。因为低年级孩子小,陈老师步步细心引导,授课内容条理清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任老师的“四边形”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了四边形的特征,而后一系列的判断,包括“隐藏--猜想”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了四边形特征.最后通过比较提出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四边形。整堂课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学生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

听了二位优秀老师的课,我只能说: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加油吧姑娘!

数学听课心得【第九篇】

流畅,自然,大方,得体……我在网罗一切可以描绘一堂优质课的修饰语,林林总总的词汇和一堂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课堂相比,可谓铅华散尽也不能道出一位晚辈对于前辈的崇敬,仰慕之情。

些许深刻的印记再次将我的思绪带到了课堂。那是一(1)班的数学课,我步入教室时,别的听课的老师早已在那里静候了。我为自己的晚到感到十分的惭愧,因为在听课的所有教师里面,我是年级最小,资历最浅的一位,无论任何缘由,都不能成为我迟到的理由。好在上课的铃声还没有敲响,孟x老师在悉心地给孩子们做课前辅导。“分析题目时,首先要寻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孟老师如是给孩子们说道。多么熟悉的一种声音,顷刻间,一种相知的感觉迅疾传遍我的大脑,但随即就被忧虑所取代了,是的,我开始担心起来,担心一年级的孩子能否理解何为“已知条件”,在我的印记里,这样的词汇是一位中学生才可以深有感悟的东西。想象中接下来一定会发生一些孟老师不曾预料的事,我在暗自等待。

机会来了,孟老师叫一位同学分析题目已知条件。“题目告诉我们……”惊讶,取而代之的欣喜,我想自己本就不是一个“情绪善变”的人,为何今天却在这短短的数分数秒中,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改变?涵养,积淀,我快速的翻转自己有些欣喜异常的大脑,我的目光,我的灵魂,我全身每一处暗藏能量的场所都被深深的吸引了,我想,这定然是一节颇具大师风范的授课,我拭目以待!

铃声响起,终于,孟老师款款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修炼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艺术之旅。我将自己全身的力量汇聚于耳目,双手,细细聆听,善善观察,手中的钢笔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停停走走,飞转流逝,记录下每一处“巅峰对决”。从优质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做题思维逻辑的培养,数学方法的渗透,语言表达能力的拓展,可谓形如流水,妙如天籁,那一刻,我的脑海里仅仅存留了艺术二字。我想用艺术去描绘当时的场景是再为合适不过了,那种真切,本真,却又极富感染力的教学修养源自于对生活高度的追求。

教师不是演员,教育更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舞台。很多人都曾提及过这句话,但也仅仅是说过而已,用行动去见证,用言传去感知,这样的教师终究几何?

有幸聆听,有幸学习真是倍感荣幸。我想,这短短的四十分钟交给我的东西是无法用一串串简单的数字可以衡量的。它就是一束纯真的光芒,在教育几近功利化的今天,在教育改革风靡全国,成效却日渐甚微的今天,有人依然坚持着纯真教育,有人依然走着本真教育的路线,或许,应试的浪潮会击倒她,或许……如此诸多的困难,如此诸多的压力,我的内心充满一种深深的刺痛,我担心……

数学听课心得【第十篇】

王老师的课,又给了我一次精神的洗礼。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让我佩服,也引起我不少的感触。她讲课时教态自然,温文尔雅、不紧不慢的课堂教学语言。显得朴实、逼真、引人入胜,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她们的"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 她讲课语言规范、严谨,她的课灵活的使用了自学---交流---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这堂课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开始上课时,王老师首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主看书,并对重难点进行勾画。自学完后汇报交流,这时教师只在适当时候点评。交流完后教师设计了三类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做题时,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小组长在这个环节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不但要判阅组员的题,有错的还要督促其改正。总之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几位老师教学艺术值得我们深思与追寻。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新课程下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

3、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4、一堂好课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课。

更应该注重探究的过程。一堂好课中应该有教师和学生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应该有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的许多新东西。

5、一堂好课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进行的学习。

当然,一堂好课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认为应该是真实、扎实、充实、平实的。这些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39 3530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