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字实用优秀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字实用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字【第一篇】
我很幸运来到了xx师大附中xx中学实习,虽然曾有机会去另外的学校实习并且能够留下,但是我却放弃了,虽然如此我却不曾后悔过,因为我在现在的实习学校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许多,对我而言,这是一笔无价的人生财富。
现在确切地算一算,至今天此时此刻,我到xx师大附中xx中学实习也仅仅75天4时52分。然而从我在这里实习的第二天开始,我就已经把她当做我自己的母校一样尊敬爱戴。
我们小学部分四、五、六年级的高段和一、二、三年级的低段两个部分,各有组长和备课组长统管。我是一年级二班的数学实习老师,我的指导老师,也就是我师父是低段备课组组长。我师父是一班和二班的数学老师,也是二班的班主任。我很庆幸,我所跟随学习的老师这么厉害,同时也给了我机会学习班主任工作。
我师父的课堂很活跃,虽然她很年轻,但是她却是一个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听她的课,我会深深地被吸引。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对课堂,对数学感兴趣,她想出很多的点子,而这些方式方法都是我以前在任何书上、课堂上所从未见过的,所以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她的指导下,我的课堂把握和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里,不仅有好的师傅带我,也有一群可爱的孩子陪伴着我成长,和我一起学习,一起快乐。
我们班的孩子都让我特别的喜欢。作为孩子的他们,有着灿烂的笑脸,天真的问题,也有搞笑的行为,搞怪的姿势。作为学生的他们,有着爱学习的热情,好孩子的状态,也有丰富的想象,奇怪的想法。
虽然有的时候,他们的顽皮会让我生气,但是我还是爱他们的,像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也或许是他们激起了我内心的疼爱和怜惜。他们也很喜欢我,每天都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跟我手挽手一起走。真的很难相信,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孩子,不过他们稚嫩的脸庞也确切的告诉我们他们真的还是个小孩子。
班主任的工作很繁琐,特别是低年级的班主任,因为孩子们还太小,很多都不懂,所以会多一些照顾,多一些关心。每天早早的到教室,督促他们早读,七点四十五分要带孩子们排好队,安全守纪律的去操场排好整齐的队伍,升国旗或者做早操,然后安全的带回。每节课间要去教室,因为第二节课间要喝牛奶,第三节课间要做眼保健操,上午放学要带孩子们排好队伍去食堂吃午餐,吃完午餐要带孩子们去寝室午休似乎一天到晚班主任都要不停地忙碌,但是我却并没有觉得累,因为我时刻和孩子们在一起,有孩子陪着。
也正是孩子们,给了我学习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在我讲完课累了的时候,他们会把插好吸管的牛奶递给我;在我热的时候,他们会拿出自己的湿纸巾给我擦汗;在我生气的时候,会安静的承认错误不再惹我生气..我所有的快乐和忧伤都与这群孩子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或许,过不了多久,我走了,他们会慢慢的把我忘记,但是我也不会后悔,因为他们是我的孩子。
来这里实习,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心,也有老师们的教师情怀。虽然我是个实习生,但是我在实习期间却参加了很多的学校活动。
第一次开低段全体教师会议的时候,我很惊讶我也要参加会议,我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些忧虑。高兴的是我尽管不是正式老师,只是个实习生但我却可以被大家----从领导到老师当做大家庭的一员,忧虑的是开会这样枯燥无聊的事情我也要参与。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我在这次会议上听到的、想到的和思考到的确是如此之多。
后来在春游和举办海口市、海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等活动中,我都成为学校的一员参与了,这也是在实习中的另一种学习。总之,通过实习,我真的觉得自己充实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老师。一个不仅带给看孩子们知识,还要带给他们信任、责任、道德、宽容、善良......
或许我们每个老师,和其他的社会人士,真的做好了自己内心的工作,我们会更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工作,真正有了主人翁意识。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老师是主力,学生是载体。我们的付出和奉献在我们的视力范围之内很难看到成绩,然而他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成绩。但是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想着马上看到成效,但是我们在每次考试的成绩中也能在学习知识这个层面上看到我们的成绩。虽然成绩不是一切,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他是基于我们传授做人的道理的。
对于一个好的学校,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们老师的快乐,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记得我大二上教育学的时候就说过,我希望我的爱心能让孩子体会到社会是需要爱的滋润,我的教学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道德和知识的重要。社会需要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注入新的活力,国家需要是道德全面的人才贡献灿烂的光辉。在这里,我想说,我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愿意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上。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字【第二篇】
从高效课堂上来讲,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最基本的学习单元。 学生的自主、 合作、 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 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 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 大了信息量, 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小组建设好, 我认为它是决定高效课 堂实施成败的关键。
1、小组划分的原则
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2、小组划分的方法
在最初实施高效课堂时,我们班采取的是“专制”制的分法,也就是我们三个任课教师包办的。原因是,高效课堂在我校刚处于初学状态,老师 们也处于摸索时期,学生还根本没有高效课堂的概念。我们把民主放到了后面的课堂教学当中。
首先,我们三个任课教师把全班 35名学生按学习成绩、认知水平、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管理能力等依次分成 a 、 b 、 c 、 d 、 e 、 f 六个层次,每个 层次六人,其中 a 层中的六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强,分别承担我们要组建的六个学习小组的组长。然后再将 b 、 c 、 d 、 e 、 f 五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按 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分到六个学习小组中,使每个小组中均含有 a 、 b 、 c 、 d 、 e 、 f 层次的学生。这样,各组 间的学生综合水平相当,而各组内的学生的水平又有层次,这就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六个学习小组也就相当于六个小的平行班, “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学生便于组内合作交流和学习活动的 开展,我们给小组内的学生编了学号。一二号对坐,在小组的中间,两边分别是对坐的三四号和六五号。
每周组织一次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合作,形成团结 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评价不仅仅是评“对不对” 、 “好不好” 、 “棒不棒” ,也不单是一句鼓励赏识的话语,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真正的评价应是引领发展,激发学习内驱力,
增强小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会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充分发挥小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老师指导。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字【第三篇】
从1月的20日到2月x日实践的结束,看似漫长遥远的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在,以及紧张的期末考试周,以及考试周结束后全身心地、井然有序却也略带紧张的准备,以及最后在郯城美澳中学的实践中逝去了。这期间,有联系上的反反复复,有筹备上的辛辛苦苦,有各种碰壁后的垂头丧气,有取得各种成就后的欣喜欢乐,有旅途中的颠颠簸簸,有难说出口的心疼心酸,还有最后离别时的不舍与眼泪
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过程,我用我笨拙的笔不能描述不出全部这些故事,只好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们的实践:转变、反复、准备、走访、倾听(心疼)、忙碌、感动。或许这几个词并不足以完全把我们这次实践的轮廓勾勒出来,或许仍然存在某些遗漏,但这些词已足矣表达出我们的感受。
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最初的想法时,虽不会因为当时那个想法的幼稚与不成熟而嗤之以鼻,却也绝对会会心一笑。
最初的最初,我们的确怀着一种自以为很崇高的心理立了项——去支教。那个时候,我们的确一心向往着徐本禹式的支教经历,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一个地区教学多年,我们仅仅只是一两周的时间,我们一心只认为只有那种环境下的支教才是最有意义的。
但是随着实践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备课阶段的展开以及最后实实在在的支教经历,让我们的想法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我不得不承认,在最初的想法里,我们太自以为是,只是过分的关注怎样怎样的活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经历对于我们才是最有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单方面地考虑自身,而忽略了我们的活动对于承受方的意义、对于社会的意义。渐渐地,我才明白,实践的作用,并非是期待我们通过某一次或者某几次的实践而实现多大的社会价值,而是让我们能够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庇护,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也是了解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锻炼自己,尽可能的提升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
而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也并非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实践环境、实践地点和实践人群,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活动,取决于我们在这次实践中付出了什么,给对方带去了什么;取决于我们收获了什么,而对方又收获了什么;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是否能让社会上更多人和群体关注我们的实践的对象,而不是关注我们。
任何活动的意义都不是在实施之前通过制定目标或者计划臆断推测出来的,都是在真正践行的过程中看到的、感受到的。
首先是我们的实践时间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孩子们正在放寒假,即使我们意识到这一点而在策划中表示让高年级的学生来学校上课,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家访,仍然有很多问题我们在当时都没有考虑到,学生到学校上课,午饭肯定要学校提供,学校从哪里提供这午餐费呢?另一点,学生寒假的安全本
来不属于学校负责的范围,而把学生们集中起来以后谁来负责学生们的安全呢?我们自然希望还是校方,可是校方又从哪里抽出这些人力和财力呢?
时间真的已经很紧张了,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在这一个月中从零开始,做成一个相当棒的支队。
这次重新开始,我们基于以往支教支队留下来的经验、我们自己对于社会与支教的思考、以及其他人给我们的建议,给我们的支队做了重新定位。毕竟就像大多数支教支队的出来的结论一样,寒假实践短短几天的支教并不能给当地的孩子们教会多少东西。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培养起孩子们对于课堂内外某些学科的好奇心与兴趣乐趣,我们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在当地的孩子们心理种下一个梦想,我们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而且寒假实践并不只是那段短短的一周,之前的繁忙有序的准备和之后紧张高效的整理宣传都是暑期实践的一部分。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能够让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关注到这样一群山里的朴实纯真的孩子,关注他们的梦想;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团体帮助支持那些孩子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撰写了周密的实践策划书;与中学的老师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与沟通,了解当地情况。
令我们印象很深的就是每天中午物资的领取,爱心人士会将物资寄送到我们学校,几乎每天中午,快递公司都会给我打电话通知我们去取快递,我们就将物资从二号楼搬到专教的“物资集中存放处”。又一次我们刚运完一次物资,就又接到一个电话,又有物资送来。
我们募捐得到的所有物资,从始至终,包括寄件人、物品种类、数量、去向,都有者详细的记录。这些物资中“最麻烦”的应该是我们从清华大学电机系计算机实验室争取来的十台被淘汰的电脑了。从组装、检查、卸保护卡、重装系统、清洁,一直到交给快递公司,我们四五个队员全权负责,虽然在一间又闷又热的房间里泡了一整天,但每项工作我们都做得一丝不苟,十分细致。
在准备阶段,在做完策划以及大体安排之后,我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程内容选择与设计和备课中。
我们大家经过两轮的头脑风暴,筛选出19个活动和课程,安排到一周的时间内,每天都有新鲜的活动和课程。而这19个活动和课程都是孩子们平时接触不到或极少接触的内容,而这些活动以及课程的内容,又以梦想和兴趣为引导——例如励志电影放映课,音乐赏析课,趣味地理课,趣味美术课,辩论基础课,趣味数学课,团队训练营,“大声说出我的梦”演讲比赛等。
之后我们把这些课程和活动分配给各个支队队员,开始进行备课。我们的备课要求很高,把关十分严格,因为我们希望给孩子们展示的是成功的、欢乐的、另类的课堂。我们每个人的备课都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根据我们自己编写的课程提纲把课程目标、课程时间分配以及课程讲义完整的构思出来,并形成电子格式;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形成自己的讲课思路,组织讲课语言,并准备试讲;第三阶段,试讲。前两个阶段,大家备课的电子文档都会通过邮件发送给所有人审阅,提供修改建议;第三个阶段,大家坐在讲台下面听主讲人完整的把一堂一个小时的课讲下来,并对主讲人的语速、语言以及举例提出修改建议,并指出可能出现的冷场的环节。最后大家
再对自己的课程进行调整。其实我们来到当地之后,在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之后,对很多课程内容又相应的调整,有的课程内容甚至做了更换——比如潇潇的课本剧,冬姐的趣味数学课。
除此之外,我们还自行设计印制了许多印刷品,如三款纪念书签,人手一本的营员手册,课程反馈表,纪念册等等。
其实准备阶段,是一个十分忙碌的阶段,又是我们支队迅速成长的阶段,从零到有了这么多的成果,从一开始的没有头绪到后来的井然有序,我们已经为出发做好了准备。
感动,并不是刻意去寻求,而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不经意间的就被孩子们感动了,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
当我们在食堂一边聊着天一边吃着午饭,孩子们会端着饭盆冷不丁的从我们身后冒出来,在我们察觉之前给我们往碗里添满满一瓢米饭,虽是孩子们的恶作剧,却抑制不住的让人感到温馨??
当孩子们知道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依旧认认真真在课堂上听着课,却在课下的时候偷偷地递给我们一张折了好几折的纸条;还有那群低年级的孩子们,顶着大中午的太阳去草丛里为我们每个人寻找四叶草、给我们编花环和手链、把我们从校园的各个地方“押”到办公室与他们合影??
当我们和孩子们在最后一个晚上举行联欢会时,本想搞成一个欢欢喜喜结束,却被一群孩子唱了一首《祝你一路顺风》
当我们最后一天给孩子们播放我们熬夜做出来的视频短片,虽然我们在最后一帧上写下:“请留住你们灿烂的笑脸,让我们带走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可是大家依旧湿润了双眼
其实最让我们欣慰和感动的是到活动的最后,大部分孩子都初步树立起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大学梦。从开营第一天我们统计的孩子们个人信息(包括理想)到最后孩子们给我们的留言,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孩子们在理想上的变化,仍然充满着孩子气的浪漫幻想,但更加坚定也更加明确。这是我们来这里最想做的——给孩子们种下一个梦想,最终,我们完成了。
实践结束了,但这又是另一种开始,是我们的一个开始,我们从当面的引导转变为在孩子们身后默默地鼓励与支持;更是孩子们一个开始,孩子们将开始他们追逐自己梦想的旅途
这就是我们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字【第四篇】
在“世界杯”到之际,人们对世界足球顶尖级赛事充满热情。而被誉为“足球盛宴”的足球烯,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同样值得期待。1996年,美英科学家克罗托等三人发现的足球烯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足球烯是什么?
碳作为一个大众元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在常温下,碳元素很不活泼,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但这并不能说明碳元素不重要,因为朴素不等于无用!198年的秋天,对于全人类说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美英科学家科尔、克罗托和斯莫利经过一周紧张的工作之后,十分意外地发现了元素碳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足球烯”。“足球烯”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空心笼状物质,因其在外形上酷似一个足球而得名。原,“足球烯”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与足球的结构非常相似,称其为“足球烯”也就不足为怪了。足球烯的学名叫什么?其实,“足球烯”只是60的一个通俗叫法,那么它的学名叫什么呢?为了给60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的发现者可是没少费心血哦!美英科学家克罗托等三人发现美国著名建筑大师巴克明斯特·富勒的网格半球体穹顶结构与这个“纳米足球”十分相像。因此就根据巴克明斯特·富勒的名字,把60命名为“富勒烯”,又名“巴基球”或“巴克球”。“富勒烯”家族还有许多成员,它们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这些神奇的全碳分子及其衍生物质,由于具有特殊的组成结构而显示出许多新颖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本是同碳生,缘何各不同?
“足球烯”作为一种令世界震撼的“新形态碳”,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碳元素的认识。然而,为什么同样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物质,有的硬如顽石,有的软如泥块,还有的美丽无比……科学家已经发现,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60(足球烯)等单质。它们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性能差异,原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原子模型的缘故。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现在已经发现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原,金刚石的原子是交错排列的,每一个碳原子都紧密地与其它4个碳原子直接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牢固的立体结构,因而它就显得十分坚硬了。
金刚石经过琢磨后可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可以用制作价格昂贵的钻石装饰品。同时,金刚石还可用制作钻头、钻凿岩石、裁割玻璃以及切割大理石等。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具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就目前所知它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矿石。原石墨中的碳原子是一层一层排列的,虽然每一层的碳原子结合得非常紧密,但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却非常地弱。因此,石墨在层间非常容易发生断裂,从而表现出较软的性质,如具有滑腻感、熔点较高、容易导电等优良的性能,常可用干电池的电极或高温作业下的润滑剂。尽管“富勒烯”与金刚石、石墨同属于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富勒烯”特殊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60球形刚性分子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60可以溶解于苯等非极性溶剂中,碱金属掺杂的60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而过渡金属60化合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