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热选(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热选(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一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和竞争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许多学校和机构都组织了行为养成月活动,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参加了这次活动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行为养成月活动使我更加注重细节和礼仪。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许多细小的事情。比如,在与他人交流时,我学会了主动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在吃饭时,我没有再大声喧哗,而是学会了与他人一同品味美食。通过这些细小的改变,我能够更加和谐地与他人相处,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同时,在学会了如何注重细节后,我也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每天早晨,我都会精心梳洗,穿上干净整齐的服装,保持自己的形象得体。这不仅让我给他人留下了好的第一印象,也提高了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行为养成月活动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活动中,我们每天都会进行一些身体训练和健身运动。我发现,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使自己更加健康。除此之外,活动组织了一些关于健康饮食的讲座,教我们如何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垃圾食品。我开始每天坚持吃水果和蔬菜,每周定时进行一次健康筛查,以检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这样的改变让我感到更加有活力和精神焕发,也减少了生病的次数,提高了我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最后,行为养成月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一些道德教育的讲座和活动。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我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困扰,于是开始反思并努力改正。比如,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会说一些伤人的话语,于是我开始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在说话时更加谨慎,尊重他人的感受。同时,在睡前我会进行一段反思,思考自己一天中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这样的思考,我变得更加懂得关心他人,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行为养成月活动帮助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注重细节和礼仪,我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通过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我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通过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我更加懂得了如何与他人相处。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个人受益匪浅,也让我懂得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够坚持下去。相信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才能真正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取得更好的个人发展和成就。
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二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个人行为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为此,每年的11月被定为行为养成月,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参与了今年的行为养成月活动之后,我深感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参与行为养成月活动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行为养成月活动令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参与各种行为养成月的活动,例如心理方面的讲座、体育锻炼等,我发现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我经常凌晨熬夜看电视剧,导致白天时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在讲座中,我了解到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身体和工作状态。
其次,行为养成月活动激发了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期间,我们组织了一场社区志愿者活动,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了社区卫生环境的清理工作。通过亲身参与,我认识到环境的整洁与健康息息相关。我亲自体会到了清理环境的辛苦与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环境资源,同时也积极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在以往,我很少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但是通过这次行为养成月活动的体验,我发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不仅可以改变自己,还能为社区带来积极变化。
此外,行为养成月活动还加强了我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活动期间,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组项目,要求我们分工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和协调,还了解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限制,只有在相互配合和支持下,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共同进步。
最后,行为养成月活动对我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行为品质,还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个人的行为习惯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素质提高,还对身边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应该主动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行为养成月活动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激励我不断提升自身的行为品质并影响身边的人。
总结起来,行为养成月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做出积极的改变。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了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我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行为养成月活动促使我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一种自觉,那么行为养成月不仅能够使我受益,更能让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三篇】
我们中国有句古训叫“严师出高徒”。多少年来,中国的教师一直把这句话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曾经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在我读了周泓老师的《赏识教育》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在新课改的今天,“严师”并不一定会出高徒,相反,有时还会出现不良效果。
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半年的我,在一开始就领教到了孩子们的“厉害”。一些老教师也提醒我: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你必须要严厉地对待他们,“镇住”他们,“压住”他们,只要这样他们才会听你的。那时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真理”。于是,从那时起,我就遵循了这一“真理”执行。笑容从我的脸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面孔。我时常会因为学生的一点小错儿大声呵斥他们。在我的“努力”下,终于“成功”了。只要我一出现,沸腾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了。班级的各项工作有所改善,也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我的心里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慢慢的,我发现原属于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也渐渐地从他们的脸上消失了。他们看见了我就像老鼠看见了猫似的,也很少向我问好。向我问好的也是眼睛里含着恐惧。有的甚至将头低下迅速跑了。我还责怪他们:现在的孩子真不懂礼貌。孰不知这一“罪恶”是源自“我”——他们的老师。自从我把他们“镇住”之后,课堂气氛明显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特别是在让学生发表他们的主观看法时,只有一两个人举手。不是他们心里没话说,是因为我把他们镇得连话都不敢说了。在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是我扼杀了孩子们那天真活泼的心灵。
也许老师的“身份”可以给学生一定程度的镇压,老师所谓的下马威也许会让学生噤若寒蝉,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在学生面前拥有威信。就像周弘老师说的一样教师的威信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由爱生敬,而不是让孩子惧怕。要知道,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向强权低头,孩子更不会因为惧怕老师而努力学习。相反,温和、幽默的老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她)所教的学科,从而使成绩突飞猛进。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孩子们最怕的不是讽刺、挖苦,也不是打骂、呵斥,而是感动。在学生面前拥有威信,正是学生接纳老师、尊敬老师的表现。只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才会和学生做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纪律和秩序。老师也会从中感受到与孩子们相处的欢乐与幸福。
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四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五篇】
如何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接受教育已经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养成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感受:
(一)亲身做表率。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相关情况;如在卫生习惯的教育上,班级学生卫生习惯差,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他们却视而不见,、老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一长又会重犯,、可以在每次进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可以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师提醒自觉拾起的习惯,保持教室的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建立新型班级管理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选任考评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竞争上岗,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觉得这很新鲜,纷纷尝试。但是当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人人参与,人人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干部们努力工作,时刻注意规范言行,推动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座谈会、个别谈心、纸条交流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孩子的进步。可告诉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做家长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学生养成教育习惯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从点滴培养学生。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要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平时多留心,多观察,随时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即时修正。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着装整洁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帮他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针对学生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单独行为工作表现,它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政治课、班会课、各项活动的开展,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工作中要力争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才见实效。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六篇】
学生行为养成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一种重要途径,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成长的质量。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律、自强、自爱的美好品质。本文将探讨心得体会学生行为养成的过程,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第二段:培养自我控制力的重要性。
学生行为养成的第一步是培养自我控制力。学生是处在成长期的人群,他们意志薄弱,容易受到诱惑,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力求处事得体。只要学生懂得了自我控制,就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让他们迈向健康成长之路。
第三段:塑造良好品格的重要性。
品德是人格的表现,同时也是一个人最根本的素质。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诚、什么是爱,把这些品格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只有真正实践这些品格,才能让学生在成长中更加优秀与自信。在进行品格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品格教育。
第四段:让学生发扬自我特长。
除了品德外,学生的特长也需要被赋予重视与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特长与长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发扬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学生在自己的特长领域中有所建树,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提升自己的未来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光明、自信。
第五段:结语。
学生行为养成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行为养成,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注重各方面的全方位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希望未来我们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各界人士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七篇】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讲究卫生等点点滴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多评比,多给学生做示范,树立榜样,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爱护校园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洁净,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为此,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光靠平时的讲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自觉性。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所以在平时我比较注意以身示范,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教育。如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手甲。平时我不但要求学生做到,我自己也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又比如:当地上有纸时,我会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就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如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等。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久而久之,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教师要家长也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没有父母的督责,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我们要做到反复抓,长期不懈的抓,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用一颗爱心,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包容他们的不足,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培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并与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一起坚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让学生将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行为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第八篇】
作为一个学生,在校园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引导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在每年的11月都会组织行为养成月活动。今年的行为养成月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回顾这一个月的活动,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良好行为的积极影响。
在行为养成月活动期间,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与行为养成相关的主题讲座和演讲比赛。其中,一位成功人士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讲述了他从一个早起困难、拖拖拉拉的人如何通过坚持起床锻炼和学习养成了积极主动的习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位演讲者的经历告诉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还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听完演讲后,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行为习惯。我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拖延做作业、迟到等。因此,我制定了一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首先,我每天都会列出今日要完成的任务,并设定时间段进行规划,以免拖延之后影响到其他工作。其次,我每天都会提前起床,并按时出门,以充分利用时间并养成守时的习惯。通过这些调整,我逐渐培养起了做事情有计划、守时的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我的日常生活变得井井有条,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由于及时完成作业,我有更多时间参加兴趣班和阅读,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做事情有计划的习惯不仅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进度,还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与此同时,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不仅让我的体质得到了提升,还让我更加专注、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一系列的积极变化使我倍感充实和满足,也更加坚定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决心。
除了对个人有积极影响外,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在这个行为养成月活动期间,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吃饭有序、不乱扔垃圾、讲礼貌等。这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宁静和整洁。在课堂上,学生们更加专注听讲,不再随意的说话、走动,使得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这些变化不仅让每个人都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也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行为养成月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将行为习惯抛之脑后。相反,这只是一个开始。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良好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因此,我将继续坚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行为养成月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一起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和践行而努力吧!
(总字数:78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