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范文样例【汇集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范文样例【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第一篇】

心得一: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

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

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

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心得二: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

当时和好朋友一起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

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

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现在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

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现在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

每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第二篇】

妈妈给我买了本书,题目是《爱的教育》。我用3天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

这本书是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内容是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里面有许多小伙伴,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安利柯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很开心,并从快乐中得到了教育。

书中的小人物我都很喜欢,比如仗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坚强勤奋的斯代第、滑稽的小石匠、杂货店老板的儿子卡罗非和有着非凡毅力与感人孝心的小铁匠玻莱克西……写的都是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教育我们要永远有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我非常喜欢那篇《新老师》,尤其是新老师说的那段话:“我爱你们,希望你们也喜欢我!我不愿意责备和惩罚你们当中的任何人,也相信你们会让我感到欣慰,我会因为有你们这些学生而骄傲!”我希望自己也能遇上像书中那样有爱心的老师。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沉浸在爱的海洋中。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收获。

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第三篇】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第四篇】

刘铁芳先生对于目前教育改革现状并不乐观。他认为,世纪之交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形式层面的改革,而不是教育内涵本身的深化。深度体制化之中的教育日渐成为一种越来越精致的技术,而不关心这种实践样式本身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教育缺少了内在的灵魂。认为,在一个话语时尚、口号迭出的时代,应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基本问题,如,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应关注每一个教育行为的价值意义,以期在观念层次面逐步超越教育的工具主义和技术主义,从而努力提升教育的品格。同时,他还主张,教育改革步子要稳,脚踏实地,反对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应以平和的心态审视教育。虽然刘铁芳先生被世人称作“现代教育家”,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喜欢在时下流行的教育观点之中来一点反向的思考,是个“独守在寂寞的书橱边,秉持心中那一脉细细燃烧的理想之火踯躅而行”的人。

以上是我对此书作者观点和心态的一个大致的理解。结合成人高校教育,我有言想发的有三点:

一、尊重、审慎对待传统教育。

作者首先在《“靠”教育生存与“为”教育生存》一文中提出了教师教育创新的三个内容:

第一,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师一方面立足自身生活经验积累的同时,要积极接纳外在优秀教育理念,保持个人教育思想空间的源头活水,在个人教育经验与外在教育知识的不断交流碰撞之中,获得个人鲜活的教育理念的生长生成。第二,个人知识的创新。包括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更新。第三,教育行为的创新。教师的教育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之中。

这三个创新内容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有理论有实践。教育观念的创新与个人知识的创新,需要教师以开放的胸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吐故纳新”。缺少这方面的创新,教师可以一时稳稳地站在讲台上,但缺少后劲,他的教育生命只能是昙花一现。真正难的还是教育行为的创新,即如何把“鲜活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取得有效的教育成果。

教育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深厚积累的基础上勇于开拓,也需要理性思考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有时候,我们的一种创新似乎很“时尚”,但往往忽略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合理的成分,似乎反传统的就是创新,这是一个思想误区。例如,我们讲,教师不能“满堂贯”,要把学生看成是社会独立的个体,强调尊重、民主、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有些教师就不顾课型一味地“师生互动”,一问一答,把个课堂搞成聊天室,表面上看,课堂很活跃,但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就很难说了。其实,“互动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前对所教内容、教法的精心设计,课上通过引导、提问与倾听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不能变的。被实践证明好的传统教学经验是不能丢的,知识还是要通过教师系统的传递,只不过在在讲述、提问、倾听等环节更强调技巧和灵活运用。课堂该“热闹”的时候就“热闹”,该“安静”的时候也要安静。课型不同,考试方式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史”、“概论”等类课程,原理、概念、基础知识是主要内容,闭卷考试是传统的也是比较好的一种考试方式,通过客观题与主观题、难易程度的合理配置,可以达到督促学生全面复习、检查、提高所学课程的目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考试制度的创新,一定要做反传统的创新,把个闭卷考试改为开卷或是“答辩”式的考试,似乎不如此就不是创新,我想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也反映了某些教学管理干部改革内涵认识的浅薄。

总之,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固守旧的教育传统,停滞不前,是不可取的,因为教育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教育要有符合教学实际的创新,任何激进的、反传统的未必就是好的、对的。正如作者在《质疑创新教育》一文所说的,“任何教学都是一定历史传统中的教学,尽管现实中的教学有许多不足,但它们也是在教育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要想通过我们的理想设计,构造一套完全取代现实教学的方案,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缺乏冷静、客观、辨证的心态,一味地强调创新,很容易导致走极端,导致对历史传统价值的漠视。过多地渲染创新,也不利于在年轻一代教师培养审慎的历史观和对教学传统历应有的尊重。”而“在教育与现实之间,审慎是一种十分必要美德。”

二、“敬业”是师德的起点,“乐业”是师德修养的根本与归宿。

“靠”教育生存与“为”教育生存》一文,作者提出教师职业道德选择有两种基本模式:“为”教育而生存;“靠”教育而生存。靠教育而生存,教师职业为教师提供人生的基本保障;为教育而生存,教育事业成为教师人生的基本内涵。在社会日益走向职化的今天,靠教育而生存实际上是大多数教师的基本生存姿态,把教师看成一种职业,踏实工作,履行教师职责,从中获取正常的回报。当一个教师能从教育活动中找到人生的快乐,并逐渐把个人生命融入其中,把教师实践看成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舞台,在用个人生命充实教育实践的同时,教育本身也成了充实个人生命内涵的基本形式,教师生命与教育实践逐步融合,靠教育生存逐步转向为教育而生存。

“靠”教育而生存,教师可能很“敬业”,但未必会“乐业”;为教育而生存,在“敬业”的同时,也必然是“乐业”的。

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第五篇】

最近幼儿园开展了“书香校园智慧园丁”读书活动,我有幸阅读了学校推荐的《守望教育》这一书籍。

看到这个书名就想起了以前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守望。记得当时刚入幼师这个行业,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这么多年工作下来,渐渐地有了自己的一个理解。就像满建宇老师在书中所说:每个教师都应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理想、守望耕耘、守望成长、守望收获;守望者一张张小脸表情的变化,守望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者一个个孩子成功的笑脸。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从最开始的20出头开始工作,到退休,中间有这么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教师需要的是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这么长的时间,你不可能一如当时刚工作时的满腔热血,激情会慢慢的减退。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支持着我们走下去。书中也说到:人要有精神支柱的,一旦精神支柱垮了,人也就完了。而我觉得我的精神支柱则是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在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羁绊、竞争、猜疑,你会慢慢的活的越来越不像自己,而孩子的世界是最纯洁的,面对天真的他们,自己也不用去想太多,只要跟孩子在一起就会很开心,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在我不舒服趴在那里时,他们会走过来摸摸我的手;在我嗓子哑了时,他们会互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不要吵了,老师在轻轻说;在我因为请假几天没来幼儿园,一回来他们就会全部跑上来抱着我,嘴里说着:老师,你去哪里了,老师我想死你了。这就是我的动力,有这么一群暖心的孩子们,我还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呢。

我从最初想的就是做孩子朋友式的老师。满建宇老师也说:作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耐心的蜻蜓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真诚的关心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这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教育,一种朋友似的交流,一种朋友似的对话,一种不带任何做作的“教诲”,只有这样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交流,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看上去什么都不懂,但是他最能体会,用心感受,知道谁对他是好的。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也许就成了他信任你的依据,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定位放的那么高。在私底下我经常跟孩子完成一片,他们可以对我“没大没小”,但在上课的时候就必须要换一个相处方式,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有利的。

书中说:教育不是控制。对孩子的控制其实是我们教育的对大悲哀,对孩子的控制,真的应该硬气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曾在一个私人幼儿园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他们没有操场,孩子游戏的场地只能在室内,而且老师还规定不能跑来跑去,而且对于一些可爱点的或者是聪明点的就经常表扬让其他孩子跟着学。但其实恰恰是这样将孩子区分了三六九等。成人化的教育,成热化的标准和规则,让我们失去了发掘孩子们创造性的最佳时机,让孩子一个个成为没有意识听话的“人才”。陶行知先生也说我们要解放儿童的嘴、双手、时间、空间、大脑。

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守望教育首先是守望课堂。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还课堂以心灵的温度,还课堂以思想的灵动,还课堂以生命的活力。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坚守课堂,就是坚守教育之魂就是让教育拥有生命活力。

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第六篇】

假期里,读了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谈不上激情,也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我们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数学家张景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这就是策略。这种策略无不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我们不必给学生讲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读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后,我对文章中提出的"相机诱导"有所感触,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

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第七篇】

上周四下午,我们学校请来了法院的工作人员上周四下午,我们学校请来了法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了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我们听了大吃一惊。

一个个案件,让我们知道了那些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青青少年是怎样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想,造成他们现在的样子,直接原因是法律知识过低,认为自己做的是不会触动法律,等到事情弄大了,才反应过来的时,已经太晚了,有很多青少年是一时冲动杀了人,如果当时静下心来想一想,杀了人会带来什么后果,也就不会弄的一番不可收拾。

犯了罪,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青春时节,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美好时光。而有些人把着美好时光,全浪费在昏暗而没有自由的小黑屋里。

所以,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知识,赋予的权利,学会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不再作出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情。

教育领域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第八篇】

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结合教学实际,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朋友,采用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做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五个话题的内容,联系教师的教学实际,诠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鞭辟入里,通俗易懂。

不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使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教师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平庸,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书中对何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来,以有效为底色,与日常职业生命有机结合,向我们介绍了一条适合于一线教师的快乐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逐渐体悟着“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

结合研读内容,我不断反思发现自己的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拟定研究的小课题,希望自己在脚踏实地中有所发现,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文档为doc格式。

39 2336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