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第一篇】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符合性
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忏的促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惟一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
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请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
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动态性
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应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请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应最佳化
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
质量管理体系心得体会【第二篇】
6月2日我参加了深圳德信诚培训中心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培训。通过杨老师深入浅出、由点到面的讲解,使得原本生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让我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管理体系”最初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文化,这套体系引入我国后,几经试用和修订,与中国本地的管理模式相融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体系,也已经成为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辅助管理手段。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际上就是国际上公认的系统地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标准,它主要涉及到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ISO9000标准的编制基础。它的贯彻执行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帮助企业达到持续成功的目的。
二、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简称为PDCA的管理流程广泛应用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质量管理所包括的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市场管理、流程管理等一系列项目中,无论哪一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与PDCA管理流程息息相关。在这个管理循环链中,四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在与管理相关联的环节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功效。
三、物流企业的产品是服务,服务是企业文化的凝固与体现。
“PDCA”循环实现阶梯上升的管理目标,达成企业的最终愿望,也就是通过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得到让顾客满意的产品(服务),也就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并不断持续改进。优质、高效、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在物流方面的需求,从而提增强了业务竞争力。也使顾客感到:我们银河物流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其次,印象最深的还有“流程”这个词。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就是用一些流程标准来控制产品(服务)的合格。只有严格执行了标准流程,产品(服务)就一定合格。所以我们应该清楚我们工作的流程都有哪些,然后经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过程,做到工作层次分明,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工作就会由复杂变的简单了。
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系统地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标准。我们在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切合实际,切不可生搬硬套。千万不要“照葫芦画瓢”,盲目的依照体系标准去工作,而是把我们实际的工作流程与标准融入到体系中去运用,并在工作中逐渐完善,形成自己的体系,并不断持续改进。
五、经过学习改变了大家对内审的认识,内审不是专门挑刺、找毛病的。内审在不断检验我们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实现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因为得到实践而不断调整完善,从而体系与服务都得到持续的改进。
最后,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要实现自觉自愿的全员参与,使质量文化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实践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使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全体员工自觉的行为和习惯,从而牢固树立起服务一流的观念。全体员工自觉、自愿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小改进,终会促成企业优质服务的大突破。
阶段 体系维护【第三篇】
好多企业在获得证书后出现松散现象,导致体系文件与实际执行出现脱节。个人认为获证后的维护更为重要。
组织知识分类【第四篇】
目前企业在应用和学习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过程中,往往对于“组织的`知识”这个条款出现不知所施,无从下手的状况,甚至有些企业觉得我们目前很难找到“组织的知识”的内容,有些相对较好的企业按照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注释对组织知识的解释,将公司运作过程中涉及到注释方面的内容分门别类,借助一张表格加以列举,完成组织知识管理工作,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从标准的应用角度它是远远不够,那么企业对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组织的知识”条款应用应该如何人手呢?首先我们从对知识概念理解开始吧,在GB/《知识管理第二部分术语》中,“知识”的定义表述为: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信息、判断或技能[2]。从知识载体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组织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一般指组织的作业文件、技术文档、标准、规范等文本中所蕴含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存在人脑海的知识,通常是指组织中个人通过工作和学习所积累的经验、诀窍和特定技能。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就是要将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在企业实际运作中,人们通过师徒方式把知识和技能从师傅传递给年轻徒弟,师傅的知识和技能就属于隐性知识。在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中型组织通常会通过某些方式把师傅的技能和知识形成文件,这就完成了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有些单位要求员工对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加以保存,并在需要时将其应用到工作中,这也是一种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从组织管理架构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组织的知识可分为:战略层面、战术层面、运营层面。战略层面的知识,通常是经过分析处理过的组织信息,是为最高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的信息。战术层面和运营层面的知识是分别为中层及基层工作所需,如部门工作程序、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从组织知识管理对象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组织的知识可分为: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外部知识可能有标准、专业期刊、学术会议、行业交流、购买科技成果、专家指导、标杆对比、从顾客或外供方收集的知识等;内部知识可能来源于知识产权、从成功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项目得到的教训;获得和分享未形成文件的知识,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等。
下一篇:家教心得体会范文【热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