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2024【通用31篇】
黄诗燕以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的榜样力量,激励他人追求卓越,是否让人深思自身的使命与责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
20__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炎陵县等5县脱贫摘帽。炎陵县为全省第一批脱贫的县,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是向长眠在这片红土地3万余名革命先烈英灵奉上的一声真情告慰。”黄诗燕曾说。
脱贫,黄诗燕带着大家干。20__年起,黄诗燕联点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一个七品官,每个月都进来村里,不容易!”村民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村民们没想到,黄诗燕最后一次下村,竟是他们与黄书记的最后一面。“这样的书记,少见,难得!”村民们说。
扶贫攻坚是黄诗燕眼里的头等大事。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在村里走访贫困户。”炎陵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黄诗燕带着同事们,坚持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作为脱贫的关键,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吴集会给记者算账:黄桃、白鹅、菌类等特色农业带动6548户21701名贫困人口户均年增收6800元;绿色工业带动2692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万元;39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48家休闲山庄、354家“农家乐”带动2112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万元……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黄诗燕既是一线总指挥,又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连一本扶贫手册,他都细致入微研究设计。
过去为压实扶贫干部责任,表格较多,包括扶贫手册、收益核算卡、贫困户退出确认书等,加重了基层扶贫干部的文案负担。黄诗燕很早提出来,化繁为简,把多如牛毛的表格压缩为一本简洁明了的手册,涵盖脱贫攻坚方方面面内容。扶贫部门完成手册初稿后,黄诗燕和相关部门一起,一行一行对照检查,字斟句酌讨论每项内容。“从20__年到现在,炎陵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20__—20__年,炎陵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降至%。20__年2月通过省核查评估,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为%,群众认可度最高,为%;当年6月,炎陵县通过国务院专项评估检查,错退、漏评“零反馈”。
8年多时间,炎陵解决了15000多户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保障的问题,新修或改造800多公里道路,全县群众都用上了安全的饮用水。
如今,在炎陵,最旧的是县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学校、医院。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肖文儒: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出动,处理事故。
肖文儒说,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肖文儒:分析准、判断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安全的救援。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
肖文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应急救援是九死一生的工作,但肖文儒逆向而行,一干就是38年。在瞬息万变的事故现场,他运筹帷幄,以专业敬业、勤业乐业,书写了一个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对事业的热爱。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3
20__年,黄诗燕初到炎陵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这里的所有贫困村。梨树洲村当时是炎陵县最后一个不通电村,黄诗燕为梨树洲村量身定下了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等不得”,这是黄诗燕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黄诗燕马不停蹄奔波在炎陵县十个乡镇120个村庄,与时间赛跑,带着团队四处谈项目、筹资金,常常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很快,特色水果、有机茶叶、花卉苗木等八个特色产业在炎陵落地生根。102公里的旅游环线形成一道亮丽的生态风光带,让这个深山里的贫困县焕发光彩。
黄诗燕带领县委、县政府“勒紧裤腰带”,将全县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硬是凑足了这亿的资金,让15000多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20__年,炎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提前两年实现脱贫目标。然而,黄诗燕的身体却严重透支。20__年11月29日,年仅56岁的黄诗燕因心源性疾病不幸去世。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4
6月1日,在重庆大渡口长江水域,两名儿童在玩耍时意外落水,当时情况十分紧急,两名不会游泳的儿童已经被冲到水中央,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救人必须争分夺秒,这夺命一幕刚好被路过的,大渡口育才小学老师,王红旭看见,他没有做任何犹豫,奋不顾身跳进长江,用尽全力向两名落水儿童游去,很快水里的异常也引起路边群众的注意,纷纷跑来查看情况,在看清事态的严重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帮忙救人。
大家通过手牵手的接力方式,成功协助王红旭老师把两名儿童从水中救起,经检查,两名儿童生命都没有大碍,可是王红旭老师因为体力不支,瞬间被水冲走,几个呼吸间就看不见人了,岸上群众也是着急得大声呼喊,可是水里没有任何回应。
群众赶紧拨打了救援电话,救援赶到后立刻在水面展开收救,但是迟迟没有发现被冲走的王红旭老师,直到6月2号下午,才在王红旭老师消失的,大约30米处水域发现了遗体。年迈的母亲得知噩耗,哭得撕心裂肺,几乎晕过去 。希望母亲能承受住这沉痛的打击,保护好自己身体,大家都希望你能百命长岁,你有一个舍己救人英雄儿子,他整救了两条活蹦乱跳生命,更是整救两个家庭的希望,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永垂不朽。
王红旭老师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安好。好人一生平安!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5
硝烟散去,孙景坤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景坤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景坤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6
20__年,是“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加入人民海军序列的第10个年头。这一年,“和平方舟”号荣获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并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很多人心中,“和平方舟”号已成为新时代闪亮的“中国名片”。
提起“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官兵总是亲切地称她为“大白”。一是因为船体绝大部分为白色,二是缘于动漫《超能陆战队》中暖心的角色“大白”与“和平方舟”号所担负的救死扶伤、传扬和平的使命颇为相近。10年来,“大白”在三大洋六大洲留下了中国“红十字”的身影和航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紧紧围绕军事外交这一核心,“和平方舟”号向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广泛传播和谐世界、和谐海洋的理念和“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赢得了国内外高度赞誉。中外联合演练、甲板招待会、舰艇开放日、文化联谊……“和平方舟”号与各国海军同台竞技,与外方医生携手诊疗,与当地民众广泛接触,与华人华侨畅谈祖国,拓展了军事合作交流空间,配合了国家政治外交大局。
作为海军首个大型远洋医疗救护平台,“和平方舟”号把远海大洋当成最佳课堂,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每次任务都肩负着拓展使命的全新探索:完成新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能力演练,开展海军首次远海卫勤演练,舰载救护直升机首次赴外国岛礁巡诊……凭着一代代官兵的拼搏奋进、勇于担当,“和平方舟人”不断书写着海军远洋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崭新篇章。
“时光有我,中国有我。”10年奋进,“和平方舟”号踏浪大洋。10年撒爱扬帆,“和平方舟人”仁济天下。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征途中,“和平方舟”号肩负国家使命,用一串串壮美航迹、一次次真情对话、一幕幕仁心大爱,拥抱世界,传递友谊,把新时代的中国“名片”擦得更亮。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7
炎炎的夏日,抚不平内心的激动,从校长引领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老师、一位伟大的父亲和一位伟大的儿子!人民的好教师,教师的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王红旭老师!通过上午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英雄虽已离去,但是师魂永存在世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向王老师那样永远心系孩子的安危,当学生需要我们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出现,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最前面!平时做个好老师,学生有危险的时候做学生守护神,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王老师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教师的职责,一名人父的责任,是我们教师的榜样,孩子们的榜样!让我们认识到了教师赋予我们精神内涵。总之,今天上午不虚度,再一次体会到教师的神圣,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感到光荣,为我有王老师这样的同仁感到骄傲!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牢记教师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8
“七月三十夜色浓,一大会议正进行,突然闯进一个人,惊得大家全愣神……”在今年新落成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卢湾一中心小学三(5)班学生黄业凯边打着快板,边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声情并茂地描绘着一大会议的场景。
“最初我们希望孩子们的讲解能为更多同龄人服务,但事实证明,每当小讲解员‘登场’,各年龄段的观众都会目不转睛围在他们周围。”一旁的吴蓉瑾欣慰地笑着说。
16年来,这些“传承路上的小不点”,讲解足迹已遍布周边的孙中山故居、周公馆、韬奋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尽管小讲解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作为校长的吴蓉瑾始终面带微笑地陪伴在他们身边,守护着他们的每一次精彩绽放。如今,“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全校1330名学生不仅可以用普通话、英语、快板、沪语等进行讲解,还能够通过立体书、绘本、信息化云剧场等开展讲解。
回忆这段难忘经历,不少已步入大学的“小讲解员”依旧心存感激,“作为中国的年轻人,必须要了解我们国家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尽管多年过去,但那一段段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感谢吴老师的教导,早早在我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让我时刻牢记红色历史、永远爱党爱国。”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9
肖文儒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从业38年,他参与700多起事故救援,助力救出1000多名被困人员,用英勇无畏和专业细致守护生命。
今年1月初,山东栖霞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矿工被困600米深井下。肖文儒随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救生孔提前两天被打通,井下传回了敲击声。
历时14个昼夜,肖文儒超前预判,沉着指挥,11名矿工安全获救。
井下救援险象环生,从业38年,每一次肖文儒都冲锋在前。
20__年,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肖文儒5次下井勘察,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
20__年,辽宁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驻守井下11个小时指挥救援,被困83人全部获救。
肖文儒不断总结实战经验,参与编写了10万多字的各项救援手册,组织培训了91支国家救援队伍,推动中国矿山救援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0
孙丽美1977年5月出生,20__年7月入党,20__年任古县村计生管理员,20__年任村党支部书记。8月31日,中宣部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此前,全国妇联追授孙丽美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共福建省委追授孙丽美“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追授孙丽美“八闽楷模”称号。
干群眼中的“米粉书记”
古县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村民们白天下地劳作,孙丽美只能利用午饭和晚上时间入户与群众拉家常,推动工作。忙于工作顾不上吃饭时,她就到村委楼楼下的店铺简单地吃一碗米粉。每有干部群众一同工作错过饭点,她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一碗米粉,“米粉书记”的绰号就这样在干部群众间叫开了。
扎根农村17年,一碗碗米粉陪伴着忙碌的孙丽美,也见证着她“为村里群众做点事”的朴素心声。看到村民办事不便,为一件小事城里农村两头跑,孙丽美争取霞浦县人社局补助资金8万多元,在村委楼二层建设村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解决村民办事难、效率低的问题,而她也从三楼的“书记主任室”,搬到窗口的第一个位置办公。孙丽美说:“这里好,离群众更近一点,他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
她几乎把村委楼当成了自己家,群众办事“随到随办”;谁家有困难,她“随叫随到”。
曾在古县村挂职的霞浦县卫生监督所所长陈迎霞回忆,孙丽美殉职后,她回村里看望孙丽美的母亲,在路上遇到一位老伯,老伯对她说,以前村民只要有事,随时到村委楼,丽美都在,村委楼也时时刻刻都有人值班。但现在丽美走了,大家都很痛心。
村民眼中的“暖心阿美”
“村里的一棵大树周围这两年改造成村民休闲场所,很多村民喜欢在那里聊天。阿美每天上班前都会去那里逛逛,听听村民们有什么意见,谁家又遇到了什么事,她就知道要怎么做工作了。”陈迎霞挂职时就和孙丽美共事,她说,阿美一直是个很热心、很暖心的人,责任心强,敢说敢干。
在村民雷健亮眼中,孙丽美是帮他渡过难关的“摆渡人”。20__年,雷健亮干重活时旧伤复发,做完手术在家休息,家里又遇到种种变故。“那时候,爷爷去世了,妈妈摔了脚,我又生病躺在家,真不知如何是好。当时,阿美耐心帮我填材料、办贷款,还悄悄递给我20__元。”雷健亮说,转眼十多年过去,这件事他一直铭记在心。
20__年,村民彭则安患上血管瘤,手术掏空了家里的钱。同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家里却拿不出报名费。听说这件事的孙丽美找上了彭则安。“当时她对我说,你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彭则安说,孙丽美还联系上已经在霞浦县城打工一个多月的女儿,劝她一定不能签长期合同,一定要继续读书。最终,孙丽美向上级申请到5000元助学补助金,让孩子报上名。如今,彭则安的女儿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20__年,陈迎霞带着团队到村里进行“两癌”筛查,村民雷秀金被诊断为子宫癌。陈迎霞第一时间告诉了孙丽美。“她当时一听结果就和我说,雷秀金要是真得病那就不得了了,她丈夫车祸去世了,家中只有年迈的公公和两个还在读书的女儿。”陈迎霞回忆,后来,孙丽美带着雷秀金去卫生院做检查、联系福建省肿瘤医院动手术,多方争取5万多元帮扶资金,雷秀金自己几乎就不用花钱了。雷秀金康复后,孙丽美还为她介绍工作,让她自食其力。
“如果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多好的一个人,知冷知热,真是舍不得。”雷秀金眼泛泪光。
儿子眼中的“满分妈妈”
“最遗憾的是,我还有很多话没和她讲。”孙丽美的丈夫杨亮顺说,作为妻子,她是顾家的;作为母亲,她很疼爱孩子;作为村支书,她正直有担当。
杨亮顺说,孙丽美本来计划今年“五一”假期一家人去武夷山玩,但家里没有车出行不便,加上正值农忙,想着以后再找时间去,就取消了。
这次没有成行的全家出游也成为了孙丽美儿子杨鑫的遗憾。在杨鑫眼中,孙丽美是个来去匆匆的母亲。“我的母亲和其他人不一样,平时很少见到她,吃饭时也是匆匆忙忙,有时我会不理解,还抱怨她……”在孙丽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杨鑫哭泣道:“现在我才明白,人之所以伟大,不一定非要做出轰轰烈烈的事,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虽平凡却伟大。我为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感到自豪,她留下的良好家风和优秀品德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孙丽美离开后,杨鑫每晚都会翻看妈妈的照片,他说自己很想很想妈妈,虽然没有太多的陪伴,但她是个“满分妈妈”。有人问他,现在最想对天上的妈妈说什么。少年瞬间红了眼眶,他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对自己好点”。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1
王红旭同志系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奋不顾身救出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王红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优良家风,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化作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至诚行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王红旭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喜爱,他心怀大爱,在两名儿童落水的危难时刻,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将生的希望留给孩童。王红旭同志一腔赤诚爱党爱教,以生命托举生命、以大我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怀,立足本职岗位,立志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心怀大我,无私奉献,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用模范行动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我这辈子的价值,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毕竟他们后面的走的比我好就足够了!”
这是出自于一位女校长所言。在遥远的大山里,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女孩子常常因为没钱上学,被埋没在大山里。张桂梅便立志要开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清晨的第一丝阳光划过张桂梅的脸颊,洒过她的指尖,映在地面上。张桂梅用朦胧的双眼扫视着街道。来了一个人,张桂梅便走到行人的身边,轻轻拉动着行人的衣角,摇着。眼里透露着希望的光芒道:“我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帮帮忙,一块两块也行。”说着还急急忙忙掏出自己的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奖状,激动的指着上面说“相信我!相信我!”行人们注视着她,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爱心。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桂梅才成功办校。
大山里的孩子基础差,高强度的工作让张桂梅的脸如同树皮般枯黄,皱纹如水中的波纹,两鬓斑白,总是一副严厉的样子。张桂梅身患23种疾病,手指的关节处分布着大大小小不一的药布,抽屉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西药。
一个晚上,张桂梅忽然全身刀割一般剧痛,冷汗从发丝间滴到地上,她摇摇晃晃的瘫坐在地上,昏倒了下去。病床上,张桂梅脸色惨白,用意志支撑起微微颤抖的眼皮,抓着旁边医护人员的衣服,一抖一抖的用微弱的声音说:“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预支了,我要看着这些钱用在孩子身上才放心。”在场的医生感动地默默抹眼泪。
丽江华坪女子中学建校12年间,有1804名女同学成功考上大。这么多年张桂梅苦过累过,伤过痛过,但唯一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感动中国人20__年人物,张桂梅!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3
转眼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已满三周年,偌大的码头和堆场空无一人,只有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的蓝色设备在静悄悄地自动运行,行云流水般地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而在这平静的背后,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更加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
从7年前方案开始攻关的那天起,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现在,加班奋战依然是团队的工作常态,他们不仅要继续冲击世界自动化码头效率的极限,更要实现自动化码头高度智能化的升级,用自主创新敲开未来港口的大门。
团队中唯一的“女强人”李永翠已经好几年没有背过女式包,每天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一有空就打开工作。“自动化码头把我的妈妈夺走了。”她的女儿小远扬一度对自动化码头产生抵触。
团队的周兆君出差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去天津设计院、上海振华,基本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最令他难忘的一次是确定轨道吊轨道扣件胶泥选型,一天之内马不停蹄地赶到天津和北京的两家生产商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下车后已是凌晨2点多。
“自动化码头的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不断完善,运行更加合理优化,维护工作量和成本显著降低,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张连钢说,“要保持自动化码头领域的领先地位,自主可控是核心。”
激光扫描仪是自动化轨道吊的“眼睛”,轨道吊就是通过激光扫描仪来确定集装箱的位置,从而实现精准装卸,但这一领域仍为德国公司的进口产品所垄断。在张连钢的构想中,图像识别是替代激光扫描的一种新技术路线,可以实现更高的读取率和更出色的可靠性。
这样的国产替代方案在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工程中已经比比皆是:自动化码头桥吊的俯仰机构采用了国产的篱笆式卷筒,相比于动辄数十万美金的进口货,成本不到十分之一;AGV导引车摒弃了国外主流的铅酸电池,大胆采用自主研发的钛锂电池,实现了低成本、小容量、长寿命、轻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一举节省换电站建设成本过亿元……
着眼于港口实际需求,不断自主创新进行优化升级,正是这个可推广、可复制、可商业化的“平民码头”超越国外前辈的秘密。
在妻子眼里,张连钢是个凡事都要做到一百分的典型理工男,最大的享受就是讨论和解决问题。
90分往往就能引以为豪,要做到一百分何其困难。但对于自动化码头而言,这是由无数个细节的完美串联而成的大美,每一个环节都要不断优化以达到更优。
怀着这颗初心,张连钢和他的团队还在继续迎接新挑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让自动化码头更深度进化,朝着“自学习、自完善、自组织”的高度智能化码头不断进发,在世界高科技码头之巅牢牢树立中国港口的地位。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很多人会唱这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这些浅显易懂的歌词是朱有勇为宣传科技扶贫,专门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写的,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二组正是他在澜沧的“家”。
蒿枝坝二组是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拉祜族聚居村寨,20_年完成了安居房、硬化道路、干净饮水等建设。20_年,朱有勇和科技扶贫团队帮助这里争取到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绿化、美化、亮化。道路两旁和公共绿化带种上了三角梅、炮仗花,房前屋后增添了果树,村寨里有了路灯,新发展了马铃薯、蔬菜、水果等产业。20_年,蒿枝坝实现了脱贫。
家变美了,收入增加了,卫生习惯也改变了。“家家户户、公共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老百姓精神状态很好,有自信,想致富。”朱有勇说,“我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在脱贫攻坚一线,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科研精神
“家”越变越美的过程,也是朱有勇在科技扶贫中不断探索的过程。
刚到蒿枝坝住下时,朱有勇就给了村民们一份见面礼——每家10只小鸡、两只猪仔。“养大,卖掉,基本可以达到脱贫标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效果不好,“鸡猪养大后,都被村民自己吃了,变不成收入。这样的扶贫方式不可持续,还是得靠产业。”
反复地调研、思考、讨论后,朱有勇确定了科技扶贫方向和目标。
“中兴呀,你们的任务很重,但是澜沧不应该穷啊。”调研后,朱有勇语重心长地对澜沧县委书记杨中兴说。
在朱有勇看来,澜沧县发展的短板和优势都十分突出。水、土地、光热资源非常丰富,但产业发展、科技应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朱有勇和其他院士专家一道,对澜沧县科技扶贫进行了定位——立足地区资源禀赋,依靠科技建设特色农业产业,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是朱有勇科技扶贫的重点产业示范项目。尽管已经有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也有实践案例,但朱有勇仍然坚持不铺摊子,不搞冒进,必须在当地完成试点、总结,再推广。
寻找林下三七的示范点比较艰苦。竹塘乡募乃村小广扎村民小组有块林地,土地、光热、人工林等条件都具备,但是没有亲眼看到水源情况,朱有勇一直不放心。当时是雨季天,山上根本没有路,但朱有勇坚持要去水源地查看。“捡了一根树枝当拐杖,朱院士就钻进树林里。山很陡,有的坡度估计有六七十度。路上摔了几跤,他不准扶,爬起来继续走。手脚都被树枝划破了好几处。”一同前去的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说。亲眼看到了水源地,朱有勇才拍板定下示范点。如今,冬季马铃薯从最初100亩的技术示范推广种植到17000亩;林下三七从2亩示范扩大到了8000多亩,成为澜沧县脱贫摘帽的重要产业。蔬菜、水果等产业也基本完成了试点、示范,准备推广发展。
“朱院士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全县干部群众学习的标杆。”杨中兴说。
作为院士,他亲自给农民学员讲课,手把手传授技能,培养出上千名乡土技术员和致富带头人
11月22日下午,朱有勇来到竹塘乡大塘子村的实训基地,检查院士指导班的培训情况。
思茅松树下,60名来自各乡镇的学员正在练习林下三七的点种。朱有勇来到学员中间,接过一把耙子,示范起拉种植沟。示范几遍后,他让身旁学员操作。“轻一点,边抖边拉耙子。”“对了,拉得好。”朱有勇向学员竖起大拇指。教完拉沟,他拿起几个三七种,摆放到种植沟里。“每垄地是米宽,一行栽12棵苗,不能多也不要少。”朱有勇直起身子,对学员大声说,“每个人都来操作一下。过两天每个人发1000棵苗,就是你们的家庭作业,第一年成活率要在90%。第二年成活率要在70%以上。不能偷懒,我们要到实地抽查的。”
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是朱有勇和扶贫团队的全国首创,针对澜沧县素质性贫困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把课堂直接设在田间地头,由院士和专家授课,手把手讲解和传授农业实用技能。
中国工程院派驻竹塘乡挂职副乡长毛如志博士说,20_年以来,院士指导班已经招收了24个班1320名学员,学习内容包括了林下有机三七、冬季马铃薯、中药材、冬早蔬菜、热带水果种植和养殖技术等。
“课堂在田间、考试看收成。”院士指导班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澜沧县培育了一大批立足农村的技能型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这一期三七班10月份开班,第一天军训,第二天朱有勇就上了一堂课。随后的课程都在林子里的实训基地,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学员现场实际操作。林下三七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7天左右,要到明年3月份才结业,能够学到林下三七从种植、管理、采收全过程技术要领。谦六乡和平村丫口寨小组学员张开明说,和平村来了6个学员,今年正好有一家公司在和平村投资发展120亩林下三七,公司答应,他们结业了就可去当管理人员和技术员。“每个月会有20_元到3000元的工资吧,等过几年我也想自己种些三七,收入会更高的。”张开明说。
他因地制宜找准突破点,把山区的高原特色农业提升到新高度,用科技的力量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
竹塘乡大塘子村的李娜努,今年收获了第一批林下有机三七。“我的三七没有管理好,只收了10多公斤。”李娜努有点懊悔。即便这样,三七还是给她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加上以前卖过三七花,可能有五六万块钱的收入吧。”李娜努是20_年度院士三七班唯一的女学员。回家后,她投入2万多元种了2亩,家里还有其他产业,精力分散,三七地没有好好管理。“种三七不容易,管理要精细。”李娜努说,“如果不是自己种出来了,真的不敢想象,我们拉祜族山区群众也可以种这么精细的东西。”
回归山野林中的林下三七,不用农药化肥,是品质优良的有机产品,价格高效益好,因此对技术要求高,投入也较大。
根据林下三七的产业特点,朱有勇和扶贫团队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当地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目前,已有深圳田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龙宝集团公司、澜沧澎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企业到澜沧县落户,使林下三七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轨道。院士专家团队还制定了澜沧县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规程,坚持规划控制、坚持严格审批,严格种植标准、严格基地管理,力争将澜沧林下有机三七打造成为全国三七行业中的著名地理标志。
当地的农民,依靠土地出租、打工等获得了不错的收入。竹塘乡募乃村小广扎村民小组共有农户73户279人。20_年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5人,贫困发生率达90%。20_年至20_年,澜沧澎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小广扎村民小组种植林下有机三七1280亩,农民通过租赁林地、为企业管护林下三七,成功实现脱贫,20_年人均纯收入达4674元。
“我们村在三七地打工的妇女日子最好过了。手机比我们的好,一人有一辆摩托,树林下上班,不晒太阳,皮肤还白。”李娜努说,明年她还要接着种林下三七,多种一些。
“澜沧江边蒿枝坝,洋芋花啊三七花,千朵万朵科技花,拉祜山寨幸福花。”朱有勇每天都写日记,过几年,他想把在澜沧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蒿枝坝的花儿红了》。
20_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感想
初冬,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田地里,村民正围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听他讲解种植注意事项。在他的团队推广下,冬季马铃薯已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金宝贝。朱有勇常说:“论文得写在大地上,理论成果要放到实践中检验。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问题从田间来,成果到田间去
“用化学农药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用什么控制病虫害?”1982年,朱有勇在研究生面试时被这个问题难倒。此后,他踏上漫漫求索之路。
20_年,一项题为“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重大科研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1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6000万亩,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60%以上。
灵感来自朱有勇与石屏稻田的一次偶遇——有的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间栽了高矮不同水稻的田,发病程度却很轻微。
从田间地头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朱有勇团队解决农业难题的钥匙。在建水,他们成功推广了以科学灭虫“酒石榴”的技术,当地石榴产业逐渐壮大。如今,他又带着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项目研究来到了澜沧。
研究林下三七项目10多年,在澜沧这个天然大实验室里,朱有勇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思茅松松针的化合物,对三七的病原体有明显抑制作用,松林环境可以提供天然“凉棚”。不使遮阴网、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在保证药材优质生产的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朱有勇为当地开拓出产业脱贫致富新路径。
●言传身教,带动学生服务“三农”
“要研究真问题和好问题,尤其是农民关心的问题。”朱有勇常常这么告诫学生。
20_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云南农业教育科研系统的第一位院士。他用学校奖励的200万元,成立云南农大“有勇奖学基金会”,激励学生学农爱农、潜心研究、服务“三农”。他把被企业高价求购的中药材林下种植核心技术带到澜沧,无偿把扶贫企业给予的15%技术股全部拿出来分红。
从事科研几十年,朱有勇始终以技术推动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到了60岁,这些毕生所学成为科技扶贫中的法宝。
朱有勇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他的学生。作为云南农大教师,毛如志在竹塘乡挂职副乡长,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每个项目劳心劳力。云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朱书生追随他从北京回到云南,又来到澜沧,为林下三七种植环节技术把关。
科技人员的长期驻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扶贫效益。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后,越来越多的教授、专家加入到扶贫队伍。
●授人以渔,科技力量生根发芽
今年4月,马铃薯评比大赛在澜沧竹塘乡蒿枝坝院士科技小院举行,村民马正发、卫成金双双问鼎“薯王”。
马正发是朱有勇在澜沧开办的冬季马铃薯班第一期学员,为期3个月的培训里,朱有勇和专家从选种到定植,从种子处理到后期管理,冬季马铃薯种植的每个技术环节,都教授得清清楚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协调整合云南农大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团队,朱有勇创办了“乡(镇)农技人员+学员+农户”模式的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以澜沧各个产业示范点为实训基地,手把手将农业生产技能传授给贫困群众。
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资源与种植、畜禽养殖……在院士培训班上,近1500名农民学员学成而归。像马正发这样的学员,返回村寨就带动村民一起种植一起收获。
朱有勇想得更远,要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未来会有更多培训班、职业学校和更多技能型人才、致富带头人、新一代农民,我也会接着做下去”。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5
近日,钱海军被评为“时代楷模”。平凡人能获得如此荣誉,更令人敬佩。
钱海军是浙江慈溪的一名普通电工师傅,他的名字却在当地人尽皆知。他说他就是普通人,几十年如一日做普通的事。他说的这些普通事,却点亮了无数百姓的生活,温暖了那些受他帮助人的心。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他是无数孤寡老人的“亲人”,台风中、暴雨中,总是有他奔波在风雨中的身影。他守护着那些需要他的人。
简单的换灯泡,对于独居的老人来说也是一件大难事,钱海军有求必应。顶风冒雨,他都会为老人上门服务。他知道这些老人有太多的不容易,他也想到自己老了以后,也希望能有一个人能在身边。他知道许多老人不方便用手机,制作了一叠卡片,上面写着他的姓名、联系方式,发给每一个家中没有亲人、孩子的老人。
本是为大家服务的电工,却成了无数人的“义务”亲人,这个亲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x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x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xx年秋,20xx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7
黄诗燕同志一直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他入党35 年来, 始终忠诚于党、信念坚定,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每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 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今年 1 月 以来, 我国深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许许多多的工作者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自己的休假时间, 舍身忘已地投入到了抗疫斗争的一线当中,为疫情的防控、病人的救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每天关注着抗疫一线的报道,看到一线的工作人员因抗击疫情而累倒、病倒、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眼泪就会止不住的往下流; 看到每天发布的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我的心就会紧紧的揪在一起; 看到逐渐增多的治愈患者平安出院,我会为他们开心祝福……衷心的希望这场灾难能够早点结束, 希望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们能平安、健康的归来,希望我们的祖国随着疫情的结束早日恢复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2 月 3 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同时,对疫情防控形势和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等工作进行了强调,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疫情防控战斗中的决心和魄力,我们坚信在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中, 我们一定会很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
在这次的抗疫战争中, 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黄诗燕同志一样, 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做到了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战得胜,让鲜艳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我不是“白衣天使” , 无法去一线救治病人; 我不是科研人员,无法研制抗击疫情的药物; 我不是新闻工作者,无法深入现场进行报道; 我不是人民子弟兵, 无法到抗疫一线去战斗, 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的认识到,不论处于什么岗位, 只有坚定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对的起自己当时入党的誓言, 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下, 心里装的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才不愧为共产党员。
今后, 我将以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榜样, 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汲取他们所产生的精神力量, 转化成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 以更有为的担当精神, 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8
“吴校长去过这么多地方出差,但一个当地景点都没去过。因为每次出差授课,她都会选择坐晚上的飞机去,让对方安排上午讲课,然后下午就匆匆赶回。为的,就是第二天一早7点40分能准时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科教导徐继红告诉记者。
20__年,吴蓉瑾作为特级校长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由此开启黄浦、嘉定两头跑的“更忙节奏”。起初,这所学校只有6个教学班,整个校园空空荡荡的,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但现在,周边很多家长都想着办法要把孩子送到卢一实小,也有不少人会到校门口打听,怎样才可以到这里来读书。
让卢一实小学生隽潇然的爸爸感触最深的,是吴蓉瑾校长在家长会上对他们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角色里,要像当年初恋一样有爱,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等未来孩子有了家庭也会是有爱和幸福的。”
被誉为“铁人校长”的吴蓉瑾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尽管每晚10点多才离开办公室,但其实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后都会到学校陪着她一起“加班”,然后手牵手如初恋般一起走过那条“爱的走廊”。每天不管多忙,吴蓉瑾都会跟在松江上大学的儿子打一通电话,交流一下当天的状况。双休日,吴蓉瑾跟丈夫一起开着车把儿子送到学校后,还会一起逛个街、吃个饭,再到“爱的学校”继续加班。
“很多人觉得我很累,但其实每当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我一点都不觉得累。我爱这个学校,爱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所以每天我都带着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孩子的喜爱踏入校园。我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的快乐,也享受这份为人师的幸福。”吴蓉瑾笑着说。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19
我们学校这段时间组织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老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宏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表达了宏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呈现了新时期人民老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表达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宠爱和忠诚。
张桂梅同志参与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经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抑制病痛的熬煎,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靠着对教育事业的宠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阅历和教学方法,细心争辩,主动探究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进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展素养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省,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把握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局部工资接济困难同学,给没有学费的同学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同学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祥全部献给同学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怀同学,而且主动培育同学学习爱好和安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沉迷网络的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细心引导,细心照看,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幻想一每天成为现实,她让宏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长。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老师,我觉得和她相比较我深感惭愧,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后,我决心以张桂梅同志为典范,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培育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0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__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老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承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场就不敢喝水,担忧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照顾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号码会丧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__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__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假设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哀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着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传说。
爱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她把家访当常态,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把一颗爱心融化在群众的心田,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和他们建立友谊,从心底打破隔膜,详细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愿,在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决。“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带着8名老师,其中6名党员,佩戴党徽上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员老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决信念,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决的信念,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对于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奉献。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非常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典范为标杆,对标对表,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奉献。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1
湖南省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井冈山西麓。20__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随后8年多里,他用始终如一的坚守、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献身“红土地”的真情,和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促成这个革命老区成功脱贫。
20__年11月29日,完成又一次脱贫攻坚部署后,回到宿舍的他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时年56岁。
惊闻噩耗,当地干部群众悲痛万分;时光流逝,“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最美扶贫书记”等赞许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好口碑印证了黄诗燕生前念兹在兹的一句话: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和你就有多亲。
一个“实”字谱春秋
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上任伊始,黄诗燕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黄诗燕调查后痛感,炎陵县交通闭塞是痛点,资源匮乏是难题,贫困落后是大敌。
“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这是1929年红军在炎陵县留下的标语。“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要弘扬红军作风,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黄诗燕一席话,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他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他给自己立“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一个“拼”字担日月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__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凭着一股子拼劲,黄诗燕主导制定黄桃发展规划和奖补政策,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琢磨出广告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还参与包装设计,支持电商销售,推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鼓励精深加工、组织清除不良品种、限制盲目扩种……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万亩,总产量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亿元,这些都是20__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一个“情”字践初心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__年,炎陵县尚有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__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下降到%,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__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2
正如在战场上一鸣惊人一样,战斗英雄孙景坤这一次的选择再一次令人震惊——
1955年复员时,战功卓著的孙景坤放弃了可以留在城市的机会,选择回到自己家乡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务农。
从农民成为战士,又从战士回归为农民,在谈及这一选择时,孙景坤说:“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只要能够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在哪个岗位上都一样。”
1947年,孙景坤入伍,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英勇善战,舍生忘死。1949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了,就要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孙景坤说,“想想战场上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党叫干啥就干啥!”
此后,孙景坤把余生献给了亟待脱贫的家乡热土。
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很快就担任生产队长。他带领乡亲们大力开展粮菜生产和山城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在家乡滚兔岭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修建水坝改造耕地。几十年过去,小土坝已经成为守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河坝。山城村有一条河,洪水泛滥常年吞蚀土地,他带乡亲们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亩耕地……
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孙景坤仍保留忠诚担当本色。三年自然灾害时,全队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农民自留地全部收归生产队。时任红旗公社古城作业区主任的他考虑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饭,坚持提出不同看法,结果被撤销作业区主任职务。直到1963年,他才得以平反恢复职务。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在家乡务农的数十年间,孙景坤深深隐藏自己的战斗功绩,吃苦在前、不求享受,从不争名争利,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村民们不知道孙景坤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山城村村民刘玉慧说:“这老爷子很善良、很慈祥、很公正,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孙景坤的选择,体现了一名党员的风骨,折射出信仰的底色,也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初心!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3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为了生命的守护,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他用生命托举起师魂,用生命托举出大爱,将善良和温暖传递给无数平凡的人。今天,我们学习楷模,学习王红旭老师的英雄事迹,就如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给自己的生命“充电”。
我们愿踏着英雄的足迹,以王红旭老师为榜样,将无私奉献的托举品质和托举精神转化成工作的动力,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教学的点点滴滴,在英雄精神的感召鼓舞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努力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爱生如子。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努力工作,勇担责任,用自己的托举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奉献,创造佳绩,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用我们每个人的托举力量托举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明天,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4
在救援中,仅矿山二次爆炸,肖文儒就经历了4次,每一次都命悬一线。
事实上,矿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难题。矿山企业大多是地下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多种致灾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这些致灾因素在井下有限空间内交织叠加,产生高温浓烟、二次爆炸等次生灾害。
肖文儒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他曾带着两名队员对一起煤矿火灾事故进行救援。当时,该煤矿通风不良,矿井下积存的几十吨煤尘在中部巷道发生自燃。“那真是生与死的考验,水与火的洗礼。”现在想起来,他仍忍不住感慨。
到达现场后,肖文儒和队友举起水枪开始灭火,但水枪里喷射而出的水柱搅起了更多煤尘,火光跟着就冲出来了,井下发生了二次爆炸。提前预判到这一情况的肖文儒,让队友们“全部趴下”。而趴在地上的肖文儒手持水枪继续灭火。肖文儒说:“我知道氧气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势。如果当时我停止灭火,可能就牺牲了。”
20__年6月5日,辽宁省本溪市龙新矿业有限公司思山岭铁矿措施井井口发生炸药爆炸事故,造成14人死亡、10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根据应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当晚在井口附近指导救援,对散落在废墟中的炸药浑然不觉。直到天亮后救援人员清理现场,他才发现自己被炸药包围。
今年1月,山东栖霞笏山金矿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多人被困在600多米深的地下。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首次创新应用钻孔救援技术,会同各方力量逐个_难题,11名矿工在被困14天后成功获救,被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事故救援案例”。
在救援过程中,被困人员通过钻孔传递上来两张纸条。第一张写着:“望救援不停,我们就有希望,谢谢你们了!”第二张写着:“麻烦再送一部电话,做为备用。联系不到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党了。”
在700多次“生死营救”中,每一次都是肖文儒和战友们从死神手里抢人。从上世纪80年代太原大大小小的矿山事故救援到20__年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救援,到20__年四川宜宾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再到今年山东栖霞笏山金矿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很多重大事故的救援现场,都有肖文儒“逆行”的身影。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5
关于女孩辍学再多的概念,都不如一个现实画面来得直击人心——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这画面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张桂梅哽咽地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怎么了?她哭着说,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
小女孩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张桂梅的心里,她觉得应该给山里的穷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儿”的恶性循环中。
于是,这个15岁便跟着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的外乡人,经历了生死一线间的重病教师,创办起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华坪女高。建校12年,张桂梅和她的教师们带领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张桂梅说。
1800多名贫困女孩走进大学
20__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张桂梅有些不满意。
尽管,这所免费女子高中,已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8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今年华坪女高的高考成绩‘两头’比较突出,600分以上的相对历届较多,但今年达到专科成绩的学生也多,达9人之多,往年就两三个。”张桂梅说。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__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__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
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打破女孩缺失文化的恶性循环
“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在担任“儿童之家”院长过程中,张桂梅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愈发深刻。
这让她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有的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
“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升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张桂梅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__年起,她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到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__年1月7日,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日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位企业家和张桂梅对话,争取帮她解决女子高中的困难。
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提供50~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
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张桂梅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20__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
要对得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学校是建起来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
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学生家的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访完一届学生的家庭。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名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了山下,司机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学生的家在山顶,仅有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
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老想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
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张桂梅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还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可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了张桂梅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为没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岁的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将缺失文化带来的无知和贫困又一代代传下去……
学校创办初期各方面都很艰难,整个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由于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整个校园满是灰尘,老师每天下午五点半还得清扫校园。
女子高中建校半年时,17名老师,9人辞职,只剩下8人。
张桂梅坐在学校的旗杆下抹泪:“怎么办?学校是不是办不下去了?”哭完后,她回到办公室去整理学校的档案时意外地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居然有5名是党员,加上自己,学校有6名党员。
“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心中暗想。“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
从那之后,学校开始了军事化管理,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看似有点残酷,但她们对得起自己肩上这份责任和使命。
她播撒的爱在流动和传递
“起床喽,姑娘们,快点呗,还有两分钟上课了。”
每天,天还没有亮,张桂梅就佝偻着瘦弱的身子,爬上学校顶层,开始一天的工作。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以及晚上睡觉前,小喇叭的声音一直在校园里回响。
从初建校时的94名学生,到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支撑女子高中的是照亮黑暗的那道“光”。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刚进校的第一课,校长并不直接谈高中阶段的专业学科,而是让我们抄写党章。”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的毕业生邓婕回忆,“经过高中三年红色文化的熏陶,我变得坚强独立、吃苦耐劳、勤奋勇敢了。”
这是张桂梅的“特殊教育”。
张桂梅在探索中制定了“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读红色著作、记红色名言、看红色影视、塑红色课堂、办红色校报”等教育教学方针,坚持每周开展“五个一”党性教育活动(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开展一次党员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她努力“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是病,却比正常人还苦得起。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张桂梅说。
一个叫何先慧的女孩,对11年前的那一幕记忆犹新。
20__年,华坪县中心镇河东村,张桂梅来到学生何先慧家里家访。看到何先慧的妈妈衣着单薄,在地里割韭菜,张桂梅把身上穿的新棉衣脱给了她。知道这件事后,何先慧的眼眶湿润了。她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没钱上高中,是华坪女高接纳了她。
现在,何先慧已经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到周末,她就会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帮忙。只要张老师打一个电话,她就会无条件支持。因为她知道,张老师播撒的爱,在流动和传递……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6
7月24日,州委政研室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再次组织学习“云岭楷模”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张桂梅同志的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中,为文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党的__大代表。20__年6月29日,省委宣传部授予张桂梅同志“云岭楷模”称号。
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学习她爱党爱教、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学习她教育扶贫、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永不懈怠的昂扬斗志;学习她以德施教、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把政研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学习“张桂梅精神”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7
炎陵,株洲市最偏远的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长期戴着贫困县、经济弱县、工农业产业滞后县等落后帽子。
“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否则愧对革命先烈!”黄诗燕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个全市的“拖后腿县”迎头赶上?如何早日摘掉这一顶顶压得大家喘不过气的帽子?
从20__年开始,炎陵连续8年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一门心思抓产业,持之以恒抓项目。
炎陵没有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矿山资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还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招商“门槛”更高,如何发展工业?
20__年,黄诗燕到广东招商,第一次跟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亮接触。由于选项较多,炎陵又是山区,当时何亮并未很放在心上。
何亮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黄诗燕的情景。那是20__年6月14日,在国声声学的落地签约仪式上,“黄书记从炎陵的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思路等方面,向我这个外来投资者展示了炎陵的全部,我十分信奉‘计划’,瞬间被黄书记的计划打动,也为他的严谨、深谋远虑深深折服。”
签约后,何亮带着200多名员工从深圳到炎陵。
“招工难”成为该公司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黄诗燕当即安排工作人员将招工简章送到各乡镇(场),把招人触角伸至各村各组,很快招到500名员工。从签约注册,到投产见效,短短两个月内,该公司便实现开工量产。
“正是用这样的诚心、真情,使投资商纷纷而至,炎陵迅速从一个工业几近空白的山区县,后来居上,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佼佼者。”炎陵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何美存说。
为了争取重大项目,黄诗燕曾经清晨5时从炎陵县出发,遭遇汽车在高速公路冰冻的大桥上滑行100多米的险情;为了赶上长沙、深圳招商引资活动,他一天工作16个小时不停歇;为了推广炎陵黄桃,他带病为“黄桃大会”站台,跑遍县城每个推广点、每一个乡村展台……
可以告慰他的是,如今,炎陵已引进99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有欧科亿硬质合金、国声声学、全康智能家电等一批投资超过10亿元的预备上市企业。该县工业集中区在全省排名第20位,迈入全省园区第一方阵,创造了贫困山区招商引资的“炎陵现象”。
还有,20__年8月6日,炎陵县顺利脱贫摘帽,铲除了千百年的“贫根”。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8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医院船,和平方舟为了和平而生,向着和平而去,承载着为世界和平贡献积极力量的重要使命。
入列以来,和平方舟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时,开辟了人民海军军事外交的新路子。和平方舟作为海军走出去舰艇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军事外交优势,当好强军思想的实践者、大国形象的代言者、共同命运的守护者,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闪亮名片。
“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在那些需要人道主义医疗援助的港口和国度,和平方舟播撒温暖人间的大爱,正是践行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庄严承诺。
眺望世界,和平方舟在大洋上犁出壮美航迹。在执行“和谐使命”任务中,和平方舟积极与外军开展国际人道主义联合救灾演练,共同提高应对海上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同外方医疗机构开展多国联合巡诊坐诊,互派人员观摩见学,多渠道多层面深化医学交流合作;为到访国医护人员举办医学和护理讲座,组织中医操作演示以及战救技能培训,帮助建立野战医院、开展野战防疫。
和平方舟,体现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舰行万里不迷航的忠诚品格,勇闯远海大洋、锤炼卫勤保障能力的使命责任,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拓展军事交流合作的担当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大爱情怀。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29
在全党深入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23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夏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李夏同志生前是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主动到皖南山区偏远乡镇工作,十余年来,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正风肃纪第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有事情,找李夏”成为当地群众口头禅。他坚持原则、一身正气,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敢于较真碰硬,铁面执纪执法,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这个重点,主办参办问题线索77件,立案审查32件,给予党纪处分31人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他不惧艰险、不畏牺牲,遇到困难危险总是冲在前面,20__年8月10日,在抗击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时,临危受命、一线救援,在转移群众过程中突遇山体塌方,以身殉职,年仅33岁。
近一段时间,李夏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李夏同志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党员干部的标兵模范,是新时代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锻造“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纪检监察队伍的要求,学习李夏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严格监督执纪执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李夏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李夏先进事迹的短片。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李夏的亲属同事、当地群众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30
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入列以来,多次执行海上医疗救治、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它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也是现役的世界唯一一艘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量身打造”的专业大型医院船。首先通过一组数据,了解一下“和平方舟”医院船。
它于20__年12月入列,舷号866。船长178米、宽24米,高米,共有8层甲板,排水量14300吨。最大航速20节,续航力5000多海里,靠自身携带的油料补给可以航行30昼夜,最大抗风力12级,可以在除极地和冰川以外的任何海域航行。
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和平方舟”达到了陆上三甲医院的水平。船上有8个手术室,有ICU病房、轻伤病房、烧伤病房等共300个床位。此外,船在舱面和舷侧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功能划分,使得伤病员换乘效率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和平方舟”三大重要使命
据了解,“和平方舟”有三个重要使命,一是在战时担负海上伤病员的救治与护送,二是在平时为舰艇及驻岛礁部队官兵及家属提供医疗服务,三是参与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和执行军事外交任务。
目前,“和平方舟”的航程超过了24万海里,到访过43个国家,在到访国免费接诊病患超过23万人次,成为新时代人民海军的闪亮“名片”。
关于黄诗燕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篇31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
一、深刻领悟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所彰显的精神内涵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二是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张妈妈”,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给了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和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分享人间最美好的亲情,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她是党的xx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
上一篇:幼儿园案例心得体会精编1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