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集聚【最新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2024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集聚【最新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2022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篇1
做好基层防疫工作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讲政治、知轻重,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时刻从思想深处反思差距,全方位改进各项工作,以“我在阵地在”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咬紧牙关,分秒必争、夜以继日,坚决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要以坚强的组织力、领导力扎实推动防控力量下沉,有序安排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疫情防控。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摸清底数、吃透情况,把问题反映上来,把任务落实落细。广大党员要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顾全大局、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真挚的情怀、良好的作风、切实的行动获得群众理解、赢得群众支持。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职的监督问责力度,对工作中不严不实、执行防疫措施不到位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当前要统筹保障好群众工作、学习、就医、通行等,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关心困难群体需求,特别是隔离人员、独居老人、重病重残人员等社区重点群体的特殊需要,将“严防死守”和“人性化举措”相结合,做好基层社区群众走访探视、物资保障、心理疏导等各项工作,用温暖和希望汇聚起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战胜疫情、共渡难关的强大力量。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让我们切实扛起政治责任,落细落实防控措施,团结一致、守望相助,构筑起基层社区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以最短的时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2022上海疫情心得体会 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2022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篇2
基层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防线。能否把好“关卡”,把社区防住、守牢,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疫情防控大局。当前,我省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期,越是在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夯实基础工作、落实基层防控,织密织牢基层防疫大网,筑牢基层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基层防线。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基层工作机制的切实考验。对于西安这样一个人口逾千万的超大城市而言,疫情防控要在基层、成在基层、依靠在基层。无论是城市社区、学校、园区、酒店、工地、交通入口,还是大型商超、城乡接合部以及广大农村,疫情防控任务的落实、措施的推进、效果的显现,都要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人员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做到位。当前基层疫情防控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在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强精细度,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措施,特别是在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中,要认真总结上一轮做法,突出安全、有序、精准、全覆盖,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坚决防止疫情外溢。
2022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篇3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大政策协调和物资调配力度,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广大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构筑起纵向到底、力量下沉每家每户,横向到边、辐射覆盖全国各地的“防控系统”。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远未到偃旗息鼓之时。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唯有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防控系统”才能固若金汤,赢得战“疫”。
靶心不散抓重点,确保防控救治工作提档加速、保质保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是首要任务,也是我们疫情防控一插到底的重点环节,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增强收治能力,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扩增定点医院、床位和隔离点,加快病例检测速度;运用“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模式,针对病症轻缓分门别类做好集中治理,防止交叉感染加重病情。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着力解决床位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充分发挥“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优势。加强社区防控,充实网格力量,确保联防联控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打牢战“疫”必胜的基础。
闯关冲刺抓落实,确保各项防控部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战“疫”指挥有力、行动迅速,彰显了对人民生命的高度负责。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命令只有打中疫情才有效,责任只有落脚防控才有用。不少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同志,疲于“连轴转”的陀螺状态,出现了歇脚松劲的想法。决战疫情,拼的就是时间,争分夺秒才能跑在病毒之前,工作越吃劲越要毫不放松。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抗击疫情作为检验党性的“试金石”,锤炼责任担当的“磨刀石”。在疫情防控上要“弹好钢琴”。坚决做到实事求是,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确保防控举措成为人民生活生产平稳有序的有力保障。
稳扎稳打抓发展,确保收官之年目标有序推进、圆满实现。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既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也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确保两手抓两到位。积极落实20**年中央一号文件,落实好春管春种措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补齐小康领域“三农”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合作,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全力确保疫情防控的大战必胜,收官之年的大考过关。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不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更不能“心猿意马、前功尽弃”。越是接近目标的时候,前进的道路愈加艰辛;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临近登顶前的冲刺,就越需要一鼓作气。挺过最吃劲的难关,就是战“疫”胜利的拐点到来时。
2022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篇4
上海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万例。4月5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昨天上海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首次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目前上海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
上海4日启动了全市核酸筛查。截至4月5日8时,全市共采样万人、万管,已完成检测万管,其余样本还在检测之中。
在25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步开展检测,无疑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目前中国15个省份已派出医务人员38000多人,另调集核酸检测力量238万管支援上海。
在众多援沪医疗队中,来自武汉的医疗队被网友称为“热干面”和“生煎包”的双向奔赴。“在武汉疫情期间,上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一名援沪的武汉医疗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们都曾有武汉抗疫的经验,在上海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街上没有人,小区里封闭管理”,从高铁站前往隔离酒店的路程,丧失“活力”的上海,让白祥军“想起了2020年时的武汉”。
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副院长,也是此次同济医院援沪医疗队的领队。
4月2日下午3点,武汉同济医院接到援沪通知。武汉疫情后,国家卫健委在现有国家医学中心规划的基础上,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落户该院。武汉同济迅速从该医学中心中抽调了一支队伍,共53人,囊括呼吸、心脏、肾脏、ICU等科室的医护人员。
“他们都曾有武汉抗疫的经验,在上海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白祥军说,他们连夜通过网络视频开展院感及疫情个人防护等培训和考核,并于次日凌晨5点在医院集中,赶赴当天第一班早上8点钟通往上海的专列。
武汉市第六医院援沪医疗队接到的通知更早一些。武汉六院副院长王小江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大约是3月30日他们就向院里下达了自愿申请援沪的通知,最初名额只有15人,结果通知下达后,大约一百多人报名。后来应省里指令,六院的名额增加到了24人,由4名医生和20名护士组成。
武汉六院第一个报名的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城。江城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2020年武汉疫情中,他双肺全白,一度出现呼吸昏厥,住院整整50天。
江城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日记,一度吸引了数千万人关注。“当时武汉那么困难,全国各地人民过来支援我们,从内心里是非常感谢的”,这一次,他扛起了六院援沪医疗队领队的大旗。
像江城一样,24名医护人员均有参与武汉抗疫的经验。王小江说,他们除了按报名的先后顺序,也从专业上做了安排,4名医生分别来自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科室。
“除了照顾新冠的病人以外,还怕他们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病,像心血管、脑血管、消化道方面的疾病等。”王小江说。
白祥军也有相似的看法,在临时组建的方舱医院中,如果病人管理不好,可能会产生一些意外的情况。在方舱医院的病人都是些无症状感染或者轻症患者,他们中大多数不需要特殊的抗病毒治疗,所以重在管理、心理疏导等,让患者能够更快康复和转移。
由于火车载量有限,六院的医护随身带了两天的防疫物资,以及一台监护仪、一台除颤仪,还有一个急救箱,之后再通过货运补充之后的物资。在确定名单后,医院也要和医护人员的家属逐个解释并征得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任务”。
2022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篇5
疫情期间,我很荣幸能作为志愿者为疫情做出贡献。疫情的志愿者工作主要是在社区门口和街道入口值班,登记人员,测量体温。这个活动让我明白,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培养了我的精神,也培养了我的极限和耐力。
看看你的潜力。当我们奉献自己的力量时,我们会感到非常快乐,觉得我们终于为社会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者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志愿者不仅仅是奉献。我们也可以从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教会我思考生活的态度和看待生活的机会,体验自己。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我将继续磨练自己的意志,定位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面对社会,冷静地做出一些选择,建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服务社会,传递爱,传播文明,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022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篇6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回望过去,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援鄂,19个省份对口支援,从全国调集约4万名建设者奋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而今,15个省份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正助力上海、吉林等地挺过艰难时刻,温暖着每一个隔离在社区和楼宇的人。
我们积累的防疫经验为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保驾护航。
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实现差异化精准防控;社区防控筑牢防疫第一线,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
时至今日,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举措,我们就会积小胜为大胜,向着“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一月之内,核酸检测能力翻了数倍;全国10余个省份、数万医护人员八方驰援;党员亮身份、见行动,向社区一线报到;7万多张方舱床位迅速投建,184小时交付万人“大方舱”…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万人、万管采样完成。
2022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篇7
随着疫情防控的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需要进一步提高疫情突发的预判、预测、预警能力。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基础上,疫情防控工作的研判和举措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提高疫情的应急备战能力,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及预案,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充分准备,生活品供应、核酸检测、流调排查、医疗救治、区域管控等都要有完整的预案。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的结果,才能打赢疫情阻击战,做到措施“零疏忽”、管控“零盲区”、落实“零遗漏”。
科学防控离不开各项落实落细的有效措施,更离不开疫情防控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认真执行和推动。各个岗位的工作者不仅需要敬业,还需要专业,工作中要相互协同、主动应变,及时补位。不搞简单化、一刀切,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更科学、更精准,用最小的代价实现的防控效果。实际工作中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协调联动核酸检测、流调、隔离转运和社区管控等重点环节,确保感染者和风险人群及时排查出、管控住。同时,不同岗位、不同环节能够形成闭环连接,特别是在集中隔离、物资配送等环节中,更要做到尽职尽责,做到物资储配到位、人员管理到位、流程规范细节到位。尤其涉及民生等突发事件处置中,绝不能在请示等待中贻误时机,应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2022年上海疫情的感悟心得篇8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时间不等人。组织干部既要勇于投身战疫一线,又要引导党员干部奋勇向前,在疫情面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工干部要会“喝”,给先进喝彩,给后进喝斥,给自己喝水。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组工干部要学会给先进喝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员干部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在防疫一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尽职尽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疫要求,深入一线,做实做细,从疫情防控,到组织复工生产,件件都有着落,有承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对于那些冲锋在前,逆行在路上的防疫英雄,组工干部要及时发现、宣传,为“干事者”喝彩。党员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后备人才,要给予更多关爱和鼓励,让优秀成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为党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担当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上海市组织部门联合社区公益行动开展联防联控工作,涌现出了众多网红级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宣传,并将个人事迹归档保存。既是对人才的激励,又是给人才的培养。很有现实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基层人才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
“红红脸,出出汗。”组工干部要学会给后进“喝斥”。对人才培养和造就,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群众的声音,对人才培养,群众最有发言权。疫情就是敌情,防疫就是战斗。在防控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倘若降低要求,放松警惕,丧失斗志,没有勇气,那一定会成为懦夫和耻辱。在疫情防控面前,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党员带头遵守防控原则和法律法规,努力成为基层铜墙铁壁的一砖一瓦。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奉献青春活力和为民激情。组工干部要学会到疫情控制一线,对那些站在“后面”喊、不在前线干,站在边上看、不在前头干的党员干部,都要“扯扯袖子”,提提醒;甚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有喝斥声。叫停“形式主义”,是组工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疫情防控的成效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检验。通过叫停方式,让那些热衷“面子”,却没有“里子”;热衷“喊”,却没有“干”的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既是对人才的保护,又是对人才的警示教育。批评教育,是让人才有更好的成长选择,让人才有更安全的培养环境。北京市朝阳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让组工干部沉下去,对那些“面子”强,里子弱的干部,给予喝斥,叫停。让更多干事创业的好党员好干部,脱颖而出
“之善若水。”组工干部要学会给自己“喝水”。组工干部是党建工作的核心成员。讲政治、讲正气,是组工干部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不忘服务党员的初心,牢记引领党建的使命。组工干部要多给自己“喝水”。意识到自己知识欠缺,就给自己补充“知识水”;意识到自己“能力弱”,就给自己补充“能力水”;“意识到“心理压力”,就给自己补充“心理健康”。等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守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这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责任。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宅在家,不慌乱;站在岗,不添乱。牢固树立安全健康意识,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群策群力,联防联控,一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组工干部要学会尊重事实,认认真真做好岗位工作,尽心尽责提高服务水平。让自己成为敢检视不足、对标责任、补充短板的“组工人”。天津市组织部门制定了疫情防控中干部预警机制,确保组工干部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和活力,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强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组工精神。
能喝的组工干部,宁静致远。但愿每个组工干部都能成为新时代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