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实习范文“社会实践活动【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篇】

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社会实践成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性,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成为了许多高校锻炼大学生的重要途径。1.社会实践概念的由来。社会实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者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所谓社会实践,是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人们与自然界和社会发生众多联系,并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而且,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人们才能有所进步,改造自己并促进自身发展。在《实践论》中还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进入现代社会,实践活动又被扩大到国际交往、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层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也将更加丰富多彩。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每到暑假来临,许多高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机会就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实践,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增长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社会实践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实践过程和服务过程两个内容。前者主要是指大学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即大学生个体角色的实践过程;后者主要指大学生影响社会的过程,即个体角色向社会角色转换的过程。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社会属性显著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计划内的实践内容,主要是指教育实习、军训和公益劳动,二是教学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而暑期社会实践就属于教学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暑期实践的优点与必要性

1.增长知识,增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加上大部分家庭目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中成长,与他人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对社会认识不深刻,不能全面理解社会的现状。通过参加暑期实践,大学生可以在扶贫济困、社会调查和环境保护等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实践磨练的大学生能够以理性成熟的视角感受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本领,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精神。2.解放思想,提高大学生认识水平。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自理能力差、不会合理照顾自己。通过暑期实践,可以改变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消极自卑的情况。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将这些实践经验和锻炼转化为理性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参加暑期实践的大学生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不仅提高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三、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暑期社会实践体系不健全。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将暑期实践纳入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当中,不断扩大暑期实践的领域和规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暑期实践都是由学校组织发起的,从整体上来看规模还是比较小的。而且,一些高校对于暑期实践不够重视,拨给的经费也比较少。同时,高校教师参与暑期实践指导的积极性比较低,学生在参加实践过程中无法得到专业性的指导。暑期实践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健全的社会实践体系。2.内容趋于单调,形式缺乏创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是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却没有太多的变化,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十分古板,多年来,暑期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主题内容,例如“三下乡”、“红色之旅”、“走进社区”和“感知就业”等,这些内容基本都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在为大学生暑期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的同时,也助长了他们的懒惰心理。很多大学生在参加暑期实践时,仅仅停留在原来的模式和水平上,很难有所突破。大多数沿用原来的素材,内容趋于单调,没有创新。导致暑期实践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严重违背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的目标。3.暑期实践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通常情况下,要有规范合理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专门为大学生参与暑期实践提供方便,这些实践基地构成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高校的暑期实践都是校团委或者院团委临时组织的,都是根据领导的主观意愿选择实践地点,而且在进行暑期实践之前,大多都没有进行完整的调查。一些学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都是学生自己寻找实践的地点,学生的实践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学生参与暑期实践的形式不是特别正规,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有时甚至会对他们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大学生暑期实践问题的对策

1.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暑期实践的形式,丰富暑期实践的内容。一方面,需要鼓励大学生自主设置暑期实践的项目,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找出社会热点问题,发挥大学生之所长,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主题。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到老少边穷地区去服务,把专业知识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而不是只流于形式。此外,还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校团委和院团委为单位的实践模式,组建一支优势互补力量强大的实践团队。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实践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实践的实际效果。为了给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暑期实践的内容需要与大学生创业、就业保持一致。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在暑期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2.完善设施,实现暑期实践的基地化。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要真正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建设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这样既可以保证暑期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而且也使实践活动达到了满意的效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和企业与地方保持密切联系,实现生产实习基地、就业实践基地的一体化和规范化。

五、新时期暑期社会实践的展望

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篇】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85-01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

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第三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70-01

2009年1月6日教育部教职成〔2009〕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明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原则上自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届时,2000年实施的大纲停止使用。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与2000年实施的大纲有明显的区别,尤其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首次在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提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内容。新大纲的出台,引发新一轮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改的热潮。

在实际的操作中,一线教师往往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者的概念及内涵搞不清,甚至混淆。有的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混为一谈,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有的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截然不同。对于这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此文就以此二者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背景不同

2001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纳入新课程方案,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自2001年《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的必修课程逐渐纳入各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即是继承了新课改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某些功能和印迹而形成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也就是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到了语文这一单独的学科之中,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而不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因此我们可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之一,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更是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也被教育界认为是一个难点。自2001年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是遇到的困难依然很多: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师能力有限,家长和社会不支持,上级领导不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以来始终没有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评价等重要有如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文件,更没有教材可以使用,学校和老师就只能去探索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信息技术教育就要求学校架设校园网络,要有公共计算机房,教室拥有多媒体,而这些在一些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教师水平的高低,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组建一支专职的教师队伍,作为原先均是学科专业教师,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范围的广度,很多老师均发现现有的知识根本无法胜任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范围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小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基本上可以在高年级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而初中面临中考的压力,有些家长甚至学生怕影响中考分数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领导也因为抓升学率并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初见成效,但是接下来任重道远。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课改以来一直未纳入语文课程标准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很长时间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起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显示语文综合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现全新语文课程形态等方面是一致性的,但是它们在产生背景,意域指向和具体表现形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在一般情况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集中体现,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得以落实的最好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直接面向就业,需要学生在学校就充分的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鉴于此,2009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大纲就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教学内容之中。这使得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纲可循,由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真正实施开展遇到的阻力也相对较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直接借鉴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多年来的经验,从专门的综合性课程转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许多学校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门教师的矛盾,也大大推进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内容和形式的异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内容领域很多,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因为缺乏课程指导性文件,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在课程中,各个学校的理解不同,学校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的不同,实施的过程也有差异:有的学校是只开设其中的信息教育技术或劳动与技术教育,有的学校四部分整合在一起。

认真研读《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难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四个部分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不可能以融合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单独分开开设就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只能作为工具或者技术手段来使用,而研究性学习只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指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场所,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由于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学科在整个过程中就起到了工具的作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所以其活动也就限制在了语文的范围之内。语文本身就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一个学科,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综合,其中口语包括“听”和“说”,“听”是聆听他人的口语表达,“说”是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书面语包括“读”和“写”,“读”是对文本的理解过程,“写”是对文本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

在形式上,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基本上是一致的,大致都包括确立主题 ,制定方案,实践体验,交流评价四个部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和引导,活动中主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实践体验均以学生为主体,交流评价的主体坚持多元性的原则,在评价的标准上坚持成长性评价,强化自我参照。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并列的课程,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倾向于语文学科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即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第四篇】

关键词 综合实践 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74-01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特产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时,学校实践基地是“羊角豆腐干”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还邀请了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豆腐干文化的历史及内涵,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第五篇】

一 活动主题:

学在其中,实践有我

二 活动内容及方式

1、“追忆峥嵘岁月,感悟建设成就”几年建党90周年活动

①给党的一封信;

②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征文(体裁不限)

③编辑一份报纸(介绍党建知识、优秀党员事迹等);

④手工制作献给党的卡片、剪纸等;

⑤摄影作品。

活动班级:所有班级(五项,前两项选做一项,后三项选作一项,共做两项)

2、“播散青春友爱,共创和谐进步”志愿服务活动

①参加志愿活动心得体会;

②以照片形式留念,附说明词(活动内容、地点、意义)

活动班级: 430 431 1001 1002(二选一)

3、“书香伴我行”读书实践活动

①心得体会(1000字以上)

②制作书签

活动班级: 443 444 457(二选一)

4、“探寻专业特长,规划职业生涯”结合专业就业实习活动

①实践锻炼报告(走入课堂,了解教学现状)

②职业访问记录(与有经验教师、学长探讨,以对话形式记录)

③学生生涯规划(要求科学、合理、有效,1000字以上)

活动班级: 450 416 417 (三选一) 0901 0902(第三项)

三、活动要求

①深入宣传、认真安排,积极参与、安全第一;

36 1278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