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优质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土壤的实习报告【第一篇】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三天下午,我们听取了李华兴院长的关于土壤学发展现状和展望的专题讲座,获益匪浅。第四天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备土壤样品和精确测定它的PH值。第五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的实习报告【第二篇】

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好不容易到了山顶,这里的风很大,吹得我们的心都凉了。好不容易等老师说完了注意情况,我们就开始动手了。但问题又出现了,原来我们组负责带工具的同学,忘记把工具带上来了,只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合其他一起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本次实习的最后一站--富阳。我们乘着校车,两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实习地。到了这里我们首先在农科院的姐姐的指引下来到了铜-镉污染土壤修复的试验点了解情况。那里生长着好多对铜,镉污染的超富集植物如:东南景天,铜草,香根草,海洲香薷等。随后我们来到环山中学对面的农田挖土,那里的土质为水稻土,它的剖面分层很明显,主要可分为有机质层,犁底层,诸育层等,老师要求我们每人挖一麻袋土回去,作为下届学弟学妹们的实验材料。回去的车上,大家都睡得很香,想必大家都累了吧,呵呵~~~我也很累,睡得很香呢!

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虽然一路上惊险刺激,但好在大家都完成了实习的目的。

土壤的实习报告【第三篇】

一、实习目的

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认识、辨识、了解土壤,熟悉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

3、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认识各种土壤类型。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从陕西渭北旱塬到关中盆地以及秦岭北麓一带主要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掌握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

二、实习时间

20XX年7月16日——20XX年7月23日

三、实习地点

1、洛川县城工地

2、安塞生态站

3、火地沟

4、火地塘林场后山坡

5、高山草甸

6、天坑草甸

7、平河梁

8、宁陕县红褐土剖面

9、宁陕县寨沟村

10、周至县马召镇

四、实习用具

1.试剂:土壤学实习所用试剂有:10%的稀HCl、 酸碱混和指示剂、比色盘、比色卡及试纸,蒸馏水瓶。

2.仪器:GPS(或海拔仪)、地磁仪。

3.工具:手铲、镢、铁锨、剖面刀、皮尺(2米左右)。

4.小型土壤剖面盒及记载表格。

五、实习内容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体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它是一个多孔多相系统,具有垂直分层性。土壤是自然演变的活化石,是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过程的最有力也是最易获取的证据。

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所导致的陕西境内的土壤分布总体趋势,二是观察学习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基本性质等具体内容。

(一)陕西土壤分布趋势

根据陕西省的地势高低、地形、气候等条件因素,由北向南,依次可分为了渭北高原、关中盆地、秦岭山地等几个板块,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类型的土壤。所以,土壤的分布规律存在着地带性分布规律,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垂直分布规律等特征。

1、地带性分布

黄土高原由东南向西北气候逐渐变得干冷,植被经历着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的过渡变化,地势渐次增高;黄土母质沉积规律与该生物气候规律相呼应,土壤质地越来越粗,因而,使得土壤的水分规律与此生态条件相适应。

2、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在河流两岸,分布着一些受河流冲击影响的非地带性土壤。在渭河、黑河和泾河分布着潮土,由于经常受地下水的影响,铁的氧化还原交替,故在土壤剖面上形成黄棕色锈纹锈斑。河流冲击母质受上游地质构造的影响,其质地差异很大。

3、土壤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的升高,环境因素也在不断改变,如降雨量、温度、植被、光照等。土壤的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秦岭山地土壤分布受到基带土壤及南北方气候差异,南北坡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差异很明显。

(二)具体土壤观测

根据陕西土壤分布规律,本次实习我们相继观察了黑垆土、塿土、潮土、黄褐土、淋溶褐土、水稻土、草甸土、棕壤、暗棕壤、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下面,就分别详细介绍以上土壤:

1、 黑垆土

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具有残积粘化层(俗称黑垆土层)的黑钙土型土壤。多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 甘肃东部、 宁夏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的黄土塬地、黄土丘陵和河谷高阶地等地,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土类之一。

(1)形成因素

①母质:黑垆土成土母质为第四季风成黄土。其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草原植被生长繁茂。

②气候:黑垆土分布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7—1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22—25℃,无霜期150—210天,年降雨量320—650毫米,7—9月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53—58%。干燥度—,年蒸发量1600—2400毫米,为降水量的3—4倍。气候总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少雪,春干秋湿,四季分明。

③生物:在疏松、营养条件丰富的黄土母质条件下,土壤生物和母质间旺盛的物质交换频繁,多于黑垆土深厚的腐殖质层 (80~100厘米)。

④地形:主要地形为平坦的黄土塬面。

⑤ 时间:8000---10000年以来

(2)成土过程:

①腐殖质的累积过程

黑垆土的腐殖质层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经长期的生草作用而形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形成腐殖质,并且大量积累。

有机物质残体腐解后所形成的腐殖质与土壤中钙离子结合,并以薄膜形式包被于土粒和微团聚体表面,或富集于孔隙壁上,因而形成深厚的暗灰色的腐殖质层,即黑垆土层。

②钙化过程

由于母质属于石灰性土,其钙成为黑垆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化学迁移元素。在夏秋高温多雨季,土壤中碳酸钙迁移明显,迁移机理有:与腐殖质络合迁移,有形成Ca(HCO3)2形式迁移。在剖面上形成假菌丝、霜粉状或者结核石灰新生体。

③黑垆土的次要成土过程还包括土壤的残积粘化作用,黄土覆盖作用、坡积洪积作用等。

(3)剖面特征:

①耕作熟化层:厚度为30~60cm,淡灰棕色,质地壤土—粘壤土,有石灰反应,团粒和团块状结构。

②黑垆土层:50~60cm,暗灰色,多蚯蚓粪和虫孔。块状结构,有白色菌丝体。

③碳酸钙淀积层:黄棕色,粘壤土,与母质层过度不明显。钙离子与胡敏酸反应产生絮凝沉淀。块状和拟块状结构。

④母质层:黄棕色,粘壤土。

(4)农业性状:

黑垆土的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且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草原植被生长繁茂,适耕性较强,已全部为耕作土壤,利用时应采取措施制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扩大灌溉面积并增施有机肥料。

2、塿土

塿土,又称为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与落叶阔叶林为主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壤的淋溶淀积明显,有粘化现象,具有褐色的粘化层,属于半淋溶土纲。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渭河和山西汾河盆地的台塬和高阶地之上。

土壤实习报告【第四篇】

专业 学号姓名日期

实习心得和体会

一、 实习准备

实习工具: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小锄头:清理碎石

3.经纬仪:确定经纬位置

4.罗盘:确定方向和坡度

5.卷尺:测量长度

6.实习小本:对比土壤颜色

7.比色卡:确定PH的值

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

9.环刀:取土样

10.小锤头:用于取土样

11.实习记录本:记录数据

二、 野外实习

,周三,今天是土壤学实习周的第三天,按照一周的安排行程,

今天我们要和15班一起坐车去我们学校的土壤学实习基地去进行野外实地实习。周三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因为今天要去野外实习,这可不能迟到了。我们与老

师约定的时间是八点二十,地点在我们学校的北一门,因为在那边比较容易坐车去实习基地。起床后进行照常的洗漱后,我望了望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到约定的时间,那这样子我就可以去食堂吃个丰盛的早餐了,说到早餐我就觉得还是新食堂 三楼的早餐好吃,不过可惜的是新食堂三楼的早餐真是太贵了,吃一顿饱的竟然需要七八块钱,对于我来说也只能偶尔去吃吃,我大部分都是在新食堂一楼吃,不过相对于三楼,一楼的味道可就差远了。吃完早餐后我又去我们学校的超市去买了一些在野外需要的东西,比如:饮料,一些吃的,毕竟在野外是需要消耗的,及时的补充能量是有必要的。等这一切都搞定好了后,我和其他的同学一起走向约定的地点北一门。当我们到那时已经有许多同学在哪等候着了,而我也已经看到了两辆车,那就是我们今天到实习基地去所要坐的车了。由于不是一个班级,所以人来的也不齐,我们只好在北一门等着其他没来的同学。等了一会终于来齐了,在八点多时的天气还是有点冷的,在外面等着也是有点受罪的,还好等的时间不久。 人到齐了,我们就分坐在两辆车上,然后车驶向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在车上伴随着车子的摇晃我带起了耳机,这样听着歌也是一种不错的感受,车子行驶了十来分钟进入了郊区,这时

的视野格外的宽阔,看着两边的树木,感受着太阳照射在脸上的温暖,这种感觉棒极了。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好,暖暖的阳光罩在身上,驱散了等人时的寒冷。车子大约行驶大约有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实习基地,我们学校的专门用于学生实习所用的下蜀林场。从车子上下来后,就感觉到了一股寒意,这就是高处不胜寒嘛!林场的风挺大的,吹的我们不自觉地紧紧了身上的衣服。下车后老师把我们集合在一起,交代了我们上山的要注意的地方,并告诉了我们今天上午的任务。听完老师的讲话后,我们开始以小组的形式开始跟着老师登山了,我们每组人带着自己组的工具跟着老师向上走去。我们走着走着,不时掏出手机记录下路边的美景,我们一起嘻嘻哈哈的打发着走在路上的时间,这也是我们加强同学友谊的好机会。在一个空地时,老师听了下来为我们介绍了我们接下来要登上的山的名字和大概。然后我们又接着走,我们从整齐的水泥地走到了由一块块石板垫成的青石小路,接着我们又从青石小路走到了一片竹林中,然后我们走进竹林中,走着由前人践踏出来的一条崎岖陡峭的不能称之为路的路,这条路真的是危险啊,走在上面有一种心颤颤的感觉,我们小心的望着脚下,手紧紧的抓着青色的竹子,这样才能确保我们不会从

这条路上跌倒,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就这样子走了有四十多分钟吧,我们终于走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空青山山顶。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进行野外实习了,我们每个组都各自分好地方拿出工具开始行动了。首先选好地方后,我们用土铲将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我们进行修饰,选定一个土壤观察剖面,有土铲将这个面进行整修,使其呈现一个垂着于地面的样子,而与之对面的要整修成一个梯形,再然后我们用卷尺从上到下测量着,从剖面来确定土壤分层,测量各层的宽度并记录下来,在观察剖面上有着些什么东西并都记下来作为数据,接着进行拍照作为记录,接着我们又用了所带的工具经纬仪测量此地的经纬度,罗盘测定方向和坡度,环托、环刀、小锤子进行取土样,接着取了一点点的土样进行了土壤PH的测定,当这一切都完成后,我们今天上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于是我们以小组的形式一组组的从山顶向下走去,下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尤其在这样一个崎岖陡峭的路上。当我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山下的人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我们洗了洗手就去吃饭了。因为时间的关系,吃完饭后的我们都没来的及休息一会就拿着各自的工具再次踏上了上山的路,这次去的是另一座山,武岐山。这次我们不用到达山顶了,只需要在

山腰那进行实习,我们又是从整齐的水泥路走到了泥石小路,走着走着我们到了一块空地上,这里空旷旷的只有一颗高大的树木,我们觉得很有意味便在这里一起合了影,当然我们的老师也在咯。虽然有点傻兮兮的,不过感觉真好。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又进行了和上午一样的行动,完成后我们再次以小组形式下山了,不过我们在下山后没有就这样结束,因为我们还要在山下进行实习,在选定好地方后我们接着开始,这次因为土壤的松软,我们只好扩大我们的坑的长宽高,完成这个任务。终于一天的野外实习将要结束了,我们带好自己的东西在车旁集合着,等待着老师带领我们回校。坐在车上我们各自都有着各自的感受,伴随着夕阳的余晖我们驶向了学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学校,此时的我们真的是又累又饿了,可是我们还不能解散,我们需要把工具还到老师那里。随着所有的东西都搞定后我们也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寝室。就这样一天的野外实习结束了。

三、 实习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36 508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