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习工作总结范文评语(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学生实习工作总结范文评语(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实习工作评价【第一篇】
教学评价多数从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制订若干评教指标,分别给予分值,同时将评价主体分为学生和同行两类,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类,基本上涵盖了教学评价相关要素。
二、“卓越计划”的特点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主要目标是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计划要求组织实施过程中,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卓越计划”对教师的要求
卓越计划的教育目标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展学习能力,它决定了教师需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实验设计和产品开发能力、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卓越计划”专职教师必须具有理论知识,即专业科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卓越计划”在企业聘请的指导老师则希望能在专业实践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使学生获取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四、“卓越计划”教师教学评价理念更新
1.更新教师评价理念,紧扣评价原则。
因“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和方式不同,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体系制订必须考虑到高等教育标准普遍要求,同时也需体现“卓越计划”的特性要求;既要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等进行考核,也要对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过程进行考核。对教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从教师专业发展、卓越计划发展角度出发,设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考核过程,引导教师做好发展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引领教学过程各主体多方参与评价,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过程作用,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等,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工程实践考核。
“卓越计划”着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拥有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工程院校需着重理论知识和应用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企业有工程实验训练硬件、经验以及工程研究开发能力,应着重应用技术和技能知识、生产经营实践知识的传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均需做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强化校企合作;选派专职教师去企业工作和培训,同时从企业聘请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适应工程教育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大部分工科高校沿袭或模仿研究型高校的模式,重视理论教学监控,对实践教学监控力度不足;重视校内学习阶段的监控,缺少对学生在校外实习阶段的监控。作为教学质量监控重要环节的“卓越计划”教师教学评价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做出相应变革,加强实践教学监控力度,重视校内、外实习环节的监控,注重对教师在工程实践方面的评价考核。
3.强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企业参与考核的权重。
英国著名工程教育专家齐斯霍姆教授说过:“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工程师亦然,只有由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卓越计划”强调行业和企业的参与,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作为“卓越计划”实施主体之一的企业,既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实习任务以外,还要对选派兼职教师聘任职务、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聘任周期、工作评价、日常管理以及学校提供的资源和工作条件等做出相关规定。
五、“卓越计划”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框架
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增强“卓越计划”教师评价有效性的基础。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包括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研业绩这三个方面。
六、结束语
实习工作评价【第二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护理工作;应用研究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学信息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医院相关部门的信息收集、分析、储存以及交换等功能。现阶段,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良,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完全有能力成为新的管理方式,就目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急诊、护士站、护士档案、绩效考核以及护士培训等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来看,其具有极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1信息化与护理
信息化技术是依据计算机技术不断演变、发展形成的以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型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分析、交流以及利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将行业中的管理进行现代化转变,以此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目的。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不仅可以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在进行内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护理是以提升病患健康水平为核心的一项工作,由于其工作中的内容与信息化技术可以完美切合,因此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其与护理工作进行结合,以此不断地完善护理工作、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信息化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1]。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以极大提升护理工作的综合效率,增加工作中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是目前护理工作最为有效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系统[2]。
2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应用背景
护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推行,使得日常护理工作量增多、护理人员数量增加,护理管理工作也相应变得困难。传统护理工作存在信息传递慢、监督不到位、组织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护理工作中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及时进行反馈,以此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以及优质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便成为了当前最佳的选择。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应用成本已不在难以承受,并在医学影像等数字化医疗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挂号收费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计算机医嘱录入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正在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以此增加工作中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服务,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3]。
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门急诊管理系统
门急诊的患者流量日常占有较大的比例,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易出现秩序混乱,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在门急诊中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会改变这种状况。患者在就医时不仅可以在挂号处挂号,还可以在线上进行网络挂号,以此节省等待时间。患者挂号后信息将会录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自动叫号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就诊秩序混乱的情况,提高门急诊护理分诊的工作效率[4]。此外,在门急诊患者医疗卡、检查申请单、药品发放、检查化验等工作中使用射频与条码识别技术,将会更好地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在完善患者各类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5]。
病房护士站信息化管理系统
(1)患者基本信息的管理系统。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护士站系统将会显示出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病区、病床使用情况等详细信息,护士根据系统显示内容便可在患者达到病房前完成床位的分配以及准备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会依据医嘱安排显示出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明细,患者确认无误后便可扣取相应的费用,这种便捷的费用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显示账单明细,并极大减少了患者办理手续的时间[6]。(2)患者医嘱管理系统。医生将患者的医嘱信息录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后便会在护士电脑终端中显示,护理人员在进行确认后便可进行相应的操作,极大提升了医嘱处理效率,并且在进行医嘱的核对时可进行顺序的调整。医嘱核对流程便捷,可针对单一病人、单项医嘱进行逐一核对,并且系统将会记录每次进行核对的人员、时间。在患者需要进行转科治疗时,系统将会停止长期医嘱并将患者原始医嘱转至对应科室,将患者相关信息与床位进行分离,数据随患者转移,以此更好地适应病区床位信息多变性的特点。(3)患者基本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将患者体温、血压等与疾病治疗相关的诊治信息录入系统中,病区便可根据病人的信息进行相关治疗,如期间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医生则可将长期和临时医嘱录入系统并传输至护士站系统,护士进行二次确认后系统会根据医嘱的种类、功能性、发展等特性进行整理。护士在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后将信息反馈至系统,医生便可及时获得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以此及时调整治疗方式。由此可见,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在护士站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强化对患者的动态管理,还可以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科室护理工作评价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科室护理工作评价内容主要有:Ⅰ级、Ⅱ级、Ⅲ级、特级护理质量检查表、护士长夜病房查房评分表、急诊科工作质量评估评分表、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检查表、门诊工作质量评估评分表、供应室工作质量评估评分表、导管室管理质量检查表、病房管理质量检查表、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等。以上护理工作评价内容将由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并交由病区进行记录、填写,之后统一提交至系统库中,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便可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以及评估,护理部将依据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评价结果掌握全院各科室护士的工作量、人员分配等情况,为合理、科学分配护理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各科室护士长将根据系统评价反馈结果了解各病区的护理工作状况,以此更好地提升护理工作的综合效率与服务质量。
护士档案、培训与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护士档案、培训与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是由人员档案管理系统、业务考核系统、人员培训系统以及科研论文系统构成。其中,人员档案管理系统主要记录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可进行查询、增加或删除信息等操作,使护理管理人员更加全面地掌握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业务考核系统可对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记录和评估,护理部通过此子系统可以得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并将此结果作为护理人员晋升以及评优的主要依据。人员培训系统与科研论文系统是主要针对带教人员的教学情况、科研论文和成果的数量、参加学术交流和带教实习的护理人员培训情况,为护理人员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管理有待规范,标准化程度低
根据目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来看,部分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规范性,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医院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均是依据各院的实际需求设计的,因此缺乏信息、数据的共享、交换能力。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就是标准化,此基础将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标准化程度越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稳定性、移植性管理维护性就越完善,并可以极大地增加系统的生命周期、减少研发成本和系统的开发周期。由此可见,在进行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应打造护理学科信息管理指标体系,使护理管理具有标准化、信息分类与编码的专业化、护理管理工作的流程化。
基层护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起步较晚,目前仍有临床护理人员不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眼下应对护理人员行进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并通过重点培养骨干人员,采取以一带多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普及,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系统操作能力。
4护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范化与展望
现阶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以护理管理制度作为规范基础,以此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优化。在构建此系统之前应由专人对护理工作中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保障护理系统的规范化,并将护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岗位职能要求、专业知识技术标准、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等有效纳入到此系统之中。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完善,及时与系统开发人员进行沟通,通过提出问题、意见或建议,逐步弥补系统中的不足、优化系统功能,而不是盲目让人去适应系统。为了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知识。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应用于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之中。在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同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服务,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萍。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在临床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42):9,12.
[2]石芬芬,朱莹。新时期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1):169-170.
[3]张利,薛晓英,魏淑霞,等。护理管理系统信息分析与功能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8(7):55-57.
[4]王姗姗。数字化医院门急诊医疗质量管控方法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5]战鹏飞。医院信息化管理探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房地产,估价,工作过程
一、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之课堂前移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早在2008就已经开始进行。资产评估专业以房地产评估为主,经市场调查获知,资产评估的专业技术性强、实用性强,企业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要求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较好的综合素质。
我专业积极探索培养接近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得到广西国联房地产评估公司的大力支技,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由我院专业老师定期为企业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由企业提供根据自身用人标准及需求,参与我院教学计划修订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共同开展教学工作,为我院提供课堂教学前移点和安排实践活动。同时委派房地产估价行业资深人士到学院授课。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前移教学活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克服种种困难做好了市调查报告,经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合格的估价报告。某些学生说“理论知识不扎实在估价行业里行不通”,在此学生心灵上感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某些学生说“能完成实践任务真愉快”,在此学生心灵上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喜悦和成就感。还有一些同学举得实践过程太短还不够,学到的东西远远不足,还想多做一些,主动要求利用业余时间为估价师做全面市场调查,希望在学校也能像在公司一样,进行实践操作。在公司上课学习和实践操作比地学校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度效果更好,该班的学习风气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基于本次06级学生的课堂前移所获得的收获以及学生的反馈,我们再次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之项目导向教学法
开展科研活动,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中的应用,在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整合专业课程,打破学科体系,以项目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全面系统化进行教学改革,制定切实可行详细方案,现正稳步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如下。
1、建立校内实验室。在校内实验室开展模拟实践项目操作,分三个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由浅入深地设计各阶段的实践项目。
(1)初级阶段实践项目:市场调查及学习房地产概念完成实地勘察任务。该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能力,加强建立学生方位感,同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迈开步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精神。旨在加强学生个人能力提高或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具备资产评估行业执业人员的某些基本职业素质和技能。为下一步进行资产评估项目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中级阶段实践项目:三大估价方法的学习与应用。该阶段的培养目标:根据实践项目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查,对房地产的权益、实物、区位进行描述分析,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掌握各种估价方法技术思路与测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核心职业技能。
(3)高级阶段实践项目:房地产估价规范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撰写三份完整估价报告,对同一估价项目运用两种方法进行估价。该阶段的培养目标:估价声明、估价假设限制条件、估价结果报告、估价技术报告及附件各部分写作要素的掌握。具有市场背景分析宏观微观因素分析、最高最佳使用分析、估价方法选用分析及价值定义分析等综合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全面扩充知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2、建立校外课堂前移教学点。先行导入参加资产评估公司活动,参观工作场景。由企业高层管理介绍公司结构设置,介绍行业发展历,现状需求,未来发展方向,执业要求。与资产评估资深人员进行交流,以资深专业成功人士为鲜活榜样,感悟职业人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吸取他人的工作经验,激励学生树立信心,明确人生目标,驱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实践总结。进行市场调查和实地勘察工作十分辛苦,学生经验不足和调查的方法不对或不成熟经常碰墙,所收集的资料信息不全面,刚开始同学们都觉得压力太大,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不断调整心态,经反反复复的修正错误和补充完善不足,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成熟,最终完成对完成了市场调查工作,积累了社会经验,总体质量较好。
07、08级资产评估专业同学们在完成所有专业知识之后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工作,经整理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和共享信息资源,为房地产估价项目的操作奠定了基础,然后运用三种估价方法分别进行三个估价项目的实务操作,按照估价行业规范要求完成了三份完整的估价报告,同学们感觉到理论与实践有很大的差距,经过实践之后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才能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在此阶段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下学期即将开始的顶岗实习更增加了自信心。
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之工作过程系统化
“行动导向”理论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学者针对传统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提出的。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以教学中由师生共同决定的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通过主动和整体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学生可从多种可能的行为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在行动前可对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测并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意识、有母的的去影响行动的后果。可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具有先进性,因此,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开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接轨。将三年的教学时间如此分配:在初步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一年),以一年的时间,通过学院专业教师和行业评估师的共同教学、培训,培养出能进行房地产中介(估价、营销、策划、经纪、咨询、测绘)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毕业生。
(一)实施步骤
1、学院成立“房地产中介工作过程学与教研究室”,作为校企结合、专业与行业结合的平台,研究所选聘院内专业教师和行业内估价师作为研究人员。
2、以研究所的名义,与企业或行业(桂林市估价师专家委员会)密切合作,制定出对我院房地产评估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3、在校内,设立实验室。由校内专业教师和特聘行业估价师用一年的时间(大学一年级)完成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配以相应的模拟实践环节,见习或实习。
4、在校外,与评估机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行工作过程学习,估价师作为“师傅”带领学生“徒弟”在具体岗位上进行实际业务操作,按工作爷在各项中介业务岗位上学习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并进行考核。
5、校外学习阶段,主要的技能、工作技巧和工作方法由行业估价师传授,学校专业教师负责不定期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从中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并给予解答,考核的结果以研究所例会的形式反馈给指导估价师,做为下一阶段培训内容调整的依据之一。学生的考核结果作为对指导估价师培训工作的评估依据并作为培训经费下拨的依据之一。
6、学生结束工作过程学习后,论文应由指导估价师和专业老师共同评判。
(二)实践总结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建筑施工;教学
教育评价这个术语多年来一直被狭义地理解为教育测量,又进而被限定为教学测试。在教学实践中,只重视测试形式,忽视非测试形式的现象更为严重。其实,教育评价的对象十分广泛,教育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功能,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着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等诸多弊端。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能够为师生提供促进发展的信息,其目标在于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及提供决策依据。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元化,适合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特点。
1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理论是综合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从而设计出的一种评价方式。
人文主义将动机描述为可以使人成长发展及实践其潜能的内在动力。学习者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好的教育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看作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可以自我学习,并且鼓励他们自觉地做到行为一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的驱动下,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
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学习和评价的观点都由原来的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从评价具体的、孤立的技能转变成整体和跨学科评价。
认知心理学已接受了一种构建主义的哲学,也就是当学生们构建自己的学习时,他们学的最好;运用自我评价时学的最好;目标明确时学的最好。
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以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及进步。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
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在过去的四十几年中已对如何使学生们学习得更有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综合上述理论成果来设计评价方式,可以创建出更有效的评价模式供教师借鉴,这些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机会,使其能知道自己了解了哪些,可以做些什么。
2建筑施工教学中引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大土木工程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工艺原理、施工方法,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因此内容覆盖面广,实践性极强。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考核的方式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学生具体学到什么程度,将来工作中能利用多少都不清楚。而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教学中,主动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3形成性评价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评价形式的多元化由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形式改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将施工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例如施工技术中的混凝土浇筑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完成后,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到的情况,并与实际工程相对应,同学间互相评价,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学生可以说出他们的忧虑,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等外部评价的不足,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评价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试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施工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座谈、访谈、测试、生产实践、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
例如布置实际工程情境作业。将在施工现场常见到的问题设置成情景作业,布置在课堂上,并且将大家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即培养了同学们交流学术问题的习惯,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进行几项施工实习操作,如施工技术中讲到绑扎钢筋的方法时,可以直接带学生到校内实习工厂进行绑扎钢筋的实践操作。在绑扎钢筋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了解绑扎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对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认真领会其中的要领。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授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同时也可聘请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使学生了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前沿知识。同时讲座结束后,让学生自由提问,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2]。
加强生产实践的考核,生产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是整个实习过程仍是在指导教师控制下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工地的巡视检查与指导,分期递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检查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在组织实习答辩和认真审阅学生实习报告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考核[3]。
改革课程设计内容,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作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也是为培养学生日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手段。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际中的一部分,力求课程设计的最后成果达到施工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对课程设计内容的考核,有效的促进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