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总结范文【汇编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总结范文【汇编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第一篇】
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职业学校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掌握工作技能,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必经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方面谈谈实习指导教师如何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过程中起到较好的作用,希望能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指导教师作用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性人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顶岗实习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实习起到应用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实习指导教师无疑要起到关键作用。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既是专业指导教师,又是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的管理者,同时又是沟通学生、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桥梁。实习指导教师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一)职业道德培训
虽然职业学校大多开设有职业道德课程,但在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工作前,实习指导教师还是要对实习生根据实习单位的不同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培训。要让实习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遵守校规校纪,也要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和同事,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形象,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向实习单位和社会宣传的一张名片。
(二)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着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面临着工作任务的压力。有的学生会产生胆怯、好奇、激动、抵触等种种心理的变化。这时实习指导教师要起到心理按摩师的作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顾虑和不良情绪,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勇敢地面对现实。在实习的各个阶段,教师都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工作,保持实习队伍的稳定。
二、实习中的管理工作
(一)指导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单位员工,又是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要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也要顾及实习单位生产管理上的要求,使二者共赢,最终达到实习的目的。在任何情况下,实习指导教师使学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矛盾激化的言行和举动都是错误的。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指导教师就要起到调解员和缓冲剂的作用,及时进行协调,使双方进行充分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要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成长,摆脱学生气,逐渐成熟,融入社会。
(二)指导教师要做好管理工作
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实习管理,不但要和实习单位各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实习学生的工作情况,更要时刻关注实习学生的生活情况、思想状况、身体状况等。本人在富士康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时候,就坚持每天去相关部门领取学生的出勤表,每天晚上查寝,在学生下班时间尽可能地和学生见面聊天,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同时按实习部门建立班组长负责制,按寝室建立起寝室长负责制,让这些学生干部切实起到小帮手的作用,随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和实习学生进行沟通,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了实习的正常进行,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好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总结心得体会,并给予有效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有益的文体活动,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增加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三)指导教师要做好汇报工作
指导教师应该定期向学校反馈学生实习情况,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例如在实习单位的出勤情况、奖惩情况、遵守学校制定的实习制度情况等。以便于学校制订下一步的学生实习计划,同时也为将来的实结、表彰奖励提供依据。学生去实习,家长们也很关心孩子的情况,实习指导教师及时反馈信息后,也便于学校及时提供给家长,让家长们放心。
三、实习后的总结工作
学生实习后的总结工作意义重大,好的总结不仅是实习工作的完美句号,而且会使实习学生终身受益。实习工作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做好实习后的总结工作。一是组织学生认真写好实结报告,把实习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写下来;二是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实践出真知,学生之间交流实习工作中的得失成败,更具有说服力;三是评选表彰优秀实习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负责的职业意识,同时也为下一次的实习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作用,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每次实习指导工作过程也是我们自身锻炼和提高的一个过程。
作者简介:
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计划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58-02
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实践教学,规范过程管理。2009年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的意见》,要求规范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工作,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管理,保证安全。这两份文件的出台,为高职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不断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办学方针,需加强烹饪专业顶岗实习管理。
一、顶岗实习前期管理
1.给每位家长邮寄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有:①顶岗实习时间:每年的5月至9月。②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实习规定,遵守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不得私自离开实习地点,外出必须向实习单位领导请销假。严禁夜间单人外出、在外过夜及外出上网。③学生实习期间需服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管理,按时上下班,不得旷工和私自调换实习单位,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实习指导教师报系里同意,否则按实习不合格处理。④学生实习期间如有违纪行为,按学校及实习单位有关规定办理,严重违纪者,视为实习不合格,缓发毕业证。⑤学生实习期间需认真填写校外实习手册,每半个月填写一份《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要求撰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实结,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进行评判,成绩计入档案。⑥请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主动、经常地和实习指导教师联系,掌握学生动向,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家长和学校及时沟通,共同解决,切实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2.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协议的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实习人数、学校的职责、企业的职责、实习生的实习规定、劳动保护等内容。
3.制定烹饪专业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顶岗实习定位和任务。顶岗实习是烹饪工艺与营养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在饭店、餐饮企业厨房各岗位进行跟班及顶岗实习,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流程及烹饪技能,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综合的从业素质,为更深层次的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积累经验。②顶岗实习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熟练掌握烹饪技能,能够胜任厨房各操作岗位工作;具备营养配餐的能力;掌握烹饪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烹饪原材料的采购、保管与使用流程监管方法;具有对厨房设备、工具进行使用和养护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善于不断学习和创新,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菜点创新;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符合职业要求的仪表仪容仪态和礼仪修养;具备获取、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具备对知识的抽象、概括、判断、综合运用能力。③顶岗实习的要求:实习纪律。实习开始前,为了保证良好的实习效果,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本人要共同签署顶岗实习协议书。实习期间主动接受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双向指导与管理,严格遵守学校的实习教学规定,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协议中约定的一切内容;实习指导教师责任。指导教师在实习开始前组织学生明确教学实习任务,强调实习纪律。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经常与实习单位沟通交流,协助实习单位进行管理,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每月至少到企业一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填写实习管理工作日志;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指导教师须及时逐级报告并协助系领导解决问题;学生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客观地进行实习鉴定与评价,在实习结束两周内汇总整理过程性资料,交由教学办存档。实习生在岗期间基本要求:实习期间,按在校生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管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实习规定,遵守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要求,尊师敬业,礼貌待人,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私自离开实习单位;不在夜间单人外出、不在外过夜及外出上网。严格遵守单位的住宿管理规定,不允许学生私自在实习单位外租房居住;服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管理,不私自调换实习单位,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过实习指导教师报系里同意,否则按实习不及格处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填写校外实习手册,每半个月填写一份《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实结。学生实习期间如有违纪行为,按学校及实习单位有关规定办理,严重违纪者,视为实习不合格,缓发毕业证。实习期间因违规、违纪、违法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学生本人负责。④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主体包括实习岗位指导教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学生个人以及岗位服务对象等。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岗位工作质量意见反馈、实习报告、实结、实习鉴定等。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各等级成绩评定要素:实习纪律:按照签署的毕业实习协议书的规定时间完成实习任务,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态度:实习态度端正,尊敬指导教师,讲究礼仪礼貌。动手能力:能很快适应实习环境,达到岗位要求,熟练掌握服务技能。实习报告:填写认真,按时完成,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实结:结合自己实习经历和所学知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各等级成绩评定标准:包括优秀等级:单位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各项评价指标均为优秀等级。良好等级:单位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各项评价指标均为良好以上等级。及格等级:单位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各项评价指标均为及格以上等级。不及格等级: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评为不及格等级:严重违反学校或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实习期不满三个月;单位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指标有两项为不及格等级。
4.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
5.完成指导教师的分配,顶岗实习前指导教师与学生召开见面会,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性,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
二、实训中期
1.走访企业:①指导教师至少每月一次走访企业,了解学生顶岗情况、企业用人情况;②走访情况包括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情况、学生在岗期间生活及心理问题,指导教师走访时须与实习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并反馈相关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电话联系:指导教师至少每半个月和同学联系,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生活安全等情况。
3.建立QQ群、邮箱等随时对学生指导和沟通。
4.经常和企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实习后期
1.考核评定:根据等级成绩评定要素对学生进行评定。
2.上交实习报告:督促学生认真整理实习报告,按照学号由小到大装订存档。
3.总结表彰:对优秀实习生进行表彰。
四、经验总结
1.顶岗实习时间段的选取符合餐饮业的特点,利用5到9月份旅游高峰期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客源多、原料全,学生能见识到许多新式原料,同时能学到创新菜肴和创新理念。
2.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积累一些社会工作经验。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能学到许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宽就业市场,有利于学生就业。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训地点分散,管理难度较大。
2.学生在酒店实习,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例如,学生切配中手被划破;地面滑容易摔跤,水、电、汽等安全隐患。
六、今后需要完善的地方
1.实习中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纪律等方面管理;
2.加强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辅导;
3.继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切实做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4.实习指导教师应利用暑假到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和学生一起顶岗,以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的意见[Z].鲁教高字〔2009〕12号。2011-09-26.
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 高职经贸类专业
全过程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指要向用户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就要从市场研究开始,直至将产品提供用户使用为止的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过程方法则是iso9000∶2000族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恰当地识别和划分过程是过程管理的基础,而过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任何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看做是一个过程。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是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前的必经阶段。顶岗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具有产学结合性、社会现场性、基地分散性等特征,这又决定了其过程管理对效果取得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思想,采用过程方法,细化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对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深化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开展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过程: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与评价过程。
一、准备过程
准备过程是顶岗实习活动的起点,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这一过程环节多、时间长、牵涉面广、决策要求高,主要包括制定专业技能标准、编写《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建设顶岗实习基地等。
1.制定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技能标准是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追求,也预示着高职顶岗实习的行为方向及其结果。因此,科学、准确地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存在两类专业技能标准:一类是由政府机构设定的,适用于全国或某一区域同类院校或同类专业;另一类是由各学校或者校内某系、某专业自行制定的,只适用于本校、本系或本专业。
对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而言,可供采用的政府机构设定的专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还较为缺失。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自己的专业技能标准时又过于随便,调查研究不深入,使制定出来的专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存在困难。在这一环节上,各高职院校的经贸类专业应在学院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测评的标准。然后与企业一线人员一起制定内涵界定准确、易于衡量的专业技能标准。教务处应对专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督查,并组织企业相关现场专家对专业技能标准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专业技能标准的质量。
2.编写《大纲》。《大纲》是编制《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和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和进行顶岗实习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完整的《大纲》是规范顶岗实习的基础。由于顶岗实习环节的规范性较差,《大纲》编写的难度较大,再加之受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轻顶岗实习思想的影响,高职经贸类专业《大纲》的编写工作很不规范,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制定独立的《大纲》。
为规范管理,高职院校应由教务处统一规定《大纲》编写的原则、内容与格式,并由教务处对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统一收审论证、统一管理和印发。一般来说,《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性质、目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等。
3.制定《计划》。《计划》是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条件而制定的实习教学的具体执行程序。
制定《计划》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核心所在。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部分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纯粹的“放羊式”模式:由学生自己于第五学期结束后寻找顶岗实习企业,学校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管理,从而使得顶岗实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各高职院校教务处要对各专业的《计划》制定过程加以规范管理,要求经贸类专业制定《计划》,并通过对过程资料的检查来加强对这一过程的监管。《计划》一般应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方式与地点、实习日程安排等。
4.编写《手册》。《手册》是规范毕业生顶岗实
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各专业应编写《手册》,明确学校的《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置程序》《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书》《学生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推荐实习(就业)登记表》、顶岗实习期间月度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职场宝典”等内容,并发放到实习学生手中,便于学生实习。实习期满,学生须将《手册》交辅导员,教务处则应加强对《手册》的检查,以推动顶岗实习工作走向正规化。
5.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稳定的校内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做好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必备条件。在基地的选择上,应考虑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分散性的特点,同一班级学生的实习要相对集中,原则上选择在同一城市进行,以3~5个实
对于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成立实训部,对学院顶岗实习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二是由各系部自己负责管理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我们认为,毕业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以学院实训部或就业办为主,由实训部或就业办根据各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对全院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统筹开发、统一管理,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效益。
二、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训练过程,并对学生实习训练过程加以指导,以达成顶岗实习预期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应该强调的是实习指导教师的自我管理及其对学生顶岗实习训练的指导、管理与控制,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宜过度强调和过频实施。
1.选择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水平的高低以及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是决定顶岗实习过程效果的主导因素。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实习指导教师的认定标准,其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往往是由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担任,其中,许多教师和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为切实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学院应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认定、职责、聘任、管理与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由系(部)负责根据管理办法尽快建立起一支符合任职资格的以企业一线专家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负责督查,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指导人员坚决不允许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2.对顶岗实习的组织、引导、督促与指导。这一环节是整个顶岗实习活动的主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这一环节具体又包括如下几个阶段:(1)组织教学。任何类型的实践训练,都必须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实践训练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表,向学生分配实习任务,并检查实习所需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2)入门指导。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顶岗实习的目的;其次是要讲清楚顶岗实习中技能操作的相关知识、操作要领、操作步骤及安全事项,引导学生认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要有预见性,讲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处理,让学生心中有数,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处理,不会手忙脚乱。考虑到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具有社会现场性的特点,因此要特别强调安全管理,包括生活上、操作上和与顾客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3)巡回指导。在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的各种技能操作作全面、细致的督查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这是顶岗实习的中心环节,所用时间较长,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督促学生严格按具体操作程序开展工作,即使最简单的步骤,也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一丝不苟地操作,而不只是简单地追求结果。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作个别指导。(4)实践训练总结。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岗位工作结束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效果作出点评,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在实习中掌握的操作技能,分析操作效果,找出消除缺点的办法。
3.提交实习作品和顶岗实习报告。在这一环节中,应该要求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要在实习结束后,向实习指导教师提交其实习作品(或其通过实习所取得成果的证据)和一份顶岗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个人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所取得的主要收获、对今后搞好顶岗实习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内容),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和效果评价的依据之一。
4.指导教师总结。这是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在完成顶岗实习过程后,从教学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等方面对顶岗实习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而且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改进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是顶岗实习过程的最后一环,是由相关部门对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顶岗实习的效果作出评定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对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
对顶岗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均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而且可以了解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有利于今后的提高。评价工作应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1.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学生的实习成绩是对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最终反映,也是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实习成绩评定是整个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
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在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活动中,学生的实习成绩往往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凭印象直接给出的,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由实习指导教师直接给出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作为顶岗实习效果衡量标准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能将之作为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学生实习成绩最好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实习态度。顶岗实习要用企业的要求来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因此,这部分成绩可占实践总成绩的30%左右,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出勤情况、实践训练的表现评分,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根据实习指导教师记录的出勤表、教学日志以及学生填写的《手册》进行抽检。(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这部分成绩应占实成绩的60%以上。这部分成绩评定应实施指导与评定分离,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材料和实习作品(或成果)作出评定。必要时,直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评定。(3)实结。这部分成绩占实成绩的10%左右。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所交实结的质量进行评定。
2.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评价。(1)过程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检查各种顶岗实习档案,对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过程的规范性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应由教务处对顶岗实习档案材料的形成进行规范。要求在顶岗实习开始前,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制定《计划》;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填写考勤表与《顶岗实习日志》,学生必须填写《手册》,顶岗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必须填写实习指导总结,学生必须提交实习作品、顶岗实结和《手册》。最后,由教务处和督导处对顶岗实习档案进行检查,从而促进顶岗实习活动各环节的实施,对提高顶岗实习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效果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对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测定,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
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第四篇】
一、教育实习指导的相关理论
早期的教育实习指导缺乏理论基础的研究,教育实习只是被看作科学知识的传承,“实践的知识”也被看作是科学研究的产物,指导教师的工作只是把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迁移给实习生。随着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反思理论研究的发展,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开始总结教育实习实践活动的“规律”,尝试通过对教育实习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为各种教育实习活动提供理想性的引导。在诸多研究中,有四种教育实习指导理论较为突出,即情境学习理论、“单向”与“互动”实习教师指导理论、“交流轮”理论、科瑟根的教师培养模式(ALACT)。
(一)情境学习理论1991年,莱夫和温格(Lave&Wenger)提出情境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不仅是个体,更是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彼此差异资源为媒介的、参与性的学习过程。教育实 因此,情境学习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学徒制[12]充分反映了指导教师同实习生的密切关系。实践共同体,即实习生参加教育实习,参与到指导教师日常工作的真实情境中,尝试参加、融合到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去;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学徒制是指在“师徒”关系下,实习指导教师愿意接受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习生的技能,而实习生也在指导教师的监督和帮助下,循序渐进地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教学知识与技能。可以看出,“参与”是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教育实习中的“参与”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教师要积极调动和鼓励实习生“参与”真实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二是指导教师自身也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实习生的教学活动观察、对话,与实习生互动,解决真实环境中发生的各种教学和管理问题。
(二)“单向”与“互动”实习教师指导理论安德森等人于1998年从实习生的视角,提出单项实习教师指导理论,认为判断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三个条件分别是愿意接触实习生、渐进式指导方法和关心实习生。指导教师的工作就是与实习生建立互动关系,发挥指导教师的教学、辅助、鼓励和咨询等基本职能,把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技能传递给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帮助。“单向”指导理论中,指导教师承担着“导管”的角色,把个人经验和教学知识传导给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帮助。2006年,斯蒂尔(Steel)在“单项”理论的基础上,从互惠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互动”指导理论。斯蒂尔指出,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不是自上而下的传导关系,而应是相互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合作的互惠关系。指导教师不仅需要与实习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接受和信任实习生的“自我意识”。指导教师要让实习生感受到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并要鼓励实习生积极主动地与指导教师分享经验,把指导教师看作是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13]
(三)“交流轮”理论2003年,帕杰克基于荣格的心理功能理论,结合已有的实习指导教师范式研究成果,提出了“交流轮”理论。荣格把人的心理功能划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功能。根据四种心理功能,帕杰克把个体教师的教学风格划分为四种模式,每种模式对应两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分别是:1)技术性模式,管理型和规范型;2)人文模式,护理型和统筹型;3)发展反思模式,理想型和自主发展型;4)原创性模式,解决问题型和探索发现型。四种指导模式在教育实习指导的目标、指导任务、指导过程与方法、指导的思想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如技术性模式的指导任务是发现和解决实习生遇到的现实教学问题;人文模式的指导任务是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发展反思模式的任务是为实习生“增权”;原创性模式是为了培养实习生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帕杰克指出,指导教师具有哪种教学风格,是非理性维度中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功能和理性维度中占主体地位的心理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指导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模式,其形成过程都和指导教师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并没有优劣之分。同时帕杰克认为,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保持相同或相似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实习生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14]
(四)科瑟根的教师培养模式(ALACT)2010年,科瑟根结合反思理论研究,提出教师培养模式的五个步骤,认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行动、回顾、对重要元素的认识、制定新的行动方法以及检验五个环节。指导教师鼓励实习生开展自我探究式的实践活动,是帮助实习生获得教学经验的最重要手段。指导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提问、讲解和观察等方式,与实习生一起,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减少阻碍实习生反思活动的障碍,通过对实习生的肯定和移情,提高实习生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15]综合上述几种教育实习相关理论可以发现,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目的和指导任务、实施的指导方法以及践行的指导过程都是促进或制约实习生参与实践体验、积累个人经验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实习理论指导下的实习指导,是实习指导教师促进实习生成功地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获得“政府认定的教师资格”,创造充分自主的实习生实践活动平台,通过鼓励、辅助、互动、咨询、移情等方式,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为实习生提供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引导。教育实习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其理论意义也体现在研究者们对教育实习活动开展的大量研究之中。
二、实习指导教师研究的内容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实习指导教师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指导教师的角色、指导内容研究、指导策略研究、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指导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指导教师的角色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从教育实习制度产生至今,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门问题。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是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角色进行的不同的建构。受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指导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研究者通过分析社会、高校、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特殊身份的期盼,赋予指导教师“知识搬运工”、“导管”、“助手”、“占位符”、“合作者”等多样性的角色。奥戴尔(Odell)的向导论认为,指导教师是为实习生指明专业发展方向的明灯;[16]达奥茨(Daloz)认为指导教师是鼓舞者,因为他们可以帮助实习生树立从事教学工作的信心;[17]费曼-南瑟则把指导教师看作是实习生提高实践技能的助手;[18]罗宾森(Roberson)发现指导教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教学技巧大师和贴心人;[19]克拉克认为指导教师是实习生教学知识与技能运用情况的监督者;[20]格尔克(Gehrke)甚至把指导教师描述为给予智慧的人,因为优秀的指导教师能够影响实习生思考问题的方式。[21]虽然在指导教师研究的历史过程中,对于指导教师的角色认同,研究者并没有一致性的描述,但是无论指导教师承担哪种角色,其在帮助实习生融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传播教师行业文化,增强实习生工作幸福感,减轻实习生经历的“现实震撼”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实习指导的内容早期实习指导教师“导管”的角色,决定了实习指导的内容只是单一地输入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甚至有些实习指导教师只是教育实习中的“占位符”,并不明确如何指导实习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费曼-南瑟指出,无论指导教师如何看待指导工作的职责,指导教师都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指导内容。[22]因为明确的指导任务和内容,不仅有利于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有可能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技巧,把实习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转换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工具,否则,指导教师只会被动地把实习指导当作教学的一部分,倾向于“修复”实习教师的问题,而不是把发现的问题转换为教师共同成长的机会。从近三十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引导、入职过程与教学方法的引导、职业观与价值观的引导以及日常生活和情感的引导。奥戴尔认为,指导教师的职责应该包括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帮助实习生在教学岗位获得成功,为实习生提供示范、生活辅助和职业观培养,帮助实习生融入到学校和社区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中等内容。[23]除了上述内容,古德(Gold)认为,实习生的各种需求是制定指导内容的参考,并把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也纳入到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内� [24]伯林纳(Berliner)等研究者提出,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增强实习生对“教师身份”的认同,帮助实习生解决遇到的教学问题,为实习生提供探索空间、提问空间、创造改善空间和共享资源的空间,为实习生做示范以及帮助实习生融入真实的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25]指导教师的职责是为实习生提供情感支持和短期技术指导,帮助实习教师了解学生思考方式,组织合作教学,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现象。豪布森(Hobson)于2002年总结了五项实习指导内容:实习生教学的指导;增强实习生对教师行业的热爱;言传身教,增强实习生的职业幸福感;使实习生满足教师入职标准;教育行业文化的传播。[26]
(三)指导策略指导教师指导的实习生和教学实践情境不断变化,新的教学问题不断涌现,而有效的指导策略能够降低不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促进实习生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21世纪以来,研究者在对指导教师研究的反思过程中,尤其关注指导策略研究。帕杰克、斯蒂尔和科瑟根分别总结了实习指导模式类型、指导策略的构成元素以及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策略的构建模式。帕杰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出技术性指导、人文性指导、发展反思性指导和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本的原创性指导四种教师指导模式,并开发了指导教师教学指导风格量表。帕杰克认为,在搭配“师徒”关系时,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与实习生的教学风格的一致性应当给予考虑。斯蒂尔认为,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要由教学、辅助、鼓励、咨询和关怀五个元素构成,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之间是一种互惠的关系,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关心和关注是实习生获得成功的关键。这种关心不仅仅是引导和帮助的定义范畴,还包括同实习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接受和信任实习生的自我意识。指导教师通过与实习生分享经验,相互合作,使实习生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知识能够得以体现。科瑟根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格式塔、模式和理论三个层面递进式构建个人教学策略。教师的个人体验与经历是其未来构建某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教师最初选择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经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检验以后,通过反思,最终演化成教师个人的教学观。指导教师要想办法为实习生搭建促进教学实践和技能学习的反思平台。指导教师在教育实习中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指导教师要尊重实习生的个人体验,学会处理实习生由于个人经历、个性差异、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而体现出的差异性,每个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实习生各自的教育以及生活经历构建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体验和差异都应�
(四)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能够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娴熟教学技能的教师承担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是促进实习生顺利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准备阶段,要做好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克拉克等研究者认为,指导教师的选拔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水平、人际交往能力、教学风格以及实习基地校长的意见。教学经验是选拔指导教师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选拔标准,如美国东南部地区,通常要求指导教师获得本科学位和教学资格,同时还要有三年的教学经验。交往能力是实习指导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娴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民主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沟通,减少工作中的矛盾。此外,指导教师要自愿参加实习指导工作,愿意同他人分享教育教学经验。[27]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科,对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要求可能存在差异,比如有研究发现,心理教育学科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比教学经验更为重要。[28]在培训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才开始受到关注。克拉克认为,接受过培训的指导教师,比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拥有“更加完善、有效的计划,更有效的课堂指导以及更加高效的实践反思能力”,更加擅长鼓励实习生的教学活动。实习指导工作不顺利,通常被认为是因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没有做好。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通常包括组织研讨会,通过“师徒”会话或指导教师间的沟通,调整和改善指导方法;或由大学或教育机构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学习丰富指导技能;引导指导教师反思,更新知识观和教学观,满足实习生发展需求和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要求。在培训课程开发方面,麦克唐纳(McDonald''''s)于2004年开发了以明确指导目的、指导风格、指导方法以及如何建立合作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30]泰斯-斯普林斯(Thies-Sprinthall)于1984年设计了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培养指导教师分析能力的培训课程;克拉克开展了13周的指导教师自我引导培训课程,指导教师学会如何观察、利用教学活动的多种因素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在承办指导教师培训机构方面,由于高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提供理论指导,所以被认为是提供指导教师培训的理想机构。虽然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训的必要性,但是在现实的操作层面却难以执行。在实习基地层面,美国的教师资源也比较紧张,尤其是近些年由于各地方政府削减教育经费,导致很多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离开教育岗位,能够承担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的教师人数有限,教师选拔自然难以实行;在高校层面,虽然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如何能够满足实习指导教师的实际需求,吸引教师参与教育实习指导培训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指导工作的影响因素开展实习指导工作的影响因素包括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秩序、指导教师的“原地位”以及繁重的教学任务。爱德华(Edwards)等人2004年指出,比起实习生教育和教师教育,教学是指导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很多实习指导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只把实习指导工作看成是附加的、临时的工作。[33]寇纳(Koerner)也指出,任何脱离以学生为核心的活动都是学校和教育部门所不允许的,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生带来最小干扰的前提下,如何为实习生提供指导就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指导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如何权衡学生和实习生利益关系的矛盾。寇纳发现,实习生会威胁到指导教师在班级中的“原地位”,即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实习生在班级中承担的责任越多,指导教师会感到越不安,甚至是嫉妒,结果会导致指导教师压缩实习生的自主发展空间。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实习指导教师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希望参与实习生指导工作,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又很犹豫,因为担心实习生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进度。高难度的教学任务或复杂的教学环境影响了教师承担指导教师工作的热情。可见,美国高校专门针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较长一段时间,研究内容丰富。教师教育机构和实习生的需求,实习基地学校组织环境因素、指导教师的个性化成长经历以及对实习生指导工作的认同都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但是,从实习指导教师产生至今的多项研究中,关于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实习生是教育实习活动的主体,研究者对实习指导教师评价的研究关注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实习基地与实习指导教师资源发展不均衡,如何制定既有鼓励性、又有制约性的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制度成为难题。此外,实习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而获得的个体成长,是反映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实习生个体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包括过去、现在并一直延续到未来的发展过程,脱离实习生的“前体验”,排除实习生个体因素,孤立地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实习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也增加了评价标准研究的难度。
三、美国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成果对我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我国教育实习指导的确立和发展已经有百年历史,但目前由于受教师教育资源紧张、实习基地学校教学与管理压力大、指导教师指导任务不明确、指导工作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实习指导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实习指导工作上,有些学校还存在实习生无指导或指导不足的“自为”情况。美国实习指导教师研究取得的成果,对我国如何调动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加“师徒”互动,既做到同实习生分享积累的教学技能知识,缓解现实压力,又能够在实习指导工作中不断丰富个人教学体验,获得个人专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鼓励指导教师反思,转换指导教师的角色指导教师的角色一直都是美国研究者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受社会、学校和家长需求的影响,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重心多数还是放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上,参与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地区的实习生面临指导不足甚至是无指导的状态,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单一,不能满足预期的角色期待。为了使实习指导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成为实习生的榜样、启发者和领路人,就需要重新塑造指导教师的角色,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反思,如“实习生为什么会出现某一种教学问题”、“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会适用于实习生”、“哪种教学活动方式更加有效”等。鼓励指导教师成为实习生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的中介”,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实习生、高校教师教育机构和社会对指导教师的角色期望,呈现多样性的角色特征。
(二)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内容,建立考核和评价机制近三十年研究成果表明,明确的指导工作内容既有利于实习生的教学实践体验,又有利于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目前我国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效果考核与评价机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缺少详细、明确的指导内容纲领性文件,指导工作考核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高校、教育部门和实习指导教师首先要一起设定详细的实习指导工作内容,对指导教师满足实习生各项需求进行客观性考核。还要设计主观性评价框架,建立长效的互评制度,由实习生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指导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提供评价日志,并存入指导教师个人档案。把多年的、不同实习生的评价综合整理,作为指导教师综合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指导教师工作考核与评价不再无足轻重,而是要成为指导教师自我审视专业成长的一面镜子。
(三)倡导多元的指导方法,鼓励实习指导教师摸索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达奥茨曾指出,每位实习指导教师的个人经历、个性差异、环境因素和教育背景都不同,教师们的教学风格会具有倾向性,并不能说某种教学风格优越于另一种,重要的是认识到教师之间确实存在这种差异。[35]指导教师的指导目的并不是改变或塑造实习生的教学特征,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要刻意地保持同实习生教学方法的一致性,而是通过发现不同实习生教学特征的差异,摸索适合不同实习生的个性化培养方式,走进实习生的教学世界和工作情境,通过归纳、概括、提炼的认知形式,对感知和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升华,并最终形成多元的、适合实习生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特点的、独特的指导策略。
(四)尝试建立实习指导教师选拔制度目前,我国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尽管这些教师被� 此外,“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同实习生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实习指导效果,需要指导教师与实习生尽量在教学风格上保持一致性。”[36]虽然这种观点在我国的教育实习中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但是,建立实习指导教师个人档案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对师范院校和实习生而言,实习指导教师个人档案有利于了解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和风格,这些信息可
(五)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创造教学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莱斯利(Lesley)等研究者调查发现,有很多实习指导教师只是为实习生做简单的示范,而并不知道如何引导实习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37]因此,要实施指导教师培训项目,增强高校与实习基地学校的联系,根据实习指导教师的需求,开始专项培训课程。在培训内容方面,一是要考虑教育实习培养实习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目的,通过培训课程,实习指导教师能够明确指导工作的任务,掌握相关的指导方法和实习评价的手段;二是要同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联系起来,激发指导教师参与培训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培训方式方面,要多样化,避免纸上谈兵。可以根据实习指导教师个人档案,把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请到培训课堂,既能起到模范作用,又展示了指导教师的个人风采。
上一篇:钢厂的实习报告(5篇)
下一篇:实习护士总结【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