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场监管局2024年工作计划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州市场监管局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2024年全州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围绕主战略实施主定位,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改善主体预期,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消费环境,提高质量发展水平,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奋力在开创锦绣黔东南新篇章中展现市场监管新作为。围绕上述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

1.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之中,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局党组学习的“第一议题”,贯彻的“第一遵循”,落实的“第一要件”,实行闭环管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谋划思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推进政治能力提升行动,探索“理论学习+专家辅导”“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方式,系统组织理论学习,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市场监管工作始终把准政治方向、彰显政治效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政治责任,加强政治把关,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舆情应对处置,坚决防止各种“低级红”“高级黑”,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2.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拓展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全面系统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观点方法,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坚定不移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厚植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深入基层调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力整治文山会海、盲目蛮干、“形象工程”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着力破解影响市场监管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增强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扎实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强化经常性警示教育,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坚持早教育、早警示、早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推动党员干部养成高度的纪律自觉。更加自觉接受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认真整改落实巡视审计、政治生态研判反馈问题,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从严监督执纪问责,严厉查处违规用权办事、恶意诬告陷害、随意串访闹访,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优化经营主体培育举措,巩固经营主体回升向好态势

1.推进经营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将改善经营主体预期作为重点,围绕省七大行动及我州26条措施,履行好全州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筹好有关部门,不断挖掘市场潜力,找准经营主体发展增量空间,切实促进经营主体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大力实施“个转企”工程,支持“个转企”名称依法自主申报,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转型升级后的企业名称保留原个体工商户名称中的字号和行业特点。支持申请人以变更方式直接办理“个转企”登记,助推解决“个转企”直接登记相关难点问题,提高企业在经营主体中占比。

2.开展助企纾困服务。对照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新要求,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精准指导,围绕电子营业执照的深入运用以及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便利度加大改革创新,力争全州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进位。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主动提升对民营经营主体的服务质效,不断深化“小个专”党建工作,切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强化涉企收费专项执法,重点查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商业银行等领域的乱收费问题,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推动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落实,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审查流程,加强竞争倡导。加大现行政策措施清理、抽查检查和问题通报、行政约谈力度,积极配合省局开展反垄断执法和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质效提升行动,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3.用好用足惠企政策。持续抓好“证照分离”“一网通办”“个转企”等改革措施,及时跟进最新改革要求,强化登记注册与许可审批工作衔接,全面推行以行政机关清楚告知、企业诚信守诺为重点的告知承诺制,加大电子营业执照深度应用。健全信用修复制度机制,持续做好经营主体守信激励。推进“年报+”服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送达。扎实开展第二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积极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培育。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经验做法,持续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三、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稳步推进质量强州建设

1.全力推动质量提升。深入推进今年质量强州建设各项工作,提高我州质量和品牌发展水平,制定年度质量强州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首届州长质量奖评选,积极打造我州质量标杆企业,开展“质量月”活动,召开全州质量发展大会,开展质量强州工作考核。开展“贵州精品”培育,力争县县有精品,以首席质量官制度为抓手,推动质量变革和创新,深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指导企业申报2024年质量发展项目,加大质量宣传,聚焦“两村”赛事、地方特色,讲好黔东南质量品牌故事,积极向省局、国家总局推送我州质量典型案例。

2.深入推进全域标准化建设。围绕“四新”抓“四化”,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以及乡村振兴、林下经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等全领域组织开展州级地方标准研制,提高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助推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动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持续在规模以上企业推行企业标准总监制度,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组织宣贯实施《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和《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办法》,组织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对标达标”活动,以及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工作。

3.深入推进认证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落实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各项改革措施,推动质量认证特别是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促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专项整治,加强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聚焦道路交通安全、农村消防安全、民生领域城镇燃气安全等领域开展强制性认证产品(3C)市场监督检查,守住安全底线。加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力度,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和认证从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对风险集中的机动车检验机构、环境监测机构、建工建材检验检测机构和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实施重点监管,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4.持续提升计量服务。继续推进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力建设,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项。加强计量监管“一单两库”动态管理,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开展好计量各项监督检查。开展民生领域计量监督检查和指导帮扶,强化计量服务,实施动态化和规范化管理,建立长效计量监管机制。

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全链条,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强州建设

1.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聚焦我州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食品、道地药材等,规范企业用标行为,加强地理标志用标服务指导工作,继续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努力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和质量。指导台江、榕江做好“村BA”“村超”系列商标申请,以商标品牌服务产业发展。做好知识产权信息传播与利用,更好满足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加强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监管,净化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秩序。

2.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聚焦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大高价值发明专利的培育,想方设法保住存量、挖掘增量、提升质量。强化专利转化激励,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导和扶持力度,推动“知产”变“资产”。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打通专利技术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梳理盘活存量专利,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持续提升强县、强企、高价值核心专利和地标产业化等项目效益,发挥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作用,促进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注册商标行为,持续开展不良影响商标排查处置,对非正常专利申请及时进行核查整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相关办案规范标准,及时有效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积极开展案卷评查、典型案例评选工作,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五、开展市场安全守护行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1.着力守护食品安全。深入开展新修订《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的宣贯工作,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制度机制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重大事项督查督办、约谈通报、“三书一函”等长效机制。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形势会商,加强对食品安全重大事项、重点任务的跟踪督办,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施。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三转变、三提升”行动,高标准实现“十个全覆盖”目标。着力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做好食品安全人员培训,加强监督抽查,督促企业提高落实主体责任能力。持续推进大型食品销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合法合规体系检查。持续加大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推进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各县(市)按2023年底数台账计算,新建农村食品经营规范店10%以上。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品种和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治理、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和网络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及时、高效、妥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和舆情。强化食盐质量安全和专营秩序监管,食盐定点批发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企业食品安全体系自查报告率达到100%。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压实抽样检验、信息公布、跟踪抽检、核查处置责任,聚焦抽检发现问题的重点企业、产品、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核查处置成效。

2.着力守护药品安全。持续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重点围绕疫苗、特殊药品、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血液制品、儿童类、祛斑美白类和染发类化妆品,加强“两品一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动态监管。聚焦新开办、新迁建、既往发现问题较多等重点企业和疫情防控、集采中选、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全面开展排查,有效防控风险隐患。深化农村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排查化解农村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有效解决农村药品安全问题。积极支持医药研发创新,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药品监管现代化步伐,强化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加强药品监管法治建设,不断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药物警戒建设,稳固“两品一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数量和质量,提升数据利用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深入开展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和能力扩项,加快提升药品监管效能。

3.着力守护特种设备安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实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督促企业100%配备安全总监、安全员,按规定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切实开展安全隐患自查,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超期未检验、报废、翻新、改装等违法行为,保证气瓶充装“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责任可究”。充分利用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推进电梯“全包式维保”和“按需维保”试点建设,切实提高电梯安全运行质量。开展小型锅炉整治,深入九小场所开展小锅炉排查,对于蒸发量大于0.5t/h的小型锅炉,一律进行水容积鉴定,严查“逃避监管”“大容小标”等违法违规生产使用锅炉行为。

4.着力守护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强化“两个责任”落实,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制度。结合国家、省级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年度计划,开展州级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做好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后处理工作。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对获证企业开展获证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集中力量开展市场监管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巩固提升打击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燃气具产品等工作成效。提升电动自行车监管力度,推动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高风险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针对监督抽查合格率较低、风险高、出现区域性或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苗头的产品,及时开展排查和整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5.着力防控消费安全风险。持续做好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和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努力提升12315处置按时办结率、调解成功率,适时开展消费提示警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高效推进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我州旅游市场良好形象。强化能源初级产品价格监管,组织开展供水、供气等自然垄断环节价格收费检查,做好粮食等重要民生商品重点时段稳价相关工作。视情组织开展教育、医疗价格收费检查,规范平台、农资、停车、物业等领域价格检查。加强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工作,始终把导向监管放在广告工作的首要位置,强化公益广告监管和指导,把握好有关舆情处置方向,从重从快查处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问题以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违背社会良好风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法广告。将民生领域的各类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作为整治重点,提升执法办案力度,曝光广告典型案例,及时查处广告监测平台线索。指导辖区大力开展黔东南广告产业发展工作,努力推动广告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电商渠道酱酒销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不当营销,强化酒类市场风险防控,持续推进高风险商标清理排查专项行动。遏制网络传销发展蔓延,防范聚集式传销回流反弹,充分发挥平安建设考评作用,加强重点整治,持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铲除传销滋生土壤。

6.着力强化重点领域治理。摆脱“法条思维、机械执法”的局限,跳出“以罚代管、轻管重罚”的定势,推广实践“服务型执法”。综合运用梯次执法工具,做到法理情相结合,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政治效果相统一。杜绝“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一刀切执法”“以罚代管”等现象发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推进产品质量执法,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执法,着力深化知识产权执法。深入推进“铁拳”、茶叶过度包装、加油机作弊、电器及消防产品治理、常态化扫黑除恶等专项工作,持续推动“长江禁渔打非断链”常态化监管执法。加大跨部门执法协作力度,加强行刑衔接和行纪衔接。加大典型案例发布力度,震慑违法行为。深化“数字+执法”三年行动,加强电子取证工作,强化智慧手段运用。以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为依据,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对不同信用风险程度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聚焦数字经济、民生领域公平竞争新发展趋势,严厉打击仿冒混淆、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7.切实履行成员单位职能。统筹抓好平安黔东南建设、统一战线、禁毒、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新型工业化、国家安全、档案管理、机要保密、建议提案办理、民族宗教、网络信息安全、碳达峰碳中和、生活垃圾分类、健康黔东南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做到与市场监管工作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六、进一步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

1.持续推进法治市监建设。强化法治思维,把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确保在合理、合法、合比例的行政法治原则之下开展市场监管活动,坚决杜绝在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逐利执法等行为。健全执法机制,持续推进全员执法办案,推动网格化管理与全员执法办案深度融合,推动监管与执法的有效衔接。持续加大部门间的协作联动,积极推进“行刑衔接”和“行纪衔接”,形成打击合力。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积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执法,完善常态化普法教育机制,通过“以案释法”“谁执法谁普法”等方式,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推动执法能力大提升。

2.持续加强基层“两化”建设。牢固树立落实靠基层、落实到基层的理念和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对基层的帮助指导,整合用好各方资源,加强人财物保障,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格局,让基层留得住人、履得了责、办得成事,打造过硬监管“前哨”。有序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分局)的“两化”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州市场监管所(分局)基本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形成一批具有特色亮点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市场监管所(分局)。

3.持续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抓行风建设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克服松劲懈怠情绪和麻痹大意思想,着力推动监管理念、制度、举措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强化行风建设与抓党风、转作风的协同联动,将行风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干部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督导同检查。强化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统筹、机关与基层联动,探索建立行风建设与审批服务、日常监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有机融合的创新举措。每季度按时报送行风建设典型案例、创新性工作举措和成效等情况,全力营造良好市场监管风气。

4.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坚持“能则上、庸则下、平则让”的用人机制,把那些能“守得住险”“吃得了苦”“出得了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做到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充分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加强干部交流,从下属事业单位、各县市局选调优秀年青干部到局机关挂职或任职,同时积极推荐优秀年青干部到省局和州委、州政府跟班学习,或到县市、系统外任职,让优秀干部“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干部队伍业务培训,以基层一线为重点,分区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专业能力和业务技能培养锻炼,着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市场监管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40 3169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