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教科研暨教师发展工作计划
2024年度教科研暨教师发展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滕州市教体局《2024年全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要点》,围绕联区、学校本年度工作要点,制定本计划。
一、以课程的专业实践,锻造教师立德树人水平
优化课程的专业设计。学校依据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制订了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过学期课程纲要的研磨、编制和学历案设计、撰写,把课程方案转化为落地规划行动,形成学校课程方案——学科课程纲要——课时(单元)学历案的清晰的目标链。
体现课程的专业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凝练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努力打造体现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课堂操作,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新时期课改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课程实践走向专业化。
完善课程的专业评价。实施教学全过程的伴随式评价。坚持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让评价伴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探索评价结果的深层次应用,依据评价结果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过程;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学一评”有机衔接。探索、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改变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开发专业的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实现从听评课到专业的课堂观察、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会”的转变。
专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围绕“备课一上课一作业一辅导一评价”课堂教学全链条,层层开展系列教学基本功比赛,分阶段、分步骤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开展各层级的教学技能、评价能力培训、工作坊研修,拉动全员岗位练兵,掌握“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关键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核心技能驾考式测评达标。
指向学生学习力提升。根据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以及枣庄市教科院达标课堂评估标准,力求实现所有课堂随堂监测达标率均能够达到80%以上,全校达标课堂建设实现100%覆盖,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
二、以达标课堂建设,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
优化“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既有模式,建构“教-学-评”一致性达标课堂实施系统。经过模式运用的不断推进,“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模式已呈现出立足于“新”、发力于“动”的鲜明特点。新学期要以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再塑课堂,使“问题导学 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展现达标课堂建设的滕南思考。
尝试单元视角思考教学,建构新教学模型。尝试建构新的教学方案:单元学历案,逐步建构起课时学历案→单元学历案→学期课程纲要→大单元教学的新教学模型,建构“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实践课堂,让学生经历有组织的深度学习。
三、构建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系统,助推教师共生长。
校本教研主题化。实施问题导向、成果导向的主题教研活动,从常规的教学管理到逐步建立起校本化的教研机制。通过梳理达标课堂建设中的普遍性问题,开展系列化、结构化的焦点教研,实现校本教研的专业化。
研究课题体系化。学校着力打造“四级四维”课题体系。“四级”指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四个级别,“四维”指教学研究课题、教育管理课题、社科联课题和教育学会课题四个维度。秉持科研带教研,项目出特色,课题出成果的思路,各学科组、备课组围绕教研主题,至少开展一个校级及以上级别的课题研究,积极参加课题研讨,参与课题实践。
教研主体学科化。学校集体教研以“教研组和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备课组为单位整体推进,实行学科主任、备课组长负责制,实施学科化教研。
教研形式固定化。学校以“人人一节代表课”为载体,开展名师领航示范课、党员示范课,学科主任、骨干教师立标课,全员学标赛课、达标课堂汇报课等系列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抓实集体教研,利用半天无课日落实“一课一研一思”;每月一主题的教研论坛;甘校长以“教师成长工程”为目标展开系列约课。
常规评价制度化。学校实行教学常规双评价制度,即以教学部为主的周评价和以学校为主的月评价。本学期月评价,安排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各个学科的半天无课日教研之后,月评价结果均纳入教师学期量化。
专业培训层次化。学校根据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按照青师培养、骨干培优、名师培尖的培训培养思路,构建教师梯级分层培训模式;学校组织一线教师、学科带头人、班主任队伍、学校管理团队等,分批分类赴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返校后进行学习成果分享;参加“互联网+”省级工作坊、特级教师工作坊系列培训。
教师成长导师化。面对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采用“导师带教”的层级带教形式,形成省级骨干带市级骨干、市级骨干带县级骨干、县级骨干带普通教师的“金字塔”形带教体系,辐射全体教师,营造良好的“学—帮—带”的氛围,培育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力。
协同发展团队化。充分利用市、县、镇街三级学校名师工作室和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团队,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走上教研轨道,助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积极为名师工作室、学科中心团队创设协同教研机会,进行校际联研;组织教研团队,参加全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联盟活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高端引领。
评先树优过程化。学校推荐参加各级各类评选,除了参照各类评奖、学年教学实绩、综合量化考核外,把备课组教研常规落实情况、个人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做为重要参考,关注教研的过程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