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复习计划时间表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考研复习计划时间表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考研复习计划时间表篇1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现在开始至2月对考研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渐入考研备战状态。

第二阶段(基础阶段):3月至6月主要夯实基础,着重在词汇、阅读和长难句的理解

(1)通过词汇书和视频,对考研英语的必考词汇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制定背单词时间计划,掌握核心5500词汇的词形、词性和单词的用法,以及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在背单词的同时,要结合阅读巩固对单词的掌握,真正掌握单词或词组的用法。在7月底,要保证单词书至少背过三次。

(2)在学习背诵词汇时,大家可以上阅读课和语法课。大家每周至少要做1篇精读,先在短时间内浏览文章并掌握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每段的中心意思和文章中提到的重要信息。然后逐句分析,把每个词、每个表达、每个语法点都要弄清楚,掌握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考研阅读分值所占比重最多,功夫要下到平时,前期准备工作越充分,后期的复习越轻松,而且成效巨大。

第三阶段(强化阶段):7月至11月复习单词、做单项练习、练习写作、做2000年-2010年真题三遍

(1)7月至8月 听考研强化班课程、复习词汇、做单项练习(包括完型、阅读、翻译)完型练习不少于10篇、阅读练习不少于10篇、翻译练习的文章不少于10篇(每篇中至少翻译5个句子),单项练习的来源可以是2000年至2003年的真题。在阅读中遇到的新词要记住,有好的句型或表达,要记录在笔记本上背过,以后可以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2)9月至11月继续巩固背单词(每天每周要有复习的量)、每周至少写1篇大作文、每两周至少写1篇小作文,每两天或每三天做一套真题(要求一天做整套,剩下的一天或两天用同样的考试时间认真总结哪里错了、为什么错、怎样能不犯同样的错误)。建议大家根据老师给出的例句改写成适合自己的模板,运用之前阅读中学到的一些好的表达,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写作风格。

第四阶段(冲刺阶段):12月至1月考前

(1)12月前半个月每天抽出两个半小时,半个小时复习单词,一个小时复习前面做过的题(包括单项练习和套题练习),一个小时写1篇作文(最好是一天小作文一天大作文,把时间卡号,写完之后再修改)。

(2)12月后半月至1月初至少每隔一天下午按照考试时间做一套题(距离考前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可以做几套模拟题,但是距离考试不到半个月了就一定要做真题,把2010年至2014年的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做,保持考试的状态)。做完之后进行核对,查漏补缺,有不认识的重要单词要记下来,不断重复背诵。模拟做套题要当作正式考试来做,正式考试时当作模拟来做。最后,建议大家放松心情、增加自信,因为我们按计划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过来,考试时只要像平时模拟那样做题就没问题!

数学

考研复习计划时间表篇2

一旦决定,准备越早越充分越好。

考本校的同学一般在大三时就应该开始准备,考外校的同学则应更提前。

决定考本系研究生的,一般来说,用最后一个学期准备考研,时间上是足够的。专业考试复习以笔记和本书后面介绍的教材为准,同时,最好能够找到历年的考题,分析一下出题的特点和考查的重点,作为复习的指导。

报考非本专业或非本校的同学最好能到所考院校听听课,看看相关内容的笔记,这类考生一般着手应更早,往往提前两年就应该开始着手了。

准备时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基本状况、所考科目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基础好的可稍短,基础差的则应较长,由于目前考研竞争非常激烈,一般最少要准备3~4个月,有的人甚至提前一年退职准备应考。跨专业考生从什么时间开始准备,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考本专业一学期、跨专业两学期时间应该是足够的。

坚持就是胜利,大家一旦决定考研就要勇敢的坚持下去!

考研复习计划时间表篇3

第二阶段(基础阶段):3月至6月可以主要以原来大一年时用过的教材为复习依据,应该在8月底能够结束,自己要排好进度表,限时完成。参加考研辅导课程的同学一定要跟着辅导老师的复习,再配合老师的进度具体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和进度。

学习目标:

(1)对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回顾总结;

(2)对于考研大纲能做到清楚明确。

第三阶段(强化阶段):7月至11月强化训练阶段则应该主要以历届考研真题作为复习依据,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是绝对必要的;

学习目标:

(1)刻理解各种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确保考试时基本题的分数一分不漏地拿足;

(2)掌握一定的技巧、训练一定的综合能力,争取把综合题的分数一分一分地拿够。

第四阶段(冲刺阶段):12月至1月考前必须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模拟冲刺阶段一定要参加一个复习辅导班,对于老师讲的重点题型反复练习。

学习目标

(1)全面检查复习情况;

(2)补足复习时遗漏环节;

(3)适应考试时间限制及熟悉并学会临场恰当如何安排解题进程与分配时间。

40 1519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