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第一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出示: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1、整体把握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习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习背诵。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中国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这美妙的仙境让我们如痴如醉,难怪历来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笔墨地大加赞赏,我们来听听著名诗人贺敬之是怎样称赞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欣赏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们不由得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树阴照水爱晴柔。枫叶红于二月花,红妆素裹更妖娆。”来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适不过了。难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第二篇】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变革,体教结合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教结合教学是指通过将体育运动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我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体教结合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体教结合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着枯燥的课本知识和无趣的学习方式。然而,在体教结合教学设计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实践所学的知识,这无疑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测量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测量距离和角度。结果,学生们兴奋地参与其中,并通过游戏理解了数学常识。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因此对数学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
其次,体教结合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运动中通过实践掌握了知识后,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例如,在体育课上,我教授了一节关于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在理论讲解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长跑训练,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心率的变化。之后,我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锻炼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通过运动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再次,体教结合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其他学科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技能。通过将体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赛,并使用体育项目来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语文水平,还获得了丰富的体育经验。
此外,体教结合教学设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锻炼身体、挑战自我和追求进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们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同样地,在体教结合教学设计中,我经常运用挑战性的体育项目来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勇于迎接挑战。当他们成功挑战并突破自己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体教结合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全面发展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体教结合的理念,通过设计有趣的体育活动和结合学科内容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也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体育项目,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随着体教结合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未来的教育中,体教结合教学设计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多媒体。
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
4×25=100(人)25×4=100(人)。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
(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学生齐读。)。
(9)拓展: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10)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
(11)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3、学习例2。
(1)出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25×5)×2和25×(5×2)。
(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即:(25×5)×2=25×(5×2)。
(5)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
(6)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9)用字母怎样表示?(a×b)×c=a×(b×c)。
(10)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2题。
(1)出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37×2125×4×8×25。
(2)思考:怎样计算简便?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订正,指定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反馈练习: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6、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四、作业。
《练习册》第14页第1课时的所有习题。
4×25=100(人)25×4=100(人)。
4×25=25×4)a×b=b×a。
(25×5)×225×(5×2)。
=125×2=25×10。
=250(桶)=250(桶)。
(25×5)×2=25×(5×2)。
(a×b)×c=a×(b×c)。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第四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漓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dvd光盘。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组学习(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1、波澜壮阔的大海,
2、水平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编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
(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1、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1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桂林山水。
漓江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原因特点感。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第五篇】
这是1篇3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接着鼓励学生读好课文,在由衷赞叹声中,学生将课文读懂了,并能结合“矛、进攻、盾、自卫”等词语概括了全文主要讲的一件事。
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四人小组读读2、3、4小节,进行讨论: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划划有关的词句。
把学生讨论的内容板画下来:
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让学生照着板画来说说发明家是这样发明坦克的。
学生纷纷议论: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
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反思:新课标中具体的3~4年级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的3、4环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大显神威”词语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过程复述,即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开发智力无凝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发明家想法的过程使自身学会在看待问题上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上一篇:英语翻译英语教师求职简历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