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最新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一篇】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17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17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17年,户均收入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17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二篇】

为切实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进一步抓好寄递物流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加强辖区内寄递物流行业的规范化运营和安全风险管控,提高打击寄递物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行寄递物流行业实名制为重点,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寄递物流行业各类犯罪活动,实现对治安区域全覆盖和治安要素全掌握,切实提升寄递物流行业综合防范水平,坚决维护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全面摸清寄递物流行业底数。全面掌握寄递物流行业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辖区内寄递物流企业的数量、法人代表、联系方式、营业地址、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工作人员等信息并整理归档。

(二)全面加强寄递物流行业规范化管理。依法对寄递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把好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检查是否证照齐全,是否按证照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三、组织领导。

成立__寄递物流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专项整治行动。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任务分工。

综治办负责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负责对各社区和相关单位开展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负责相关信访诉求事项的接待受理工作和做好群体工作。

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检查辖区寄递物流企业营业执照及相关经营许可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证照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负责对未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经营许可手续的,当场或者限期关闭。

安办负责检查寄递物流企业消防安全配套设备是否健全,对不达标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负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储存、使用危爆物品涉危责任方的监督整改,直到验收合格;负责清理危爆物品非法生产、储存“黑窝点”,涉及违法犯罪的,坚决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派出所负责督促检查寄递物流企业“三个100%”制度的落实情况;负责对辖区寄递物流行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负责督促企业落实治安保卫工作要求,对发生企业内部的各类治安案件开展查处工作;负责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各类刑事案件尤其是涉毒、涉枪、涉危等重大刑事案件侦办。

各社区负责对辖区内寄递物流企业基础信息整理归档;负责配合相关职能单位做好专项整治行动;负责发动辖区群众举报寄递物流企业存在的各类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行为。

五、工作步骤。

(一)全面排查阶段(3月15日-7月15日)。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专项整治具体措施,重点对辖区内从事寄递物流行业的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

(二)全面治理阶段(7月16日-11月30日)。坚持堵源与截流并举,管理与打击并重的原则。对前期排查发现的各类问题隐患,明确整改时限,彻底消除隐患;凡不能按时整改到位的,要坚决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对因停产停工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因素的,要及时报告街道主要领导,统筹研究整改解决。

(三)巩固完善阶段(12月01日-12月31日)。全面梳理开展清理整顿的情况,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特别是认真开展好“回头看”行动,剖析存在的问题不足,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统一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上来,精心谋划、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二)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整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准确掌握法律政策界限,依法公正文明执法,绝不能因执法不严、程序不当而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强化协调,综合整治。要做好协同作战,联合执法。引导无证照企业主动申办相关证照,取缔拒不办理证照的无证照经营企业;对寄递物流企业邮寄违禁物品的,在严查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将有关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四)落实责任,按时报送。要严明工作纪律,细化任务分解,明确具体职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一有情况,及时报送。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三篇】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河东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精神,以“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本中走在前列”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推动河东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近年来,河东区围绕**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活半径与生产半径矛盾突出;农村老龄化不断加快,良田无人耕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种植效率低下;村集体无收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举措,深化服务机制改革,开展“供销农场”试点,探索了一条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积极推动河东区供销社与山东省供销社在农业规模化经营领域开展跨层级合作,组建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探索开创“1+4+n”土地经营模式,即:以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的“服务平台、培训基地、科研中心、城市菜园”,采取“自己种、合伙种、替人种、帮人种、教人种”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强化“三个保障”,聚发展合力。将“供销农场”作为中心工作,多方整合资源,科学谋划布局,形成推进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合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组织开展调研,确定发展方向和思路,分管领导具体牵头实施,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水务、农机、金融、供销社等部门、各镇街齐抓共管,在全区形成推进“供销农场”试点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供销农场”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供销农场”建设。三是强化经营保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对“供销农场”地块种植的农作物,在购买政策保险的基础上,另外配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8月份,受暴雨天气的影响,临沂多地爆发洪涝灾害,多地农田被淹,庄稼的长势和收成受到严重影响。洪涝灾害发生时,郑旺镇刘官庄村“供销农场”基地的玉米正值灌浆期,八成植株死亡或减产。这个时候,农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保险元/亩的保费最高保障400元/亩的理赔额度,商业保险元/亩的保费最高保障500元/亩的理赔额度。即使在受灾绝产的情况下,两项保险的保障额度,依然能够保障社员保底收入。

——创新“两种模式”,差异化运营。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发挥“服务平台”作用,整合农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地块不同性质,进行差异化运营。一是自主经营。由“村集体+农户”(大田地)或“村集体+供销农场”(复垦地)联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合作社整体托管给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经营,实行“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保底收益根据地块条件、结合当地土地流转市场价格,与村集体、农户协商确定,由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垫资,提前兑付,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全部转嫁到合作社。合作社年底盈余部分在提取公积金、风险金后,按照“农民5:村集体3:供销农场公司2”的比例进行分配,农户可另外享受占比高达50%的合作社盈余收益,最大程度让利于民。目前,已托管经营和正在办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7家,托管经营地块8块,面积地亩,涉及农户2462户。二是合作经营。对接自主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由山东供销农场公司提供耕种植保、田间管理、收割收获、秸秆回收(还田)、烘干贮存、加工销售等部分环节或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公司已与梅埠干沟渊、太平徐太平、太平沙岭官庄、相公洪岭埠等11个村居(社区)的14个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地块22处,合作经营面积8000余亩。

——坚持“三管齐下”,为农业增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基础、扩规模、提品质”,三管齐下,促进农业持续增效。一是夯基础,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工作的重点,完善农田水网、路网、电网等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郑旺镇东张岭村过去连年内涝,耕地“十种九不收”,土地弃荒现象严重。该村组建土地股份以合作社后,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对托管经营的亩土地,配套完善了水、路、渠等农田基础设施,解决了困扰农户多年的内涝问题,当季种植青储玉米,长势喜人。二是扩规模,增强市场议价能力。采用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统一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具有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八湖镇新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后,公司统一托管服务,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耕种作业,亩均可以降低成本50元,与合作企业签订采购订单,比一家一户农民自己经营一斤多卖元,不算科学种植增产,这一增一减算下来,一亩地可增收200多元。三是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优选优种”,重点培育高产、多抗、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品种。在八湖镇新庄村“供销农场”基地,与青岛天地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日本“越光”水稻品种亩。目前,越光水稻市场单价超过50元/市斤,种植收益比传统大米翻几番。另外,规划水稻工厂化育苗中心亩,水稻新品种研发展示区亩,争取打造山东省最大的“越光”水稻繁育基地。

——突出“三化融合”,为农业赋能。转变农业发展思路,从“数字化、品牌化、特色化”着手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是数字化,用科技为农业赋能。联合北京万盛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子丑丁卯公司合作开发数据云平台,平台一期投资150万元。通过数据方法,结合物联网采集地面信息,综合作物模式、气象方面的算法,用于解决农场土地管理和农事运营问题,实现田块测算、耕地历史、作物识别、长势监控、农业气象、土肥概况、灾害预报、产量预估等全产业链数据服务。为公司开展农机作业调度、农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建设等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二是品牌化,用口碑为农业赋能。注册“鲁供优享”(拟定)农业品牌,专做天然、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让全国人民吃上最放心食物。主动嫁接河东稻米、八湖莲藕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供销农场”品牌农产品基地,助力河东从“农业大区”到“农业品牌强区”转变。三是特色化,用服务为农业赋能。围绕城市圈,整合土地,建设蔬菜基地、水果基地、肉蛋奶基地等,发展“城市小菜园”、农产品采摘园、“城市一分地”休闲体验区等项目,打造中心城区30公里休闲旅游服务圈。

——聚焦“三个领域”,助民生改善。“供销农场”集公益性与经营性于一体,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一是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后,通过整地,打掉田埂、沟渠等实现的增益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临沂河东区郑旺刘官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一期发动146户农户、252人,将亩农田入股合作社。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后,增溢土地亩,增溢率达%。保底收益800元/亩/年,村集体每年增加保底收益15360元(不含分红),另外,年底村集体还可以获得合作社盈余部分30%的分红。村集体轻轻松松在“供销农场”获得两份收益。二是聚焦“农村老人、相对贫困人员”两类特殊群体生活改善。针对老年人出行难、就医难、生活难的问题,对大田地整村托管建设“供销农场”的村居(社区),由“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专项养老保障措施,从托管的土地合作社中拿出部分收益,解决农村老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探索普遍适合农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另外,重点关注全面脱贫后相对贫困群体脱贫问题,村集体从“供销农场”获得的收益优先用于保障相对贫困群体生产生活。三是聚焦农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在当前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供销农场”以打通“耕地与宅基地之间转换途径”为目标,主动对接新型农村社区,瞄准“农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前,已对接有关村居发展“复垦”项目2个。其中,汤头前林子村复垦地320亩作为特优果菜种植展示园,开发高价值的果园60亩,用于种植猕猴桃、榛子和大樱桃等经济作物;汤头陈家堰村复垦地270亩作为特优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开发小米、高粱等杂粮80亩,黑小麦种植190亩,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为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奠定重要基础。

河东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将农民手中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经营,建设“供销农场”的做法,探索了一条“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路”,为**“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支部领办”。“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能不能把农民的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基础是农民,关键在支部。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托管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全部由党支部领创办,实现了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紧密结合。

——必须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引导为主,多次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良好的周边市、县(区)现场观摩学习,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算清成本账、增产账、误工账、政策账,将个人耕种、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的各项数据对比、优点缺点都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自己去对比、去权衡、去选择。不盲目追求全村100%的农户入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不搞一刀切。对个别现阶段不愿意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的农户,在条件允许范围内给予“地块调整”,以保障入社的土地连片成块,真正做到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必须坚持“人才第一、选优配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第一、选优配强”,不仅聘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民讲师团”成员、原临沂河东“金丰公社”理事长、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农民农艺师韩祥军为业务经理,特邀临沂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辉为种植技术总顾问,组建起了专业化人才队伍。同时,也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另外,还充分整合了全省供销系统“三农人才”平台资源,锻造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供销农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必须坚持“以农为本、持续增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农民增收既是千家万户的“小钱袋”,更是国计民生的大体现、发展水平的硬指标。“供销农场”变“个体户流转土地经营”的传统模式为“土地股份合作”,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规模化经营,保障农民“离地不失地”,守护农民土地情怀。以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最后,通过“向农民、村集体倾斜型”的盈余分配机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四篇】

稳定实现万胜坝社区全部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持续提升已脱贫户收入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协助万胜坝社区黄连、莼菜和乡村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加强万胜坝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发现和培养后备干部;改善人居环境和群众精神面貌,促进乡风文明。通过接续奋斗,助力万胜坝社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实现乡村振兴。

二、具体举措。

一是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保障政策传达准确到位。以召开院坝会、日常走访宣传、“助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万胜”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参与7个小组微信群聊天、加挂led字幕和横幅宣传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_和_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工作等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积极宣传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等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

二是持续开展精准识别,强化帮扶措施。本年度继续和黄水政府、社区“两委”干部对20__余名社区群众实现全覆盖走访,全面准确了解社情民意,对疑似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对32户贫困家庭开展精准帮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施精准退出,督促和协助11名帮扶人对帮扶群众持续开展入户走访、宣传落实帮扶政策、指导制定年度增收致富计划。协助县文旅委对口联系包帮工作,联系派出单位协助解决所驻社区民生实事,帮助解决就业、创业、就医、上学等实际困难。

三是促进惠民政策公平公正落地落实。主动参与由实施相关部门争取到的劳务输出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子商务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危房改造、健康医疗保障、教育文化扶贫、集体经济壮大、金融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协作动员等精准扶贫工作中,将各项扶贫惠农政策公平公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四是大力推动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抓好万胜坝社区黄连种植、莼菜采摘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引入专业资本和经营团队对黄连、黄连花、莼菜、高山洋芋、野生菌菇、本地特色野菜等初级农产品进行开发、包装和深加工;努力申请文旅委对以避暑休闲为主打的农家乐进行深度培训和规划提升,改变以往单纯“靠天吃饭”的局面,增强农家乐吸引游客的韧性。

五是协助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主动对接县级、镇级部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社区交通规划和建设实施、水利设施更新完善、电力设施维护保障、通信条件改善工作取得新进展。

六是推进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根据黄水政府规划大力推进莫家坳农产品烘烤坊建设、协助盘活社区闲置集体财产开发适合社区发展方向的集体经济。

七是切实监管好扶贫资金项目。对扶贫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划定的用途和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和使用公平,督促落实资金使用公示公告制度,多种形式进行公开,保障资金使用公平、公正。

八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持续不断工作宣传动员社区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意识和标准,尤其加强对贫困家庭打扫环境卫生意识、标准和方向的宣传和协助,动员并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和帮助村民养成勤打扫、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九是做好“志智”双扶,实现“富民先富脑”。对社区贫困群众的帮扶先从扶志、扶智开始,为贫困群众描绘好今后幸福的生活图景,真诚进行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和不断争取农民职业教育机会,学习和推广农业专业技术,拓宽农民信息来源渠道。

十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黄水司法所合作加强法治教育,在民政部门指导下推动移风易俗,积极培育和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完善村规民约,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协助抓好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培训帮助社区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结合扫黑除恶,协助开展“村霸”问题治理,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帮助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增强面对国内其他区域采购、游玩和考察的干部群众能力。

十一是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中央和市级县级文件、政策要求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帮助社区“两委”班子加强自身建设,协助发掘人才打造优秀基层骨干队伍。帮助社区“两委”维护好、使用好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联系黄水邮局等现代物流企业助推现代化物流体系、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电子商务、金融网点等进社区。推动人才振兴,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后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党员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协助支部书记组织好党内学习,收集处理群众反映的身边__问题,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五篇】

(一)切实当好宣传员和引导员。在结对农牧民群众中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中央、省、州、县相关重要会议精神、强农惠农政策,真实了解农牧群众思想动态,并积极引导群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尚,早日脱贫致富。

(二)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完善帮扶台帐,理清发展思路。俄尔村土地贫瘠,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产量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相对比较贫困。要深入农牧民群众中,分析好致贫原因,收集好民意,摸清帮扶需求,切实解决好共性的问题。深入推进贯彻好彝家新寨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农牧群众生产和生活长期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牧群众收入。

(三)做好上下衔接力促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根据联系村的实际,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做好上下衔接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力促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定,努力壮大帮扶项目经济实体,增加农牧群众收入。

(四)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好群众大会、一月一读报、支部共建共创等活动,大力开展送信息、送科技进农家活动,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农业生产、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活动,让农牧群众掌握相关技能,拓宽致富就业渠道,发展自身自产的特色农业产品,提高经济收入。

(五)大力推进支部共建共创活动。结合好俄尔村实际,紧紧围绕“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四项重点任务,着力开展好基层问题整改、化解基层矛盾隐患、解决好群众信访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帮扶引领向自我提升转变,确保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深度推”,实现共同晋位升级。

(六)按照村级活动阵地“1+6”、学员活动室“八有”标准,帮助指导基层组织规范阵地建设,每季度到结对支部开展1次送党课上门活动、1次送法下乡活动、1次正反典型宣讲活动、1次“双承诺”述职活动、物色培养一批后备力量;继续深化结对帮扶“1+n”、“n+1”党员帮带内容,大力推行“双报到”活动和小分队党员义工日等志愿服务活动,尽力带动一批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六篇】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局势更加严峻。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振兴计划,旨在通过改革与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不仅感受到了振兴计划给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对此有着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振兴计划对于我个人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在就业方面还是在购房、购车等方面,我都能感受到政府的激励政策带来的便利。在疫情期间,我曾经因为失去工作而感到迷茫和无助,但通过国家的一系列就业政策和扶持措施,我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而且,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得我有了更多的购房选择,并且可以负担得起首付款。这些变化让我对未来更加有信心和希望。

其次,振兴计划改善了社会的整体发展环境。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的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以及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了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力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善了能源结构。

再次,振兴计划对于社会的改革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不断增加,提高了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和投资,政府努力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此外,政府加强了法制建设,为公民提供了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法律环境。这些都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最后,振兴计划让我意识到一个良好的政府治理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政府通过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了政策的顺利实施。政府还重视监管和问责制度建设,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这种良好的治理能力让我更加相信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通过对振兴计划的体会和思考,我从个人角度看到了政府的努力和付出,更理解和支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信只要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我们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我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并为我国振兴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七篇】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振兴计划,旨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我有幸参与了其中一项振兴计划,并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个计划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在此,我将就这次经历和所获得的体会,结合当前社会状况,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振兴计划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计划的推行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创新机会,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亲身经历到了这一点。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从事了一份新的就业岗位,这不仅给我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我看到身边很多人受益于振兴计划,他们通过自主创业或工作调整,有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收入。这些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其次,振兴计划的推行改善了民生状况。无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振兴计划都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我亲自体会到了这一点。在我所在的社区,振兴计划为我们修建了新的学校和医院,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同时,城市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都有所提升。这种改善对于老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舒适。

然后,振兴计划的推行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计划下,政府积极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认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振兴计划使我们看到了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加强环保意识,我们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是对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有益探索。

最后,振兴计划的推行增强了国家的整体实力。通过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这对于国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我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深感我们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我们正逐渐从世界制造业大国向世界科技创新大国转变。这是振兴计划的成功标志,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振兴计划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振兴计划,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民生状况,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增强了国家的整体实力。这一系列积极变化使我们可以看到更好的未来。作为每一个参与者,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机会,加强学习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振兴计划的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八篇】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17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17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17年,户均收入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17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九篇】

一、全面扎实宣传好党的政策。

继续扎实抓好“农民夜校”举办。优化管理责任,优化教学、师资、教材、阵地、设备、学员等6项管理规定,组织授课教师,在不同领域开展教学研究、教法实验、教材编写、课件制作等工作,保证每月2次开展夜校集中学习宣讲。扎实推进全民化学习。继续制定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的学习ppt,图文并茂地向群众讲解学习要点。扎实推进针对性宣讲。在抓好中央、省、州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各项惠民政策、技术技能宣传学习的同时,紧紧“四个好”开展宣讲引导。在住上好房子宣讲方面,继续引导群众依法建房才有法律保障,同时建设有特色的民居才有经营收入保障。在过上好日子宣讲方面,继续引导群众再勤快点,通过勤劳双手致富;再节约点,通过节俭致富;思想再解放点,通过多学技术、变更传统种养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在养成好习惯方面,继续引导群众弄干净、搞整齐,列举环境卫生每日、每周、每月注意事项,久久为功,养成好习惯。在形成好风气宣讲方面,继续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引导群众在思想上发自内心地感恩党,在行动上服从党的领导,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依法办事,遵纪守法。

二、全面扎实建强基层组织。

抓好村活动室标准化建设,确保村基层组织政权迎检设施迈上新台阶。加强全村现有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组织党员同志、村民代表和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考察。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党员之家学习交流微信群管理,每月利用线上线下组织党员同志、村组干部集中学习,鼓励村干部、党员同志带头致富,先富带动后富。注重培养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明确党员干部工作职责,确保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标杆作用得到发挥。

三、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推进产业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农旅结合、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群众以旅游市场需求发展种养产业和乡村民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路、水、桥等规范管理建设。积极争取各方帮助支持,积极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帮助和支持。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开展“农民夜校”为抓手,针对好习惯尚未形成等困难,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到村入户,分村分片分组集中宣讲,推动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标准,每月2次集中整治环境卫生,规范家禽家畜管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逗硬村规民约,引导群众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力争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

四、全心全意为民办事服务。

坚持驻村工作队坚持每月走遍村内所有农户,每月驻村工作时间均在22天以上,做到了有困难需求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喜事丧事必到,党员家庭必访、困难家庭必访、危重病人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必访。建立村组干部联系贫困群众、所有农户机制,确保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五、扎实提升村庄治理。

积极推进法治建设,突出法治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法律意识,尊重公平,依法办事,扎实推进“扫黑除恶”,确保社会环境持续好转。积极推进德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确保“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各族群众心中。积极推进自治建设,深化民族团结“共建对子”活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决策程序,推进各项事项规范决策。

辽宁振兴计划案例大全【第十篇】

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3、城郊集约型模式。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典型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松江区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东北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北距松江区中心10公里。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4、社会综治型模式。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580户,人口1862人,占有土地4000余亩。

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

5、文化传承型模式。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文化积淀深厚,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大汉图腾筑"平乐观"而得名。该村以农民牡丹画而闻名全国,农民画家已发展到800多人。"一幅画、一亩粮、小牡丹、大产业",这是流传在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村民口中的一句新民谣。近年来,平乐村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以牡丹画产业发展为龙头,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依靠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

6、渔业开发型模式。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目前,该县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0%。2012年末,全县养鱼水面达464亩,其中冷水鱼12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吨,其中冷水鱼超过40吨,渔业总产值达770余万元。

7、草原牧场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典型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道海嘎查。

道海嘎查是太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典型。道海嘎查的主要就是草原,因此,对草原牧区来讲,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道海嘎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发展特色家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发展模式。

8、环境整治型模式。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典型案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红岩新村成功地建起80多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4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

9、休闲旅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典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湾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云集了梦里江湾5a级旅游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旅游景区、生态家园晓起和5a级标准的梯云人家篁岭四个品牌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国旅游第一镇。

10、高效农业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086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5元。三坪村全村共有山地603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40 1603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