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样例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第一篇】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16课时,每周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第二篇】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春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春天的美好,在与春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春天、找到快乐。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

1、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学校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向学生求助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乐,体会学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体,从而学会感谢同学、关爱同学。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4、让学生体会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乐,体会学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体,从而学会感谢同学、关爱同学。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16课时。

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第三篇】

1. 本班学生共5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30人。

2.多数学生勤学好问,但品德落后。

3.少数学生思想涣散,懒惰、学习不主动。

4.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学生的品德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

2.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庭,尊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能使用文明语言称呼家里的每一位成员,能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遵守学校里的校规、校纪。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能独立自主学习能向好的同学学习,能向好的一面学。做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不论是日常生活、学习还是做游戏,都要讲究规则,培养学生把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有序地生活和学习 。

4.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担当不同的责任。

5.法制渗透:《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表

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第四篇】

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教师只有把握好这门课的灵魂和实质,才能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四年级教材作为循环.上升的课程内容,主要聚焦学校生活领域中的班级建设,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家庭责任,国家领域生活中的现代媒介,社区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等主题。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和栏目设计上与三年级教材保持了一致。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

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

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

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简析。

《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课程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教材单元主题安排和课文内容设计着眼于儿童成长需要,着眼于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将国家对少年儿童的要求贯穿到儿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三、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四、教学进度安排略。

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第五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一(1)班的《道德与法治》,该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24人,女生16人。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集体的观念并未完全建立,对他们来说,集体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学习。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规则等问题,他们很难理解,一般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遵守。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不爱护班级物品、不遵守班级纪律、与同学游戏时时有摩擦、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这学期,教师要逐渐帮助学生建立集体观念,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意义,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他们能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这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明晰学生道德与法制学习发展的线索,进一步凸显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在全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加强对学生以学习生活为主体的全部生活的价值和引导,在学会生活中学会做人。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2、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学生多说多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社会的能力。

5、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第六篇】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16课时,每周一课时。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1课时

2、我们有精神

1课时

3、我不拖拉

1课时

4、不做“小马虎”

1课时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

1课时

6、花儿草儿真美丽

1课时

7、可爱的动物

1课时

8、大自然,谢谢您

1课时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

1课时

10、家人的爱

1课时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1课时

12、干点家务活

1课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1课时

14、请帮我一下吧

1课时

15、分享真快乐

1课时

16、大家一起来

1课时

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第七篇】

三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上学期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的好习惯。

2、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的本领,学会叠衣服、洗鞋、整理书包等。

3、了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做事认真细心,做好值日生。

2、养成爱护课桌椅,爱护班级公物和学校的公物。

3、让学生动手布置自己的班级。

1、了解有关科学家的小时候的故事。

2、通过想象设计制作未来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3、让学生把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东西展示出来。

1、了解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通过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国旗、国徽、首都。

3、知道许多科学家为家乡、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一周1、我长大了。

第二周2、我在变变变。

第三周3、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周单元体验活动:让爱住我家。

第五周4、我是值日生。

第六周5、爱护课桌椅。

第七周6、我为班级添光彩。

第八周单元体验活动:美化我们的教室。

第九周7、走进聪明屋。

第十周8、爱思考会研究。

第十一周9、生活需要小创意。

第十二周单元体验活动:玩出新花样。

第十三周10、可爱的家乡。

第十四周11、国旗国旗我爱你。

第十五周12、我爱我的祖国。

第十六周单元体验活动:家乡美祖国亲。

一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的内容简介【第八篇】

以全面贯彻学校课改精神和要求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充分调动组内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学习研讨,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本组情况分析

本组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年纪差距不大,大家容易交流、沟通。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如何发扬老师的特点,扬长避短,如何能让自己在新一轮的教学中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是全组教师要做好的工作重点。

三、具体工作

1、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临沂市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潜心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要继续努力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确立以研究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继续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推进与反馈。

2、加强学习研讨,全面建立学习化教研氛围。本学期我组要加强学习研讨的氛围,经常性地就一些教育教学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讨。组长要组织好每项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研讨、析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在办公室里营造浓厚的教研探讨氛围,让工作环境成为学习环境,有力促进本组教师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3、教学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本学期我们要一如既往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工作。

(1)备课:提倡深入研究学生和教材,制定的教案要有可操作性;在“旧案新备”的过程中着重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思考,力求教案的最优化。年级组明确分工,使每位教师熟练、深入地把握教材,搞好组内说课活动。

来自

(2)上课: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提高,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重视学生的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精讲巧练”。

(3)作业布置与批改: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合理与有效,在作业的量与题型设计上要精心安排,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要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本学期我们更多要关注一些“说”与“读”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上好各类公开课:

(1)上好“骨干教师观摩课”。

(2)上好教研组日常研讨课。

(3)结合学校活动,上好每人一节的优质课。

在反复磨课锤炼的过程中要提倡团结合作意识、反思意识,切实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把课堂高效落到实处。

5、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本组的教师都热爱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平时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做好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工作将有利于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的转变。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好平时的随笔案例、教学后记的撰写工作。在撰写的过程反思自己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四、具体安排:(本组内的活动将与学校的教研活动相结合,统筹安排,合理进行。)

九月份:

1、制定五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制定并学习教研组工作计划。

2、组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课标,落实要点;

3、规范备课,作业格式、书写、批改的规范;

4、制定本年级语文教研活动的具体分周计划;

十月份:

1、教研组研讨课;组内说课。

2、集体备课,语文教学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教研组研讨课;组内说课。

2、集体备课;

3、语文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1、教研组研讨课;组内说课。

2、集体备课,教学常规检查;

一月份:

1、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教研组工作总结、资料整理;

3、期末教学检查。

40 3176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