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的主动积极有成就感,如何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在知识、技能、态度、方法、价值观、情感等方面收获达到最高值,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名教师需要考虑和修炼的艺术。flash动画制作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flash动画制作课程是必修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是选修课程作为知识的扩充,对学生以后的就业以及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是大有益处的。经过多年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经验,下面结合教学经验,简谈一下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技巧,愿与教育同仁一起探讨,以便建立精品课堂和高效课堂。

一、flash动画的特点。

flash动画以其优美的视觉效果、形象的动画设计和震撼的视听觉效果风摩全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网页制作、节日电子贺卡制作、媒体宣传广告制作、动画mtv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游戏制作、企业介绍制作、产品展示和电子相册等领域。flash动画文件质量小,显示效果清晰,是动画制作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深受广大动画制作爱好者的欢迎。

二、flash动画制作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采用“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五步走教学法:第1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第2步:师生互动,分析项目;第3步:合作学习,完成项目;第4步:多维评价,拓展思维;第5步:拓展项目,体现分层。flash动画制作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在此文不做详细分析。

三、flash动画制作课程课堂教学艺术与方法。

1、精编案例让学生欣赏大量趣味性强的flash动画作品,如《流氓兔系列》、《火柴人系列》以及一些跟现实生活相关的,如《人生路》是一部国际获奖作品,讲述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荣誉和坎坷,对学生进行动画制作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日常生活中在网络、电视中看到的生动有趣的动画大都是用flash动画制作而成的,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典型案例,精美案例的选取是十分重要的,教室课前准备好或幽默、或精美的动画短片,激发了学习动画制作的求知欲,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精美的案例,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式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建立真实的工作案例,精心设计教学任务,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要以趣味性、典型性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任务引导教学的进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在解决了问题后,学生尝到了乐趣,在快乐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是课堂的导演,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3、合作小组教学将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一个个任务,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加强个别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巡视整个教室,对于水平较差的同学个别辅导,如果发现共性的`问题再集体解决,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在此过程中还要及时点评,鼓励先进生,激励后进生。4、教学评估要及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优秀学生进行正面评价,以激励中间学生,提点相对落后点的学生;对学生的成品进行整体评价,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表现,同时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学习;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总结能力;同学间进行相互评价,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老师评价以此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作品,找出每位同学的亮点进行鼓励,同时表彰班中最优秀的作品,树立榜样。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应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评价,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希望,学习动机得以加强,学习行为得以规范,学习态度得以端正,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并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促成评价的内在化,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前文我们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前文还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主动地学习才会更有效,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更有效。那么现在又强调教师还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二者不是相互矛盾吗?我们把课堂教学比喻为一部影片,大家看到的是演员在表演,主角是演员,但是一部影片之所以优秀,是演员表演的好吗?更主要的还是幕后有一个好的导演。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角,但是这堂课是不是成功达到目标,重点还是要看老师是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并没有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而是要求老师在课前,在幕后做更多的工作。6、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地说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也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要把握好教学的起点;第三,要控制好教学的节奏。

四、总结。

flash动画制作课程是需要出作品的一门课程,每节课的作品我都进行了保存和检查,每一届的学生都给我惊喜,给我留下一些优秀的作品,学生带给我的成就感,让我更加热爱flash动画制作这门课的教学。以上我就flash动画制作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艺术进行了简单阐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教学工作者发现课堂教学的技巧和艺术,体会教学的乐趣,享受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朱卫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江苏教育研究。

[2]张少畅,提高中职flash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项措施,教育教学论坛。

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第二篇】

摘要:徐悲鸿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主张革新、反对守旧,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现代美术界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就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徐悲鸿 素描 美术教育。

徐悲鸿(1895-1958)是我国现代受人尊敬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于1928年至1946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主任,前后在该校工作任教了之久,他的大部分教育生涯也是在中大度过。在此期间,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徐悲鸿先生特别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1917就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十年后,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这在民国时期的绘画教育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徐悲鸿的主要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他认为“心手相应”的熟练技巧是以眼睛的训练即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始的。指出“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真正,此其首要也。”他所传授的观察方法是:“你要把看到的东西一丝不差的画出来,要把手和眼睛训练的很准确,要注意所画的东西,多看少画,看准了再下笔,手和眼要协调一致,手要能把眼看到的东西反映到画面上。……至于初学的人为什么要多看少画,因为要首先训练画家的眼睛,要在对象上看到更多的美。”接着就是从石膏造型和人体模特画起,所采用的石膏模型大都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经典之作,西方人体五官明显,相比东方的人体头像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形体黑白层次和调子的变化。石膏素描教室很大,在工字楼内底层容纳了100多件石膏模型,有些是在西洋艺术史上的著名雕塑,如阿波罗、奴隶、维纳斯坐像、摩西全身坐像等,都是徐悲鸿从国外专船运回的。

写实主义是徐悲鸿根据当时的中国画的弊端而提出的,认为即使是文人画,也要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不能一笔概之。作为中国绘画教育的领航者,徐悲鸿将学生都带领到了世界绘画的高度上,使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走到一起。素描的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在中国画中也是必需的。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虚的概括的特点。

徐悲鸿不仅在西画课上大力提倡素描的学习,在中国画课中也大力提倡素描,他以木炭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素描写生的对象是人;在三年的素描训练之后,进入国画的分科学习阶段,他的国画教法与传统的区别是改画谱素描为素描写生入门,在学生掌握一定写实技能后,再以老师的亲身示范教授国画的笔墨技法。在他的教学中,国画的作画步骤一般是先用木炭条勾好底稿,即准确地刻画好对象的形体,然后用毛笔上墨。上墨的原则是以明暗黑白体现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墨本画好后再上色,上色的用笔与画写实油画一样,也以体现对象的立体感为准则。他格外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此方法作为对中国画改良的一个突破口,进而使后期的中国画改良得以成功。同时徐悲鸿也从中国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改进在素描上的教学,徐悲鸿也讲究中国传统绘画线条中的圆、重、平、变、留等笔法变化。针对素描人体的写生,他还制定了“新七法”,以“新七法”为具体的教学法则教学生绘画。使素描更有本土性,更便于学生掌握与改进。

徐悲鸿先生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现代美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美术届得到迅速发展,摆脱了明清颓败的一面。现代美术界所呈现的大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徐先生重写实重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他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形态。若没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点手法和艺术教育体现,中国新当代绘画史会被大大改写,而一大批新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画家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也便值得推敲。

注释:

[2]卢开祥求室学画记,徐悲鸿.[m]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02页。

[3]艾中信徐悲鸿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5]王泽庆《徐悲鸿评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6]书与画[j].1994年,第6期。

[7]徐悲鸿奔腾尺幅间[a]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

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第三篇】

本课是节手工课,在研究降落伞原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空气阻力、重力等物理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我为学生们提供多种途径的研究方式例如:简单的自由落体、空气阻力等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逐步感悟到降落伞伞面的大小、材质,所悬挂重物的质量与降落伞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好奇心及观察力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制作降落伞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将自己老面对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制作与调试等各种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好时机。当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既会有许多独特的创新,也会有一些问题与失误。在制作完成后,学生进行展示比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他们明确分工,记录、放伞、计时、裁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手脑并用、群策群力锻炼了学生规划、组织的能力,而且学生需要团结合作方能完成任务,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尤为重要的。总的来说整堂课效果还不错。

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第四篇】

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知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下面是网友为大家整理了(*),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绘画发展划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与写实期四个阶段,教师必须科学地分析幼儿美术生理、心理等特点与技能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到幼儿在不同时期的美术发展实际水平与能力需要,从而针对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制订相适宜的教学计划。这是发掘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潜能的有力保障。

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式,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关键经验比形式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为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比较,通过亲身感受,互相讨论,将各种新旧知识结合,从而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他们大胆地乐于表现自己。

绘画是孩子从两岁多时就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拿着笔到处涂涂画画,这也是孩子的涂鸦期,如果教师仅仅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指导孩子绘画,无疑会使幼儿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受到禁锢和扼杀。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并把想象力运用在绘画中:

(1)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启发孩子的想象,让幼儿把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

(2)让幼儿通过编故事来绘画,从而发展幼儿自己创编故事的能力,并能把自编故事画出来。

(3)听着音乐来绘画。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用线条、颜色或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点,通过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渠道得以丰富和发展。

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知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第一,小班幼儿处于涂鸦后期和象征期的早期,因此在造型上,他们所表现的形象还不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观察事物时,没有明确的目的,观察的顺序紊乱,往往构图凌乱。从形象的主次关系看,小班幼儿常把物体一个个地罗列在纸上,而且每个物体都是孤立的,画面上的形象之间毫无联系,并且这些形象都分布在纸的边缘,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绘画时常常边绘画边转动纸张而造成的。

指导小班幼儿绘画,应先从最基本的线条入手。为使幼儿产生绘画兴趣,教师可给幼儿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利用幼儿喜爱的故事情节感染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得到启示。

第二,中班幼儿阶段的绘画作品,幼儿不仅表现了自己和事物间感情上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空间的关系,从构图上看,此时的儿童作品中往往不止一两个形象,有时会有更多的形象。他们会把这些形象用排队的方式放在底线上,形成并列式的构图方式。他们绘画中的形象主题并不相关,表现出目的性的差异。对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他们也不注意,但已经开始把空间关系试图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形象的分布及主次关系的处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第三,大班幼儿绘画技能训练把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两者结合起来,如果只重视技能,而忽略创造力培养,或忽略技能只追求创造,这样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会使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阻碍。教师应认识到,绘画技能的学习不能单独进行,应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重视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同时,使幼儿学好绘画技能,用心绘画,展现内心的丰富情感和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

恰如其分的评价能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对绘画的创作热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以展现,获得成功感。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最好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幼儿把自己创造作品的思路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作、表现和操作的欲望,使幼儿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为幼儿今后的操作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1)作品要有孩子亲身生活的感受和生活的情趣。

(2)作品要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

(3)幼儿要学会使用绘画的基本技巧。按照这些要求,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绘画时应以积极、亲切、和蔼的态度,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稚拙以及独特的个性特征,进而激发和鼓励幼儿对于绘画的表现欲望,让他们的画笔在手中挥洒自如。

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第五篇】

在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不能调动起儿童的积极性,运用增补法可以满足这些儿童的绘画“饥饿”心理。

例如《画青蛙》,有小朋友会问:“我可不可以再画几只青蛙呀?”“我可不可以画些小蝌蚪呀?”等等问题。小朋友自己想象,提出增补一些内容。

这时启发他们各抒己见,再加以引导:在画面上补充些什么,就能表现出一幅幅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内容的画。小朋友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加上联想,进行增补,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再如为幼儿提供一定的主题画面,通过语言故事或情景描述,引导幼儿采用增补画的方法添画背景,较完整地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景,自觉地用线条符号较形象地传达自己的意图,有目的地进行绘画,从中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我真行”、“我真棒”。

第二素材组合法。

儿童作画并不能凭空想象,丰富表象的储备是想象内容更为生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有时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直观素材,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进行自由组合,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如为幼儿提供水果、蔬菜、鸟类、家禽等,请幼儿选一个主题将这些图形组合成一幅有情节的画。再如《童话故事》设计为造型•表现课型时,向儿童提供了一只睡觉和一只跑步的兔子、一只乌龟的造型以及蘑菇、树等背景卡片造型,问:“哪位小朋友最动脑筋,能画出连老师也想不到的‘龟兔赛跑’的画。”这样以来,孩子的思路打开了,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儿童奇妙的童心和大胆的创造力。

第三课题延伸法。

再如《蔬果动物》一课,课题改成《蔬果动物园》,蕴涵合作精神,这样的内容范围广,“质量”也高。

第四潜移默化法。

所谓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辞海》注)。在儿童画教学中,潜移默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作品欣赏、气氛感染而达到的儿童画创作的积极性。

如为儿童经常性地提供优秀作品或本班、本年级儿童的优秀作品欣赏,丰富儿童视觉感受,激发竞争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绘画创作兴趣。

第五内容重叠法。

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经常性会画一些有关节日性的画面,如儿童节、国庆节等。内容重叠法是指将一内容与另一内容重叠后形成新画面的方法,具体是指引导儿童将需要的内容进行夸张想象,破除儿童原由的绘画形象,将常画的内容与想画的内容重叠,经过想象创造描绘出新形式的儿童画。

譬如前面所列举的儿童节,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儿童常画的内容气球,但如果我们将气球进行夸张想象,将儿童想表现的画面体现在几个“大气球”里,相信这样的画面安排更趋新颖,更富新意。

第六正反思维法。

儿童画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每个儿童培养成为一名专业画家,毕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每个儿童在各个方面,发展他们的认识与智力。

而儿童画教学中正反思维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这一点,正反思维法是指从正反两个角度对所要描绘的内容进行想象的方法。

启迪儿童进行想象,提高认识,开发智力,这样的引导,产生的画面是将人类移居海上(利用海洋资源),将房子建于树上(保持空气清新)和可移动房子等各式各样真正富有童趣的儿童画。

第七仿生想象法。

仿生想象法是指将所画之物模仿成另一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儿童画教学中甚为常用。例如:在启迪儿童画《想象中的太阳》这一内容时,儿童对太阳作拟人化处理一般都能掌握,从太阳公公引导出太阳奶奶、太阳叔叔、甚至太阳警察、太阳邮递员等较为容易。

但这并非能满足儿童的想象欲望,继而分别出示长耳朵的太阳及西瓜形的太阳,再加以引导、鼓励,儿童思路如泉泉流水,想象中的太阳画面一一呈现,并表露无遗。这种仿生想象法在相关美术领域教学中可以称得上是儿童创作中启迪想象力的一把“金钥匙”,能充分开启儿童智慧和想象的大门。

第八学科结合法。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为此,很多勇于开拓的教育者已着手探索美术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努力尝试学科与学科间知识的结合转化教学。在儿童画教学中,也可以将其作出另一种诠释,与音乐等学科知识结合转化,从而表现具有想象力的画面。

如《放牛》一画,一少年手拿牛鞭,在山坡上放羊(牛儿在吃草)……。而整幅画面却安排在富有美感的音乐五线谱的背景之中,这也是儿童画与音乐知识的巧妙结合。

儿童画指导教学法,只是儿童画教学指导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其中的每一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儿童画教学领域,有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教学领域;每一方法不仅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全文形成,旨在有更多、更新、更佳的教学法诞生,以丰富儿童美术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第六篇】

今天,网友为您介绍的是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让我们从使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幼儿的自主化、教学方法的游戏化,等方面使幼儿在课堂中更快乐更能感受艺术的魅力!

首先我想我们必须清楚,绘画是幼儿思维活动过程的记录,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可能不会太多的关注到画什么像什么!更多的是通过他们稚嫩的笔触,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要依《指南》指示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并可以通过这种绘画语言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们大胆的去想象、去创造,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个性表达!而不再是一味的追求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追求结果的完美!相信有了与幼儿情感的共鸣,了解了幼儿在绘画中的真正需求,明白了意识教育的正确价值取向,抛开传统教育,我们依然可以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美术教学道路!

1、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该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不宜提供范画,抛开范画,我们如何教学?人们常说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一定不能脱离生活,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应该以幼儿的生活为主线。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幼儿只有感知真实事物,积累感知经验,才能提高艺术表现能力。教学内容不能照搬课本,一定要使幼儿有生活活动,积累经验,提供大量的丰富的素材;有效结合多媒体,导入各种信息,斌有机结合,声形并茂。从而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学会提炼,做好绘画前的基础,幼儿才可能更好的创作!

在一次次园中写生活动中,能明显的发现孩子们的心情愉悦,激情四射,大胆创作!这正是因为孩子们有了切身的体验,深入其中,不知不觉融入了艺术,在前不久以 “秋天的落叶”为主题的写生活动中,我们班的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心情愉悦,情感充沛的去欣赏银杏叶的美,观察颜色,感受触感,交流体会,分享收获,在欢乐中,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双眼自己的双手去体验,去发现。最后在创作中,幼儿的每一幅画作的形态各异,充满生机,充满创意……没有了范画的指导,没有了课堂上教师程序式的讲解与传授,有的只是引导,开放,自主,最后的效果是极好的!

2、课堂教学形式的自主化

在每一次的自主化课堂中,孩子的画作不再是千篇1律了,每一幅创作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都充满了灵气,是一幅幅动人的画作。记得在前几天刚下过雪,在美术课堂上我们画起了雪人,涛涛把自己的雪人画的像汽车一样。他说,我喜欢汽车,我的雪人是一个汽车雪人。琦轩的雪人好小好小,他开心的把画作拿到我跟前告诉我说,我的雪人化了。子萱则拿着涂的漆黑的雪人来告诉我,天黑了,雪人在黑夜里看不清了。这些画,按照传统的标准都不是规范画,但他们却反映着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我们在课堂教学形式中要充分的给予孩子尊重与肯定,树立幼儿的主体意识,形成宽松愉悦的氛围,保证他们想象与创作的萌芽。

3、课堂教学方法的游戏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我想唯有我们现在一直崇尚的课程游戏化,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针对这一特征,我们要把绘画活动与游戏巧妙的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游戏活动。《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涂鸦游戏必不可少,幼儿对涂涂画画有天生的兴趣,我们要保护这种兴趣,可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这正是这个时期幼儿的初步的视觉形象感受,对幼儿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们开展涂鸦游戏中,并不要求幼儿画出什么形象,而是满足幼儿随意作画的需要,鼓励幼儿用各种绘画工具任意涂鸦。

如绘画活动《泡泡》我带幼儿到室外玩起了吹泡泡游戏,并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最后孩子们呈现的作品是让人惊喜的,并可以兴奋的向同伴讲述自己的 “泡泡”故事。在想象和涂鸦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感受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体验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颜色游戏也必不可少,我组织的幼儿绘画活动《变色龙》,在几何装饰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幼儿通过简单的线条勾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用各种颜料上色,将每一块几何图形都画上不同的颜色,涂好后,变色龙来了,变色龙随着他们自己的背景色而变色,幼儿为变色龙的各部位上上与背景色相同的颜色,一条伪装在背景里的五颜六色的变色龙就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颜色所带来的刺激与体验,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丰富了他们色彩的运用,不在停留在单一色上,开始大胆的尝试一些被他们遗忘的色彩。

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第七篇】

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来了解美术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参观法3比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

(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法、情境法。

观察比较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美术教育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和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地去认识事物。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对象,一是对客观景物、物象世界的观察比较,一是对画面及其表现形象的观察比较。

(五)以指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发现法。

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标准。比较是相互对比中进行的思维判断。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是在其对象与自己画画之间,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其标准就是写生或临摹的对象。写生画的形象比例的观察,则以物体的自身的长与宽为标准,得出长、宽的比例关系。物体间的比例,则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体)为标准得出其间的比例关系。物体的倾斜角度则是以垂直、水平线为标准进行比较、观察……包括品评作业的好差亦应以优秀作业作为比较标准。

总之,美术含有音乐及诗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术作业过程(创作过程)须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宁静致远,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教学方法与美术教学设计【第八篇】

xx年,导演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上映,自上映以来受到国内外电影界的好评,收获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在国内国际电影节上取得几项大奖。

电影《梅兰芳》主要讲述了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的京剧道路,表现了我国那个年代的兴衰荣辱。

在影片中,梅兰芳在京剧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对手是他的爷爷“十三燕”,两人在一次京剧比赛中梅兰芳输给了“十三燕”,他亲眼目睹了长辈的悲剧,他努力改变传统的京剧表演方式,从此在事业上却的成功。

在梅兰芳中年时期,中国受到日本的侵略,梅兰芳也受到很多挫折和苦难,但梅兰芳坚决拒绝为日本人表演,表现了梅兰芳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

梅兰芳这部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悬疑的故事情节,整部电影情节平淡,但是却受到观众的欢迎,原因就是电影中美术设计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视觉效果,表现出了我国国粹京剧的艺术特点。

在电影艺术中,美术艺术效果对电影至关重要,它能表现出影片特有的美学效果和视觉效果。

《梅兰芳》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它的电影美术艺术上,从色彩、环境、道具等多方面表现了电影的艺术特色。

二、电影《梅兰芳》的美术艺术风格。

(一)电影美术的舞台设计。

电影的舞台设计能真实形象地将电影的信息表达给观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导演的创作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

电影舞台设计的色彩体系了剧本中情节的环境特点、时代特征,将流行和传统结合起来,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

电影《梅兰芳》为了真实还原梅兰芳所生活的环境,将电影的拍摄地点设在上海,还专门借来梅兰芳的真实收藏品作道具,充分表现了当时恢弘和动荡的时代背景。

为了突出孟小冬这个人物的生活,仿照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在怀柔专门建立了四合院、同仁堂药店等建筑,电影建筑耗资过亿。

影片中几场梅兰芳表演京剧时的`舞台布景也十分讲究,舞台设计精致大气,舞台上运用蜡烛和灯笼等进行烘托,突出了梅兰芳京剧表演的气氛。

电影美术的舞台设计是人物表现的基础,真实的场景设置为人物一生的表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电影《梅兰芳》将明清风格建筑的室内场景进行最大化的还原,主要表现在实木折扇门、檀木落地化妆镜、黄铜洗手盆、高背洗脸架、漆艺折扇隔断、旧式挂钟、木雕地灯、太师椅、大小木雕腿桌、雕花落地大衣柜、檀木雕长案头、金字木雕牌匾等等,形成以了棕色调为主的、旧的实木装饰质感的、沉稳私密的室内空间。

这些具有时代感的旧明清家具在色彩、质感和时代性上,将生活在当时年代的任务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

(二)电影美术的人物塑造。

电影《梅兰芳》中许多人物的塑造体现了电影美学艺术,人物造型设计需要符合原著的人物特点。

扮演梅兰芳的演员是黎明,首先他的外形比较符合梅兰芳原型,是属于长相斯文类型的,上妆以后就得到大家的认可。

但是电影角色的还原只有外在相似是不够的,还需要内在的锻炼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为了还原真实的梅兰芳,黎明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和练习京剧艺术。

影片中的依个桥段是梅兰芳表演剧目《三堂会审》,梅兰芳为了使自己跪着的身形更加笔挺,用钉子固定自己下跪的位置,到表演结束膝盖上已经很被钉子扎伤,演员为了还原真实的场景,也用真实的钉子,使观众感受到最真实的视觉效果,使观众为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无悔追求所感动。

扮演青年梅兰芳的演员是余少群,余少群是学越剧出身,气质上跟梅兰芳很相似,更还的塑造了人物特点。

王学圻扮演的“十三燕”更是出彩,派头和强调都十分到位。

电影开头少年梅兰芳和“十三燕”的斗戏是影片最经典的桥段之一,充分体现了人物塑造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三)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

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应用影响着电影内涵的表达,色彩包括舞台颜色、人物妆容、服饰色彩等。

电影中的色彩象征不同的意义,可以表现人物不同的情感,如在电影中阴云密布的天气里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表现了恐惧、悲伤等情绪;浓烈的颜色表现出温暖的情景。

电影通过色彩的运用,表现出刺激的视觉效果,彰显出电影人物的情感,使观众印象深刻。

在电影《梅兰芳》的开头部分,舞台色彩运用了黑白色,这两种颜色和京剧表演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形成鲜明地对比,表现出了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简单、深刻的追求。

梅兰芳和“十三燕”斗戏的场景中,梅兰芳穿的红色戏服表现出了他的年轻活力;“十三燕”脸上没有洗干净的油彩表现了他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要带着面具面对现实的窘境。

这场斗戏是在夜晚的室内,场景的基本色调是暖色系里的棕色,运用大块白和小的亮点来点缀画面,用土黄色配合棕色,背景中的红色隐藏在阴影部分,含蓄而有张力。

影片中泛黄的木箱、照片,灰褐色的老宅院等场景表现了梅兰芳的童年记忆。

影片中士兵红色的衣服,红色的墙和大伯黑色的衣服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影片中任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

影片中当时上海的人民衣服普遍是灰褐色的,表现了人民处在困苦的生活中,但是京剧服装鲜艳的色彩又突出在艰苦条件下人们对京剧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舞台上的梅艳芳画者精致的妆容,穿着色彩艳丽的服饰,四周装饰着许多大红色蜡烛和灯笼,鲜红色的色彩基调暗示了当时梅兰芳事业处在高峰期。

写实是《梅兰芳》这部电影摄影最大的特点,电影摄影没有用任何特技和航拍,而是将现实中的场景原原本本地拍摄下来,体现了这部电影的真实性。

这部电影的摄影艺术相比陈凯歌导演之前的影片《无级》,整体画面虽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却更真实。

《无级》中场景的色彩运用十分丰富,但是缺乏内涵,观众享受到了摄影和色彩上的视觉冲击却忽视了电影的内涵。

而《梅兰芳》这部影片在写实的摄影基础上,对场景进行了高超的精简和色彩的提炼,一切场景充分表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和矛盾。

这部电影使用精心的拍摄位置、拍摄距离和镜头的身份特征。

整部电影主要以夜景为主,抓住梅兰芳的舞台观感。

影片的场景从舞台到后台,从戏院的各个位置不断转换。

当演员从舞台退场的时候,摄像就会转向舞台下方幽暗和众多的观众,这样的摄影方式使电影观众犹如置身在电影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影片中的真实氛围。

在“十三燕”和赌徒谈判的情节中,镜头在“十三燕”和赌徒之间来回转换,使电影观众仿佛置身在情节之中。

在梅兰芳和孟小冬在舞台上对视的情节中,镜头在两人的眼神之间相互切换,梅兰芳俯视着比自己低的孟小冬,电影观众就仿佛置身在二人对视之间,也在注视着孟小冬。

在拍摄梅兰芳登上楼梯的场景时,镜头放在他的背后,使观众仿佛站在梅兰芳背后的地面上;当梅兰芳站在高处和日本人讲话时,镜头升起运用仰视,不断穿插进行面部特写和眼睛特写,使观众不仅看到梅兰芳讲话的场景,还体会到梅兰芳的内心。

影片运用了集中焦点的镜头,使观众看到的人物变得十分清晰,而周围的场景被柔化。

40 2310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