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工作计划(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全民健身工作计划(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

国家休育总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

(体群字〔2001〕102号2001年8月14日)

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预期目标已经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根据未来10年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一)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根本任务。

(二)继续坚持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的道路。

(三)深刻汲取法轮功的教训,增强阵地意识、政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逐步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同时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完善居民开展健身活动的条件。

(五)继续抓好建身边场地、抓身边组织、办身边活动的“三边”工程,切实把全民健身事业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全面部署,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推动普及。

二、目标和任务

(六)经过10年努力,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

(七)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到占总人口的40%左右,国民体质普遍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显著提高,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阵地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5万人以上。

(八)群众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国家与社会、个人共同兴办,充满生机活力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

三、对策和措施

(九)进一步强化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职责。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地方全民健身事业。(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作为工作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十一)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各类学校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按照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的原则,坚持寓学、寓练于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十二)加强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工作。要建立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

协为纽带的组织网络。大力开展“因地制宜、科学文明”贴近广大农民的体育活动。

(十三)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各单位人才、资源和场地等条件,建立各类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便于居民就近就便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社区体育要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

(十四)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要依托社区开展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发挥社区体育组织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加快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体育设施的建设,公共体育场所要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十五)倡导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

(十六)重视军队体育。军队体育由军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部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官兵体能,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提高部队战斗力。

(十七)继续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工作的力度,各级体育宣传主管部门要推动和协助新闻媒体报道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典型经验和典型事例,重大活动要集中报道,扩大影响。

(十八)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五个亿万人群”(即:亿万青少年儿童,亿万农民、亿万职工、亿万妇女、亿万老年人)的健身活动。抓好每年全民健身周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适合不同人群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组织引导好广场体育、公园体育以及节假日体育。

(十九)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科技进步,加强全民健身研究与服务工作。在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重视群众体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与普及工作,反对伪科学。

(二十)加强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体育指导站(中心)建设,做到“有人员、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社会团体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二十一)加快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步伐,不断扩大队伍,对在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从事体育组织和指导工作的人员,逐步施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十二)加快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开放。建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集中一定财力,有计划的建设社区、乡镇和居民区公共体育设施。全国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做到全部用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做到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

(二十三)加强相关法规建设,积极制定社会体育工作、体育社会团体、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及保障不同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加强体育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的体育权利。

(二十四)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厂矿、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资助支持全民健身事业。

(二十五)国家体育总局在继续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抓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同时,实施“雪炭计划”,扶贫帮困。从2001年开始,集中一定数量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如三峡库区、革命老区、老少边穷地区和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援建公用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形象工程。

(二十六)施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工作,力争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国家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并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状况。发挥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工作的社会效益,争取逐步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为学校和行业招生、招工的基础指标。(二十七)实施对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四、实施步骤

(二十八)按照“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要求,第二期工程分为二个阶段。2001一2005年为

第一阶段,巩固完善已经建立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普遍提高全民健身体系各个部分的规模和水平,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全民健身工作计划,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全民健身日工作计划2

2018年全民健身日工作计划

导语: “通过‘全民健身日’的宣传和带动,让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下面是2018年全民健身日工作计划,欢迎参考:

2018年全民健身日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结合2018年体育工作的实际,通过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动员和引导各级体育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组织开展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注重实效、方便参与、利民惠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就近就便因地制宜节俭务实公益惠民

“十二五”期间全民健身日主题是“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动员效果。“十三五”期间,为了突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积极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延续品牌效应,继续采用“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此外,今年全民健身日正值里约奥运会期间,为了突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理念,激发全民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除“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外,增加“我就是冠军”主题,体现奥运健儿在里约争金夺银,国内大众人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使身体更强健,精神更光彩,自己做全民健身的冠军。

“每天锻炼一小时、天天都是健身日”、“我健身,我快乐”、“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更高兴,更快乐,更强健”、“冰雪运动,魅力无限”等。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提出有地区特色、行业特点、阳光积极、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其他宣传口号。

8月8日为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可以结合多年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节”等有效形式,不断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

活动采取开设主会场,全国各地分会场联动的形式。主会场活动在北京某社区举行。鼓励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重点围绕今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主题,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与体育总局举办的主题活动形成联动和呼应。

今年活动重点:一是要充分动员和发挥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的积极性,下沉基层,活动小型多样,更加生活化;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组织举办各种健身活动,在持续组织开展好“城市乐跑赛”、“全民健身挑战日”、“世界行走日”、“吃动平衡走向健康”等传统品牌活动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健身俱乐部、健身团队、体育科研院所、各种各类新闻媒体和热心全民健身事业的各种社会力量,组织开展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全民健身科普宣传、咨询辅导、项目推广、交流展示以及比赛等活动。

(一)各省(区、市)体育部门、各行业体协、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总局有关直属单位要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日”活动,统筹安排,结合实际制定系列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时要崇尚简朴、厉行节约、务实求效,力戒形式主义、奢华浪费。

(二)大力倡导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并将开放措施提前在全社会进行公示,为群众健身提供条件;鼓励和支持其它各类体育设施和学校免费或优惠开放体育场馆,吸引更多人群就近、就便参加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国民体质监测车和监测站点开展体质测试以及其他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并将拟采取的公益惠民健身服务举措向社会公告。

(三)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和引导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院校学生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利用丰富的体育专业技术知识,向广大群众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理念,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针对贫困家庭、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资助、免费或优惠的健身体验活动。

(四)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创新宣传方式,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使用并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日标志、全民健身日歌曲(可在大众大体育网下载);围绕“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将参与健身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意义表现出来,将健康作为人的自身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理念宣传出来,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观点表达出来。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的知晓度,使参与健身、健康快乐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宣传报道不仅仅写主题活动本身,要寻找群众身边积极参与健身活动获得健康的人物,宣传报道他们的生动事例,激发全民参与健身热情。同时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违反《全民健身条例》及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曝光,加强舆论监督。

(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举办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根据活动规模、参与人群特点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预案,落实安全责任人,并对活动场地、设施等进行事故隐患排查,确保活动安全顺利举行。

(六)请于7月20日前将本省(区、市)、本行业、本单位“全民健身日”活动方案电子版和纸质版报送体育总局,总局将于2018年8月初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今年总局及全国各地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营造浓厚的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

2018年全民健身日工作计划

根据《市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经研究,特制定如下:

20XX年“全民健身日”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组织开展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群众主动参与的健身意识,激发市民群众的健身热情,在全市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坚持和把握“突出主题、公益惠民、广泛动员、因地制宜、节俭高效”的原则,做到主题鲜明,精心策划,突出公益,关注民生,积极发动,社会动员,结合实际,创新特色,厉行节约,务实求效。

20XX年“全民健身日”主题口号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宣传口号为“我健身,我快乐”、“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全民健身,你我同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参与全民健身,乐享低碳生活”等。

8月8日为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科普咨询活动。通过举办健身知识咨询,散发传单、宣传册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传播方式,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实施计划”,开办全民健身专栏,制作全民健身宣传画、音像制品等,提高群众科学健身素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通过开展的“全民健身月(周)”等有效形式,结合自身实际,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

一、在文化广场举行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单位组成方队参加,举行万人签名活动。

二、在市文化广场进行体育健身成就图片展,展示有特色的健身项目、优异成绩和群众健身的场景等图片。同时设立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知识咨询站,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举行徒步行走活动,倡导市民每天坚持徒步行走至少公里;上班人员在距单位1公里范围之内要坚持步行上下班。

四、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健身活动,或小型比赛和技能比赛。

五、举办跳绳、轮滑、街舞等对场地面积要求,小的技能、时尚运动。

六、举办太极拳、太极剑、武术演练等适合公园、广场的传统健身运动。

七、举办全市木兰扇、健身舞、健身操、广播体操、秧歌、腰鼓、交际舞等团体健身比赛。

1、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结合各地特色,根据各类人群实际,广泛开展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人群的各类特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同时,精心组织辖区各体育团体,共同参与全民健身日活动。

2、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全民健身活动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组织上要坚持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趣味性群众健身活动相结合,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断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3、各单位、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密切配合。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发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势,整合资源,协调配合,扩大活动范围,拓展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效果,营造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全民健身计划3

我国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2011年03月07日

作者:佚名

点击数: 体:大 中 小

字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和个百分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市(地)、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太极拳(剑)等普及健身活动的节目。

(三)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办好基层农民运动会。

(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五)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六)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七)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办好残疾人运动会和健身展示活动。

(八)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订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九)继续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修订完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达标活动。研制国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深入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积极推行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建立证书证章激励制度,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十)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和保护。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活动,举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促进各民族、地区间交流,扩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十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传统武术运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群众登山、江河横渡、元旦登高、春节长跑、健身大拜年、妇女健身展示等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十二)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以深化体育大会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办赛模式,提倡勤俭办赛,减少重复建设,简化大型活动,坚持淡化锦标,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定期组织举办大中学生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充分调动和保护全民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各级财政全民健身事业投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

(三)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引导和支持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设计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基层政府要监督落实。加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力度,拓展服务功能,规范管理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

(四)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公园每天安排固定时段免费向公众体育健身开放。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已经开放的,不得改为收费经营。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提供培训经费,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必须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拓宽就业渠道,为全民健身服务。

(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立足基层,示范推广活动与日常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有效结合,推广实施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技术健身指导。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宣讲科学健身知识,赠送运动健身书籍,教授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并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

(八)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充分发挥体育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组织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研攻关,研制推广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加快制定《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本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组织实施。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成效评估。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根据本计划,结合部队实际参照执行。

政策扶持“全民健身”

2011-08-09 12:25:38 来源: 齐鲁晚报(济南)转发到微博(0)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根据国务院于今年2月25日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规定,各级财政应加大全民健身事业投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该计划同时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

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计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全民健身工作实施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全市人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争取早日实现体育强市建设目标。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健身与医疗紧密结合,以科学数据为支撑的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任务是:

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人口36%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人数比例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所有县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并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所有街道建有体育组织,40%以上的城市街道、20%的镇建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城市居委会和农村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达到每万人拥有晨练健身点6个以上。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有较大提高,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万人以上,其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600人以上,全市达到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以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开展,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引导和促进体育健身消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明显增加。形成规范有序的大众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和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及有区域特色的体育健身产品。

科学健身监控体系更加完善。通过经济、社会、行政等手段,吸引一切社会成员参与体育运动的政策体系;体卫系统紧密合作,以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群众性的体育和健康组织为依托的健康和健身信息体系。完善医疗体检和体质监测对接,健康教育常态化,健身场地设施齐全,健身手段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统筹政策落实、组织保障、健身效果等方面的监测监控。

三、主要措施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和“全民健身日”活动,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进一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青少年体育网络。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开展居民小区体育健身活动。推动社区体育与单位体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体育优势,共同开展体育活动,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有一个体育健身俱乐部,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一个体育指导站,一支体育健身团队,一项特色体育健身项目。

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统筹农村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指导、体育活动的整体性建设,发挥基层职能部门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办好农民运动会。

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体协、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坚持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间操制度,提倡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和创编行业、工种体操。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职工体质测试。将进城务工人员体育作为职工体育的一部分,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及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动互补机制。

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协、老年人体育项目体协和老年人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积极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在公共体育设施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特别是老年人教育机构要开设老年人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要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要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不断研究开发创新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和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机构和体育设施。

普及残疾人体育活动。办好残疾人运动会,普及残疾人体育活动。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并动员社会力量继续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对残疾人开放并设置便利条件,方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别是盲人、聋哑人、弱智人教育机构和普通中小学,要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办好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举办好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迎春长跑活动、百镇千村篮球赛和乒乓球赛、机关系列比赛及农民、职工、学生等市际、市内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竞赛活动,改革办赛模式,突出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勤俭办赛,推动普及,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四、政策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在经费、机构和人员等方面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支持。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制定和实施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县政府要制定本地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发展规划,按照国家、省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时期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城乡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自然条件,开辟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

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利用率。各类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各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按照向公众开放的条件进行体育设施建设。在公办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和学校体育设施,可改造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有体育设施的企事业单位在不妨碍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况下,争取向公众开放。

支持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依托业余体校、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县级全民健身指导机构。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并在办公用房、体育设施、工作人员、活动经费和工作指导等方面予以支持。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和必要的工作补贴,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严格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逐步做到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指导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经常性地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学生深入城乡基层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扶持发展体育休闲服务业。适应广大群众新的体育健身休闲需求,积极探索全民健身新方式,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促进体育与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相融合,推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融合,互相带动、共同发展。各级政府要制定政策,扶持大众化体育健身休闲场所运营和体育健身休闲用品开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强化体育健身休闲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体育健身标准化工作,加快推行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规范,提高体育健身科学性、安全性和服务水平。

做好信息科研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市有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县建有国民体质监测站,乡镇建有国民体质监测点,达到国民体质测定网络覆盖率100﹪。实现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继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正常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研究推广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推荐一些高质量全民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给公民,提高公民体育健身科学素养。

五、组织实施

各县政府要依照本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各部门、各行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本计划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市体育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各县人民政府要成立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组织和协调,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工作。

建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体育行政部门,对为全民健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全民健身工作实施计划

全民健身活动工作计划5

广饶县文体中心广场

全民健身示范站点活动组织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我街道全民健身工作要以上海城市发展为大背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和新近出台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倡导全民健身生活化,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011年全民健身主要工作

一、加强宣传,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和上海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是指导社区全民健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尤其是《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倡导的“天天运动,人人健康”,着力体育民生3个提高、6项重要指标、5大实事工程,将成为社区当前和将来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与标准。

《实施计划》要求把全民健身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来做,要求全民健身体育生活化,真正成为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培育特色,努力探索社区体育工作模式。

1、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实施计划》要求,“十二五”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社区常住人口的比例要达到‰,我街道要按照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

培训计划,组织人员、控制年龄、重点骨干、发展队伍,保持体育指导员梯队可持续发展。要盘活社区资源,依靠群众体育团队,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引领作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2、巩固发展健身气功活动阵地

巩固健身气功凯桥绿地站、中山公园站和路易—凯旋宫站的管理机制和活动成果,积极宣传、推广国家四种健身气功,做到巩固与发展同步、普及与提高兼顾。认真参加健身气功交流大会,推进站点的健康发展。

3、做好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

协助学校做好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在学校开放评估评比奖励的推动及影响下,街道与学校共同履行工作联动、责任共担、服务居民的职责,为社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便利的体育健身活动环境。

4、加强社区健身苑(点)建设与管理

认真落实《长宁区社区健身苑点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确保社区健身苑点安全、规范、有序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健身场所。及时做好今年健身苑点器材更整新工作和“三牌一栏”的完善工作,为条件适宜的小区健身点实施环境改造、品质提升工作。

5、推进群众体育团队建设

社区群众体育团队是群体活动的主力军。要关心、支持团队的发展,多为团队搭建活动平台,要合理解决团队的物质需求。除做好调整、巩固原有社区群众体育特色团队工作外,今年拟成立华阳武术健康沙龙,推进和影响社区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

6、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

根据区体育局年内街镇体育俱乐部全覆盖的工作要求,我街道要积极探索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使其真正发挥政府支持、民间运作、百姓得益的群团组织。

7、关注社区公共体育场和健身步道建设

协助区体育局做好社区公共体育场和健身步道建设工作,做好社区单位与街道共建双赢和服务,争取早日填补我街道无公共体育场的空白。

三、良性发展,满足社区不同居民生活需求。

1、实践全民健身“365” 体育场地在扩建,体育人口要增加,市民体质需增强。《实施计划》将其重点形象地概括为“全民健身365”(3个提高、6项重要指标、5大实事工程)。根据“全民健身365”计划,要求基层体育组织、健身设施、品牌活动、场地开放等覆盖率达到一定的标准,让居民群众体会到体育健身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2、重视传统体育活动

6月份的全民健身周、11月份的全民健身节、6~11月份的社区健身大会是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三大传统活动。以此发动更多社区群众参与,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鼓励、指导、支持居民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发挥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培养群众体育团队骨干,促进社区和谐建设。积极宣传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开展相应活动。

3、丰富群众体育活动

拟举办社区单项运动会;继续社区单位在白领人群中开展的趣味运动会和智慧游戏;开展每年一度的群众体育团队风采展示活动,旨在检阅单位、居民区全民健身工作,培养单位和群众体育团队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促进“天天运动、人人健康”城市体育理念健康发展。

40 528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