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计划指南(通用10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考研计划指南(通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考研计划指南篇1【第一篇】
(一)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二)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四)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五)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六)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三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查,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要进行公示。
(七)在制定综合评价体系时,可对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特长等因素予以适当考虑。但具备这些特长者必须参加综合排名,不得单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考研计划指南篇1【第二篇】
二、报考流程。
三、招生院校列表。
院校名称院校代码是否211是否34所同等学历要求。
北京大学10001是是四级需发表论文需进修本科段所有课程。
人民大学10002是是四级需发表论文。
清华大学10003是是四级需发表论文需进修本科段所有课程。
北京交通大学10004是否不可跨专业四级需发表论文需10门本科成绩。
查看详情。
年考研辅导名师助阵全面热招。
新手必读:关于考研你必须知道的基本常识。
考研计划指南篇1【第三篇】
考研究生对于很多学子来说,是升学、求职以及人生规划的重要岔路口。在如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取得一个研究生学历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从选报专业到备考策略等各个方面,认真对待考研工作。
第二段:选择合适的专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是考研前最重要的一步。首先,要对自己的兴趣和擅长进行综合评估,找到真正喜欢的领域。其次,要关注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在未来职业规划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最后,要考虑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确保能够完成专业学习的各类任务。通过认真分析,并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第三段:合理制定目标和规划。
在确定了专业后,制定目标和规划是考研工作的核心。我们要分析该专业的考试科目和内容,了解考研的基本要求。其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可以以往届研究生考生的录取分数为参考,但一定要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调整。然后,根据目标,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分配学习任务。并且,要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分解为每天、每周的任务,确保每一天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最后,要实时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调整计划。
第四段:科学备考方法。
考研备考阶段最重要的是科学备考方法的选择。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资料和教材,可以多咨询老师或者前辈的意见。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类参考书籍、模拟试卷和辅导课程等资源,确保备考内容与考试要求一致。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效的学习方法。此外,可以组建学习小组或与同学一起备考,相互监督和讨论,提高学习成效。
第五段:心理调节与实践经验。
考研备考过程中,心理调节是尤为重要的。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放弃,不懈怠,始终坚持到底。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流、运动和参加其他课外活动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同时,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参加实习、项目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
考研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和毅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合理制定目标和规划、科学备考方法、心理调节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我们成功考研的关键。只有通过努力和付出,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计划指南篇1【第四篇】
1、20考录数据分析:
级报考142人,上线89人,录取54人,985高校2人,211高校18人。
2、华师、暨大考录数据分析:
我现在将华南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这两所学校近三年我院学生的报考和录取情况统计如下:华南师范大学报考21人,上线6人,最后录取3人;,华南师范大学报考人数23人,上线6人,录取4人;暨南大学20报考人数20人,上线5人,录取4人,20报考18人,上线3人,录取3人。华南师范大学年报考20人,上线6人,录取3人,暨南大学报考18人,上线7人,录取5人。进入华师复试的人员中,12中本5班的朱辉燕同学382分被刷,中本1班的梁颖372被刷。进入暨南大学复试的人员中,中本2班的张颖贤397被刷。大家根据往年的数据,你就可以预测自己报了这两所学校你的成功率是多大了。
各位13级立志考研的同学注意,大家之前报上来的志愿依然存在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太集中的情况。我建议大家尽改报其它学校,不要集中在广州的高校,尤其是华南师范大学。
3、其它大学的考录数据分析:
(1)上海师范大学:第一志愿报考4人,上线2人,录取2人。大部分专业等额复试。
(2)广西师范大学:第一志愿报考1人,上线1人,录取1人。另有1人参加调剂复试,但是被刷。
(3)河南大学:第一志愿报考1人,上线1人,录取1人。
(4)福建师范大学:第一志愿报考3人,上线3人,录取1人,其中1人放弃第一志愿复试资格,提前调剂去了闽南师范大学。
(5)湖南师范大学:第一志愿报考10人,上线3人,录取3人,其中2名同学是动用了好多老师的关系才通过复试。考学科语文的全军覆没,大家的初试分数基本都是在330分左右。邪门。
(6)厦门大学:第一志愿报考2人,上线0人。最近3年均有人报考,但无人上线。
(7)南京师范大学:第一志愿报考7人,上线1人,录取1人。
(8)华中师范大学:第一志愿13人,上线1人,录取0人。
(9)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志愿报考2人,上线0人,录取0人。
(10)东北师范大学:第一志愿报考2人,上线1人,录取1人。
(11)广州大学:第一志愿报考13人,上线8人,录取8人。
(12)北京语言大学:第一志愿报考1人,上线1人,录取1人。
(1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志愿报考3人,上线1人,录取1人。
建议:第一志愿报考2区的211学校或者1区的省属重点大学,比如云南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昌大学。
二、关于区域选择问题:
我们很多同学在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时常这样一种观念影响,那就是“要在哪里工作,就要在哪里读书”。这种观念是不完全正确的。这个话,主要是针对毕业求职的便利度和求职成本而言的。比如,我家在河南,而我想在广东工作,那我在广东读大学的话,当然找工作更加方便。你至少可以节省求职的交通成本、食宿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是,这并不是说,广东的招聘单位,对外省的大学的毕业生会另眼相待,会优先考虑本省大学的毕业生。不过,对我们广东的同学来讲,你如果是想留在广东工作的话,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你的家在广东,你本科在广东读,所以你在广东肯定是有不少亲朋好友,那就算你在黑龙江读书,你毕业的时候回来广东应聘,你也无需花费太多的交通、食宿和时间成本。比如,你家在茂名,我在东北师范大学读书,毕业了你想去珠三角工作。那你完全可以做到,食宿在珠三角的同学、亲戚或朋友的家里,以此降低食宿的成本;知道什么时候有招聘,你就提前安排好学校的事情,完全没必要在东北师范大学和珠三角之间来回折腾。可以说你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一样方便。而且,在外省读研究生,你不仅能开拓自己的眼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还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选择面。比如,你是广东人,如果在上海师范大学读研究生,那我不仅可以和其他在广东读书的同学一样回广东工作,还可以选择留在上海或上海周边工作。因为你的求职范围既可以是以家乡为中心,也可以以上海为中心。但是本科研究生都在广东读的广东生源的同学,那他们就不可能那边方便地去上海求职。因此,广东生源的同学,选择去外省读研,你的就业选择的范围更广!
另外,如果你是广东的同学,你考上了教育部直属的5所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省属重点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话,比你在华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更加有利于你在珠三角就业。因为,珠三角地区的很多学校都会去这些学校定点招聘。由于外省的高校,广东生源比华南师范大学少得多,那你就具有了“物以稀为贵”的优势,竞争更少,应聘成功的机会更大。比如,你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学科语文,广州某区的教育局率队去陕西师范大学招聘,陕西师大的学科语文专业广东生源的学生绝对不多,你面试的时候说自己是广东的,不仅普通话过了二甲,还会讲粤语而且还懂客家话啥的,那面试官肯定优先录用你。毕竟,他们不用担心你毁约,而且人在他乡遇见家乡人,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肯定给你增加印象分。
因此,你要是广东籍的学生,去外省读书,不仅不会影响你在广东就业,反而更加有利于你在广东就业。
三、关于就业区域选择与就读学校位置关系问题。
许多同学会担心在外省读书的话,会不利于回广东就业。这种观念是计划经济时代,考上大学后包分配工作的年代的产物,因为那时候上大学是包分配工作的,本地的高校毕业生,一般只会分配到本地的单位就业,想分去别的地方都不可能。那个时代那自然是你想在哪里工作就尽量在哪里读书咯。现在国家明确规定不能有户口歧视、学校歧视,所以现在学校等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连“本地高校或211高校毕业生优先考虑”的字样都不敢出现。所以无论你在哪里读书,你想去哪里应聘工作都是和当地高校的学生享受一样的待遇。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完全由你个人的能力决定。我认为广东的同学如果选择出省读书的话,不仅不会影响自己在本省就业,反倒会扩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因为,你如果在江西师范大学读研究生,那你如果愿意,你自然可以选择留在江西工作,毕竟江西是江西省师范教育的龙头老大。而你如果想回广东工作,那你也可以来参加广东的教师招聘,你是广东人,回广东轻车熟路,在住宿、车费等方面较之于外地的同学来说,你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如果你是所读的学校每年都会有来自广东某些地区的定点招聘的话,那比你在广东的大学读书更有利于就业。比如,中山年就在江西师范大学定点招聘。还有比如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那边广东的学生很少,你如果是广东的学生,用人单位一看你是广东的,立马对你会多一分兴趣,因为他们想你来应聘应该是很有诚意的,不用担心你会放他们鸽子。同等条件下,肯定优先录用你。但是,你如果在广东生源占据了主要部分的华南师范大学读书,你就不可能具备物以稀为贵的优势了,来这里招聘的单位估计对北方同学更加感兴趣。因此,如果你是广东的学生,想留在广东工作,那么你的首选不是广东的高校,而应该是外省的高校。
四、关于复习考研与实习关系问题。
我们学校师范生实习是安排在每年的10月到12月,为期2个月,这个时间段刚好也是考研复习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效率的高低,心态的好坏,可以说基本决定了你否是可以考上理想的学校。所以必须要处理好实习和考研的问题。关于考研学生的实习问题,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全身心复习,不去实习。不少师兄师姐是采取先专心考研,不去实习。他们选择单独实习,然后实习材料就是去找自己的熟人帮忙盖章。
第二,单独实习,自己决定实习时间。有师兄师姐采取单独实习,但是不是一天都不去实习,而是和自己联系的实习学校老师商量,只实习2、3周。这样既可以和其他实习两个月的同学一样,锻炼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也不至于因为实习展现托太长,影响自己的考研复习。而且跟队集中实习的同学,2个月下来也不一定能有机会上2周的语文课。很多时间都是花在了打杂上面。
第三,集中实习,考研实习两手抓。我们学院集中实习的实习点,只有麻章实验学校是专门安排给考研的学生去实习的。考研的学生如果要选择集中实习,那最好的选择就是去麻章实验学校。因为,这个实习点,一般都是四五个人一组负责一个班,那么平均下来就是每个人负责2-3周。这样耽误考研的时间不会太多。但是这个实习点每年也就是接受40名左右的实习生,目前我院有180多人考研,所以绝大部分同学还是抢不到这个实习名额的。如果选择去别的学校实习的话,你不能说自己是考研的,因为人家都是明确说不欢迎考研的学生去实习。因为这些学校对实习生要求比较严,摊派的活比较多。所以考研的学生务必慎重选择去这样的学校实习。根据12级的考研上线和录取情况来看,去这些地方实习的学生最终上线和录取的同学没多少。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来看,我们比较赞同考研的学生选择第二方式:自己联系学校集中实习2周时间。这样既可以和其他不考研的同学一样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同时也不耽误自己的考研复习,影响自己的复习心态。而且,考学科语文的同学在面试的环节,导师也极有可能会问到你实习的情况,你实习过的话,才能从容应对,不至于心虚。
延伸阅读:
考研目标确定是走好考研的关键一步,确定考研报考志愿与高考志愿类似,一般来说,考研的第二志愿作用不大,绝大多数考生面对的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可以说,选择志愿是个风险很大的博弈过程。
报考志愿的决策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步骤:形成专业选择意向;确定报考单位;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第一志愿,并考虑第二志愿。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跨专业本校报考;跨专业跨校报考。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一、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二、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他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及时获得。
三、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四、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两个关键的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里面又有3个主要因素。
1.考生的专业意愿。一般来说,确定是否换专业主要看考生自己的意愿。许多考生高考时的专业选择并非自己做主,而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厢情愿;或者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个专业,这样考研就成了一个改换门庭、实现自己兴趣和抱负的绝好机会。还有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将来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些考生在判断专业前途时,就要目光长远一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来理性地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专业的前途,不要盲目跟风。
2.考生的考研目的。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就应届考生而言,一些考生就读于名校热门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考研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好的机会,成则更好,不成亦可;而许多本科专业和学校不理想的考生,则将考研作为人生转折的惟一机会,志在必得。在职考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部分考生工作很好,考研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是要通过考研跳出原来的小天地,创造新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应届考生还是在职考生,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前者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3.考生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很强的考生,自然可以往高处考,往好处报;而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则应注意避开白热化的竞争点,报考稳妥一些的志愿。
确定报考志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考生在基本确定报考专业后,应该进一步选出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校,并根据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圈定目标单位,进而对这些目标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最终选取适合的志愿。
1)目标单位的竞争态势。第一是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有一些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比如说录取门槛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2)目标单位的录取情况。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自家人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试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凡跨校报考的,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报考单位。
最后,预祝广大考生都能够选好志愿,走好考研的关键一步。
考研计划指南篇1【第五篇】
四月已过半,本该是踏踏实实复习的时候,可竟然还有2016考研妹子问我什么时候报名……我是想说妹子你学傻了吧,认真复习是好事,但考研这东西还是有很多流程和规章制度在里面的,年年都有因为规章制度没弄懂而一年白复习了的考生存在。所以抽空把流程都了解清楚,再踏踏实实开启这场年度之战吧。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及时把握最新的学校里的动态,这样才会有针对性的复习。
获得了充足的专业课信息后,准备好完整的复习资料后,就该踏实的复习了,决定以后切忌再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复习中,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坚持下去。这点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报名时间一般在10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也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
初试一般在1、2月份的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复试一般在3月下旬,过去一般是等额面试,现在基本上都已改成差额面试。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因此竞争非常残酷。这就要求考生朋友们要精心准备面试,关于复试要准备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已经讲过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果复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没能顺利进入复试,那就要着手准备调剂了,这段时间要多关注相关院校专业的调剂信息,主动询问,并尽量多和报考单位的导师联系,实在不行就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的方式。
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的学生除外。
另外说一下,新版考研政治大纲现在是买不到的,不要再问在哪能买到了!年年都得九月份才出,不过这不耽误你复习政治,对照去年的大纲就可以,新大纲下来了对照着查缺补漏一下新增知识点即可。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汇聚精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