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计划范例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一化学教学计划范例优秀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第一篇】

本学期高一化学备课组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研处及教务处对学科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强化化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大面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教学工作内容及措施:

(1)认真学习教研处的工作计划,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提高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要注意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好,中,差学生的平衡发展,同时作好分层教学工作。

(4)继续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认真做好每节有作业,每周一练,每月一考,抓住记忆遗忘规律,促进学生学习效益的提高。

(5)提倡向45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晚自习尽量让学生自习,提问。

(6)在组内开展对本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相互促进。

(7)认真组织好单元过关题,月考题的命题工作。

(8)认真做好竞赛辅导工作。

三.课改课安排(见附页)

附页:备课组内课改课安排表

周次

教师

时间

备注

1

罗安全

2

文小庆

3

邹安桂

4

罗贤朗

5

罗安全

6

文小庆

7

邹安桂

8

罗贤朗

9

期中考试

10

罗安全

11

文小庆

12

邹安桂

13

罗贤朗

14

罗安全

15

文小庆

16

邹安桂

17

罗贤朗

18

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第二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利与弊;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5802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用它来辅助化学教学,能使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高效。

1.信息技术在模拟微观粒子变化方面具有优越性

对于化学中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很好地去理解和掌握,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现象,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从而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目了然。

例如,在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阴阳离子移动的微观解释,可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在晶体结构和有机物结构的教学中,可利用3Dmax软件制作三维动画,让学生清楚明了地观察各微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构型。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形象真实地再现、生动地模拟演示,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理解就顺利多了。

2.信息技术在模拟危险性实验、用时长的实验和错误操作方面具有优越性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一些反应剧烈的、有毒且会污染环境的、容易因错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等手段来辅助教学。

例如,

稀释

浓H2SO4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中;加热时不规范的操作会引发倒吸而造成试管破裂;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不检验纯度;等等。相关错误操作的后果都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来弥补。遇到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实验,如可燃性气体的暴鸣实验,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而影响对现象的观察;还有一些有机实验用时较长或者实验现象不明显,如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课堂上演示时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课堂教学容量和教学质量。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动画模

拟得到解决,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信息技术在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优越性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这样,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教与学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

例如,教师可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在校园网或中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尤其在休息日和假期,还可以建立师生微信圈,随时随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便于学生向教师提问和请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或者借鉴他人在某些问题上的见解,这样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得到有效拓展与延伸。另外,还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网上接受其他化学教师的远程教学。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因此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4.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优越性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指出教学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必然要素。课堂教学中能否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能否达到教学效果的关键。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化学教学中,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有时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此时借助信息技术,采取合理的方式,运用多媒体创设出模拟的教学情境必然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述化学反应速率时,播放爆炸、溶洞的形成、铁桥生锈等慢反应的视频;讲述硫氮化合物性质时,播放关于雾霾、酸雨等污染环境的视频;讲述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播放2008年中国奥运焰火等相关视频。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物,方程式不配平;(4)对离子方程式中哪些可以改写成离子、哪些不能改写并不清楚。除此之外,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问题就更多了,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走访调查得知,学困生认为“化学用语又多又难,和外语一样叫人头疼”;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说:“化学用语并不难,只是会常常写错。”学习方式上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年级越低、成绩越差更是如此。虽然知道死记硬背不是好方法,但由于知识储存不够和整合知识的能力缺乏而别无他法,故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化学用语中经验运用和经验改造方面比学习弱者略胜一筹。

通过与教师访谈发现,在教授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教师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授课,

以字面记忆为基础,

强调背诵与书写,不重视化学用语与微观粒子的联系。尤其是在化学用语学习的初期,只强调识记、读写,缺乏教学策略,方法单一。

综上所述,学生对化学用语知识的掌握水平整体偏低,优等生和学困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经验运用和经验改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深度与迁移运用能力普遍都不高。部分教师则过高估计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化学用语集中突击教学、主次不分,教学效果欠佳。

四、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策略

化W用语是理解化学、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化学。针对以上调查的结果并结合教学实际,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已刻不容缓。笔者综合自己的研究分析并结合经验教师的访谈,提出

如下

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1.分析学情,阶段落实

初中化学用语的学习是高中化学用语进一步学习的基石,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熟知初中化学的教学方式。高中伊始,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化学用语的掌握也不尽相同。教师若对化学用语的教学要求过急,不分析学情,往往会适得其反。高中化学一开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许多从未见过的实验,使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向往。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几乎所有学生都具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化学学习充满信心。随后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与实验教学相比,化学用语内容枯燥,那些仅靠直觉兴趣和好奇心为动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落千丈。再加上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元素符号还没有记住,化学式又来了,接着又出现了化学方程式,大量的符号像第二外语一样,压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这样,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入高一不久就被打压下去了,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积极性。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的是基本化学用语知识方面的匮乏,常常写错化学符号。这使得高一化学教学大受阻碍,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吃力,教师感到教学费劲。因此,高一入学初期,教师不要急于上高中化学的内容,应该留一段时间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并充分了解学情,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把各阶段的化学用语分段分层次落实,尤其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内容,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兴趣,层层递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利用实验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只有充分巩固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揭露事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因果关系,引向教学目的和任务,兴趣才能趋于稳定。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学好化学用语就有了可能。因此,在高中化学用语的起步教学中要结合较为容易理解的原子结构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原子结构的学习,发展对化合价的理解记忆;通过化合价规则,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进而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再结合探究实验确定各符号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原则、定律、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进而达到学好化学用语的目的。

3.联系实际,教法多样

化学用语本身不是单独存在的,也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化学用语与实际应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因此学习化学用语时要结合实际。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教学策略要丰富多彩,如新问题教学法、强化记忆教学法、联系生活教学法、“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教学法、化整为零教学法、“谐音、口诀记忆”教学法、类比教学法、信息加工建构模型教学法、历史情境教学法、图示教学法等。平时还要教导学生注重细节,及时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快速规范书写,一旦发现书写错误,及时纠正。

总之,高中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既要讲清楚,又要让学生反复练习,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要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去记忆,在规范化书写的过程中去识别,在具体应用中去巩固,只有这样,才能把化学用语掌握好。

[参考文献]

[1]胡熊龙。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J].考试周刊,2011(19).

[2]朱雪莲。初中化学用语学习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第三篇】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是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教学内容及订出教学计划,使得所教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另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志向。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学生受家长、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作为一名教师,正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仔细观察学生行为,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生受环境,家庭,遗传等因素影响,性格迥异,有的学生大胆,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性格胆小自卑,作为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给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因材施教,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我们尽量要求她们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活而不浮,自卑、胆小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第三,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对脑子灵、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其难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对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教师多放些耐心,给这些学生多讲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这些学生也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种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以上有关高一化学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第四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能力培养; 教学方式改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07-0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

一、高一新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能力现状

1.“措手不及”的实验起始教学

2012学年,又回到新一届高一,满怀喜悦地开始新的一轮化学教学,绪言课结束后,我就安排了学生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本想,这节课结合CuO的制取,CuO对KClO3分解的催化作用探究,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可谓“形式和内容”都相当完美。我作了简要的实验原理分析和要求说明后,就放手让学生开始实验。可实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不要说“过滤”“蒸发”等实验不能完成,许多学生就连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等仪器的使用都盲然不知。

2.学生实验技能与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当今的江苏高考模式下化学不计入高考总分,而只需要过等级,且初中化学也只占中考成绩总分中的60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校、教师、学生都不再重视化学的教学和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和实验技能培养就显得非常欠缺。

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闭卷笔试为考试形式的现实下,以“传授知识为主,大题量重复操练”为特征的“应试教学”较为盛行。教师对实验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这样,势必将培养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加以淡化,甚至打入“冷宫”,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能力低下也就很自然了。

最后,由于现在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落后,虽然省市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增加投入,但也只能维持勉强做些演示实验,仍无法满足让学生做分组实验,所以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碰到过实验仪器,动手能力自然就会很差。

二、对策思考与实践探索

如何尽快弥补学生薄弱的基础,特别是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能力,以适应高中化学继续学习的需要,作为学科老师所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对教学计划作了及时的调整,先采取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设计,通过一定时期的化学实验衔接教学,来补上这一课,并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加强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方法的实践教学

鉴于学生的实验基础,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初中实验基础知识强化,和集中式初中实验基本操作复习训练,特别是一些仪器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更应该通过多次强调和规范强化来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2.规范学生分组实验课的要求与程序

第一,明确实验室常规:保持安静――不允许有嘈杂的声音发出;实验台面仪器药品要求摆放整齐、有序,并保持清洁;仪器药品用后随即放回原处,保持原样;注意实验安全――严格按规定进行实验,对有毒药品和危险实验要有明确的安全措施;实验过程、现象要详实记录,不能杜撰等。良好的习惯是形成科学态度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老师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实验内容,复习有关化学知识,明确实验目的,熟悉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要领,做好预习报告。

第三,强化实验的指导与检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个别问题实施个别指导,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或测得的数据,实事求是地作出分析和总结,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第四,强化总结与评价。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实验报告,让学生对所做实验再思考如何才能把实验做得更好,并尽可能对学生个体作出合理评价。

3.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

新版高中化学教材除了安排一定量的学生实验外,还设计有实验习题、选做实验和探究实验等,结合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定量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实验,如课外兴趣实验、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少量的规定实验,大多以鼓励为主,很多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从中获得了学习化学的乐趣,也提高了实验技能与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反思

第一,“化学实验引领学科教学”不应是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是一种教学理念;不应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应是一种随时更新的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课型结构、操作程序应该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变的。以“实验创设问题情景的探究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第二,“化学实验引领学科教学”,不是说以实验代替教学,也不是否定传统的讲授教学。不可否认,在现实的高考压力下,注重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训练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依然是取得高考成绩的“法宝”。问题是,一方面,“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教学的本质是发展”,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现实发展,又需要知识的接受,解题的训练。两者必须兼顾,且尽量避免矛盾,形成统一。这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

时代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教育的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教育的方法当然需要不断地创新。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条件下,实验教学就是为了跟上变化的形势,变化的对象而作出的必然选择,而“以实验引领的学科教学”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毛东海,吴俊明。《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多维分类尝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0期

40 584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