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改革工作计划专业【热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体育改革工作计划专业【热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体育改革工作计划【第一篇】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的通知,内容涉及大中小学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科目考试分值占比、自20xx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等内容。

1.增加体育课时。优化学校课程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比例,逐步增加体育课时。到20xx年,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将体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开设研究生体育公共课程,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各市县级政府;完成时限:20xx年12月。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市县级政府负责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提高教学质量。设立体育课程和项目“超市”,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使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普及游泳教学,力争到2025年让每一名中小学生掌握游泳技能。(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体育局;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3.加强体育锻炼。学生每天校内中等强度及以上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合理安排校外体育锻炼时间,建立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到20xx年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强化学生军事训练,落实军训课时,保证军训质量。(牵头单位:省教育厅;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4.配齐配强体育师资。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兼职、购买社会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解决体育教师短缺问题。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校、中小学校协同育人省级基地50个。每年组织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支教。(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5.培育体育名师团队。依托高校建立省级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分级分类轮训体育教师、教练员。鼓励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参评教学名师、齐鲁名师、特级教师等。定期举办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省社科规划课题和教育科研项目中设立体育学研究课题,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6.保障体育教师待遇。将体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体质健康测试、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等计入工作量;把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参加市级以上教育或体育部门组织的体育赛事成绩、基本功比赛成绩视同体育教师教学成果,在参加教学科研工作评定、职务职称晋升评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等方面,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保证体育在全省教学成果评定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运动服装和体育装备。(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7.改革考试制度。改进初中、高中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推行“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确定体育科目成绩。自20xx年起,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科目考试分值占比。探索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牵头单位:省教育厅;完成时限:20xx年6月)。

8.强化督导问责。各地要开展学校体育质量监测,将工作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追责问责。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两年下降或近视率连续两年上升的,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降低一个等次;对学校降低年度考核等次,按照有关规定对负责人问责并调整岗位;对学校教师减少当年评优评先名额,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牵头单位:省教育厅;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9.规范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要组建运动队,积极开展课余训练。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共建各类高水平运动队。(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10.健全体育竞赛体系。科学设置体育赛事,构建省、市、县、校四级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制度。每三年举办一届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每年举办省级专项体育联赛。各市每三年举办一届学生运动会,每年举办三项以上单项体育比赛。(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11.建设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特色项目基础上,建设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定期评估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十四五”期间,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建设500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挥体教融合引领带动作用。(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12.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优秀体育人才招生、训练、培养“一条龙”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遴选有条件的高中学校开展优秀体育人才集中培养试点。推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衔接,畅通优秀体育人才成长渠道。(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13.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各地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筹集学校体育工作资金。学校要根据需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体育工作开展,可按照一定比例或一定标准安排体育工作经费。(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4.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各地要按标准建设中小学体育场馆,推进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把城市和社区新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共享共用。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配齐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5.引导家庭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居家和户外体育锻炼。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中小学提供教学与训练服务,作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及社会公益组织赞助学校体育活动。(牵头单位:省教育厅;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体育改革工作计划【第二篇】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20__年我们总体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建设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一轴三带”、“两城七园”、“三河三山”发展格局,继续深入实施“交通融城、产业兴城、人才活城、生态美城”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区域带动、项目拉动、城乡联动,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弘扬发改精神,打造工作品牌,努力实现新常态下新跨越。

(一)突出改革推动,全面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出台处置“僵尸”企业和房地产去库存方案,化解过剩产能、引导房地产有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进园镇融合。着力创新园镇管理,进一步完善“园镇合一”“镇馆合一”、“一园带四镇”等发展模式,加大人、财、物等资源统筹力度,科学明确园区(场馆)与乡镇各自的主要职责和考核重点,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显其长;探索园区托管乡镇新模式,扩展园区发展空间。三是推进行政体制的改革。推广财地税合署办公的“大瑶模式”。坚持简政放权,推行并联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努力实现“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时限最短、成本最低”目标。四是着力做好省直管县改革。坚持深度用力和精准发力,主动承接并行使省直管县改革试点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五是做好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稳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价格改革、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新型城镇化试点、投融资改革试点、“多规合一”试点、乡镇区划调整、产城融合等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二)突出项目拉动,有效夯实发展基础。

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导向、资本流向和市场需求,立足__实际,精心策划、包装和开发一批大项目、好项目。20__年,计划铺排长沙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103个,计划投资额220亿元;__本级重点建设项目191个,计划投资额330亿元。坚持以项目论英雄、排座次、定奖惩,以更加有效的理念、方式、手段抓项目,确保项目更优、带动更强。要围绕抓早、抓新、抓快、抓实,形成年年引大项目、月月上新项目、天天谋好项目、时时在抓项目的更浓氛围。完善和落实项目法人制和领导联点制,健全“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半年一观摩”机制,深入一线抓项目、全力以赴抢进度,确保项目建设开工率、投资率、达效率“三率齐升”,力推蓝思三期、欧智通、利美健康产业园等早日投产达效。

(三)突出区域带动,持续拓展发展空间。

完善湘赣边区域合作机制,统筹协调,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交通、产业、金融、司法、警务等一体化建设。以规划统一、产业升级、政策争取、项目铺排、金融互动为着力点,精心抓好__—上栗—铜鼓大沩山共建区建设,努力抢占开放发展制高点。落实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合作项目,提升区域合作实效。加强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规划、战略对接。强化区域联动宣传,提升合作影响力。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区域经贸、产业园区、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

(四)突出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发展效益。

推进创新创业。加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专业基地园区小微企业孵化器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双创”、“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的创新创业格局。创新实施政府投资管理全过程管理方式。强化政府投资计划、年度预算计划、资金支出计划、融资债务计划一体化管理,建立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计划铺排政府投资项目651个,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创新项目融资模式,着力推广ppp模式,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20__年计划上报全市争资计划25亿元,其中我局争资计划亿元。创新价管理念,注重依法行政,推进价格管理、价格认证、价格监督等工作。

(五)突出城乡联动,切实优化发展格局。

坚持两型发展,倡导两型生活,推动市民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浓厚两型氛围。借助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契机,融入两型理念,建设两型屋场,打造亮点,强化对两型示范单位和两型综合示范片区的培育和推介,打造一批特色显著的社区、村庄、企业、学校、机关、家庭等样板。加大生态绿心保护,严格项目准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做好能源安全生产、重点能源项目建设、重点用能企业监管、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工作。

体育改革工作计划【第三篇】

为进步明确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现提出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全面完成3年(—20xx年)既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万,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校大学生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市人社局负责)。

(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

(3)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市卫生局负责)。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地方政府补助不低于6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30元。(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2)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以县(区)为单位全面普及新农合门诊统筹,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3)提高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6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按35%的比例兜底结算。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保持在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当地新农合,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贫困残疾人和大病重残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在住院治疗时一律不设起付线;城市低保对象住院治疗,可根据各地情况适度降低起付标准。对救助对象中的大病及重症慢性病患者,视情实施医前、医中或医后救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可给予小额门诊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五保户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有特殊困难的重点救助对象,实施重点救助。(市民政局负责)。

(5)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负责)。

3.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

(1)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引导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区县参合农民实现持ic卡就诊、刷卡报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医院、即时审核结算、及时监测分析、按时汇总信息。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医疗费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与有病人的县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2)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各统筹地区选择1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的试点,新农合30%以上统筹地区开展门诊统筹总额预付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

(3)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重点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改进和完善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探索实行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4)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巩固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政策,积极开展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科学论证、积极探索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和衔接,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有序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编办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1)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市医改办、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2)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确定的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并加强日常管理,实行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人员聘用制。(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负责)。

(3)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

(4)推进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制度改革。落实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全省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质量与供应。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

如何从分税制改革到分类税制改革。

eda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改革。

改革财税政策。

温州金融改革细则。

人事管理改革下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论文。

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医学检验课堂改革探讨。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

体育改革工作计划【第四篇】

二、工作目标:。

1、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协调好学校工会抓好群体工作,进一步发扬我校武术传统特色。

2、体育学科要继续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3、抓好各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在区级比赛中能出尖子选手。

4、面对场地缺乏情况,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规范体锻课活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本学期在学校场地有限的情况下,每位体育老师要依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思维,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研究现有场地的体育课活动设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科研意识,在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学生好习惯践行课题研究的内容。每位老师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撰写论文。

5、加强学科的常规检查,本学期体育老师在室内上课的时间增多了如何上好室内课,课前要充分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要利用现有的场地互相协调好,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课堂安全意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科建设,争创品牌亮点。

1、加强体育学科组的建设,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到位。如何争创学科的亮点、创建优势项目是本学期学科工作的一个重点。

2、体育组现有的资源要合理有效的重组整合,争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抓好群体工作,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1、加强课间操的日常管理。继续抓好课间操的进出场(快、静、齐)及做操质量,护导老师、班主任、广播操检查评分员,体育老师都要准时到岗,并在学生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2、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锻活动,任课老师要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按体锻活动表有组织的进行课外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组织开展好每月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因场地原因,本学期组织竞赛的方式会做相应的调整,具体见体育组的通知)学校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每月安排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活动要常搞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力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锻炼氛围。

4、抓好日常业余训练,体育组要组织安排好校队训练工作,学期初,认真制订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体育老师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积极、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确保运动能力稳步提高。争取出尖子选手。

5、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好教工的文体活动,抓好每天教师早操的质量,体育组要协助工会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四)做好场地器材管理,体育资料整理工作。

1、体育器材室配备专人负责管理,负责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及器材室的卫生工作,每天出借的体育器材要执行登记归还制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竞赛活动资料的搜集,以及在12月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输入上传工作。

(五)、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

1、围绕新大纲要求,修订制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二年级实施选项课教学,根据学校各项资源尽可能多的开设选项项目。

2、鼓励老师开设形式多样的公选课项目,为学生服务。

3、教研活动要有突破,形式多样。主要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上加大力度,教学研究上有特色,并加强检查和质量监控。

群体工作:。

2、群体方面,组织大型比赛6项,分别为田径运动会;迎新篮球赛;“11制”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冬季长跑比赛。

3、指导好学生俱乐部的各单项比赛。

竞赛、训练工作:。

1、抓好常规训练队的训练。做到开训前有计划、中期检查及期末测试总结。

2、组队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学校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尽可能的参加多项比赛。争取团体总分进入同等学校的前列。

科研工作。

1、组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

2、组织申报省级规划课题、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

迎评工作。

2、贯彻评估工作(省教育厅)。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具体安排。

1、开学前安排好课务,上学期由教研室申报下期开课计划,根据教务处发放的班级及课表,要求第一周教学工作进入正常轨道,包括教学文件的制定、选项教学班级、课表调整发放等,严格按教务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训练队的确定:根据全年计划和参加省大运会的要求尽早组队训练。其他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组队训练,老师进行辅导。

3、群体竞赛活动(预计活动项目,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经费情况有所变动,再进行申报):。

校级比赛:四-五月份“11制”足球赛(男子)。

五月份“春雨杯”羽毛球赛。

六月份“毕业杯”排球赛。

九、十月份迎新篮球赛。

十月份学校运动会。

十一月冬季长跑比赛。

俱乐部活动:三月份“三人制”篮球赛。

六月份俱乐部活动月。

十一月份“七人制足球赛”,乒乓球赛。

十二月份俱乐部活动月。

4、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

项目:田径、羽毛球、健美操、(篮球、足球、定向等项目另定)。

具体参赛时间以教育厅通知为准。

5、体质测试安排:9-11月进行。

6、贯彻评估工作(全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体育改革工作计划【第五篇】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把握了40分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有根本的保证。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这一主题,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一、精心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

充分利用课前3-5分钟学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如成语接龙等,这些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将学科的基本能力寓教于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搞包办制,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愉快。

二、切实做到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向40分钟要质量,要实效。

传统教学,老师死扣课文,老师台上声嘶力竭的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听,收效甚微还不算,更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要将教学的知识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有一定的知识点专项练习,精讲巧练,以此推动课堂效率,学生也会重视课堂教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知识延伸需要知识面相当广,传统的教学靠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实在难于满足求知欲日趋旺盛的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设施的配置将在教学中很好地派上用场,可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容量丰富。让现代化教学设施最大限度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性地将课堂设置于课室之外,如“小记者采访”、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发展。

课堂教学的路子很长很曲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自强不息,在教学中探求有效的教改之路、引导学生更全面、迅速的发展。

体育改革工作计划【第六篇】

一、指导思想: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发展品位,全面完成《丹阳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事业发展目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覆盖率85%以上,幼儿及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55%以上,3~6周岁幼儿入园率99%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99%以上;高中普及率98%以上。

2.学校创建目标:争创镇江市现代化小学和初中20所、镇江市优质幼儿园1所,创建江苏省、镇江市健康促进学校6所、镇江市级以上绿色学校30~40所、镇江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8所,100%初中学校创建成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特色鲜明的领衔学校10所以上。

3.教育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加强对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检测和监控,促进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抓规范中强化管理,切实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规范校务管理,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增强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专项督导和问责力度,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自查、梳理、整改中规范办学行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办学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面向全体进行班级均衡化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维护教育的公益性。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工作,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加强控流工作和学籍管理,严格转学、休学、复学手续,建立完善的电子学籍档案,各初中创建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标准化班额推进步伐,通过努力,逐步达到小学每班35以内,初中每班40人以内,小班化教学25人左右。

2.规范教育管理,建设文明校园。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德育队伍建设水平,完善片级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德育协作共同体的整体联动功能,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命教育,将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有机整合,丰富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加强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活动,丰富幼儿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创建各级“绿色学校”。建设合格的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尊师爱生、仪礼文明”系列活动。推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持之以恒地抓好养成教育的细节管理、常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管理精细化。

3.规范教学管理,减负增效。严格执行课程法规,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尤其要重视非考试学科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和市教育局“五项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规范双休日、假期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落实“教学五认真”,踩实过程管理、细节管理,达到减负与提质同步,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同行,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继续实施“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省教育厅出台的《全省普通高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督导方案》文件精神,指导各高中学校认真准备,积极争创“江苏省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按照上级部署,做好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整改的有关工作。

4.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义务教育阶段,深层次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优化实施策略,注重专业引领、加强区域交流,务求改革创新、形成课改成果。加强校本建设,从“一切为了学生”理念出发,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确立的五大课改专题,分专题召开推进会进行研讨,消除盲点,寻求突破。要坚守课堂教学核心阵地,以“活力课堂”为抓手,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关注课堂,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突破,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确保开齐开足上好各类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具体操作的指导。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召开综合实践课程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的工作指导,完善和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为建成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作出努力。高中阶段,根据《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意见》落实“五严规定”,积极应对,在薄弱环节和盲点上寻求突破。合理安排高中三年课程计划,组织力量开展研讨。创造条件正常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继续开展课改先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抓改革中不断创新,注重教育内涵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6.改革幼教体制,推进幼教发展。在积极理顺幼儿园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园的运行效益和办园水平。加强优质幼儿园建设,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入园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和家长的教育活动,提高亲子教育活动率和亲子活动家长受教育率,适时召开0~3周岁早期教育推进会,开展幼托一体化教学研讨。坚持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积极优化幼儿园内部管理,提高办园活力。加快幼教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强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我市幼教事业发展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省民间艺术青少年培训中心丹阳实验基地建设,开展学前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整合研究。

7.改革评价制度,把握政策导向。初步建立适合于当前和我市教育发展现状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首先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广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工作。引导学校更新办学理念,确立“绿色质量”观,坚持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式评价和增长性评价,加强对小班化教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基础教育十二年一贯制的跟踪研究和联系性评价,并适时举行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会,促进各学段之间的良性衔接和持续发展。

8.改革招生制度,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镇江市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大力推进中招制度改革,根据省教育厅均衡教育的要求,继续扩大省丹中统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尊重志愿,兼顾区域”的高中招生政策,从结构和质量上平衡城乡高中生源,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提高高中普及率,维护丹阳教育持续发展根本利益。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和城区学校招生工作的调控,促进民办与公办、城区与农村学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考查以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改革举措,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施教区调整后调查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招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努力取得招生改革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绩,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加强校本特色建设,在抓创建中铸就品牌,实现事业整体优化,促进学校个性发展。

9.以质量促发展,以发展求出路。创建校本特色是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工作要求,也是做强区域教育品牌的基本支撑。各级各类学校要在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品牌建设,集中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意愿,探索符合校情的有效发展之路。要在狠抓“活力课堂”、打造“名师团队”、建设“特色项目”的同时,立足“校本”,做强“校本”。配合做好第三次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照镇江市现代化学校的评价标准,努力改善条件,努力改进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内涵、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上求突破,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学校数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整体高位均衡发展。高中学校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分层,立足课堂求效益,突出重点求突破,为我市高考的高位提升再立新功。

10.培植优势项目,建设特色学校。贯彻《镇江市中小学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意见》,以学校联盟的方式促进学校特色的共同发展。围绕特色学校评估方案,建立特色学校共同体,每一个共同体确定一个首席学校,通过榜样示范,带动其他学校特色发展。以过程监控的方式促进快速发展,对于每一个特色学校共同体,以创建思想、项目规划、实施过程、建设成效进行跟踪督查,以点促片,以片带面,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强调整体评价。以智力支撑的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组建“特色学校建设智囊团”,定期研讨,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滚动式创建,螺旋式提高,从打造优势特色项目出发,致力于形成我市基础教育的系列品牌目标,促进各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深入开展。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铸就一批个性鲜明的特色学校。

1.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会议。

2.评选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幼儿文艺会演,小学生文艺会演。

1.高考。

2.全市中考。

3.小学毕业考试。

4.期末考试。

七月、八月:

1.中小学、幼儿园招生。

2.城区小学、初中招生。

体育改革工作计划【第七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有关体育考试的改革指导意见,做好我市20xx年中招体育考试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务管理。

1.考务工作由市、区教育招考中心统筹协调,各考区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各考点的组织管理。

2.实行考区考务管理。按行政区设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六个考区,成立组织机构及巡视督导机构,分别负责考区考务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各考区要根据本方案,确定考点和考试时间安排,制定实施细则,于20xx年3月31日前报市教育招考中心(以下简称市招考中心)备案。

(二)组织机构。

1.市级:设总主考一人,副总主考若干人,纪检组若干人,考务人员若干人;设总巡视一人,副总巡视若干人,每个考点派驻巡视员一至二人。

2.区级:设考区总主考一人,副总主考若干人(含防疫副主考一人),纪检组若干人,考务人员若干人。设考区总巡视一人,副总巡视若干人,每个考点派驻巡视员一至二人。

3.考点:设主考一人,副主考若干人,下设考务、保卫、后勤(含医疗、疫情防控)等小组。主考由考点校校长担任,副主考由在本考点参加考试的学校领导各一人组成。

(一)每位考生必须参加必考类(一)、必考类(二),抽考类,抽选考类四个项目测试。

(二)必考类(一)考试时间10分钟,与《道德与法治》科目同场合卷进行。共设16小题,每小题分,全部为单项选择题。

体育改革工作计划【第八篇】

为进步明确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现提出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全面完成3年(—20__年)既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万,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校大学生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市人社局负责)。

(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

(3)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市卫生局负责)。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地方政府补助不低于6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30元。(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2)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以县(区)为单位全面普及新农合门诊统筹,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3)提高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6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按35%的比例兜底结算。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保持在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当地新农合,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贫困残疾人和大病重残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在住院治疗时一律不设起付线;城市低保对象住院治疗,可根据各地情况适度降低起付标准。对救助对象中的大病及重症慢性病患者,视情实施医前、医中或医后救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可给予小额门诊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五保户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有特殊困难的重点救助对象,实施重点救助。(市民政局负责)。

(5)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负责)。

3.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

(1)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引导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区县参合农民实现持ic卡就诊、刷卡报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医院、即时审核结算、及时监测分析、按时汇总信息。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医疗费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与有病人的县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2)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各统筹地区选择1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的试点,新农合30%以上统筹地区开展门诊统筹总额预付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

(3)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重点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改进和完善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探索实行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4)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巩固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政策,积极开展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科学论证、积极探索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和衔接,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有序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编办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1)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市医改办、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2)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确定的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并加强日常管理,实行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人员聘用制。(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负责)。

(3)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

(4)推进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制度改革。落实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全省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质量与供应。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

40 3377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