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彩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新学期教学计划书【第一篇】
暑假7月—9月
目标:提前进入化学世界,对九年级上的知识提前认知。
在初中的初中课程体系中,化学被安排在了最后的九年级学年,差不多一个学期学习知识,一个学期总复习。即使内容简单,在时间宝贵的九年级才开始接触化学,这对大家来说难免依然是很仓促的安排。因此初二升九年级的这个暑假对于化学非常宝贵,从开学到中考只有八个月时间,时间非常紧张。上册课本必须研读一遍,有问题要及时问老师。提前学习的意义还会在后面体现出来。
秋季9月
目标:快速适应,掌握化学化学方法。
开学后,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适应自己的化学老师,让自己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化学学习的方法。带着暑假学习的基础,从一开始就要做一些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问题、催化剂的探究问题等。
10月目标:完全掌握微观世界,避开易错点。
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第一转折点”,这一个月一定要多花些工夫在化学上,多找一些练习来做,多去问一问老师。争取平稳度过这次转折。微观世界这一部分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在这段时间内完全掌握,不仅是为期中考试做铺垫,更是为给整个化学打好基础。
11月目标:复习课前前4章内容,准备期中考试。理解掌握化学方程式。
这一个月会进行期中考试,作为九年级的第一次大考,一定要做一些复习的工作去准备,把期中考试之前的基础知识再次记忆,再加上前面我们有一些难题做过铺垫,应该能够顺利度过较有难度的期中考试。期中考试之后,马上就要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内容,这里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后面几章内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后,化学方程式将正式步入九年级化学的舞台。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第二篇】
学习目标
1、理解频数分布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频数分布图获取有关信息;
3、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
难点:是合理分组确定组距和端点。
学习过程设计
一、学法指导
1、阅读图解新教材:
第74~76页;
2、阅读课本:第55~56页例1;
3、小结:绘制频数分布图的步骤;
二、知识探究
以同桌为组,讨论第57页探究活动。
三、基础问题训练
完成书本P57、58课内练习。
四、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检测:
1、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结束了,愿中考将我送达另一个理想的彼岸。这27个字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依次是:3,6,8,7,4,8,3,5,9,9,7,2,14,4,6,9,7,9,6,5,1,3,11,13,8,8,8.其中笔画数是8的字出现的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
由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讲解
例1、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80,89, 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2、随堂练习:P57 课内练习
四、辨析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须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五、合作学习
课本P56
注意: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与体会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第1、2题 ;
选做题:课本作业题第3、4题。
教学反思: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三篇】
一、学情分析
本人今年任九年级(1)、(2)班数学教学,两班共计93人,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和入学考试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把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爱好浓厚。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以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为学习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在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详细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证明(三):本章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等有关性质及判定,并能证明其他相关结论。
视图与投影: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合理抽象、想象物体的形状,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合理抽象,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直观思考的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反比例函数:函数是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的重要概念。本章要求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数学模型的意义,通过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逐步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频率与概率: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体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
五、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大周:证明(三)
第三大周:视图与投影
第四大周:反比例函数
第五大周:期中考试、频率与概率
第六大周:九年级下学期课程
第七大周:九年级下学期课程
第八大周:九年级下学期课程
第九大周:单元复习,迎接考试
九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第四篇】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成绩较为一般。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二次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
“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四个单元章节: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相似”有密切关系。
上一篇:学前班语言教学计划【范例5篇】
下一篇:工作总结范文及自我评价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