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精编5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精编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1
从时间和空间上看
大部分高校均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要么是辅导员常住学生宿舍,要么是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轮岗值班。可以说,早至晨读,晚至关灯,辅导员基本都与学生在一起,即使周末假日,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的组织举办将辅导员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辅导员自然具备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优势与学生交流、恳谈。他们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动态,及时了解学生面临的疑惑和困难,量体裁衣地为学生的进步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路线。
从年龄和专业上看
高校选聘辅导员多面向刚刚毕业的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并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或院系专业教育方面进行考虑。学生更愿意对自己的同龄人敞开心扉,他们相信年轻的辅导员能够了解自己的所想所感。另外,刚毕业的辅导员们,能够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提炼出社会对当前毕业生的新的要求,告诫学生对生涯规划或就业准备进行及时调整。
当前,很多高校开始试行“双师型”或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过硬、能力较强、优势突出的辅导员队伍;或是鼓励辅导员通过学习和考试,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学习,获得诸如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资格或等级考试证书,突出了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工作方面的专业优势。
2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的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宣讲、就业渠道概述、就业技巧浅谈等内容都是操作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的内容,辅导员队伍具有的先天优势决定了其在对以上内容进行讲解时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学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辅导员增长了经验与才干,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教学相长,既有利于切实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也有利于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完善发展。
日常教育管理
(1)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主要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疏导,在意识层面开展就业指导。如召开以“敢问路在何方”为题的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引导同学制定经历高考厮杀顺利进入大学之后的人生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分析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寻找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正面挫折,感谢风雨,期待彩虹等。
(2)主题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比如开展“大学生创业与贷免互补”等主题学习活动,向学生介绍政策性和程序性较强的就业途径,帮助学生理清应届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就业途径有哪些,每一种途径要求具备的标准和条件是怎样的,如何拟定计划达到目标等。也可以召集已成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让在校学生直面已经毕业就业的“前辈”,解疑答惑。
(3)日常接触和教育。学生工作的点点滴滴都体现在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辅导员对于就业政策的了解和把握、就业形势的分析和感受、就业选择的立场和观点、就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可以通过日常和同学的交流得以体现,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树立。
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
实习实训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起到检视学生专业学习是否牢固的作用,更是学生在进入社会前的“职场预演”。如果说课堂上的就业指导更近乎于纸上谈兵的空乏的话,实习实训则是真刀真枪的就业实战,因此,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主动参加实习实训动员会,积极参与实习实训中途管理,善于进行实习实训总结归纳,并尽可能对学生所在单位进行意见收集和调查,以期对今后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就业指导进行调整和完善。
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已获得普遍认可,辅导员同样应该鼓励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无论是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是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无论是校园内的勤工助学还是校园外的打工兼职,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校园外的打工兼职活动,辅导员应加倍给予关注,谨防出现学生安全事故。
技能竞赛和就业竞赛
当前很多高校,尤其民办高校,都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能力型人才作为目标,辅导员可以结合所在院系的实际情况,开展如针对师范生技能的“课堂教学比赛”、针对计算机网络类专业的 “计算机装机大赛”、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电子商务竞赛”、针对旅游服务类专业的 “中西餐宴会服务竞赛”、针对设计规划类专业的“招贴画设计比赛”等。
近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类竞赛的组织开展,包括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模拟面试比赛等多种形式。这些就业类竞赛,对参赛选手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学识水平、写作表达、临场应变、职业素质等能力都有相当大的锻炼,不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可以在所属院系、所带班级中开展以上竞赛,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高一级就业竞赛的方式树立典型,逐步推广。
做好就业服务
服务就是教育,服务就是管理,辅导员可以在服务中渗透其管理手段和教育内容,依托全面到位的就业服务实施就业指导。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问题分析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析
(一)职业定位不明确,自主工作意识弱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教学以外,还包括学生的日常辅导,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还包括学生的生活、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此外,辅导员还参与负责学校或者学院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内容杂乱,没有明确的职业范围,似乎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包括在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了学生的“班主任”,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又没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所以辅导员工作之后往往缺乏成就感,造成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不高,在工作中缺乏自主工作的需求。
(二)职业内容范围广,工作主动性低
高校辅导员往往都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因而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还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加上自己没有做过完整的职业规划,所以在工作中会遭到很多的困难。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得过且过,不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总结创新,缺乏工作经验的总结,因而业务素质不仅不能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据刘叶云教授《基于人才测评视角的H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结论显示,高校辅导员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完整的规划。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职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在自身事业发展上并不顺利,辅导员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需要处理很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很难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三)职业规划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合理的评价自身的工作条件,结合自己的职业抱负,做出了不合常理的职业规划;还有一些辅导员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过多的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缺乏对自己的全面分析;还有一些辅导员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没有考虑客观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前程。总的来说,很多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顺利进行,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高校重点发展目标与辅导员职业内容不一致
高校的重点发展目标都是学术研究,重视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重视发明专利、学术建设等科研指标。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学校不重视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与学校的建设重点不一致,这给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带来很大的打击,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五)学校缺乏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
近年来,高校虽然强调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与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沟通交流,忽视了辅导员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会造成学校的政策实施缺少较为成熟的反馈意见,由于学校与辅导员缺乏意见交流,同时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关于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建议
(一)搭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平台
高校具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他们经常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丰富,所以高校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资源,也为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角度来说,通过将辅导员的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让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做到人尽其用,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从辅导员个人角度来说,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建设和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团队。高校在进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选聘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老师到校任教
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严格把关,依据辅导员招聘标准,按照招聘的流程进行层层选拔,选择一批综合素质良好的人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同时为了便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选聘的辅导员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便于在处理辅导员工作复杂性时,能够找到自身工作和职业规划的平衡点。在具体的考核方面,应该首选对辅导员的学习成绩、政治表现进行检查,其次应该对被选聘人才的工作志向、人生理想有一定的了解,作为参考,确定其是否适合参与到辅导员工作的行列中来。其次,在进行面试时应该对辅导员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等进行考查了解。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的人生追求,也关系到辅导员在未来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最后,应该对辅导员的教学策略、工作策略进行一定了解,确定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胜任辅导员的教育事业,胜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健全保障辅导员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从制度上建立有利于保障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的政策,保障辅导员的核心利益,建立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首先,应该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意识,把对辅导员的培养工作也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在辅导员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之后,应该安排辅导员进行培训活动,帮助辅导员对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总结新的工作模式,实现管理创新,才能让他们更快的进步;最后,可以考虑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即分配辅导员分别从事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活动辅导等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建立优秀的管理队伍。
3.完善辅导员发展机制,拓展职业空间
辅导员应该从两个方面发展自己,一方面是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即将辅导员当作是一种职业认真地做下去,在职业化道路上,辅导员应该通过层层考核,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一些职业资格考试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心理咨询师等。另外应该走专家化的道路,辅导员应该是专业的,在辅导员担任岗位后,应该从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学校也应该开展符合自己学校状况的辅导员培训活动,开发辅导员的潜力,让辅导员成为专家化的辅导员,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工作。在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辅导员职称,类似于助教、讲师、教授等制度一样,设立辅导员能力等级评价体制,激励辅导员进修提升。此外,还应该从优秀的辅导员中选拔适合从事行政管理行业的人才,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为辅导员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工作有竞争,生活有盼头,这样可以有吸引力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实力。
(二)结合自身需求,辅导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在对自我进行职业规划之前,辅导员应该先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自身条件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首先,辅导员应该对自身的性格、志向、知识技能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规划时慎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辅导专家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管理者。如果不适合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应该及时从高校撤出,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如,某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行了合理的职业规划,在生活和教学中,不仅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还是学生的榜样。他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也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各届辅导员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应该制定发展的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辅导员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借鉴别人的经验,不断总结创新,实现自己的良好发展。
例如,某大学的辅导员田盼,在5年的工作中,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学习,总结经验,工作业绩优秀,不仅受到了同事和同学们的欢迎,也实现了自我的职业发展。所以辅导员应该努力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要树立复合型人才的观念。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涉足教学和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應该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有理论,也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能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的工作,必然是毫无成效的。
三、小结
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学校也应该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提供给辅导员老师一些帮助,只有帮助辅导员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辅导员管理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学校的飞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6,2(1):108-110.
[2] 乔丰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4):63-66.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23-02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直接指导者和引路人。除了要从事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他们还要应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并且需要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然而,大部分的学生辅导员的成长过程缺乏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设计,难以正确地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定向、定点,直接制约了学生辅导员的职业预期和队伍稳定。所以,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既保证个人得到职业发展,又可以加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而促进辅导员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管理是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以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把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运用到高校辅导员这一特定人群,可以动态地理解辅导员不同的职业任务和职业发展障碍,采取各种措施促成其职业生涯发展。从实践上来说,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帮助辅导员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辅导员提供机会来实现其职业目标,促进辅导员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在不断增强他们各方面知识、技能、竞争力的同时,高校自身也从中受益。因为,在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促进高校实现自己的总体目标。高校总体目标与辅导员个人目标的统一,是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涯管理的最优化设计原则。
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仍是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1.高校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重视度低
高校组织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者、评估者、监督者。但是,高校组织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帮助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辅导员缺乏专门的职业咨询和指导,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准确地自我认知,未能及时有效地反馈辅导员工作绩效。
2.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没有把辅导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区分开来。一些处理学生事务的部门不履行自己的职能,把工作压给辅导员来做,凡是涉及到学生的大小事务,领导及教师首先想到的是辅导员,造成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事务过多过杂,超出其职责范围,不仅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使之陷入越来越多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去分析和研究学生问题,更不能吸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竞争力。这样,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的积极性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
3.缺乏辅导员培训机会
培训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有利于辅导员理论水平、工作技能的提高,而且对于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提高及学校的管理都具有积极影响。然而,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安排得非常少甚至没有,很多培训的机会都是给专任教师,这也是辅导员不被重视的另外一个体现。
4.辅导员评价机制缺乏有效性
一个合理、公正、有效的评价,可以使辅导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满足,反之,如果评价方法不得当,致使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会严重挫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目前的辅导员评价体系具有片面性,评价结果也没有被重视,导致不适合或不胜任的人员继续留在这一工作岗位上。
三、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图从辅导员个体和高校组织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强化高校组织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的管理
为了给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机会,高校组织应该把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作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强调学校利益、关心学生发展转变为强调学校、学生、辅导员三者共同发展成长。另外,高校组织要指导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与其共同努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从而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乐趣。
2.制定辅导员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
高校的辅导员不是管理学生工作的“保姆”或者“勤杂工”,他们是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所以,高校组织要给辅导员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优秀的辅导员。辅导员的发展一般可以有双重职业路径。一方面,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为其提供更好的进修、培训条件,提供更多的岗位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对有愿望、有能力、有条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导员,要积极向这些工作岗位输送,配备指导教师,对其定期辅导,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辅导员培训制度化
为了能长期坚持执行辅导员培训,必须要建立相关制度,使辅导员在上岗前获得资格证书,上岗后能得到持续的系统的职业培训,把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辅导员考核、评优、晋职、晋级、进修等的重要参考依据,才能保证辅导员队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适应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需要。高校组织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提升辅导员工作技能和自身素质,不断开发自身潜能,满足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激励发展阶段的辅导员保持积极性、能力、动力以及对组织关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4.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
大学辅导员日常工作计划4
一、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我国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能够开展一些常规性的、普遍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无法满足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各高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网站,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或者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但是,从目前这些专门的服务机构来看很难满足众多毕业生就业需求,即便高校的就业处等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就业工作重视,但其工作的开展(如就业讲座、宣讲会等)往往不能深入学生内部,只是表面的宣传。另外,这些机构也缺乏与辅导员的联系,因为在高校,任何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必须通过辅导员才能传达下去。
此外,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个性化的指导。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多围绕毕业生进行,即便有些学校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也就流于形式了,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同时,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成长背景、等不一样,他们对职业的需求也不一样,这样就会影响他们在毕业时的选择也会不一样,但是出于学校指导人员的限制的现实困难,指导中心的老师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生的需求,除了安排一般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讲座之外,要谈到个性化的指导也是不可能的。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存在一定的差据,这样就需要一群了解学生各方面需求的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理性看待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指导作用
虽然从辅导员方面讲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利条件,比如说辅导员自身因素,随着辅导员队伍的不断扩大,辅导员队伍也逐渐年轻化,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应届毕业生。他们自身往往缺乏社会经历和人生阅历,缺乏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相关了解,更缺乏指导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经验。另外,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会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辅导员日常工作繁杂,存在大量的常规性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也让辅导员较少有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更别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到了。很多辅导员在很大程度上“沦落”为只是传递就业信息的服务者。但是,这并不能抹杀掉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由此可见,大学辅导员有责任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理性看待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邱伟光教授曾经提出,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权益的保护人”,同时也是“教学科研的承担者”。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承担者
从工作性质来看,辅导员由于工作的连续性,可以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实行就业指导指导大学毕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的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也更加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所以,辅导员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来进行。往往学生也乐于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就业咨询与帮助,同时辅导员还承担着基层就业管理如就业计划上报、本专业就业率统计、发放就业协议书和推荐表等的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如果将就业指导完全交予就业指导机构,这样就会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相互推脱责任的情况,也不利于辅导员来展开就业工作的相关统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国家就业政策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贯彻者,也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最有力的执行者,所以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成效。
三、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对策
如何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优势条件弥补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改善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状况,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就业指导在职业生涯这条道路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要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使我国目前的大?W生就业水平得以提高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第一执行者,只有辅导员清醒意识到自己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样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时才能有意识地将就业指导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中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就业指导综合起来贯穿到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进行切实有效地就业指导。例如,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制定职业规划,以及实现所有目标的具体措施。因为高校辅导员了解所带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个体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展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二)增强高校辅导员专业指导能力的培训
高校?o导员关于就业的经验一般是建立在自己的就业经历和一些基本的就业知识的学习,普遍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与学习,更鲜有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众所周知,每年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都不一样,如果不学习和了解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那么就业指导工作就会停止不前。所以,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就学校而言应该给辅导员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不断拓宽培训内容,比如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并且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给学生最新最有效的就业指导,同时为未来的就业做好铺垫,为学校进一步的课程改革提供基础,对就业指导教师采用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多元培训以及参与培训等培训方式来解决。同时,对已毕业学生的再就业能力进行跟踪式调查,时刻关注并收集他们在用人单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能对学校的教学改革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又能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将推动新一轮的就业指导工作上新的台阶。
大学辅导员工作计划5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万人,创历史新高。未来几年的毕业生人数只会有增无减,但现有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意所有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等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本人和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让其在大学阶段有更清晰的职业目标,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培养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今后就业以及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一般是到大三大四才开始为求职做准备,然而他们发现到即将毕业时才开始准备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必备的职业资格证和职业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规划和准备的。即使有某些临时抱佛脚的大学生幸运地被用人单位录用,并不具备扎实职业素养的他们在工作后也会因能力和职业技能的缺乏而感到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指导,从而无法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以往各高校一般是在大三或大四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近年来各高校普遍意识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的重要性及尽早开展的必要性,因此他们开始在低年级学生甚至新生中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目前许多高校还未构建好完善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通常的做法只是局限于讲授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平台,无法很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存在持续性较差、系统性不强、实践平台窄、合力性不足等主要问题。加之即使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大学生的帮助也因每个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同而效果差异显著。真正解决大学就业困难问题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需多方努力和探索。
2 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阿拉文库·》治教育,还包括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的职责,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相比科任老师,他们与大学生有四年近距离相处的时间,能从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见辅导员在参与及具体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时具备诸多有利条件。通过与学生的朝夕相处,辅导员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情况的基础之上,便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将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融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当中,促进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
辅导员身为连接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如何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并且具有很大可挖掘的潜力。他们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贯彻国家的就业政策,帮助学生转变在择业、就业中存在的错误观念,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3 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对其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对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特长等主体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认识,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据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四个步骤:认识自我、认清目标职业及就业环境、制定计划和付诸行动。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这四个步骤中,辅导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学校开展相关的课程,辅导员如何真正将就业指导和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挖掘和树立其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除了平时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这可以辅以一些活动。比如开展“求职经验交流会”,让已经找到工作或正在求职中的学长学姐跟他们分享求职前的准备,求职中的艰辛以及求职后的喜悦,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能让低年级的大学生们切身体会到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的激烈,使他们意识到尽早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大学生具备这种意识后,辅导员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符合自身特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理想。
其次引导者这个角色还体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两个阶段,即认识自我及认知目标职业和就业环境。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大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自我个性特征、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展示和了解自己的性格,挖掘自身潜力,发掘个人兴趣爱好,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对自身有了充分地了解和全面地剖析后,大学生应该对当前就业环境、自身专业前景及自己的目标职业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有价值的信息,如为他们讲解就业政策、建立职业信息共享平台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而做出正确决策。
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
当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前两个步骤后,下一步是在充分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制定获取目标职业和实现职业理想的计划,以及紧接着展开相应的行动,辅导员在这两个阶段可以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自主管理的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困惑需提供帮助。此外,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职业信息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准确了解社会需求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明确目标职业的具体要求。
完成认识自我和环境这两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找自己喜欢的同时又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和能力的目标职业,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在他们制定每学年计划时和执行计划是只需要间断性地辅导。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长期处于迷茫和犹豫的状态,无法尽快确定自己偏好的目标职业。在有必要的时候,辅导员需要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督促者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督促者主要体现在他们在大学期间付诸实际行动去获取自己目标职业和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阶段。当大学生具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前三步后,在他们朝着目标职业奋斗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敦促比适时提出建议。
最后“付诸行动”这一步是最关键的阶段同时对大学生而言又是最难执行和贯彻的阶段。许多大学生制订了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后,并没有将自身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进行自我激励和自觉行动,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很多大学生规划完毕后,却缺乏执行力,等于将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束之高阁了。然有规划没有行动,是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挥好辅导员的督促作用。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后,辅导员需要定期检查其阶段性成果,对其适时激励和肯定,以督促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活动是按计划有序进行的。
在学习上,辅导员可以通过各项考试成绩及与任课老师的交流来掌握每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这其中应该重点关注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对个别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辅导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和批评教育。此外,还可以鼓励并敦促他们多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能为大学生提供训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机会。除了发挥自己的督促力量,辅导员还可以建立班级同学、寝室室友监督机制,以固定人数为一个小组,定期每月召开总结交流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隐形地推动学生按计划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 总结
大学生通过认识自我、认清环境和目标职业、制定计划及付诸行动这个四个步骤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当然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循环的,每个大学生在行动后都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和反馈,进而更新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然后再根据这些新的认识对职业计划做出相应调整。在每个阶段,辅导员都要有充分的自觉性,承担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培养高职业素养人才的角度出发,把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切实贯彻到自己工作当中。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制定合理计划,督促他们行动起来,最终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的工作,迈出人生职业生涯关键性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白强,高定伦。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73-177.
[2] 沈洪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100-101.
[3] 文厚润,张斌。大学生就业实用教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8.
上一篇:实用学期工作计划小学【参考4篇】
下一篇:第二学期小班个人工作计划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