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组工作计划 历史工作计划大全【参考5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高一历史组工作计划 历史工作计划大全【参考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高一历史组工作计划【第一篇】
历史组教研活动调整更新以完成新形势下的转型。其间调整更新指的是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更新资源库;转型指的`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网络资源推进教学研究活动。
1、以潘孝远老师的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晒课优课活动为切入口,借助学案,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围绕课堂抓常规,并推陈出新,做好晒课优课活动,力争体现教研组的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的特色。
3、抓好集体备课,特别是学案的编制,结构和知识点要“基于学情”,做到精简易懂好用。
4、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提升学科能力的开发,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一)狠抓教学质量,坚持不懈、深入细致地抓好教学常规。
1、强化集体备课。
本学期历史组的集体备课将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高一历史集体备课定在周五上午第5节,地点:2号楼305办公室;高二备课组活动时间:高二周四上午第4节。地点:1号楼401办公室),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2、狠抓课堂。
(1)严格课堂管理,认识到位,并常抓不懈。
(2)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以教案、学案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探索适合本学科不同年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小考、学案(自制的或教辅资料的)、教材整合、课件运用、辅助资料选用、习题讲评等环节如何有效衔接,达到课堂的高效,仍需探索并反思总结形成较成型的模式。
(4)课堂小结要追求高浓度,简洁精练,达到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5)搞好期中期末,大型考试,做好批改与试卷讲评、试卷分析。
3、继续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和管理。
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对两头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继续坚持课前小考并积极倡导全组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主动下班辅导,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长期坚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二)贯彻落实学校常规计划,完成以下计划要求:
1、备课组长每周上传学案、试题,保证质量。
2、每堂课前有小考,5分钟左右,及时反馈检查提高教学质量。
3、高一教师要多方参加教研,吸收外来先进经验,搞好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开好选修课,做好学分认定,加深拓展延伸。
(三)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增强科研意识。
全组教师要积极研究xxxx年高考历史试题和反思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方向;积极参加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并在组内交流;积极参加学校定期举行教学讲座和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组内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
(主题教研:如何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17。
6月22日—6月28日。
第八次教研组活动(做好期末复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
18。
6月29日—7月5日。
第九次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工作情况总结)。
19。
7月6日—7月12日。
高一历史组工作计划【第二篇】
教研组在教学中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研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我校今年更加大了考察教研组的力度,在此形式下,为了提高教研组的教研能力,适应新形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教研组计划如下:
1、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
按照《初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志向得以充分发展。通过案例学习,学生逐步掌握隋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的基本史实;通过探究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般方法。
2、本学期的教学质量力争做到:级部平均分达到平均分,优秀率接近市优秀率。
3、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认真学习新常规,按照常规要求,备好课,上好课,避免授课随意性和自由性;。
(3)严抓集体备课,做好听评课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抓好单元考试,落实单元考试达标制。
1、教研目标:
(1)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做到学科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2)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教研课题,积极参与学校级的教研活动,写出较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2、教研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高一历史组工作计划【第三篇】
新学期开始,本学年的教学任务分别为:高一内容是必修一、二;高三内容是第一、二轮复习备考。为本学期的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规定的各项任务。
2、教学过程中,在务求使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大多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但是多数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只能取得五六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3、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1)每堂课要采取1+2+1的模式。
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至少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也提高学生的习题训练量。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5、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7、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8、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展开高效交流。
单元检测2.第3-4周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3.第5周月考。
4.第6-7周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5.第8-9周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6.第10周期中考试。
单元检测。
第八单元。
单元检测10.第19周复习备考考试。
本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本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要有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参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高一历史组工作计划【第四篇】
为充分发挥名师团队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在2016年度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组建颍东区首批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通知》(东教师20162号)和本工作室建设方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成员的教学中,让名师工作室真正起到培养名师的基地作用,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
二、目标和要求1.工作室成员发展目标。
使工作室成员本年度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一定提高,进一步坚定其成为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师、名牌教师的信念。
2.工作要求。
(1)学习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关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关注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各阶段的要求等,使工作室成员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自觉改进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让教学具有创造性、艺术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为成员所在学校、农村学校教师提供高质量的观摩课、研究课,组织教学策略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各自学校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学科。
(3)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特别是中学历史学科研究动态,善于把教学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能独立主持或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在各自学校教改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4)学会观察、评价、改进课堂教学的技术和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阜阳十一中的“五环”教研模式、城郊中学的“生动课堂”、阜阳十中的“自然大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发展完善中发挥作用。
1.共读经典。本年度共同精读专著3-5本,书目由导师推荐。2.网络教研。工作室成员通过qq群在网上开展集体备课、话题研讨、读书交流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重大比赛或活动前随机安排。
3.理论学习。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年必须订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中学版)》其中的一本,了解历史教育前沿信息,拓展历史教学视野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4.中高考研究。引导教师深入研究中高考考纲、考试说明、考试真题,密切关注中高考改革动态,研究和总结适合各自校情的中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的经验做法。
5.听课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献课1次以上。各校工作室成员,特别是学员,提前2周以上确定公开课日期并认真准备,届时其他成员(时间允许的前提下)集中赴开课教师学校观摩、点评。同一所学校教师的公开课集中安排,以便更多的成员参与听评课。
6.下乡支教。本年度拟赴2-3所农村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主要形式为工作室成员1-2人做公开课或者与农村学校历史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献课教师应以比赛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准备。
7.论文评选。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认真思考,积极撰写有深度的教研论文,要求全体成员积极向各自学校报送,论文初稿可在群内交流。
8.实地考察。开展区内历史景观实地考察活动,初步计划工作室全体成员本年度集体参观程文炳宅院、北照寺遗址、淮海战役魏沟狙击战遗址、口孜清真寺等历史景观,搜集乡土史资料,丰富课程资源。9.专题研究。建议成员确定某一具体研究主题(方向),开展专题阅读,在工作室内开展微报告或网上主讲活动,提升个人研究水平,成员分享研究成果。
10.专家讲座。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近距离接触高水平教育教学专家,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加强与淮北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赵剑峰省级历史名师工作室、滁州二中林桂平市级名师工作室的交流,常态化派员参加有关工作室举办的专家报告会、教学研讨会。
11.高中赛课。2017年我省将举办全省优质课大赛,拟参赛选手必须及早准备,反复仿真实战演练,不断反思提高。参评选手赛前应完成两轮内部说课、作课演练,全体工作室成员(轮流)观摩、点评,必要时可邀请市内高中学科专家参与指导。各级正赛开赛前一天,全体成员围绕比赛课题,开展集体备课,为选手出谋划策,发挥工作室集体智慧和优势,完成工作室既定工作目标(“市一”为基本目标)。
12.专业写作。有关成员继续做好《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撰写工作,以专业的精神,高度认真的态度,按部就班地完成各自任务,积累专著撰写经验。同时加强专业论文的撰写和投稿,争取尽快在历史“三刊”上发出工作室的声音。
13.课题研究。吸收群成员参与省级电教课题《大数据视野下高中学业质量评价及动态诊断应用研究---以阜阳市颍东区普通高中为例》和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科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坚持“问题即课题”思路,集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全体成员要积极争取2017年度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或参加校内微型课题研究。
14.专著编写。结合课题研究实践,凝炼集体智慧,启动专著编写计划,并通过分工合作,编著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性专著。
15.宣传工作。遴选和培养工作室成员中的宣传骨干,积极宣传报道工作室动态,建立和完善工作室网页。建立与市内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的联系,扩大影响面。
2016年12月26日。
高一历史组工作计划【第五篇】
这个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本人担任七年级1—5班历史教学工作,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三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6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1、教材特点。
这个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这个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共需32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2个课时,单元复习占4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个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这个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