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建设的进展实用(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村道路建设的进展实用(精选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道路建设的进展【第一篇】

基本建设程序始终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998年9月xxx明传电报“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通知”中再次强调“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的各项规定。基本建设程序是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整个建设过程中,按照建设项目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科学地总结了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建设工作所固有的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是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分为: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但乡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涉及工程项目数目多、工程造价低、结构简单,如果聘请有资质的咨询单位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图纸等的编制,不但使工程前期工作任务量增大,造成开工晚、手续繁杂等,而且由于各项工程类似,势必会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等的浪费。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乡村公路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工作,既要体现国家规定的各阶段工作要求,又要使各阶段工作简明、可操作性强、有据可查。

2乡村公路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

国家规定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对拟建项目的一个轮廓设想,主要作用是为了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即为立项。

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2、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估计。

国家规定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作用是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在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由审批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批。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其内容包括:项目的背景和依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确定依据;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和建设标准;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乡村公路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

拟建乡村公路项目情况说明。

按照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乡村公路工程由项目产权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或政府下属乡村公路管理站提出“拟建乡村公路项目情况说明”。

主要内容:

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规模;

2、建设项目的必要性:经济、生产、生活需求等因素;

3、除国家、市财政补贴外的资金筹集情况;

4、拟派驻施工现场义务监督员情况。

5、工程预计开工、竣工时间。

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各区县乡村公路管理部门汇总《情况说明》后,聘请1家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对全市所有工程项目打捆进行可行性研究,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通过项目产权单位上报《情况说明》和全市打捆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程序,基本保证了乡村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程序的严密,使项目主管部门对工程的资金需求、工程概况、规划落实情况、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明确,且更加规范了项目产权单位的工作程序,增强了政府是乡村公路工程“主体负责”的意识、保证了计划的严肃性。

3乡村公路工程项目的设计。

国家对初步设计的规定。

初步设计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准确的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对象所进行的通盘研究、概略计算和总体安排。初步设计经批准,项目即进入实质性阶段,可以开展工程施工图设计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初步设计内容大体涉及:设计依据和指导思想;建设地址、占地面积、自然和地质条件;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标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及配置;主要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及建设工期;总概算和技术经济指标等。

乡村公路设计资料要求。

乡村公路初步设计要求。

目前我市乡村公路工程项目主要是大修改造工程,项目建设性质为原路改造。行驶车辆多为农用机动车和小型机动车,对乡村公路建设标准要求为四级公路路面结构等级,不对线形、安保设施等做具体要求。所以,乡村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作为:由项目产权单位在提交《情况说明》时附《项目简图》,要求标明起点、止点,标志性控制点等各项指标。

乡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要求。

复核,经公路处审核,上报市政公路管理局批准,保证了设计等级标准符合国家设计规范。

4乡村公路工程项目的计划、“四制”管理。

为保证计划落实,实行项目所属乡镇向区县乡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交纳工程造价10%-20%的计划保证金,由区县乡村公路管理办公室汇总资料报市乡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并将区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一同上报,为保证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确保计划的实现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推行的“四制”,即:项目法人制。乡村公路建设的项目法人必须由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担任,负责项目的资金筹集、组织协调等各方面工作。

招投标制。乡村公路改扩建项目实行邀标选择施工队伍,各区县乡路办及时指导乡镇,通过招投标选择确定符合标准的施工队伍,并把此项要求作为项目管理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

合同制管理。施工单位确定后需签订四个合同:施工合同、管理合同、廉政合同、安全生产合同。通过签订四个合同,有效地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监理制。所有的乡村公路改造项目,聘请了工程监理,通过监理工程师采取多个项目巡回监理的办法,保证工程关键环节监理到位。

5结论。

来,形成每个项目的档案。并摸索了一套档案自查漏洞和不足的方法。通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得区县内业人员便于掌握,增强了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应了国家政策调整和新的监督检查方法,强化了行业管理。

农村道路建设的进展【第二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家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法治建设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就目前来讲,农村仍然是最薄弱的区域,农业仍然是最弱质的产业,农民仍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基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加快建设法治农村刻不容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可喜进步,农村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一是三十多年来制定和颁布了20多部农业法律、60多部农业行政法规、460多部部门规章以及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推动“三农”工作步入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二是经过三十年有计划、有组织、持续的普法活动,“法律进乡村”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村民自治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普遍实行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得到广泛推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机制不断优化。四是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和其他基层机构为主的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法律保障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执法司法环境、社会治理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社会总体保持安全、和谐、稳定。

但与城市法治建设相比较、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比较、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比较,农村法治建设总体仍然薄弱,有的方面还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农民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仍然淡薄。在农村,普法学法相当难,一些地区成为普法的“死角”、“盲区”,群众很少接受法律的灌输和熏陶,“讲人情、讲关系”的思想普遍存在,“遇事找人”成为习惯。很多农民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小纠纷演变成大案件、民事纠纷演变为刑事犯罪时有发生。二是用法难、执法难。“用法难”,一个是不懂法,一个是用不起法。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素质偏低,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依法搞经济建设、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从普通群众来看,法律意识淡薄、用法意愿低,往往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另一方面,用法程序多、耗时长、费用高,群众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法律帮助,形成“有法难用”的困局。“执法难”,主要反映在受长期以来形成的“法不责众”思想的影响,在极少数地方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行政执法、司法执行难以顺利落实,良好的法律没有完全通过公平有效的执法行为得到体现,降低了法律权威。三是信访不信法。农村涉法涉诉信访呈现出多样化、诉求利益化、过程长期化、缠访闹访常态化的趋势,一些信访人往往寄望于通过领导干预争取利益最大化,有的讨价要价越来越高。有些上访群众有极端化倾向,甚至丢下农活缠访闹访、敏感时节集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农村法治建设。四是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盛行。有些地方盲目兴修寺庙,有的打着宗教的幌子,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对人们思想形成束缚,对老百姓观念形成误导,影响着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些邪教组织在边远农村地区时有活动,对法治农村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五是一些边远农村家族势力、宗族势力左右农村局面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农民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不是求助于法律,而是依赖家族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尤其在一些偏远地方,有的以家族势力对抗基层政权、干涉执法司法,个别还出现了家族式、集团化犯罪。同时,利用婚丧嫁娶、升学乔迁等各种名目大操大办在农村成风,人情消费令老百姓不堪重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事务管理无序。

制约法治农村建设的原因分析。

涉及“三农”的立法修法相对滞后。一方面,涉农立法总量不足,有的领域还是空白,一些急需的法律尚未制定出来。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造成城乡立法差别过大,城乡公民权利事实上“不平等”,确立和保障农民享有平等公民权利的法制缺失,保证中央农村政策落实的法制缺失,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方面的法制缺失,农民的“三权”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立法修法质量不高,涉及农业农村的立法反映“三农”客观规律不够,计划管理的成分过重,利益化痕迹明显,经常出现“政策搬家”,生硬把政策入法,不少还停留在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层次上,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

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法治建设构成新的挑战。从农村人口结构来看,“未富先老”相当突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面临许多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难题。特别是进城的农民工,虽然在经济上得到了承认,但政治上并没有得到完全承认,选举权、被选举权无形之中被剥夺。从农村经济结构来看,产业形态既有农业、又有工业、还有服务业,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一产业的范畴,经营方式既有国有、又有集体、也有个体私营,已经走出了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基本制度的范畴,公司制、股权化、股份合作化进入农村,已经形成了城乡互动、行业互联。

农村基层组织比较薄弱。农村基层干部岗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村干部后备队伍匮乏,一些地方班子人员严重老化,缺乏公信力、号召力、凝聚力,也缺乏执行力,既无动力也无能力实行村民自治,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面对纷繁复杂、变化迅速的农村社会环境,缺乏应对挑战的能力,很多村委会只能当“二传手”、“传声筒”,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停留在守土、守业、守旧。

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当前,执法和法律服务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状况,广大农村普遍缺少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一些乡镇司法所有其名无其实,一个中心法庭管辖数个乡镇,一个派出所辖区四五万人,经济越是落后的地方,管辖范围越大,执法力量越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向基层延伸越不够,无法适应广大农民的法律需求。

传统观念、传统思维对法治农村建设构成消极影响。由于自然的原因,很多农村地方较为闭塞,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消极思想一时难以消除,农民接受现代的民主法治意识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封建思想、家族观念、宗族意识对农村治理方式的转型造成了一定阻碍,部分地区家族势力影响着农村基层政治生活。

建设法治农村的对策建议。

法治农村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强农惠农的重要保障。在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今天,法治建设也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切实加大农村学法普法的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法律意识不会自发产生,必须有灌输”。要始终把学法普法作为农村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农村普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在新形势下,尤其要注意加强和改进学法普法的手段和方式,突出“多网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选准“结合点”,大力推进“法律进乡村”,让各项法律真正走进基层、走进农户,培养出大批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村干部,培育出信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新型农民,让法律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让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

加大针对“三农”的立法修法力度,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好农业、保护好农村,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一靠政策,二靠法治,法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保障。要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重要原则,与时俱进加大涉农立法修法力度,有效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立法修法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有针对性,尤其要加强农村改革与立法修法的衔接,正确处理政策和法律的关系,确保与农村有关的法律制度符合农村的发展需要和客观实际。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完善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良好的法律服务可以推动农民群众形成亲法、信法、学法、用法的思想自觉。加强农村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机制,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有效实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降低群众用法成本,让法律的服务功能、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满足农村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

加大农村执法监督力度,推动农村各方面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对现有农业法律法规要加大执行和实施力度,促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权益,推动农村依法治理。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村行政执法体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保证各项涉农法律严格执行和涉农法律问题的迅速合理解决。建立健全农村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对执法者的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依法自治水平。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法治的实施者和维护者,是法治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培养大批重民主、讲法治、为民服务的村组干部至关重要。选准选好带头人,增强村“两委”班子公信力、执行力,把村民委员会建成村民自己的组织,保障好、维护好农民自主管理农村事务的.民主权利。把法治农村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切实转变农村治理的观念和方式,发挥好村规民约作用,真正还权于民,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

农村道路建设的进展【第三篇】

**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于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1、硬件建设有新突破。一是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已完成通乡水泥路38公里,占计划数的87%,完成通村水泥路286公里,占计划数的102%。22个示范村(片)完成道路硬化公里,占全年任务的96%。新建40公里通村公路、5个客运站正在全面施工。二是水利建设出现新的'热潮。目前已全面完成任务,完成集中供水工程6处,分散供水工程1处,解决了1451户、5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整治病险水库22座,改善灌溉面积万亩,东泉水库的整治工程已正式验收。完成7座中型水库渠道清淤50公里,小型水库渠道清淤35公里,新建防渗沟渠公里,在**乡6个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民营水利日趋活跃,易家渡枧桥采取“村组引导,群众参与”的办法,筹资3万元,新建防渗渠道1500米,增加灌溉面积150亩。**乡**村农民筹资15万元,对茅坪水库配套新建防渗沟渠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00亩。三是农村沼气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全县计划新建沼气池2500个,到11月底已建成2215个,占全年任务的88%,其中“三改”配套1772户,配套率80%。22个示范村(片)建沼气池840个。四是“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我县“户户通电”工程涉及18个乡镇(场),234个村,1333个户。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新装和改造配变32台,新架低压线路1075km。五是农村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已有18个乡镇实现有线电视大联网,新增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40个,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200户,新增农村电话用户8300户,新增农村移动电话用户10000户。六是公共设施建设有新成效。今年已新建村部6个,改造村部35个。其中秀坪园艺场改造村部3个,夹山镇桂花村筹资14万元新建了村部。365个村建起了村级卫生室,40个村建起了图书室,124个村配备了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

2、主导产业有新发展。一是柑橘产业持续发展。全县今年新扩桔园面积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60%以上土地种植柑橘的专业村达到232个。柑橘总产量达到万吨,比上年的万吨增产%,实现鲜果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秀坪园艺场今年柑橘产量可达40万担,实现产值2900万元,人均柑桔收入6000元以上。楚江镇龙凤园艺场柑橘种植面积3500亩,预计今年柑橘总产在15万担以上,农民年人均柑橘收入2800多元。二是茶叶产业势头增强。全县去冬今春新扩良种茶园4000多亩,茶园采摘面积达到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6240吨,实现销售产值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壶瓶山镇今年茶叶总收入可达1800万元,比去年增加520万元,增长41%,是所有产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三圣乡依托科技培植支柱产业,预计今冬明春全乡扩种面积将达到1000亩,其中地处泰清山的北岔河产茶区种茶面积已达5500亩。**乡谭村确定“做大茶叶产业”的增收措施,建设良种茶特色村,在改造培育现有850亩生态茶园的基础上,今年又新扩无性系良种茶550亩。三是蔬菜产业来势较好。全县今年蔬菜播种面11万亩,鲜菜总产量达亿公斤,年产值亿元。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产鲜菜8200万公斤,产值7120万元。楚江镇刘家坪村有大棚蔬菜面积250亩,菜农亩平产值近7000元。17组农户杨其山种植大棚和露天蔬菜亩,产值近3万元。壶瓶山镇古罗坪村属无公害辣椒示范村,全村亩平产量达2500斤,亩平产值近元。还有一批专业种烟村、养殖村,发展来势也较好。如**镇**村,烤烟面积达到590亩,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全村人均种烟收入2000元以上。**桅**养牛大户**,圈养育肥肉牛取得成功,今年发展肉牛197头,出栏肉牛150头,获纯利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已经涌现出了几十个养牛大户。

农村道路建设的进展【第四篇】

乡间道路铺设工程面积为4800㎡。

2、本公路具体结构为:天然砂砾基层压实厚度30cm;面层为20cm厚水泥混疑土路面,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主要工程量:

第二章:工程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

本工程施工严格按国家现行施工规范施工、按市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评定;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和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检查。工程质量满足如下要求:

道路工程质量目标确保:优良2、环境目标。

资源、能源消耗量实现定额要求。

污水、淤泥、固废、废气排放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业主有关规定要求。

有噪声的机械避开在夜间施工,噪声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控制施工现场、便道、通畅,无扬尘污染。

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确保无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发生,因工受伤小于‰。

(2)无职业病发生,并符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4、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确保40天完成全部合同内工程内容。

第三章。

施工总体布置。

1、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人,负责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管理;项目副经理一人,负责项目的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管理;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一人,负责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部、物资设备部、安质部、计财部等管理职能部门。作业层为三个专业施工队担负相应的施工任务。

2、施工段落划分:

本工程工期较短,项目任务分散。本工程施工首先集中组织一切力量先将路基上的垃圾。

淤泥清除掉,尽快将全线土基面层清整出来。将全线分成一个流水作业面。

施工组织机构图。

3、施工作业层(队伍):

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按专业分为路基施工队、路面施工队,各项目队直属经理部领导,配置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按任务划分、统一指挥、独立施工、相互协调,共同创建一流服务,奉献精品工程。具体任务划分:。

表3。

4、技术工种及劳动力组织计划:

项目经理部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工程量、施工计划、进度控制等,编制《劳动力计划》,包括劳力人数、工程技术要求,进点时间等。

进入现场所有劳动力接受项目经理部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劳力进场后,统一组织培训后再上岗。特殊工种一律持证上岗。

经理部根据施工需要,统筹安排现场的劳力,本着需则进,完则退的原则,现场不留闲人,杜绝人为窝工现象,同时尽量减少人员频繁调动。

做好劳动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加强劳动保护,做好劳动卫生教育及身体检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措施,制定饮食卫生及营养方案,注意地方病防治。

技术工种及劳动力组织计划见下表:

5施工机械设备机具计划:

合理调配成套的专业化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正常施工的重要因素,施工中根据工程需求,首先做好机械设备的选型和配件供应工作,并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动态调配。

机械设备的管理。

(1)建立机械设备管理保障体系。

经理部设物资设备部,全面负责标段内的机械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项目队配备机械技术员,负责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2)制定机械设备保养和检查制度。

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实行“定机、定人、谁使用谁保管谁保养”制度,操作人员相对稳定,并监督实施,使设备管理有序,维修保养到位。

定期组织机械设备检查,每日施工前和收工后对机械设备例查,对机械设备的状况、性能及各项指标进行核对,不合格的机械设备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每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

管理情况进行评比,表扬先进,促进落后。以完善的。

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编制说明。

编制目的。

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主要工程量。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农村道路建设的进展【第五篇】

根据《^v^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季度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的通知》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第二季度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乡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全面逐项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方面。

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副组长,各包村组长及驻村工作组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包村组长及驻村工作组全面抓的工作格局,各村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室分别由第一书记担任指挥长,乡党委书记和包村组长担任督导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为顺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住房建设方面。

一是易地搬迁住房建设主体工程完成情况:全乡下达易地搬迁任务144户,其中在梅雨集中安置134户,本村易地安置5户,干海自主搬迁3户,双河自主搬迁2户。目前梅雨集中安置正在修建之中,本村自主安置的5户和外迁的5户主体全部完工。二是20xx年彝家新寨我乡没有建设任务,20xx年将针对个别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困难群众进行住房改造。

(三)道路建设方面。

20xx年我乡完成了格居村、拉牯村和花椒坪村的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总里程公里,总投资万元。

(四)“1+x”产业发展方面。

20xx年我乡大力发展核桃、青椒经果林产业,在去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新发展核桃10000亩,青椒7000亩,目前已全部实施。

(五)“五个一”帮扶工作开展方面。

我乡“五个一”联系帮扶机制落实到位,措施得力,第一书记和农技员管理考核和考勤制度健全。我乡联系县领导唐洪波多次到乡指导扶贫工作的开展,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各村“第一书记”做到了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有深入了解,每户制定脱贫措施村制定发展规划并组织落实;协助“村两委”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加强基层建设、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驻村农技员在核桃嫁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牲畜养殖上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宣传农业生产知识。

(六)“四好村”、“四好家庭”创建方面。

我乡按照“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和“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在全乡普遍创建“四个好”家庭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成立了以乡长郑修林为组长的“四好家庭”、“四好村”领导小组,并编制实施方案,目前评定申报了10户“四好家庭”示范户,在全村范围内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力求到20xx年达到“住上好房子、过上过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创建标准。

一是扶贫攻坚档案档案不够齐备、规范。脱贫攻坚工作内容广资料多,我乡在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开展群众工作是缺乏痕迹化管理的意识,导致做了工作找不到材料。二是政策宣传方面不够灵活。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传达扶贫工作的会议精神和扶贫政策,并通过发放政策读本等方式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但图片、视频、展板等宣传资料不够完善,群众知晓率还需要提高。三是个别农户“1+x”经果林上报面积和实际种植面积不符,存在种植面积小于上报面积的情况。四是工作人员不足。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大、任务重,乡扶贫专干为兼职,工作量大,精力上顾不过来。

第一、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料规范保存工作。以本次自查自纠行动为契机,深入群众再次对贫困户基本资料、发展需求、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户满意度等信息进行完善更新,同时对比国家扶贫子系统、明白卡和扶贫手册的内容,做到百分之百与实际一致。

第二、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努力让驻村工作队成为老百姓身边的“致富百科全书”。通过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制度约束,加强驻村工作队的战斗力。

第三、注重扶贫项目的进展,努力推进“1+x”经果林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危房改造等扶贫项目的落实。目前我乡“1+x”经果林20xx年发展了17500亩,20xx年发展了17000亩,后期管理、保证成活率、座果率影响到贫困户脱贫和脱贫户巩固脱贫成果,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要针对我乡经果林管理粗放,苗种和后期投入“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等情况,采取培养群众超前意识,农技员深入实地指挥嫁接管理等措施,保证经果林投产。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做到宣传无死角最大限度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我乡要加大脱贫攻坚宣传画、宣传册的使用率,尽量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把脱贫攻坚知识、政策传递给农民群众。

40 2368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