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一篇】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进行教学的。分如下四个环节:
一、引入自学。(8分钟)。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说怎样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易行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书本第62页。
二、交流汇报。(15分钟左右)。
师:通过自学,你看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不懂?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参与其中,一起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起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惑。
三、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
1、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4题)。
2、“找病因”——出示有差错的求最小公倍数的做法。(3题)。
四、课堂作业:(7分钟左右)。
第65页第8题(6小题)。
五、教后反思。
上面的设计应该来说是简单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从课堂练习的情况来看效果是很好的。反思其成功之处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去自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去自学掌握,为此放手让学生自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自学的效果有如下几个优势:1、学生对方法的习得更直观,更具有可感性。2、能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都有一种认识它、学会它、掌握它的心态,必然积极投入、积极思考。3、由于从书中直接与书本对话,对解题格式的把握上更准确、更到位。4、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也更容易暴露。可见,自学是一种简单易行、高效的教学策略。
二、让学生多问问,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自学后的交流,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做?有什么诀窍?而是充分让学生说出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因为,自学后,学生必然会有一些困惑,此时我鼓励学生尽量提问、尽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一个一个精彩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能不能用最大公约数去分别除这两个数?”、“为什么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就求到最小公倍数了”“怎样确定除数?”……这些问题都贴近了新知领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很巧妙地、很智慧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清晰。
三、练习不在乎多,在乎全、精、实。
的基本道理,进而能进一步理解最小公倍数。这样的练习层层递进、紧扣本课内容、练得精练、练得有效。真正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应该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真谛。
四、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乐意,老师所望。
课堂作业理应在课堂中完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能够及时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即使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让教师得到成功的喜悦。课中留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其实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做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做的时候就有一种力争做对的氛围,做的时候就有一种责任感,有了这一些,显然就能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显然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如果课堂作业移到课后,效果迥然不同。我想这一点大家肯定有同感。
文档为doc格式。
。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个数除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1、把除数转化为整数然后再除的方法。
2、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
预计教学时间:2节。
三、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7=÷12=÷5=÷4=。
÷13=÷7=÷2=÷3=。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学习例5:
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
(1)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2)独立完成。
(3)小结方法:可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学习例6,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算理、算法。
(1)学生列出竖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小结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1)除数是小数的,可以把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再除。
(2)被除数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再除。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p22做一做第一题。
2.书p22做一做第二题。
3.书p24第3题。
4.书p24第2题。
4、
提高练习。
5、书p24第4题。
6、书p24第5题。
7、书p25第6题。
8、书p25第8题。
能说一说其中的规律吗?
拓展练习。
9、书p25第7题。
10、书p25第9题。
(四)全课总结。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
26÷=÷=210÷=。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三篇】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区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下列各数:5282542。
1.指名学生说出: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1)较大数是较小数倍数的.。
(2)两个数是互质数的.。
(3)两个数既不互质,较大数又不是较小数倍数的.。
(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比较”。
(一)教学例5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板演.。
2、整理方法: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
求28和42的最小公倍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二)分析对比,寻找异同.。
1、出示下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不同点。
2、分组讨论: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信息反馈,总结填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
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4、针对不同点探究真知.。
(三)反馈练习:
根据短除式,你能很快地说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比较”。
1.选择题:根据下面的短除式,选择正确答案.。
(1)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
a:2×3=6b:3×5=15c:2×3×3×5=90。
(2)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a:2×3=6b:2×3×3×5=90c:18×30=540。
2.改错: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说明如何改正.。
(1)。
60和90的最大公约数是2×3=6,
60和90的最小公倍数是2×3×10×15=900.。
(2)。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四篇】
教法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除不尽。
6÷5=÷3=15。
÷=424÷2=1223÷7=3……2。
31÷3=10……1。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
除尽除不尽。
不能整除整除。
6÷5=。
÷=415÷3=15。
24÷2=12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五篇】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
教师:为什么找不完?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5,10,15,20,……。
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六篇】
(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24页的学习内容)。
一、教学目标。
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并会用一种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解质因数。
难点:准确分解。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答。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1是什么?
解答题。
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你判断的填在指定的圈里。
质数合数。
(二)新知学习。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合数与质数之间关系。
揭示课题-------分解质因数。
典型例题。
合数。
1.看合数21。
(1)有多少个因数?并写出:1、3、7、21。
(2)回到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合数与质数之间的关系,排除1和它本身21,即1×21=21。
(4)质因数与因数的分别?(也就是1和合数做质因数,也就是分解质因数中不能有1和合数;什么数都可以做因数)。
2.研究讨论合数的分解方法。
(1)“树枝”图式分解法。
(2)“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3.把27,51,57,87,81分解质因数。
小结(分解质因数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的横式哪些是分解质因数?哪些不是?理由?
24=2×2×66=1×2×360=2×2×3×5。
2.把分解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提高练习。
把16,12,45,56分解质因数。
拓展练习。
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并分别写出它们所有的因数。
分解质因数因数。
1515=。
1818=。
2020=。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把8,72分解质因数。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七篇】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页第8题、第22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我能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我能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
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独学部分的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1页第8题。
(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
(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
2.自主完成第22页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
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八篇】
教学内容:教材88-89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四l-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完成88页的复习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5个圆片。
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少2个。
第二行摆_个三角形。
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1。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知道什么?
使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黄花比红花少6朵,也可以怎么说?
使学生明确:黄花比红花少6朵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6朵。
(4)列式计算9+6=15(朵)。
(5)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l、2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8:有红花15朵,黄花比红花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
15-6=8(朵)。
答:黄花有8朵。
应用题的对比(2)。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四第5~8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l.投影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l)议一议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师出示图片或投影片。
(2)通过议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2题已知的第2个条件。
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4)填空。
(5)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2.练习二十四第5题,出示投影片。
学生议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口头计算。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6、7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12(1)有红花54朵,黄花36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答:黄花比红花少18朵。
(2)有红花54朵,黄花比红花少18朵。黄花有多少朵?
答:黄花有36朵。
不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五中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2.总结减法计算中应注意的地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检验的好习惯,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53减26得多少?用坚式算出来,指名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用坚式进行计算,并板演。
(3)启发学生想一想,计算时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教学例2。
(l)出示例2。
(2)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启发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加上10再减。
3.教学例3。
(l)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试算,你们发现了什么?(个位、百位不够减)。
(2)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百位不够减,该怎么办?
使学生明确: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在百位上加上10再减。
(3)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4.归纳总结:
(l)交流汇报。
使学生明确:不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引导学生议论:三、四位数的减法和两位数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教材95页:三、四位数的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4)反馈练习。
三、巩固发展。
1.分组讨论并计算,95页“做一做”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3题。
2.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所学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百十个百十个。
376319。
244143。
1230。
-425。
805。
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的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养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养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面减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15-3=8()+()=()。
2.按课本第112页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结果怎样?算算看。”
指定二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列式计算。
做后,引导学生观察两道复习题,并说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师将上述两题竖式中相同部分用线连起来如下: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我们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说明: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不仅要掌握计算法则,认真计算,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师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
指名用竖式演算,然后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验算。全班学生计算并验算。
(2)利用学生的板演,指名讲计算过程。(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起,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作10,百位17减8得9,千位剩3。)。
(3)正验算是否正确,看差与减数相加是否等于被减数。
教师还要指出:如果题目没要求验算,为了简便,也可以不另写验算的竖式,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验算时也是把差和减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可以让学生看看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由学生口述:个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进上的1加3得4。
板书如下:
3.小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齐读验算的方法。
课本第97页“做一做”习题第1-3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5-7题。
五、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8、9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六、板书设计。
减法的验算。
47363910。
-826验算:+826。
39104736。
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99负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六第l-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316-420-514-8。
2.笔算:(指名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天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2.教学例5。
板书例5。
借助计数器拨数。
让学生试算,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个位、十位连续不够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有退位点,应该少看1再向前一位退位,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让学生借助板书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3.及时反馈,强化算理:
4.教学例6。
(1)板书例6。
让学生观察笔算的算式,发现个位、十位、百位都不够减。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例5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特别是十位,原来是够减的,但被个位退1后就不够减了,要向百位退位)。
再让学生观察百位和千位上数的特点,留给学生自己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让学生看坚式和各位上的计算过程,自己再说一说算理。
5.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五题后3小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学生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订正,并让学生口述其中两题的计算过程。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学生完成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强调,做题时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三。巩固发展。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小给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减。
例5:431。
-97。
334。
例6:5120-3826=1294。
5120。
-3826。
1294。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103负例7、例8,完成“做一徽’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七中的第1.2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引人新课。
(l)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2)坚式计算,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并试算。
(3)教师巡视,重点帮助有困难的组。
引导学生汇报:
让学生借助板书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教师:用竖式计算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与前面学的连续退位减的方法相同。
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0不够减,退位后看成10再去减,哪一位上的0有退位点,退位后看成9再去减。
(4)反馈练习。
计算并口述算理:
401一124605-378。
(5)教师小结:
3.教学例8。
提问:这道题与例7有什么不同?(在课题上补充“末尾”)。
教师问:个位不够减,十位,百位上都是0,应该怎么退位呢?退位后各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分组讨论。
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个位上不够减,因为十位、百位上都是0,所以要从千位退一。这样千位上由3变成2,百位由0变成9,十位由0变成9。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个位、十位上的结果。
百位、千位上的计算留给学生试算。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本上。
引导学生小结:
计算被减数末尾数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时,十位、百位是儿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反馈练习。
5.如果例8的被减数改成3010,该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用坚式进行计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6.完成“做一做”第2题。
7.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强调:被减数中间的0退1后作9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被减数退位后每位上的数的变化情况。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三题的前4小题和第2题。
六、板书设计。
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
例7:302。
-159。
143。
3000。
-628。
2372。
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04页例9,“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二十七第3--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解答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解答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答。
1元=()角3元2角=()角。
3元4角5分=()分2角6分=()分。
2、笔算。
二、新授。
教学例9。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1、分析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8元7角5分-1元5角8分该怎样计算呢?(先写出元、角、分,按照单位写出数字,列成竖式)。
4、得出的结果是717,在横式的后面能只写717吗?(应该写7元1角7分或717分)。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作业。
完成二十七的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8元7角五分-1元5角8分=7元1角7分。
元角分。
875。
-158。
717。
答:一枝钢笔比一枝圆珠笔贵7元1角7分。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九篇】
游戏目的:
本游戏以有趣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熟练寻找已知数的约数、倍数,并引导学生“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游戏场景:
此游戏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需要维护好课堂纪律。
游戏时间:
6~8分钟左右。
游戏难度:中级适合年级:五年级。
本游戏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一课,在学生掌握了约数、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安排在练习课的课尾。
游戏人数:全班。
游戏准备:
含有太空画面的动画课件(也可以图画代替),小红旗若干面;学生每人一套0~9的数字卡片,空白卡片若干张,红色、绿色水彩笔。
游戏过程: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画外音)这个以光能作为动力来推动前进的宇宙飞行器,并不是以我们常见的地面火箭升空的方式带入太空,而是以它独特的形式开始它的航程。我们现在就随着它开始太空之旅。
2、宣布游戏规则。
师:我们的“太空之旅”游戏分为准备出发和腾空飞行两个阶段。只有完成了“启动阶段”,才能进入“飞行阶段”。比一比,哪一组能出色完成任务,哪一位队长能正确指挥。
第一步:准备出发(找一个数的约数)。
先选一名同学当队长(手举小红旗)。队长根据自己所想的数,确定乘坐飞行器的人数,人数应该为比所想数的约数个数少1的数。所选队员每人准备好0~9的数字卡片一套及空白卡片若干,面对队长围成半圆。队长把刚才所想的数用红色水彩笔写在空白卡片上,当队长出示红色数字的卡片后,队员必须在规定时间(10秒)内找出这个数的约数,并用手中的`数字卡片举牌示意(但不能出声)。规定每人只能找一个约数,且根据其他队员选择的约数来确定自己该找的约数,不能与其他队员重复。因为队员人数比约数个数少1,所以肯定有一个约数被遗漏,这时就要求队员们共同合作,在5秒钟内把这个遗漏的约数找出来,报告队长。所有队员找到的约数全部正确,即表示飞行器已正常启动,可以进入下一任务―“腾空飞行”。否则,就是启动失败,队长再重新选择一个数,重新启动。期间,没有选上队员的同学可以作为裁判,判断队员们所找约数是否正确。
如:队长要举的红色数字卡片的数是8,因为8的约数有(1、2、4、8)共4个,所以队长就选3名同学作为队员参加游戏。
当队长举起红色数字8的卡片后,队员们立刻举牌。如甲队员举起了数字卡片1,乙队员就不能再举数字1,但可以举数字2假如甲队员举的约数是1,乙队员举的约数是2,丙队员举的约数是8,则约数4没人举,这时就要求3名队员在5秒钟内把约数4找出来,报与队长,表示队员已做好充分准备,队长将同意此小队准备出发,游戏第一步结束,开始游戏第二步。
如果队员不能完成任务,则原地待命,游戏重新开始。可以让没有参加游戏的裁判员共同说说8的约数有哪几个,他们小队遗漏(或找错)了哪一个。
第二步:腾空飞行(找一个数的倍数)。
“飞行器”正确启动后,参加游戏的队员站成一路纵队。队长出示绿色数字的卡片,队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所站的位置,举出绿色数字的倍数,如在规定时间内所有队员全部正确完成,队长将允许此小队立即腾空飞行。队长将激光手电依次照到每个队员身上,光能将作为动力推动队员飞向太空,队员则两手侧平举展开飞翔姿势飞回座位,课件演示太空的画面,同时播放含有飞船遨游太空的声音,游戏结束。如果在找绿色数字的倍数的过程中,某队员出了错误,队长将允许其他队员在5秒钟内帮助他纠正错误,再次举卡片;否则游戏失败,由裁判员说出正确的答案,腾空飞行这一环节将重新开始。
3、游戏开始。
根据班级人数分小组开始游戏。老师巡回观察。
4、游戏小结。
(1)评选优秀小队。(条件:能出色完成任务,体现团队精神的)。
(2)评选优秀队长。(条件:能在游戏过程中正确无误地指挥的)。
游戏提示:
本游戏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有关约数、倍数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勇气和信心。但游戏中应注意:
1、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向前行”的习惯,因此本游戏过程中设计的队长第一次举出的是红色数字。队员能否飞向太空,要看队员的答题情况,如第一次找约数正确则把红色数字改成绿色数字。
2、在本次游戏过程中,所选队长要求较高,因为他在游戏前,将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数来确定参加游戏的人数。
3、队长所选择的数最好在100以内。
4、当队员手中的0~9这套数字卡片不够用时,也可在空白卡片上填写所需数字。
5、为使本组成员顺利进行游戏,可以指导学生思考游戏策略:在活动中发扬团队精神,活动前先商量好,让基础差的同学选择简单的约数,如1和它本身;找倍数时让他们先找一倍数、两倍数等。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第十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自然数,整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能正确的判别整除和除尽,约数和倍数可含义,为学生求最带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大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回答。
(1)什么叫做自然数?
(2)哪些是整数?
(3)整数和自然数有什么关系?
二、引入新课。
1、观察除法算式。
15÷3=÷3=。
24÷4=÷09=4。
80÷20=416÷3=5……1。
2、找出左边三题和右边三题有什么不同?
3、回答提问。
左边: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
右边:被除数、除数、商是小数且有些还有余数。
4、揭示整除的意义。
5、讲解约数也倍数两个概念。
6、例题讲解。
15除以5,商是3,没有余数----15能被5整除。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7、整除与除尽的概念区别。
除尽包括整除,能除尽的不一定能整除,能整除的一定能除尽。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布置作业。
反思:数的整除应强调以下几点:。
1、数的整除里的数指自然数。
2、只有当被除数和除数、商都是自然数的时候,且没有余数才能说整除,
3、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知道倍数和约数的概念。因为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4、区别整除与除尽的关系。应通过多种例子让学生真正的了解。
上一篇:个人课改工作计划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