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热选【汇集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热选【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第一篇】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孩子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主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阅读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进行阅读实践,在读中找(批画),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体会,设法使学生能在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激情满怀,积极主动,并能自觉地与学习伙伴合作探究。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努力体现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实践活动,力求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草原绮丽风光和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2)学习本文边描绘边议论抒情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的内在思想感情。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播放草原风光录像,学生边看边想怎样概括地描述草原的绮丽风光。
2.同桌交流,概括草原的绮丽风光。
3.师: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草原美丽的风景?
生:那里天是那么蓝,飘着几朵白云,那一望无际的天底下是成群的牛羊。放羊的姑娘手里拿着鞭子,正在高歌一曲。
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清清的湖水泛着微波,此情此景真使人难忘。
4.师:今天老师和你们去草原看看那里的优美风景和热情的蒙族人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继续自由读课文,要求一定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或开火车读),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生依据读得正确流利的标准自评,互评)。
4.默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
5.指名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族人民。
生:课文主要讲了草原的迷人景色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三)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2.同桌或小组交流。
3.反馈层次划分的情况。
4.自由读课文,想想,在这五个地方,作者各写了什么呢?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5.教师作必要指导。
6.四人小组交流,互评。
7.反馈。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美。
(2)同桌或前后同学交流。
(3)全班反馈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呢?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草原美得像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生:我感受到了草原的色彩特别美。
师:你的感受很好,作者描写草原色彩,突出了哪种颜色?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色彩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突出描写草原色彩的。(学生认真读课文,自由交流)指名朗读描写草原色彩的句子。
师:大家一起说,作者用哪个字突出了草原的色彩,为什么?
生:(齐答)绿色,因为草是绿色的,写草原的颜色就要突出一个“绿”字。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比作了中国画。
生: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找一找哪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起读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
生:我读了以后感受到草原的美是一种静态的美。
师:怎么见得呢?
生:课文中只写了草原到处一片绿色,没写声音,还写道:“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生:我认为该用欣赏的语气来读。
师: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生:老师,我认为该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的心情一下好起来了,所以我认为该用高兴的语气读。
师:你的感受也很独特,你来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师:你们读得都不错,老师听了以后,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谈谈你的感受?
生: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草原是碧绿的。
生:我认为还是草原的色彩美。
生:老师不仅是我们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3)师:哪位同学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都读得格外认真,都有很真切的体会,那就让我们用读来把我们的不同感受表达出来吧。(自由读,同桌交流读,指名读)。
2.师:我们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呢?
生:我们用的学习方法是“读―思―议―读”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就用这种学习方法,小组内学习课文2~5自然段,注意在书中作好批注。(学生四人小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1)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想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忽然像一阵风吹过……这是主人欢迎远客”。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草原人民是那么好客。
生: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的好客,而且写得很美,骏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飞过来,我想他们一定穿得很鲜艳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你们都谈得很有见解,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生:老师我认为语速要读得快些,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还写了草原牧民纵马疾驰的场面。
师:这又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
生:动态描写。
师:请你试着读一读,好吗?
(2)师:谢谢你给分享的“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热选【汇集8篇】”,哪个小组的同学还愿意汇报你们的感受?
生:“初入草原,听不见……忽飞忽落的小鸟。”从这句话中我体验到了草原的安静。
师:不错,草原为什么会这样安静呢?请大家默读下面的内容,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那是因为草原太大了。课文里写“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人们惊叹“呵!”表示走了一百五十里路突然见到一条明如玻璃的河时很惊喜。
师:很好!谁说说你对“快了,快到了!”这句话的体会呢?
生:我想,人们坐车跑了一百五十里路,突然见到了河,见到了牛羊,隐隐听到鞭子声,急着要见到草原牧民。
生:“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进了……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生:我认为这段话还写出了蒙古的风俗特点,淳朴、好客、热情、大方。
生:这段话也体现了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师:能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老师,我们组认为,最后一段也表达了蒙汉两族的友谊。
生:这部分还表达了人们愉快地相见,盛情地款待,让主客忘了回家,忘了太阳已经偏西。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
(五)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1.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歌声中,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好词佳句本》中,和同桌交流一下。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
4.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设计板书,归纳文章大意和中心。
5.反馈归纳板书设计。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第二篇】
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探究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掌握抓重点句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
1、会认阔、仅、鹰、牧、骑等19个生字,会写阔、丹、铃、闲、偶、尔、骑等13个字,理解10个词语。
2、在探究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抓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的方法。
3、在品词、品句、品读中品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探究领悟“总一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美丽而欢腾的世界。
2、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掌握“抓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的方法,探究领悟“总一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
课件、字卡、词卡等。
[教学过程]。
1、理清文章脉络: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探究: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
[设计意图: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产生研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一)品读探究,感悟野草美。
1、哪些句子是描写野草的?谁来读一读?(相机感悟句子)。
2、在评价过程中,品析“满眼”“一直”,品读“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伸向远方”,感悟野草的绿、多,以及草原的广阔。
3、品读“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草原上没有一处不覆盖着野草,体会草多。
4、创设情境,品析“没过”。(你是十来岁的孩子,如果让你站在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草会长到你的什么地方?草比你高还是比你矮?)体会野草多、高、趣。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野草的多、高、趣)。
(二)展开想象,感受湖水的神奇。
1、默读描写湖水的句子,质疑探究。(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不懂的吗?你想提什么问题?)。
2、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也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a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草滩湖水的神奇、美丽。b结合图片、生活体验探究感悟词语“嵌着”的`意思。
4、探究拓展。
神话般的宝镜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按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_______,映出_________,映出______,还映出_________,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三)小结回顾,感情背诵。
2、练习背诵第二段,积累语言。
(四)探究发现文段的表达形式,掌握理解段落內容的方法,学习运用。
1、再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第二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写,第二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具体地写。)。
师揭示:阅读课文时,抓重点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内容。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
2、阅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看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1)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写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2)师总结:你们看,我们抓住了重点句子“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写了什么,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1、自由读,并小组交流:你从哪里体会“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并出示思考题(略)。
教师引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草原的“欢腾”。
1、仿说练习:我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平时或在课中积累的词语说出校园的静态或动态的美。)。
(1)说一个片段: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
(2)说一个片段:校园是个欢腾的世界。
(3)仿照课文,从两方面来说: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学生任选一方面说)。
2、学生练说、展示、评价。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第三篇】
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探究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与欢腾;掌握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阔、仅、雄”等10个字,会写“阔、铺、芒”等13个字,掌握词语“广阔、光芒、山丹丹花、铃铛”等。
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情感,想象创新。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教材简析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课文有4个自然段,依据重点句和段的关系,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通过对野草、湖水、野花等事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第二部分围绕重点句“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通过对动物和人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场景。动静有序,画面优美,生动感人,引人向往。
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的。通过学习,感悟课文所描绘景物的意境,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并融入自然中,用真诚的语言去赞美她。
新课标提出小学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为依据,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掌握了生字、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默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联想,感悟作者所抒发的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将课文里的外部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语言的心理过程,而促进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方式就是“读”。我非常重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课堂里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三、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 “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欣赏图片直观教学的方法,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由于这是1篇写景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大草原的美丽、神奇的感觉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
一、导入:
3、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带着对草原的喜爱之情美美地读一下课文?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最能体现草原特点的词,能不能找到最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三、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大草原的广阔美丽的?并把你感受最深的词句划下来,读出来,看谁读得精彩,读得美。
抓住“满眼,铺向”两个词来体会:
(学生读句子,师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手势指导学生目光穿透教室墙壁,一直望向远方,眼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绿色,从“满”“铺”理解草原的广阔,草原的绿)
指导读文,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软绵绵的、绿油油的、大草原真广阔呀!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b.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比你们现在还高!草不仅高,你还感受到什么?(茂密)
想一想:在草原上捉迷藏,会是什么样子?(发散)指导朗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就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吧。连起来读读,感受一下草原的广阔美丽。
为什么清亮的湖水就像神奇的宝镜呢?(清亮)
预设问题:为什么说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嵌着” 是什么意思?
师:湖水不仅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发散、展开想象)
练习: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映出了( ),映出了( )还映出了( )……,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湖水的神奇与美丽。
我们再读读描写湖水的句子,体会一下它的清澈与神奇。
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不仅有茂密的青草,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呢!(3) 野花: 读句子,谈感受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的花美在哪里?(颜色、种类)
练习: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的( 花),( )的( 花),( )的( )美丽极了。
指导朗读:在青翠的草地上,点缀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 (4)小结: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 ),然后描写了清亮的( ),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 ),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式将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了以说促悟的效果,体现了阅读教学积累运用,读写结合的要求。
(5)再读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说说如何快速背过第二自然段内容。
设计意图:1.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理解段落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运用作铺垫。2.“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在课堂中加强背诵的训练,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之一,有了厚实的语言积累,才能解决怎样说写的问题。
设计意图:生读、划重点词句,师引导充分读,交流、感受。结合图片,让学生观察,披文入境,发挥想象。在词句品读中,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显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指名分别来背(板书:野草、湖水、野花)(课件出示课文内容,会背的闭眼背,不会的照着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1、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默读思考“欢腾”什么意思?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再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2、在欢腾的各种动物和牧民中你最喜欢什么,你来表演一下。(讨论表演,学生模仿各种动物作动作,模仿牧民唱、跳,把教室变成一个欢腾的世界,理解“欢腾”的情感内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表演体会“欢腾”的情感内容。体会草原上动物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境。把内容体会内化为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爱草原的情感,再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师设问:在这广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愿意作欢唱的百灵,还是自由飞翔的雄鹰,还是跑得象风一样的黄羊……,百灵鸟,你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欢快呢?牛啊,羊啊,你为什么能这样安闲呢?小牧民,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醉人呢?模仿马蹄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体会牧民骑马高歌的情景。)
3、朗读指导: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因为有了他们所以成了欢腾的世界,谁能把这个欢腾的世界完整的读一读。
4、草原上的人们在草原上骑马高歌,他们还会做些什么?(翻筋斗,捉迷藏,骑马,唱歌,喝奶茶……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激发想象,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草原上自由驰骋。)
四、板书设计: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野草 湖水 野花
欢腾: 动物 牧民
过渡:美丽的草原广阔无边,热闹的草原生机勃勃,牧民用他们的歌声赞美草原。今天,我们也来学着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校园。
五、探索发现,学习表达:
1.仿说练习:我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平时或在课堂中积累的词语说出校园的静态美或动态美。)
(1) 说一个片断: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
(2) 说一个片断:校园是个欢腾的世界。
(3) 仿照课文,从两方面来说: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学生练说、展示、评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完成小练笔.
七、课外探究:
1、多了解一些有关草原的歌。
2、多了解一些描写草原的文章。
3、多了解一些草原人民生活的情况。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纸、地图
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草原的早晨指读—领读—教学“原”)
3、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些什么吗?(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苏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图:指出苏州(只有针尖那么大)草原(内蒙古地区中国的西北部)通过对比显示草原地理位置。
(1)看图学词
1、这无边的草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相机出示挂图(草原一眼看不到头)
出示:无边齐读
2、冬去春来,草儿重又长出来了,原本枯黄的草原像铺了一张崭新的绿地毯所以我们说草原铺满了(出示:新绿齐读)铺满新绿的草原上有些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图来说说(由近到远)
相机贴字:近处:羊儿牧民骏马
(出示一个读一个,正音;最后齐读词语)
(2)那这么美丽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己把课文读一读。
检查自读:
鞭声 黎明 宁静 醒 蹦跳 歌声
新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牧羊人
(自读找规律—指读—开火车—领读—自读课文)
响亮的 黎明的 铺满新绿的 打破了 醒来了 羊儿
鞭声 一只只 跨上 追赶 远处 回荡着
草原在
(找规律—指读—领读—自读课文:正确)
(3)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感叹号表示什么?草原睡着时是静悄悄的,牧人的鞭声叫醒了草原,就像妈妈早晨叫我们起床一样。想想看每天早上妈妈是怎么叫我们起床的?谁能来把它读好?)
2)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指读——哪里停顿——齐读)
(自读课文:流利)
(4)女生读,男生读,指读。
(56)范读通过读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美)那它究竟美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1、原说结构教部首说你怎么记住它
2、动说两个字的相同处教“力”字旁
3、打说怎么记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第五篇】
表现与实践: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通过欣赏《嘎达梅林》等作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与分类。
2、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与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与蒙古族民歌的内在联系。
3、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穿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尝试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感受与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尝试准确并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由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富有蒙古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因此,我觉得学唱之前,需要先初步欣赏、感受一些蒙古族民歌,进而为歌曲学唱及风格体验做好铺垫。
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较有难度,因此,歌曲学唱的目标以尝试准确演唱为主。另外,把歌曲教学作为重点感受和体验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予以辅助教学,则更能贴切学生实际学情。
一、新课导入。
(一)、导入:
生答:草原的美景;蒙古族民歌……。
(ppt2)师:这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名字叫《牧歌》。歌曲为我们描绘了蓝天白云,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正是我国北方内蒙古草原美丽的景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去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灿烂的音乐文化吧!
(二)、出示课题:草原放歌(ppt3)。
二、感受与鉴赏。
(一)、音乐常识(略)。
1、蒙古族音乐文化(ppt4)。
2、蒙古族民歌(ppt5)。
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蒙古族民歌片断,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ppt6)。
(二)、感受与鉴赏:《辽阔的草原》(略)。
1、欣赏(ppt7)。
2、感受(ppt8)。
(三)、感受与鉴赏:《嘎达梅林》(略)。
1、欣赏(ppt9)。
2、感受(ppt10、11)。
(四)、思考与练习(略)。
1、歌曲比较:(ppt12)。
2、音乐常识:蒙古族民歌分类(ppt13)。
3、相关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调(ppt14)。
三:表现与实践: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ppt15)。
师:正是因为蒙古族民歌倾注了草原人民浓厚的音乐文化和深厚的音乐情感,许多作曲家都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众多具有蒙古族民歌特点的优秀歌曲来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对草原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一)、歌曲介绍:(ppt16、17)。
(二)、歌曲欣赏与感受:
(ppt19)欣赏:
生答:……。
师:歌曲以平稳地中速,深情、赞美的情绪演唱的;歌曲描绘了内蒙古草原富饶、美丽、和平的景象,表达了草原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是一首带副歌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三)、歌曲学唱。
师:下面我们就分两个乐段来学唱这首歌曲。
1、第一乐段。
(1)、哼唱第一乐段(ppt20)。
生答:……。
(2)、第一乐段分析(ppt21)(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采用范唱等方式帮助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感受和理解)。
问题1:歌曲出现了哪些音?(12356)。
蒙古族音乐属中国音乐体系,多为五声音阶。
问题2:歌曲的旋律线呈什么线形?(抛物线)。
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线以抛物线型为主,一首乐曲、一个乐句的高点,往往是在中间部分。
问题3:歌曲中出现了“”,你知道这是什么记号吗?(波音记号)。
在蒙古族的音乐里,经常会出现诸如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来装饰旋律。
(3)、歌曲难点:波音(ppt22)。
请同学们听第一乐句的两种不同唱法,对比哪一种唱法是正确的?
(4)、演唱歌词(ppt23)。
请同学们演唱第一乐段歌词时,尝试表现出波音。
2、第二乐段。
(1)、哼唱第二乐段(ppt24)。
生答:……。
(2)、第二乐段分析(ppt25)(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采用范唱等方式帮助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感受和理解)。
问题1:歌曲中各乐句的开始是强拍起还是弱拍起?根据旋律线的上升或下降,力度应怎样变化?(在小节中的弱拍起唱,使平稳的旋律增加了流动感。)。
问题2:这段歌曲具有长调民歌的风格还是短调民歌的风格?为什么?(具有长调民歌曲调宽广悠长、腔长字少的特点,并伴有“啊哈嗬”一类的衬字。)。
问题3:歌曲中出现了“v”记号,你知道这是什么记号吗?(换气记号)。
(3)、演唱歌词(ppt26)。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尝试演唱第二乐段歌词,演唱时注意气息的平缓舒展和强弱控制,并处理好换气。
3、完整演唱(ppt27)(教师指挥,运用手势、眼神等提示歌曲的准确表现)。
请同学们尝试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反馈与小结。
(一)、蒙古族音乐特点(ppt28)。
(二)、反馈练习(ppt29)。
请听四首蒙古族民歌的片断,根据其风格特点判断哪些是长调民歌,哪些是短调民歌?
(三)、小结(ppt30)。
结束语(略)。
课件下载。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第六篇】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体会草原人的热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1、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请大家齐读。
2、学习目标都清楚了,有信心达到吗?(生:有!)。
声音真洪亮,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三次比赛,首先比谁能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比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学指导。(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草原,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钟开始比赛)。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1)草原的景色美?(2)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
四、比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先学后教)。
1、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心情怎样?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画出来。
(2)自读课文,思考: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读一读。
(3)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
2、自主完成。
3、汇报,交流。
五、比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
1、自学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3分钟后开始比赛)。
2、比一比,评一评。
六、比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训练)。
1、出示当堂训练习题。(要求:学生不看书,自主完成)。
2、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换互改。
3、收回训练题,进行浏览。针对典型的、易错的题目,进行展示、讲解。
七、教学反思。
景美。
草原?
人更美。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第七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 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学生汇报。
4、 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指导朗读。
(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 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 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指导朗读。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第八篇】
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
那你告诉同学们,草原什么样?
(设计意图:了解学情。学生对草原到底知道多少?会不会用联系的、发。
展的观点来认识草原上的生物和草原生态。)。
2、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有关草原生态的录像,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
的草原。
(多媒体:“美丽的草原”。学生观赏草原。)。
(设计意图: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
1、看了美丽的草原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2、草原上都有些什么动?(师:板书:草、兔子、鹰、狐狸、狼、山羊)。
吗?(生: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几条食物链)。
4、画完以后同小组同学交流,谁愿意把你画的食物链展示给全班同学。(投。
影展示)。
5、现在我们以“草兔鹰”为例,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
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填写报告单)。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6、推测:如果上面任何一种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7、刚才我们假想了草原上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这说明了什么呢?(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反馈汇报)。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8、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草原上的动会无缘无故地减少吗?(让学生认识到草原上的动不会无缘无故地减少,这些动的减少是伴随着人类的破坏而产生的。)。
9、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这些动的减少,进而导致草原生态平衡的破坏呢?(让学生充分讨论后作出分析)。
三、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2、了解沙尘暴是什么?
3、了解沙尘暴有什么危害?
4、阅读教材上宁夏藤格里沙漠有关情况的介绍。
5、自主学习资料后,鼓励学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懂的问题。
6、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了这块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最终结果又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四、思索: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