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优秀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教学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140-03

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此次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亮点。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 。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同样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进而自我设计与实施学习活动,从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教学法”的要求不谋而合,这种契合点也启发了笔者尝试运用设计教学法的步骤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旨在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教学法

1.设计教学法的内涵。“设计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他在《教学方法原理》一书中对“设计教学”的含义作了阐述。“设计教学法就是以有目的的方式对待儿童,以便激发儿童身上最好的东西,然后尽可能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由此可见,设计教学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目的性”,它主张让儿童自己确定学习的目的,设计实现目的的行动步骤,并自己去实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设计”是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课程形态的三位一体,了解“设计教学法”的内涵,不仅是理解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的基本维度,也是有效地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

2.设计教学法的特点。设计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设计是有目的的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学生对于所要设计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而每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都不是出自教师的头脑,而是出自学生的兴趣。

(2)设计是有计划的活动。一个设计的活动要由学生去思考、设计所进行的步骤,时间分配等,要由学生自己去策划,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且整个活动的开展都要按拟定的计划进行。

(3)设计是有评价的活动。在呈现活动结果时,学生要对实行的结果进行试验和评价。

3.设计教学法的步骤。克伯屈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个步骤,具体阐述如下:

(1)决定目的。在设计教学法中,克伯屈认为目的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设计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目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引起学生进行设计的兴趣,从而确定活动的目的。

(2)拟定计划。拟定计划是整个设计教学工作中最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拟定计划的工作应由学生承担,教师不应该包办代替,否则就不能从中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

(3)实行。把计划付诸实行是设计教学过程中最丰富多彩的一步,学生总是喜欢参加实际的工作活动,因而他们会热情洋溢、兴趣盎然地去实行计划。学生在实行的过程中必须是自己进行,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将设计活动进行到底。

(4)评定结果。克伯屈在设计教学法中,将评定的工作分为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看整个过程是否照原计划进行了;二是预定的目的是否实现了;三是从设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四是计划和实行办法有什么缺点。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是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中,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

一是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二是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三是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标准都具有开放性;

四是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也不断生成;

五是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

三、设计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

课程属性决定教学方式,在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同样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设计教学法”,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及推动课程的综合化都极具意义。下面是笔者采用“设计教学法”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具体步骤:

1.结合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设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但由于长期受被动接受学习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都面临一下子提不出问题的情况。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前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设计活动主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就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

如某小学的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去桂花村参观的过程中,当学生对眼前的桂花兴致勃勃地议论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这位教师就抓住时机,顺势引导以“桂花树的来历及经济价值”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较为出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对主题感兴趣的前提下,组成了不同的探究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探索实践与交流,最终学生将桂花从栽培到采摘制作罗列得清清楚楚。

因此,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激发学生发现、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把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其次,当学生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教师必须敏锐地捕捉那些贴近他们生活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题,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2.根据教学目的,拟定活动计划。克伯屈认为,在设计教学法中,计划的项目包括材料问题,工作分配问题,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问题等,教师应辅导学生详细、全面地拟订计划。

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之后,教师和学生集体设计活动的实施计划,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分几个步骤进行、活动人员及职责的分配、活动步骤开展的时间、活动资料的收集及汇编、活动方式及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拟定活动计划是影响后期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步骤,是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自然、社会、自我发展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但具体的细节则需要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

3.按照设计内容,落实活动计划。在“设计教学法”实施这一步骤中,克伯屈指出在实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忘记原有的目的,因此教师应随时提醒他们,还要通过暗示、建议、鼓励等方法,使他们备足材料,采用正确的方法克服困难,把设计活动进行到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活动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的展开和总结两个步骤。具体来说,在活动展开的阶段,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具体展开活动过程、学会自我保护和注意活动的安全,争取家长和社区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在活动的总结阶段,则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筛选、整理并形成结论,开展表达交流、汇报展示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撰写活动总结报告等。

4.采用多维评价,优化教学成果。课程评价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它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质量、推进速度、深入程度。克伯屈在“设计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中指出,对于评定结果应该是教师提出评定的标准和方法,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那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评价也应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和发展性的。笔者尝试采用多维评价的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与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尊重学生的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而且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充分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里的合作伙伴,因而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切合实际,对于改善教学效果也就更具针对性了。

总之,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要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这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尊重儿童,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在汲取“设计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运用其教学步骤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以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威廉。H.克伯屈著。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王建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张华。论“设计本位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1-8.

[4]吕洪燕。设计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5):61-63.

[5]张彩云。克伯屈与近现代中国教育[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34-35.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

[8]刘新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协同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1).

[9]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0]伞家学。例谈学生确定实践活动主题[J].教学与管理,2011,(6):25-27.

[11]吴建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教师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18).

[12]焦小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问题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24).

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篇】

摘 要 根据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需要,针对田径专选专业的特点,专项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能力。在对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当前专选学生能力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迎合当代社会对田径专选学生能力的要求做出的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

关键词 田径专选 能力培养 优化设计 实验研究

一、前言

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身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及自我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但限于教学实践和环境,只能从中选取主要的、学校范围内可以实现的能力。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各种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来看,对田径专选人才来说,学校对田径专选学生一般是从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进校综合培养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三、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依据及过程设计

(一)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

教学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的最基础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田径项目技术的同时,熟练教案的撰写,学生对教学方法手段不但要灵活运用,熟悉完整教学过程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训练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是能完整制定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方法,做到应才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研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出来的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是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掌握基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的组织编排,田径各项目的裁判工作。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结构设计

1.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主要是教学内容、计划、方法手段以及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内容改革安排教学计划的,传统的教学能力培养中教学进度计划与课时计划大多是重视技术掌握程度,对技术教授过程细节有详尽的规定,但对能力培养是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不够重点强调。而教学优化设计的思路是,调控教学时空因素的协同关系,在教学计划中预留综合素质培养的时间并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以保证完成这一部分教学任务的工作能实际操作;教学方法是保留和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是在保留、改造和更新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一些应用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自学辅导”模式、“探究发现”模式、问题模式、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录像反馈教法等,抽取这些教学模式、方法中适用于本课或某阶段教学内容、任务的设计过程和思路,综合运用于田径教学实践中;确定教学总目标,根据项目特点和培养任务设计单元目标,使教学任务层次分明,利于诊断和反馈调控。单元和阶段不宜划分太多,目标不宜设置过多过细。

2.训练能力优化设计

田径专选学生训练能力是对运动训练知识与能力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设计。知识结构主要是在课程改革前提下,将课程分为理论课、教学课、训练课,制定各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如理论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起源与发展、田径运动的价值、田径各项技术原理等;教学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有关项目技术教学方法与运用田径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训练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田径项目的课余训练方法与手段。实践能力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实习组织课余训练,在实施阶段制定技术训练、综合素质训练课计划,理解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括技术的改进、运动负荷的安排、专项能力的提高等。

3.科研能力优化设计

科研能力过程设计是根据科研具备能力、培养手段和阶段目标来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具备的科研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的。正确、有效地阅读资料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基础,有目的的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做摘要,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专题分类。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重要措施,学生能够明白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教学笔记、训练日记以及教学和训练总结是对知识的积累;阶段目标首先是学会文献综述的撰写,论文选题的确定,到开题报告,问卷设计和教学实验,一个阶段一个目标完成。

4.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优化设计

竞技组织与裁判是教学内容、培养方法与效果检验来进行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的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田径竞赛组织工作、田径竞赛规则、田径竞赛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田径竞赛裁判方法和田径场地设施等5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则是核心,裁判工作是主体,竞赛组织、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室保证,场地器材设施是基础;教学采用单元分散式与集中讲授式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法,结合田径专项学生和课程实际情况,在田径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分单元安排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法的教学内容,对各单元教学中未涉及到的竞赛组织等内容,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临场裁判能力,在田径课的教学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参加计时丈量成绩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操作能力,在举行的校运动会以及相关比赛都可以让学生实践,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效果检验是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裁判,对学生的裁判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是田径裁判理论知识书面考核以及学生参加田径比赛裁判工作的表现和工作质量的考核。

四、结果与分析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体育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品德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等。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从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来做优化设计的,符合了当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二)优化设计培养的综合能力能符合社会需求

田径专选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科研能力、训练能力、教学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健身能力。在教学能力中最欠缺的是讲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在运动训练能力中最欠缺的是制定训练计划能力、训练评价、专项技术、训练方法的运用、科学选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日趋多元,田径专选无论是从体育还是师范的层面,注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项,遵循系统性、先进性、渐进性等原则,能力培养优化设计构建的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支柱,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体育专业实践体系。

五、结论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根据对学生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改革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内容、方法以及目标诊断、检验做出调整设计,力求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更加突出。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方向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体系、方法手段上,优化设计是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计划,使得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裁判能力是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阶段目标检验的完成指向最终目标,从而保证能力培养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平,陆静,焦铁仁。田径教学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3):167-168.

[2] 董广新。田径教学过程优化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4):109-111.

[3] 王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北华大学体育学报。2010:38-39.

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三篇】

关键词 新课程 教研组 实效 研究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步入了实质性阶段,新课程理念冲击着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三级课程管理形式给予学校更多的课程管理权限。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研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实效性,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构建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思路是在科学组织片中心组活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建组、彰显主题、评价促进的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研行为。具体可细化为:(1)根据片中心组活动开展的方法与过程,明确片中心组的组成和分工。(2)以评课为中心设计分组评课,规范评课行为,提高评课质量。(3)通过一系列的评课活动,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4)研究结果指向于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进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的组织构建

(一)科学建组

片中心组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以片中心组教师为基本单位,围绕教研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建组。

1.片中心组的组成与工作任务

“片中心组”是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学校地域,从便于开展校际之间教研活动出发而组成的教研活动组。片中心组设组长1人,具体负责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组织方法与联络。设中心组成员2―3人,人选一般为优秀教研组长或学科大组成员,具体负责活动的开展。具体分工及要求见下表1:

2.片教研活动中评课组的组成与工作任务

片中心组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时进行科学建组。科学建组主要按综合评价组、环节评价组和专业技术技能评价组三个方面进行建组。

(1)综合评课组

综合评价组的成员组成:教研员与片中心组长。任务:确定活动主题;组织活动;监控活动。综合评价组是综合听课、评课组的简称。综合评价组的任务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组织、过程、效果作一个综合的评析。在具体到一节课中也是对一节课作综合点评,也可以把几节课同时点评。综合评价组点评的要求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把课的情况结合起来,既要指出亮点,也要评析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要使片中心组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使课堂教学趋于有效,即形成最优化课堂,综合评价组对片的教研活动的效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综合评价组引领着各片课堂教学的方向。

(2)环节评课组

我们把一节体育实践课通常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一般时间安排为8-10分钟、30-32分钟、5分钟。环节评价组对课的三个环节进行听课、评课。具体评价的组织要求见表2

从上表所列内容可见,环节评价组由两个组组成,组织过程中都是由中心组成员负责;评价要求是对全体听课、评课人提供参考,也为课后评课提供依据。

(3)专业技术技能评课组

专业技术技能评课组是指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专门负责对具有技术技能含量的主教材的教学技能目标制订、技术环节在课中的设计及以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专业性进行评价。专业部分的评价是针对主教材的技术来确定评课人员,在评课中具有详细的技术分析。因此,这一建组是按体育教师所学的专业或特长来进行专业分组。专业建组是每位体育教师参与课堂教研的最重要环节,也是通过取人之长、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我们在实践中把专业技术技能组细分为田径、排球、篮球、足球、体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8个专业组,其中活动负责人为组长,即中心组成员。专业组在片教研活动时所要做的评析工作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检查公开课教师所在学校的年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三者与本课内容(主教材)是否配套一致,另外还要了解单元计划的技术教学到哪个环节。第二是小组研讨本课技术环节与教学目标制订的有效性,即根据技术动作环节来制订适合学生的技能目标,关注技能目标达成度。第三是对授课者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技能的教学情况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

四、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实践

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第四篇】

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开展扎实细致的教学管理、深入有效的教学研究、积极务实的教学改革。

二、主要工作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稳步实施新课程计划

1、按照课程目标,确立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

(1)创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打下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各种学科、各种课程的综合发展,均衡发展。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领域综合发展,还包含了关爱、欢乐等众多情感因素。而体育的目标包含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

(3)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现实从“教课本、学课本”向“用课本教、用课本学”的转变。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阶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

(4)创导建构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6)顺应课程三级管理机制,增强“适应性”,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每位老师要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充分以发挥教学中的创造性。对于本校有自主管理权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安排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处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德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以及虞山、尚湖等自然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科学实践资源。

2、把握新旧交替的过渡性课程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积极主动实施。(列表如下)

几点说明:

1、一年级全部实行新课程计划,而由于今年是新课程计划实施第一年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处理意见如下:

①品德与生活课由于教材跟不上,上课内容定为原来的品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任课教师可灵活安排进度计划。

②艺术学科由原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任教,如何合作教好一本教材需要教师通力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原专任教师应逐步向艺术教师要求靠拢。

2、信息技术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本学期1至6年级均尝试开设信息技术课。各年级任课教师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自行制订计划(安排上机时间占总时间的50%)并上送教导处。

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

①四、五、六年级不单独设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班队活动内容,每月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原班队活动形式)

②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制定的总目标基础上由各年级组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开展活动。

③综合实践活动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以社会、社区为大课堂,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为内容之一,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综合性活动。

④学校订有“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活页材料作为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参考材料,另外高年级订的《动手做报》也可供参考。

4、原15分种短课1节上英语、4节上写字。

5、取消原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学生特殊才能主要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双休业素质班中培养和发展。

(二)、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摸清教材体系变化,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视原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育观念的全新转变。

1、主科教研活动利用单周(语、数、外分别为周二、周三、周四)统一开展。

2、副课(包括艺、体、自、信息等)利用双周开展教研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具体另作安排。

(三)、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结合

1、主学科继续以教学“五认真”为重点管理内容。

A、听课管理,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全体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尽快适应40分种制课堂回归要求。校行政将加强随堂课、示范课、竞技课、结对课等多种课形的听课。使全校的优质课率得到提高。(优质课率目标达80%)。

九月份: 了解课、随堂课。

十月份: 三年内新教师竞技课, 各学科带头人、能手展示课。

十一月份、十二月份: 人人奉献优质课。

B、备课管理

本学期主学科将稳步推进集体备课,提倡共性教案、个性反思。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分别备课利用期初教研活动“通课”,并输入电脑进行管理。教师的备课个性要体现在教材上,要适当记录“案例反思”。教导处重点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

C、其它管理。

本学期将加强对作业的检查,检查要求更强调全面性、目标性。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后进生辅导的管理。通过竞赛的形式加强对优等生辅导的管理。

2、对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现为统合、服务和指导,校安排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就从计划、方案实施和学习评定三个环节着手跟踪。

3、教学评价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质量观,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评价实现四个转变。

(1)由知识性评价向智、能、情的综合评价转变。

(2)由定量评价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转变。

(3)由书面评价向口试、笔试结合的评价转变。

(4)由教师评价向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结合转变。

4、加强对教学质量观的管理。

期中、期末继续加强调研。全校语、数及格率保持的95%,提高外语学科的及格率。

(四)、课程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1、进一步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中心人员组织结构,明确负责、落实分工,健全有关制度。

2、加大信息化运用的硬件环境投入,使硬件环境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3、加大信息化运用力度,实现信息化为管理服务,为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

(五)、课程改革与教科研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诸方面结合。

1、顺应新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各项课题研究,各立项课题要对原有的教科研目标和要求作调整。使教学科学研究少走弯路,早出成果。

2、学校少先队活动也应顺应新课程设置要求,特别对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及隐性课程加于开发。

3、课程改革实施也要结合学校电教、科技特色的有利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技和学艺竞赛。

1、本校各教研组开展的学科性竞赛(教研组自定后报教导处)。

2、教师教学竞技:包括参加各级评优课、论文评比和各学科的年会以及学校主页比赛,课件制作竞赛等。

3、学生学艺竞赛:参加中年级现场作文比赛、信息技术能力竞赛等。

(七)、其它:

40 730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