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和下一年工作计划
市科技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聚焦“高水平建成XX东融先行示范区”总目标,落实“12513”工作思路,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市经济高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XX市创新建立科技协同机制巧用大湾区优质资源”经验做法获全区复制推广;XX市荣获自治区政府督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通报表扬。
一、2021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突出政治统领,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决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科技业务工作全过程,将党建工作与科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相互促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增强政治能力作为党员教育的必修课,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和讲党课制度。今年以来,党组专题研究党建工作2次,党支部集中学习11次,党员领导干部上专题党课5次。
二是深化理论武装,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人心。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抓党建强作风聚人心。进一步改进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提振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局班子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突出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科技干部队伍。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要求,结合业务工作采取“班子学、支部学、科长学”带动“党员学、干部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发挥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体作用,借鉴领导干部上党课的有益经验,推行“科长(负责人)上讲堂”活动,结合科技阶段性重点工作,在每月党员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会上,指定2名科长围绕主题谈学习体会,结合业务谈工作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真心话教育培养广大干部,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推进、同落实。自3月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先后邀请市宣讲团成员开展专题辅导报告4场(次)。扎实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20多家高新企业参加2021年XX科技活动周,在基层社区、村镇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活动,率先完成市级任务清单。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工作的宣传力度,展示全市科技工作亮点,在自治区、市级媒体报刊发表和报道相关新闻80余篇(条)。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干事创业信心不断增强。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深入开展机关党支部创五星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创建。努力解决长期困扰干部职工的系列烦心事、揪心事。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寻求解决局大院干部职工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70多万元解决大院内涝问题;处理遗留梧州市原科委房产、地产国有资产合法转移等问题。结合局青年干部情况及时成立团支部,组织青年干部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今年培养1名年轻干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选人用人,今年拟提拔任用2名正科级(管理七级)和1名副科级(管理八级)干部,党组班子成员和科级领导干部配备不断年轻化,干部队伍执行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激情不断增强。
(二)扎实推进各项科技工作
1.统筹规划,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稳步前进。
一是以《XX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为指导,精心编制我市科技工作“十四五”规划,为“十四五”开篇布局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出台《科技强贺三年行动XX实施方案(2021—2023年)》,推动科技重大项目、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企业自主创新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三是持续优化科技营商环境,牵头制定并扎实推进《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科技创新)专项实施方案》。截至12月底,全市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67项,完成率167%;技术合同交易额达亿元,完成自治区绩效目标任务的2443%%。率先在全区推行“告知+承诺”制,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提速率达90%;四是完成中央巡视整改任务。为持续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升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我局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探索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一批自治区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目前,我局牵头负责的4个细案(11-14号)已经市巡视组审核通过,全面完成该细案的销号工作。
2.精心策划,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喜人。
一是精心策划包装科研项目,受理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236项,下达市本级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含揭榜挂帅)项目6项,市本级科研项目65项;推荐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70多项,获自治区支持经费4098万元,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已完成46项,完成自治区绩效目标任务的270%,另有10项待评审认定,预计年底完成率达329%;三是扎实推进和筹备新一轮厅市会商工作。为争取更多的上级科研经费,经与自治区科技厅共同协商,自治区科技厅决定将XX市作为2021年厅市会商重点会商城市,以“共同推进高水平建成XX东融先行示范区(XX)”为会商主题,计划2022年1月初召开会商,通过会商有望争取不低于2000万元的科研经费落户XX相关企业,将极大推动我市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3.突出重点,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牵头研究起草了《XX市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方案》《关于促进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通过培育建设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条件;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我市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核定为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八步区、昭平县农业科技园区获自治区级认定;XX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落户XX。今年以来我市已新增1个国家级、10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拥有6个国家级、32个自治区级、41个市级,共79个创新平台;三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我局不断强化服务与指导,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带动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截至目前,全市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任务数的550%;高新技术企业备案14家,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任务数的140%,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申报瞪羚企业3家;组织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290万元,指标完成率排名全区前列。
4.普惠共享,科技惠民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共选派区市两级科技特派员294名,广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先后开展技术培训300多期(次),示范推广优新品种77个、先进适用技术62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158个,为基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二是组织八步区围绕东融(供港)蔬菜种植产业、富川县围绕脐橙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完成组建县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制定县域特色产业总体规划,建立“副市长+副县长+一县一业”工作制度,开展“一县一业”科技推广应用先行先试示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特色农业产业;三是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普及和提升群众的科学素养和法治意识。扎实开展“两周一展”工作,为参展参会企业提供更多更广的科技创新合作机遇。
5.强化交流,科技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科技“东融”。积极贯彻落实产业优先战略,培育壮大“四上四新”企业取得积极进展,推进科技“东融”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广泛开展科技交流合作。成功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先进科技成果在XX落地转化;促成XX嘉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与我局达成协议共建“全生物降解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促进碳酸钙产业产学研有效深入结合;三是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工作。开展东融名师工作室和“人才飞地”创建,通过“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聚桂计划”“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项目成功引育泰国、澳门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科技创新投入不大,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近年,我市财政科技投入虽逐年增长,但因财政经费有限,科技投入与我市经济高速发展仍不匹配,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氛围不够浓厚。我市经济基础、科研能力还相当薄弱,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不强,全社会R&D的投入强度还很小,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巨大。
三是创新型人才匮乏,科技创新环境仍需优化。产业高层次技能人才尤其是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实用人才匮乏,不能更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市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提出的“12513”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为总抓手,抢抓东融发展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扎实推进落实《XX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十四五”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和法治建设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坚持把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和法治建设工作与推动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共谋划、同部署、齐推进,实现互融互促,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采取党组中心组引领学、教育基地实践学、支部集中深入学、搭建平台自主学等方式,推动学习入脑入心。组织党员干部到市直机关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用好“学习强国”“八桂先锋”“寿城党旗红”等学习平台,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推进法治建设。强化制度意识和法治思维,定期研究法治工作计划和听取工作汇报,做到法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依规办事,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加强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和规范性文件审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
一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攻克一批绿色高端制造技术,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创新产品,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推动新兴产业“蛙跳式”发展;二是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持续开展“校(院)地”、“校(院)企”、“校(院)产”联动合作,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促进成果转化;三是加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市县领导联系推动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试点工作,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普惠性政策在县域的落实力度,发展壮大县域特色农业产业。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创新平台载体
一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建设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微波应用技术、水生蔬菜保鲜加工、康养食品等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建设;二是培育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力度,调动企业发挥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三是加快高新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步伐。强化组织和协调,整合全市资源推动高新区建设和升级。贯彻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支持平桂区XX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
(四)强化农业科技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农业新品种培育和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我市优势特色种养产业,开展茶树、茶叶、水果、水产等产业种质收集保存、种质开发利用、品种选育繁育和技术攻关,重点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水稻、花生等新品种;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发挥园区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三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加强乡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乡村地区创新驱动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
(五)强化民生科技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惠民共享
一是支持生态康养创新研发技术与应用。加强生物制药、医用技术的研究与攻关,支持优势中草药繁育、新型药、民族医药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二是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围绕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创新链,重点支持碳酸钙与有色金属行业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研究;三是支持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开展食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安防控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六)强化创新智力支撑,拓展科技合作全面融入大湾区
一是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组织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项目,以“高精尖缺”人才为导向,在重点产业领域,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探索建立“人才飞地”引才模式,强化项目、平台、人才相互促进;二是深化拓展交流合作。全面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建重大创新平台,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引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使用外部创新资源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科技“东融”。创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的人才交流载体,全面面向大湾区引智、引资、引技,服务产业发展。